Ⅰ caoh2算可溶還是不溶
化合物Ca(OH)2就是固體,就是說它本身是固體.
如果它溶於水中之後,就變成混合物「氫氧化鈣溶液」了,這時就是液體.
Ⅱ cao與h2o反應生成的caoh2是什麼形態的
由於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較小,當往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鈣,我們會看到局部有白色霧狀沉澱析出回,此時停止加入氧答化鈣,霧狀氫氧化鈣沉澱擴散後溶解,溶液呈澄清透明狀態,這時的液體為氫氧化鈣溶液.
繼續往溶液中加氧化鈣,當溶液中的氫氧化鈣飽和時,便有氫氧化鈣沉澱析出,逐漸沉入溶液底部.
當實驗完畢,溶液經過充分靜置後,澄清透明的溶液就是氫氧化鈣溶液,溶液底部的白色物質就是氫氧化鈣沉澱.
就是說,如果水中過量加入了氧化鈣,那麼既可以得到氫氧化鈣溶液,又可以得到氫氧化鈣沉澱.
Ⅲ caoh2溶解度變化為什麼不
大多數固體物質溶於水時吸收熱量,根據平衡移動原理,當溫度升高時,平衡有利於向吸熱的方向移動,所以,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數物質,溶解時有放熱現象,一般地說,它們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例如Ca(OH)2等。
對Ca(OH)2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的問題,還有一種解釋,氫氧化鈣有兩種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這兩種水合物的溶解度較大,無水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很小。隨著溫度的升高,這些結晶水合物逐漸變為無水氫氧化鈣,所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就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系統解釋Ca(OH)2
的溶解度將在很大程度上超出初中課程的知識范圍。離子化合物的溶解可大致分為兩個過程。首先固體離子化合物與水親和發生溶劑化作用(可簡單的認為離子化合物先以「分子」的形式進入溶劑中),然後這些已進入溶劑的「分子」發生電離作用形成離子。
過程2(即電離過程)只能是一個吸熱過程(可從系統的電勢能的角度分析而知)。而過程1(即溶劑化過程)的熱效應卻不一定。
我們以固體Ca(OH)2溶於水為例。溶解前的體系是Ca(OH)2固體和純水。對於過程1:Ca(OH)2(固體)
+nH2O
→
Ca(OH)2.nH2O(溶液)
的熱效應主要取決於Ca(OH)2是否與水作用形成配合物即Ca(OH)2.nH2O的形式(n的值取決於鈣元素的空電子軌道數目和其他外部條件如溫度條件等)。事實上Ca(OH)2是能和水形成配和物的。而形成配合物的過程是一個放熱過程。形成的配合可以發生過程2(即電離過程):
Ca(OH)2.nH2O
→
Ca(H2O
)n2+
+
2
OH-
由於鈣元素與水分子的配合過程的放熱效應很大,它包含於過程1中,超過了過程1與過程2中其它有熱效應的過程的影響,故Ca(OH)2的溶解過程總的熱效應是放熱。溫度升高將會使溶解平衡過程向相反方向移動,故而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體系在溶解前後總的能量比較是溶解前大於溶解後。多餘的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放出。
而對於NaOH來說,它的過程1的熱效應也是放熱,但其機理卻截然不同,主要是由於破壞了NaOH固體中具有較高能量的晶形結構,而不是形成配合物。這個破壞過程由於其不可逆轉性而無法決定平衡的動向。但過程2始終是吸熱的,所以NaOH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NaOH固體溶解時放熱而它的溶解度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Ⅳ 為什麼澄清石灰水的溶質不能是cao,老師不是說cao+h2o可以變成caoh2那為什麼答溶質的時
因為cao是不會在水中存在的,cao如水立刻發生反應變成了caoh2,就像AL不能在空氣中存在是一樣的(AL在空氣中發生反應變成了Al203)
Ⅳ caoh2蒸餾水中為什麼電離可逆
熟石灰足量,則溶液飽和,再次加入CaO同溫度下PH不會發生變化
Ⅵ 純水是弱電解質,但理論上可以導電。但我們認為純水不導電,那麼,高中答題時,純水填導電還是不導電
補充一下,
一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不導電的東西,只是電阻大小的不同而已,理論上不版導電的也就只權有電阻無窮大的了。
絕緣材料是不導電的吧。可是物理中都已經說過,這並不是絕對的,只是其電阻很大很大,小流很小很,所以認為不導電
導不導電,不是看它能不能導電,而是看它的電阻有多大而定的
所以純水能夠導電很正常,可不是因此而認定它就是導電的~~
Ⅶ CaOH2是鹽嗎。為什麼
氫氧化鈣是弱鹼,能與酸反應生成鹽
Ⅷ caoh2作用
檢驗CO2
Ⅸ 有caoh2的溶液里 加入cao會變渾濁 是因為caoh2中的水與cao反應嗎
是,不過都微容,所以混濁
Ⅹ CAOH2 SO2反應
SO2少量:
Ca(OH)2 + SO2 == CaSO3(沉澱) + H2O
SO2過量版:權
Ca(OH)2 + SO2 == CaSO3(沉澱) + H2O
CaSO3 + SO2 + H2O == Ca(HS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