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用軟水標准
為防止設備產生結垢,確保系統安全、高效地運轉,必須對用水進行水質穩定處理,出水硬度需<0.03 mmol/L(達到《國家低壓鍋爐水質標准》GB1576-2001。我們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標來表示。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於17度的稱為硬水,介於8~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 幾種工業用水的區別
原水是指未經過處理的水,從廣義來說,對於進入水處理工序前的水也稱為該水處理工序的原水。例如由水源送入澄清池處理的水稱為原水。 軟化水是指將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鈣、鎂離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序的水。水在軟化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量不變。
脫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於水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μs/cm,含鹽量為1-5mg/L。
純水是指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序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 1.0-0.1μs/cm,含鹽量<1mg/L。
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0.1-0.055μs/cm,含鹽量<0.1mg/L。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μs/cm 既然是「軟化水」,關心電導率意義不大,而應關心其「硬度」。「除鹽水」、「脫鹽水」或是「純凈水」關心電導率才有意義。「樹脂軟化鹽水活化」工藝其實是「鈉離子交換軟化」工藝,這種處理工藝肯定不會降低原水的電導率。有所增加是正常的
⑵ 軟化水的檢驗標準是什麼
但是隨著檢驗設備和檢驗技術的提高,其他誤差因素的減小和消除,水質對質量的影內響就 ... 對於不同來源的水,容其物理和化學性質是不相同的。但無論是什麼自然水,其都不是 ... 溫馨提示:本頁面關鍵詞:工業高純水設備,離子交換設備,軟化水設備為保障您的 ...
⑶ 工水用軟化水硬度標準是多少
國家鍋爐用水標准0.03mmol/L,軟化水達到這個標准就合格了。
⑷ 工業用水水質標准
工業用水工業用水指工、礦企業的各部門,在工業生產過程(或期間)中,製造、加工、冷卻、空調、洗滌、鍋爐等處使用的水及廠內職工生活用水的總稱。
2工業用水水源與分類
2.1 工業用水水源
工業生產過程所用全部淡水(或包括部分海水)的引取來源,稱為工業用水水源。
2.2 工業用水水源分類
2.2.1 地表水
地表水包括陸地表面形成的徑流及地表貯存的水(如江、河、湖、水庫等水)。
2.2.2 地下水
地下水地下徑流或埋藏於地下的,經過提取可被利用的淡水(如潛水、承壓水、岩溶水、裂隙水等)。
2.2.3 自來水
由城市給水管網系統供給的水。
2.2.4 城市污水回用水
經過處理達到工業用水水質標准又回用到工業生產上來的那部分城市污水。
2.2.5 海水
沿誨城市的一些工業用做冷卻水水源或為其他目的所取的那部分海水(註:城市污水回用水與海水是水源的一部分,但目前對這兩種水暫不考核,不計在取水量之內,只註明使用水量以做參考)。
2.2.6 其他水
有些企業根據本身的特定條件使用上述各種水以外的水做為取水水源稱為其他水。
3 工業用水的分類
工業用水從兩個途徑進行分類:在對城市工業用水進行分類時,按不同的工業部門即行業分類;在對企業工業用水進行分類時,按工業用水的不同用途分類。
3.1 按工業部門進行分類:
根據國務院全國工業普查領導小組和國家統計局1985年5月公布的《工業行業分類》的要求進行城市工業用水分類。《工業行業分類》是根據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國家標准局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4754-84)《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結合工業行業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3.2 按用水用途進行分類:
3.2.1 生產用水
直接用於工業生產的水,叫做生產用水。生產用水包括間接冷卻水、工藝用水、鍋爐用水。
3.2.1.1 間接冷卻水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為保證生產設備能在正常溫度下工作,用來吸收或轉移生產設備的多餘熱量,所使用的冷卻水(此冷卻用水與被冷介質之間由熱交換器壁或設備隔開),稱為間接冷卻水。
3.2.1.2 工藝用水
在工業生產中,用來製造、加工產品以及與製造、加工工藝過程有關的這部分用水稱為工藝用水。工藝用水中包括產品用水、洗滌用水、直接冷卻水和其他水。
3.2.1.2.1 產品用水
在生產過程中,做為產品的生產原料的那部分水稱為產品用水(此水或為產品的組成部分,或參加化學反應)。
3.2.1.2.2 洗滌用水
在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物料、半成品進行洗滌處理的水稱為洗滌用水。
3.2.1.2.3 直接冷卻水
在生產過程中,為滿足工藝過程需要,使產品或半成品冷卻所用與之直接接觸的冷卻水(包括調溫、調濕使用的直流噴霧水)稱為直接冷卻水。
3.2.1.2.4 其他工藝用水
產品用水、洗滌用水、直接冷卻水之外的其他工藝用水,稱為其他工藝用水。
3.2.1.3 鍋爐用水
為工藝或採暖、發電需要產汽的鍋爐用水及鍋爐水處理用水統稱為鍋爐用水。鍋爐用水包括鍋爐給水、鍋爐水處理用水。
3.2.1.3.1 鍋爐給水
直接用於產生工業蒸汽進入鍋爐的水稱為鍋爐給水。鍋爐給水由兩部分水組成:一部分是回收由蒸汽冷卻得到的冷凝水,另一部分是補充的軟化水。
3.2.1.3.2 鍋爐水處理用水
為鍋爐制備軟化水時,所需要的再生、沖洗等項目用水稱為鍋爐水處理用水。
3.2.2 生活用水
廠區和車間內職工生活用水及其他用途的雜用水統稱為生活用水。
以上各類水之間的關系參見附圖1。
註:各企業基建用水不包括在企業取水量之內,基建項目可報供水部門申請用水指標。
http://ke..com/view/3870005.htm
⑸ 工業鍋爐軟化水水質合格標准參數為多少
≤2.5Pam工業蒸汽鍋爐(軟化水)給水水質總硬度控制標准應是≤0.03mmol/L以內…。一傑水質
⑹ 工業用軟水的電導率是多少有國家標准嗎
在國標網上沒找到標准
幾種工業用水的區別
原水是指未經過處理的水,從廣義專來說,對於進入水屬處理工序前的水也稱為該水處理工序的原水。例如由水源送入澄清池處理的水稱為原水。
軟化水是指將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鈣、鎂離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序的水。水在軟化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量不變。
脫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於水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μs/cm,含鹽量為1-5mg/L。
純水是指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序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 1.0-0.1μs/cm,含鹽量<1mg/L。
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0.1-0.055μs/cm,含鹽量<0.1mg/L。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μs/cm。
⑺ 鍋爐軟化水水質檢測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GBl576—2001
工
業
鍋
爐
水
質
代替
GBl576—1996
一、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工業鍋爐運行時的水質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額定出口蒸汽壓力小於等於2.5MPa,以水為介質的固定式蒸汽鍋爐和汽水兩用鍋爐也適用於以水為介質的固定式承壓熱水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
二、水質標准:
1、蒸汽鍋爐和汽水兩用鍋爐的給水一般應採用鍋外化學水處理,水質應符合表1
規定:
工業鍋爐水質標准
(GB1576)
適用於額定出口蒸汽壓力
小於等於
2.5MPa,以水為介質的固定式蒸汽鍋爐和汽水兩用鍋爐,也適用於以水為介質的固定式承壓熱水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
對蒸汽品質要求不高,且不帶過熱器的鍋爐,使用單位在報當地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同意後,鹼度指標上限可適當放寬。
1.當額定蒸發量大於等於
6t/h
時應除氧
,
額定蒸發量小於等於
6t/h
的鍋爐如發現局部
腐蝕時,給水應採取除氧措施,對於供汽輪機用的鍋爐給水含氧量應小於等於
0.05mg/L
。
2.如果測定溶解固形物有困難時,可採用測定電導率或氯離子
(Cl-〉的方法來間接控制
,
但溶解固形物與電導率或氯離子
(CI-
)
的比值關系應根據實驗確定。並應定期復試和修正此比例關系。
3.全焊接結構的鍋爐相對鹼度可不控制。
4.僅限燃油、燃氣鍋爐。
2、額定蒸發量小於等於2t/h,
且額定蒸汽壓力小於等於1.O
MPa
的蒸汽鍋爐和汽水兩用鍋
爐
(
如對汽、水品質無特殊要求
)
也可採用鍋內加葯處理。但必須對鍋爐結垢、腐蝕和水質加強監督
,
認真做好加葯、排污和清洗工作。
3、承壓熱水鍋爐給水應進行鍋外水處理,對於額定功率小於等於
4.2MW
非管架式承壓的熱水鍋爐,可採用鍋內加葯處理。但必須對鍋爐結垢、腐蝕和水質加強監督,認真做好加葯工作。
4、直流
(
貫流
)
鍋爐應採用鍋外化學水處理,其水質按表
7-4
中額定蒸汽壓力為大於
1.6MPa
、小於等於
2.5MPa
的標准執行。
5、余熱鍋爐及電熱鍋爐的水質指標應符合同類型、同參數鍋爐的要求。
⑻ 軟化水標准
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 關於水質硬度處理方面的問題,希望多多交流,大家共同進步。具體標准給你推薦篇文檔
⑼ 工業用水水質評價
任務分析
鍋爐用水是比較普遍的,對水質的要求也較高。當建築物經常處於地下水的作用下時,應評價地下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性。當鐵管或其他鐵質構件長期浸沒於地下水中時,應當考慮地下水對鐵質材料的侵蝕性。掌握鍋爐用水的水質評價、地下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性評價、地下水對鐵質材料的侵蝕作用等內容,做到學以致用。
任務實施
(一)鍋爐用水的水質評價
在工業用水中,鍋爐用水是比較普遍的,對水質的要求也較高。水在蒸氣鍋爐中處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水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會發生各種不良化學反應,主要有成垢作用、起泡作用和腐蝕作用等。這些作用可給鍋爐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1.成垢作用
當水被煮沸時,水中所含的一些離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發生沉澱,並依附於鍋爐壁上,形成鍋垢,這種作用稱為成垢作用。當鍋垢厚時,不僅不易傳熱、浪費燃料,而且易使金屬爐壁過熱融化,引起鍋爐爆炸。鍋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O3、CaSO4、CaSiO3、Mg(OH)2、MgSiO3、Al2O3、Fe2O3及懸濁物質的沉渣等。
這些物質是由於溶解於水中的鈣、鎂鹽類及膠體SiO2、Al2O3、Fe2O3和懸濁物沉澱而產生的。例如:
水文地質勘察
水文地質勘察
MgCO3再分解,沉澱出鎂的氫氧化物:
MgCO3+2H2O→Mg(OH)2↓+H2O+CO2↑
與此同時,還可以沉澱出CaSiO3及MgSiO3,有時還沉澱出CaSO4等,所有這些產物沉澱在鍋爐壁上,便形成了鍋垢。鍋垢的總質量,可根據水質分析資料用下式計算:
水文地質勘察
式中:H0為鍋垢的總質量(g/m3);S為懸浮物質量(mg/L);C為膠體物質量(SiO2+Al2O3+Fe2O3+…)(mg/L);
按鍋垢總量對成垢作用進行評價時,可將水分為四個等級:①H0<125時,為沉澱物很少的水;②H0=125~250時,為沉澱物較少的水;③H0=250~500時,為沉澱物較多的水;④H0>500時,為沉澱物很多的水。
鍋垢中包括硬質的垢石(硬垢)及軟質的垢泥(軟垢)兩部分。硬垢主要是由鹼土金屬(Ca、Mg等)的碳酸鹽、硫酸鹽及硅酸鹽構成,附壁牢固,不易清除。軟垢則由懸濁物質及膠體物質構成,易於洗刷清除。故在評價鍋爐用水時,還要計算硬垢數量,以評價鍋垢的性質。硬垢量可用下式計算:
水文地質勘察
式中:Hh為硬垢總量(g/m3);SiO2為二氧化硅質量濃度(mg/L);
對鍋垢的性質進行評價時,可採用硬垢系數(Kn),即
2.起泡作用
起泡作用是指水在鍋爐中煮沸時,在水面產生大量氣泡的作用。如果氣泡不能立即破裂,就會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的極不穩定的泡沫層。當泡沫太多時,會使鍋爐內水的汽化作用極不均勻,水位急劇升降,致使鍋爐不能正常運轉。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水中易溶解的鈉鹽、鉀鹽以及油脂和懸濁物受爐水的鹼度作用,發生皂化的結果。鈉鹽中,促使水起泡的物質為苛性鈉和碳酸鈉。苛性鈉,除了可使脂肪和油質皂化外,還能促使水中的懸浮物變為膠體懸濁物。磷酸根與水中的鈣、鎂離子作用,能在爐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懸濁物。水中的膠體狀懸濁物,增強了氣泡薄膜的穩固性,因而加劇了起泡作用。
起泡作用可用起泡系數(F)評價,起泡系數可據鈉、鉀的含量計算:
F=62c(Na+)+78c(K+)(2-1-3)
式中:c(Na+)、c(K+)分別為Na+、K+的物質的量濃度(mmol/L),含義同上。
當F<60時,為不起泡的水(機車鍋爐,須一周換一次水);當F=60~200時,為半起泡水(機車鍋爐,須2~3d換一次水);當F>200時,為起泡的水(機車鍋爐,須1~2d換一次水)。
3.腐蝕作用
由於水中氫置換爐壁鐵,使爐壁受到損壞的作用稱為腐蝕作用。氫離子可以是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某些鹽類因爐水中水溫增高水解而生成的。此外,溶解於水中的氣體成分,如O2、H2S、CO2等也是造成腐蝕作用的重要因素。錳鹽、硫化鐵、有機質及脂肪油類,皆可作為接觸劑而加強腐蝕作用,溫度增高及由此而產生的局部電流,均可促進腐蝕作用。隨著蒸氣壓的加大,水對銅的危害也隨之加重,往往對汽輪機葉片產生腐蝕。腐蝕作用對鍋爐的危害極大,不僅減少鍋爐的壽命,尚可能發生爆炸事故。例如,美國曾對640台鍋爐進行過調查,在1956~1970年的15年中,由於腐蝕原因,至少發生一次爆炸事故的鍋爐有119台之多,占總數的19%,我國此類事故也有發生。
水的腐蝕性可以用腐蝕系數(Kk)進行評價。
對酸性水:
水文地質勘察
對鹼性水:
水文地質勘察
式中:c(H+)、
當Kk>0時,為腐蝕性水;當Kk<0,但Kk+0.0503Ca2+>0時,為半腐蝕性水;當Kk+0.0503Ca2+<0時,為非腐蝕性水(Ca2+的單位為mg/L)。
對鍋爐用水進行水質評價時,應同時考慮以上三個方面。由於鍋爐種類和形式不同,對水中各種成分的具體允許含量標准亦有所差異,應用時,可查閱有關規范、手冊。
(二)地下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性評價
地下水中含有某些成分時,水對建築材料中的混凝土有侵蝕性和腐蝕性,當建築物經常處於地下水的作用時,應評價地下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性。大量試驗證明,地下水對混凝土的破壞是通過分解性侵蝕、結晶性侵蝕及分解結晶復合性侵蝕作用進行的。地下水的這種侵蝕性主要取決於水的化學成分,同時也與水泥類型有關。
1.分解性侵蝕
系指酸性水溶濾氫氧化鈣及侵蝕性碳酸溶濾碳酸鈣而使水泥分解破壞的作用。此作用可分為一般酸性侵蝕和碳酸侵蝕兩種。
一般酸性侵蝕 是酸性水中的氫離子與氫氧化鈣起反應,使混凝土溶濾破壞。其反應式為:
水文地質勘察
酸性侵蝕性的強弱主要取決於水的pH值,pH值越低,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性越強。
碳酸侵蝕 就是侵蝕性二氧化碳對碳酸鈣進行溶解,使混凝土遭受破壞。混凝土表面水泥中的Ca(OH)2在空氣和水中CO2的作用下,首先生成一層碳酸鈣,進一步作用,形成易溶於水的重碳酸鈣,重碳酸鈣溶解後,使混凝土破壞。其反應式為:
水文地質勘察
水文地質勘察
這是一個可逆反應,碳酸鈣溶於水中後,要求水中必須含有一定數量的游離CO2以保持平衡,此部分CO2稱為平衡二氧化碳。如水中游離CO2減少,則方程向左進行,產生碳酸鈣沉澱;若水中游離CO2大於平衡CO2,則可使方程向右進行,碳酸鈣被溶解,直至達到新的平衡為止。與CaCO3反應消耗掉的那部分游離CO2,稱為侵蝕性CO2。地下水中侵蝕性CO2愈多,對混凝土的侵蝕性愈強。地下水流量、流速都很大時,CO2易補充,平衡難建立,因而侵蝕加快。另一方面,
分解性侵蝕的具體鑒定標准參見表2-1-9,有以下三個評價指標。
1)分解性侵蝕指數pHs:它是分解性侵蝕的總指標,按下式確定:
水文地質勘察
式中:
當水的實際pH≥pHs時,水無分解性侵蝕;當pH<pHs時,則有分解性侵蝕。
2)pH值:為酸性侵蝕指標,當水的實際pH值小於表2-1-9中所列數值時,則有酸性侵蝕。
3)游離CO2:為碳酸侵蝕指標,當水中游離CO2大於以下公式的計算值 [CO2]時,則有碳酸侵蝕。計算公式為:
水文地質勘察
式中:[CO2]s為碳酸侵蝕指標;[Ca2+]為水中Ca2+含量(mg/L);K2從表2-1-9查取;a、b為系數,按表2-1-10查取其值。
根據以上三個指標的評判,如有任何一種侵蝕性存在,均為具有分解性侵蝕。
表2-1-9 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性鑒定標准
註:表中A為硅酸鹽水泥;B為火山灰質、含砂火山灰質、礦渣硅酸鹽水泥;表中系數a、b另查表2-1-10。
表2-1-10 表2-1-9中系數a和b值
(據《水文地質手冊》,1978)
2.結晶性侵蝕
主要是水中硫酸鹽與混凝土發生反應,在混凝土的空隙中形成石膏和硫酸鋁鹽(又名結瓦爾鹽)晶體,這些新化合物,因結晶膨脹作用體積增大(石膏可增大1~2倍,硫酸鋁鹽可增大體積2.5倍),導致混凝土力學強度降低,以致破壞,因此,這種侵蝕稱為結晶性侵蝕,也可稱為硫酸侵蝕。石膏是生成硫酸鋁鹽的中間產物。生成硫酸鋁鹽的反應式為:
水文地質勘察
這種結晶性侵蝕並不是孤立進行的,它常與分解性侵蝕作用相伴生。有分解性侵蝕時,往往更能促進這種作用的進行。另外,結晶侵蝕性(硫酸侵蝕性)還與水中氯離子含量及混凝土建築物在地下所處的位置有關。水中氯離子含量越多,硫酸侵蝕性越弱,建築物處在水位變動帶,則這種侵蝕性加強。近年來,為了防止水中
3.分解結晶復合性侵蝕
主要是水中弱鹽基硫酸鹽離子的侵蝕,即如果水中Mg2+、Fe2+、Fe3+、Cu2+、Zn2+、
水文地質勘察
分解結晶復合性侵蝕的評價指標為弱鹽基硫酸鹽離子總量,記為Me,主要用於被工業廢水污染的侵蝕性鑒定。當Me>1000mg/L,且滿足下式時,即有侵蝕性:
水文地質勘察
式中:Me為水中Mg2+、Fe2+、Fe3+、Cu2+、Zn2+、
以上介紹了地下水對混凝土侵蝕性的傳統評價方法,該種方法僅能說明地下水對混凝土有無侵蝕性,並不能說明侵蝕程度。我國在2001年頒發的《岩土工程勘察規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中提出了地下水對混凝土侵蝕程度(等級)的定量評價方法,參見表2-1-11~表2-1-14。
表2-1-11 環境類型分類
註:高寒區是指海拔等於或大於3000m的地區;乾旱區是指海拔小於3000m,乾燥度指數K值等於或大於1.5的地區;濕潤區是指乾燥度指數K值小於1.5的地區。強透水層是指碎石土、礫砂、粗砂、中砂和細砂;弱透水層是指粉砂、粉土和黏性土。含水量w<3%的土層,可視為乾燥土層,不具有腐蝕環境條件。當有地區經驗時,環境類型可根據地區經驗劃分;當同一場地出現兩種環境類型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定。
表2-1-12 分解性侵蝕評價標准
註:表中A表示直接臨水或強透水土層中的地下水;B是指弱透水土層中的地下水。
表2-1-13 結晶性侵蝕評價標准
註:表中數值適用於有干濕交替作用的情況,無干濕交替作用時,表中數值應乘以系數1.3。表中數值適用於不凍區(段)的情況;對冰凍區(段),表中數值應乘以系數0.8,對微凍區(段)應乘以系數0.9。
表2-1-14 分解結晶復合性侵蝕評價標准
註:表中數值適用於有干濕交替作用的情況,無干濕交替作用時,表中數值應乘以系數1.3。表中數值適用於不凍區(段)的情況,對冰凍區(段),表中數值應乘以系數0.8,對微凍區(段)應乘以系數0.9。表中苛性鹼(OH-)含量(mg/L)應為NaOH和KOH中的OH-含量(mg/L)。
(三)地下水對鐵質材料的侵蝕作用
當設計長期浸沒於地下水中的鐵管或其他鐵質構件時,應當考慮地下水對鐵的侵蝕性,特別是在硫化物礦床和煤礦床中,地下水常呈酸性,對探礦、采礦設備的破壞性很大。
水對鐵的侵蝕性主要與水的氫離子濃度、溶解氧、游離硫酸、H2S、CO2及其他重金屬硫酸鹽有關。當水的pH值小於6.8時,有侵蝕性;pH<5的水,對鐵有強烈的侵蝕性。水中的溶解氧可與鐵發生氧化作用,使鐵管銹蝕,當O2與CO2同時存在於水中時,可使氧的侵蝕性加劇。水中含有游離H2SO4時,產生的侵蝕作用同樣是由於氫離子置換而引起的。為了防止鐵管受硫酸的侵蝕,水中
水文地質勘察
水文地質勘察
此時,鐵放出電荷,氫接受電荷,即:
水文地質勘察
水文地質勘察
這樣,使鐵成為離子狀態溶於水中。
當水中含有重金屬硫酸鹽時,如CuSO4,也會加速對鐵的侵蝕。因為金屬銅和金屬鐵構成微電池而使反應不斷地進行,加速了腐蝕作用。地下水對鐵的侵蝕性,目前尚無統一評價標准,可參考有關規定。
(四)其他工業用水對水質的要求
不同的工業部門對水質的要求不同。其中紡織、造紙及食品等工業對水質的要求較嚴格。硬度過高的水,對於肥皂、染料及酸、鹼生產的工業都不太適宜,硬水妨礙紡織品著色,並使纖維變脆,使皮革不堅固,糖類不結晶。如果水中有亞硝酸鹽存在時,使糖製品大量減產。當水中存在過量的鐵、錳鹽類時,能使紙張、澱粉及糖等出現色斑,影響產品質量。食品工業用水首先必須考慮符合飲用水標准,然後還要考慮影響質量的其他成分。
由於工業企業的種類繁多,生產形式各異,各項生產用水還沒有統一的用水標准。目前只能依照各部門的要求與經驗,提出了一些試行規定。現將幾種工業的用水要求列於表2-1-15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