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注射水TOC值太高,電導在合格範圍內,影響TOC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 水系統內有菌落生成,不過這種情況注射水不易發生,因為等到發現Toc異常時,水中微生物專指標屬早就超標了,不會等到用TOC來發現這問題.
第二, 制水系統或循環系統某處有污染或滲漏,這個可以採取分段排除法來進行,分段取樣調查,並更換有問題的部分。 TOC值異常是每個取樣點均超標,還是在某些特定取樣點上異常,比如制水出口,回水出口,某些設備清洗點等等?是連續取樣都異常還是呈現波動規律,或者是無規律?清洗消毒後是否仍然存在此問題?內毒素及微生物指標是否正常?
第三,取樣過程或測量儀器問題, 你是用的在線還是離線儀器測得?離線測試的toc樣品極其容易被污染,注意使用全新的或用鉻酸洗液清洗過的取樣瓶,並在取樣後及時封口,取樣和測量時手千萬不要碰觸到瓶口或封口膜內側, 樣品不能久放,及時測試。而且注意TOC儀是否校驗合格,建議做一個系統適應性測試確認一下。
㈡ 利用電導率怎麼對TOC進行測量
我是專門做檢測儀器設備的~這個不好測量的~但是二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因為TOC得中文意思就是總有機碳的含量~含量越高的話電導率就越高~要是想測TOC的話就買一台TOC的儀器唄~~很樂意為您效勞~
㈢ 總有機碳分析儀的原理方法
下面針對TOC儀器的測定原理、TOC分析方法及分析的步驟進行介紹。 總有機碳(TOC),由專門的儀器——總有機碳分析儀(以下簡稱TOC分析儀)來測定。TOC分析儀,是將水溶液中的總有機碳氧化為二氧化碳,並且測定其含量。利用二氧化碳與總有機碳之間碳含量的對應關系,從而對水溶液中總有機碳進行定量測定。
市面上常見的TOC分析儀都有兩大基本功能:第一,首先將水中的總有機碳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CO2;第二,測試新產生的CO2.不同品牌和型號的TOC分析儀的區別在於實現這兩大基本功能的方法不同。常用的氧化技術有:燃燒氧化法、紫外線氧化法以及超臨界氧化法;而對CO2的檢測方法又分:非分散紅外線檢測,直接電導率檢測以及選擇性薄膜電導率檢測。 其中燃燒氧化—非分散紅外吸收法優勢是只需一次性轉化,流程簡單、重現性好、靈敏度高,缺點是探測器需頻繁校準,體積大及預熱時間長,必須使用酸、催化劑和載氣。
TOC分析儀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進樣口、無機碳反應器、有機碳氧化反應(或是總碳氧化反應器)、氣液分離器、非分光紅外CO2分析器、數據處理部分。
燃燒氧化—非分散紅外吸收法,按測定TOC值的不同原理又可分為差減法和直接法兩種。
⒈差減法測定TOC值的方法原理
水樣分別被注入高溫燃燒管(900℃)和低溫反應管(150℃)中。經高溫燃燒管的水樣受高溫催化氧化,使有機化合物和無機碳酸鹽均轉化成為二氧化碳。經反應管的水樣受酸化而使無機碳酸鹽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導入非分散紅外檢測器,從而分別測得水中的總碳(TC)和無機碳(IC)。總碳與無機碳之差值,即為總有機碳(TOC)。
⒉直接法測定TOC值的方法原理
將水樣酸化後曝氣,使各種碳酸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驅除後,再注入高溫燃燒管中,可直接測定總有機碳。但由於在曝氣過程中會造成水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損失而產生測定誤差,因此其測定結果只是不可吹出的有機碳值。 TOC電導率檢測技術能夠測量液態的CO2。業界採用的主要有兩種電導率檢測技術:一種是直接電導率法,另外一種是薄膜電導率檢測法(又稱選擇性電導率法)。採用兩種電導率法的TOC分析儀校驗結果都很穩定,檢測精度高。這兩種技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直接電導率法比較容易受雜酸性,鹵化有機物等的干擾;而薄膜電導率檢測技術抗干擾性更佳。
薄膜電導率檢測法是GE TOC分析儀使用較多的檢測方法,TOC分析儀使用的膜能防止雜離子的通過,確保檢測的只是CO2的含量,從而使TOC的讀數更為精確。 ⒈試劑准備
⑴鄰苯二甲酸氫鉀(KHC8H4O4):基準試劑
⑵無水碳酸鈉:基準試劑
⑶碳酸氫鈉:基準試劑
⑷無二氧化碳蒸餾水
⒉標准貯備液的制備
⑴ 有機碳標准貯備液:稱取乾燥後的適量KHC8H4O4,用水稀釋,一般貯備液的濃度為400mg/L碳。
⑵ 無機碳標准貯備液:稱取乾燥後適量比例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用水稀釋,一般貯備液的濃度為400mg/L無機碳。
⒊有機碳、無機碳標准溶液的配製
從各自的貯備液中按要求稀釋得來。
⒋校準曲線的繪制
由標准溶液逐級稀釋成不同濃度的有機碳、無機碳標准系列溶液,分別注入燃燒管和反應管,測量記錄儀上的吸收峰高,與對應的濃度作圖,繪制校準曲線。
⒌水樣測定
取適量水樣注入TOC儀器進行測定,所得峰高從標准曲線上可讀出相應的濃度,或由儀器自動計算出結果。
⒍ 計算
差減法:總有機碳(mg/L)=總碳-無機碳
直接法:總有機碳(mg/L)=總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