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edi運行中都看哪些參數

edi運行中都看哪些參數

發布時間:2021-01-11 18:26:51

Ⅰ EDI系統的系統運行

(1)EDI進水電導率的影響。在相同的操作電流下,隨著原水電導率的增加EDI對弱電解質的去除率減小,出水的電導率也增加。如果原水電導率低則離子的含量也低,而低濃度離子使得在淡室中樹脂和膜的表面上形成的電動勢梯度也大,導致水的解離程度增強,極限電流增大,產生的H+和OH-的數量較多,使填充在淡室中的陰、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效果良好。
(2)工作電壓-電流的影響。工作電流增大,產水水質不斷變好。但如果在增至最高點後再增加電流,由於水電離產生的H+和OH-離子量過多,除用於再生樹脂外,大量富餘離子充當載流離子導電,同時由於大量載流離子移動過程中發生積累和堵塞,甚至發生反擴散,結果使產水水質下降。
(3)濁度、污染指數(SDI)的影響。EDI組件產水通道內填充有離子交換樹脂,過高的濁度、污染指數會使通道堵塞,造成系統壓差上升,產水量下降。
(4)硬度的影響。如果EDI中進水的殘存硬度太高,會導致濃縮水通道的膜表面結垢,濃水流量下降,產水電阻率下降;影響產水水質,嚴重時會堵塞組件濃水和極水流道,導致組件因內部發熱而毀壞。
(5)TOC(總有機碳)的影響。進水中如果有機物含量過高,會造成樹脂和選擇透過性膜的有機污染,導致系統運行電壓上升,產水水質下降。同時也容易在濃縮水通道形成有機膠體,堵塞通道。
(6)進水中CO2的影響。進水中CO2生成的HCO3-是弱電解質,容易穿透離子交換樹脂層而造成產水水質下降。
(7)總陰離子含量(TEA)的影響。高的TEA將會降低EDI產水電阻率,或需要提高EDI運行電流,而過高的運行電流會導致系統電流增大,極水余氯濃度增大,對極膜壽命不利。
另外,進水溫度、pH值、SiO2以及氧化物亦對EDI系統運行有影響。 (1)進水電導率的控制。嚴格控制前處理過程中的電導率,使EDI進水電導率小於40μS/cm,可以保證出水電導率合格以及弱電解質的去除。
(2)工作電壓-電流的控制。系統工作時應選擇適當的工作電壓-電流。同時由於EDI凈水設備的電壓-電流曲線上存在一個極限電壓-電流點的位置,與進水水質、膜及樹脂的性能和膜對結構等因素有關[4]。為使一定量的水電離產生足夠量H+和OH-離子來再生一定量的離子交換樹脂,選定的EDI凈水設備的電壓-電流工作點必須大於極限電壓-電流點。
(3)進水CO2的控制。可在RO前加鹼調節pH,最大限度地去除CO2,也可用脫氣塔和脫氣膜去除CO2。
(4)進水硬度的控制。可結合除CO2,對RO進水進行軟化、加鹼;進水含鹽量高時,可結合除鹽增加一級RO或納濾
(5)TOC的控制。結合其他指標要求,增加一級RO來滿足要求。
(6)濁度、污染指數的控制。濁度、污染指數是RO系統進水控制的主要指標之一,合格的RO出水一般都能滿足EDI的進水要求。
(7)Fe的控制。運行中控制EDI進水的Fe低於0.01
mg/L。如果樹脂已經發生了「中毒」,可以用酸溶液作復甦處理,效果比較好。
(8) EDI系統進水水質要求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對於EDI進水的水質要求如表所示,可以保證其出水指標達到電子行業半導體製造需要的高純水的要求。 EDI技術被制葯工業、微電子工業、發電工業和實驗室所普遍接受。在表面清洗、表面塗裝、電解工業和化工工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 YR-EDI 進水要求成 分 范 圍總可交換陽離子(包括Co2) < 25mg/L(以CaCo3計) PH值 5-9 硬度(CaCo3計) < 0.1 < 0.5 < 0.75 < 1.0 回收率 95% 90% 85% 80% 活性Sio2 < 0.5mg/L 總有機碳(TOC) < 0.5mg/L 游離氧 < 0.5mg/L YR-EDI 技術規格參 數 范 圍單個模塊流量 7.2-15GPM(1.6-3.4m3/h)正常回收率 80-95% 溫度 40-100°F(5to38°C)進口壓力 45-100psi(3.1-6.8Bar)輸入電壓 600VDC(最大)電耗 0.32-0.66KW.h/m3 外形尺寸 12"Wx24"Hx19"D 300mmWx610mmHx(90mmD

Ⅱ 運放有哪些重要的參數指標選擇運放時要看那些參數

【運放的主要參數】集成運放的參數較多,其中主要參數分為直流指標和交流指標。
1、直流指標又分為:
(1)輸入失調電壓VIO:輸入失調電壓定義為集成運放輸出端電壓為零時,兩個 輸入端之間所加的補償電壓。輸入失調電壓實際上反映了運放內部的電路對稱性,對稱性越好,輸入失調電壓越小。輸入失調電壓是運放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特別是精密運放或是用於直流放大時。輸入失調電壓與製造工藝有一定關系,其中雙極型工藝(即上述的標准硅工藝)的輸入失調電壓在±1~10mV之間;採用場效應管做輸入級的,輸入失調電壓會更大一些。對於精密運放,輸入失調電壓一般在 1mV以下。輸入失調電壓越小,直流放大時中間零點偏移越小,越容易處理。所以對於精密運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
(2)輸入失調電壓的溫度漂移(簡稱輸入失調電壓溫漂)αVIO:輸入失調電壓的溫度漂移定義為在給定的溫度范圍內, 輸入失調電壓的變化與溫度變化的比值。這個參數實際是輸入失調電壓的補充,便於計算在給定的工作范圍內,放大電路由於溫度變化造成的漂移大小。一般運放的輸入失調電壓溫漂在±10~20μV/℃之間,精密運放的輸入失調電壓溫漂小於±1μV/℃。
(3)輸入偏置電流IIB:輸入偏置電流定義為當運放的輸出直流電壓為零時,其 兩輸入端的偏置電流平均值。輸入偏置電流對進行高阻信號放大、積分電路等對輸入阻抗有要求的地方有較大的影響。輸入偏置電流與製造工藝有一定關系,其中雙極型工藝(即上述的標准硅工藝)的輸入偏置電流在±10nA~1μA之間;採用場效應管做輸入級的,輸入偏置電流一般低於1nA。
(4)輸入失調電流IIO:輸入失調電流定義為當運放的輸出直流電壓為零時,其 兩輸入端偏置電流的差值。輸入失調電流同樣反映了運放內部的電路對稱性,對稱性越好,輸入失調電流越小。輸入失調電流是運放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特別是精密運放或是用於直流放大時。輸入失調電流大約是輸入偏置電流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輸入失調電流對於小信號精密放大或是直流放大有重要影響,特別是運放 外部採用較大的電阻(例如10k或更大時),輸入失調電流對精度的影響可能超過輸入失調電壓對精度的影響。輸入失調電流越小,直流放大時中間零點偏移越 小,越容易處理。所以對於精密運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
(5)輸入失調電流的溫度漂移(簡稱輸入失調電流溫漂):輸入偏置電流的溫度漂移定義為在給定的溫度范圍內, 輸入失調電流的變化與溫度變化的比值。這個參數實際是輸入失調電流的補充,便於計算在給定的工作范圍內,放大電路由於溫度變化造成的漂移大小。輸入失調電流溫漂一般只是在精密運放參數中給出,而且是在用以直流信號處理或是小信號處理時才需要關注。
(6)差模開環直流電壓增益:差模開環直流電壓增益定義為當運放工作於線性區時, 運放輸出電壓與差模電壓輸入電壓的比值。由於差模開環直流電壓增益很大,大多數運放的差模開環直流電壓增益一般在數萬倍或更多,用數值直接表示不方便比較,所以一般採用分貝方式記錄和比較。一般運放的差模開環直流電壓增益在 80~120dB之間。實際運放的差模開環電壓增益是頻率的函數,為了便於比較,一般採用差模開環直流電壓增益。
(7)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定義為當運放工作於線性區時,運放差模增益與共模增益的比值。共模抑制比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它能夠抑制差模輸入==模干擾信 號。由於共模抑制比很大,大多數運放的共模抑制比一般在數萬倍或更多,用數值直接表示不方便比較,所以一般採用分貝方式記錄和比較。一般運放的共模抑制比在80~120dB之間。
(8)電源電壓抑制比:電源電壓抑制比定義為當運放工作於線性區時,運放輸 入失調電壓隨電源電壓的變化比值。電源電壓抑制比反映了電源變化對運放輸出的影響。目前電源電壓抑制比只能做到80dB左右。所以用作直流信號處理或是小 信號處理模擬放大時,運放的電源需要作認真細致的處理。當然,共模抑制比高的運放,能夠補償一部分電源電壓抑制比,另外在使用雙電源供電時,正負電源的電源電壓抑制比可能不相同。
(9)輸出峰-峰值電壓:輸出峰-峰值電壓定義為,當運放工作於線性區時,在指定的負載下,運放在當前大電源電壓供電時,運放能夠輸出的最大電壓幅度。除低壓運放外,一般運放的輸出輸出峰-峰值電壓大於±10V。一般運放的輸出峰 -峰值電壓不能達到電源電壓,這是由於輸出級設計造成的,現代部分低壓運放的輸出級做了特殊處理,使得在10k負載時,輸出峰-峰值電壓接近到電源電壓 的50mV以內,所以稱為滿幅輸出運放,又稱為軌到軌(raid-to-raid)運放。需要注意的是,運放的輸出峰-峰值電壓與負載有關,負載不同,輸 出峰-峰值電壓也不同;運放的正負輸出電壓擺幅不一定相同。對於實際應用,輸出峰- 峰值電壓越接近電源電壓越好,這樣可以簡化電源設計。但是現在的滿幅輸出運放只能工作在低壓,而且成本較高。
(10)最大共模輸入電壓:最大共模輸入電壓定義為,當運放工作於線性區時,在 運放的共模抑制比特性顯著變壞時的共模輸入電壓。一般定義為當共模抑制比下降6dB 是所對應的共模輸入電壓作為最大共模輸入電壓。最大共模輸入電壓限制了輸入信號中的最大共模輸入電壓范圍,在有干擾的情況下,需要在電路設計中注意這個問題。
(11)最大差模輸入電壓:最大差模輸入電壓定義為,運放兩輸入端允許加的最大輸入電壓差。當運放兩輸入端允許加的輸入電壓差超過最大差模輸入電壓時,可能造成運放輸入級損壞。
2、主要交流指標包括:
(1)開環帶寬:開環帶寬定義為,將一個恆幅正弦小信號輸入到運放的輸入端,從運放的輸出端測得開環電壓增益從運放的直流增益下降3db(或是相當於運放的直流增益的0.707)所對應的信號頻率。這用於很小信號處理。
(2)單位增益帶寬GB:單位增益帶寬定義為,運放的閉環增益為1倍條件下, 將一個恆幅正弦小信號輸入到運放的輸入端,從運放的輸出端測得閉環電壓增益下降3db(或是相當於運放輸入信號的0.707)所對應的信號頻率。單位增益帶寬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於正弦小信號放大時,單位增益帶寬等於輸入信號頻率與該頻率下的最大增益的乘積,換句話說,就是當知道要處理的信號頻率和信號需要的增以後,可以計算出單位增益帶寬,用以選擇合適的運放。這用於小信號處理 中運放選型。
(3)轉換速率(也稱為壓擺率)SR:運放轉換速率定義為,運放接成閉環條件下,將一個大 信號(含階躍信號)輸入到運放的輸入端,從運放的輸出端測得運放的輸出上升速率。由於在轉換期間,運放的輸入級處於開關狀態,所以運放的反饋迴路不起作用,也就是轉換速率與閉環增益無關。轉換速率對於大信號處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於一般運放轉換速率SR<=10V/μs,高速運放的轉換速率 SR>10V/μs。目前的高速運放最高轉換速率SR達到 6000V/μs。這用於大信號處理中運放選型。
(4)全功率帶寬BW:全功率帶寬定義為,在額定的負載時,運放的閉環增益 為1倍條件下,將一個恆幅正弦大信號輸入到運放的輸入端,使運放輸出幅度達到最大(允許一定失真)的信號頻率。這個頻率受到運放轉換速率的限制。近似地,全功率帶寬=轉換速率/2πVop(Vop是運放的峰值輸出幅度)。全功率帶寬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用於大信號處理中運放選型。
(5)建立時間:建立時間定義為,在額定的負載時,運放的閉環增益為 1倍條件下,將一個階躍大信號輸入到運放的輸入端,使運放輸出由0增加到某一給定值的所需要的時間。由於是階躍大信號輸入,輸出信號達到給定值後會出現一定抖動,這個抖動時間稱為穩定時間。穩定時間+上升時間=建立時間。對於不同的輸出精度,穩定時間有較大差別,精度越高,穩定時間越長。建立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用於大信號處理中運放選型。
(6)等效輸入雜訊電壓:等效輸入雜訊電壓定義為,屏蔽良好、無信號輸入的的運放,在其輸出端產生的任何交流無規則的干擾電壓。這個雜訊電壓折算到運放輸入端時,就稱為運放輸入雜訊電壓(有時也用雜訊電流表示)。對於寬頻雜訊,普通運放的輸入雜訊電壓有效值約10~20μV。
(7)差模輸入阻抗(也稱為輸入阻抗):差模輸入阻抗定義為,運放工作在線性區時,兩輸入端 的電壓變化量與對應的輸入端電流變化量的比值。差模輸入阻抗包括輸入電阻和輸入電容,在低頻時僅指輸入電阻。一般產品也僅僅給出輸入電阻。採用雙極型晶體管做輸入級的運放的輸入電阻不大於10兆歐;場效應管做輸入級的運放的輸入電阻一般大於109歐。
(8)共模輸入阻抗:共模輸入阻抗定義為,運放工作在輸入信號時(即運放兩輸入端輸入同一個信號),共模輸入電壓的變化量與對應的輸入電流變化量之比。在低頻情況下,它表現為共模電阻。通常,運放的共模輸入阻抗比差模輸入阻抗高很多,典型值在108歐以上。
(9)輸出阻抗:輸出阻抗定義為,運放工作在線性區時,在運放的輸出端加信號電壓,這個電壓變化量與對應的電流變化量的比值。在低頻時僅指運放的輸出電阻。這個參數在開環測試。
【選擇運放主要看的參數】設計者必須綜合考慮設計目標的信號電平,閉環增益,要求精度,所需帶寬,電路阻抗,環境條件及其他因素,並把設計要求的性能轉換成運放的參數,建立各個參數的取值以及它們隨溫度、時間、電流電壓等變化的范圍。

Ⅲ LCD顯示器主要需要看哪些參數

注意的參數抄再多都不如走到面襲前去看看

參數一般來說是可視角度

就是從側面可以有效觀看的最大角度

還有就是響應時間

主要是灰階響應時間

就是屏幕從全黑到全白的轉換時間

另外一個就是色域

主要表示里顯示器的色彩變現范圍

另外還有一個是6BIT和8BIT面板

這些個說的再多都是浪費

液晶面板是一方面 還要看顯示器廠家的做工

就是控制模組的水平了

相同的面板大廠做出來的就是效果要好一點

其實我說啊

根本就不要注意什麼參數

走到賣顯示器的那裡 一個看外觀 一個看效果

覺得不錯 抱回家 肯定沒錯

我們只是買個顯示器而已

不需要把自己搞成顯示器方面的專家

你是消費者 用消費者的眼光去挑剔 去審視

Ⅳ 查看程序運行時修改了哪些參數

LZ想搞外掛吧,要學這個得先學好基本的東西,考慮這個問題稍微早了點。專
一般情況下這些操屬作時通過代碼調用來實現的,要知道程序調用了哪些代碼,修改了內存的什麼地方需要動態調試才可以。建議多看看動態調試相關的東西。

Ⅳ EDI中心的主要功能

EDI中心的來主要功能:
1.郵箱管理:自如信件的收發管理,信件的分送管理等功能。
2.回執響應功能:返回信件被收件人收取,或未在制定時間內取走等回應通知。
3.分類區件:由使用者選擇,可依照信件的種類及送件人的地址等分類方式取件。
4.斷點重發功能:用戶可以重復操作。
5.編制管理報表:如送件人清單、收件清單及回執清單等。客戶的基本信息管理及客戶關系管理。
6.檢查信件的正確性:如檢查EDI交換、格式的正確性等。
7.EDI的翻譯功能:如不同標準的轉換等。
8.安全控制能力:如對多重密碼的修改,使用者存取記錄,防止多次不正確的系統登錄及跟蹤核查對系統的安全造成了威脅。
9.災害恢復功能:在災害發生時,自動保存現行系統數據,啟動備份系統,使系統的損壞最小。
EDI簡介: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推出使用的國際標准,是指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例如,國際貿易中的采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

Ⅵ 在電腦「開始--運行」裡面輸什麼命令可以察看電腦的各硬體的參數

在windows中使用dxdiag命令,可以查看電腦主要硬體參數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硬體參數,可以通過PC的cmos設置來查看。

Ⅶ EDI標準是什麼

標准化的工作是實現EDI互通和互聯的前提和基礎。EDI的標准包括EDI網路通信標准、EDI處理標准、EDI聯系標准和EDI語義語法標准等。

EDI網路通信標準是要解決EDI通信網路應該建立在何種通信網路協議之上,以保證各類EDI用戶系統的互聯。目前國際上主要採用MHX(X.400)作為EDI通信網路協議,以解決EDI的支撐環境。

EDI處理標準是要研究那些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各種EDI報文。相互共有的「公共元素報文」的處理標准。它與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如MPRII)等介面有關。

EDI聯系標准解決EDI用戶所屬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統或資料庫與EDI系統之間的介面。

EDI語義語法標准(又稱EDI報文標准)是要解決各種報文類型格式、數據元編碼、字元集和語法規則以及報表生成應用程序設計語言等。

這里的EDI語議語法標准又是EDI技術的核心。

EDI一產生,其標準的國際化就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之一。早期的EDI使用的大都是各處的行業標准,不能進行跨行業EDI互聯,嚴重影響了EDI的效益,阻礙了全球EDI的發展。例如美國就存在汽車工業的AIAG標准、零售業的UCS標准、貨棧和冷凍食品貯存業的WINS標准等。日本有連鎖店協會的JCQ行業標准、全國銀行協會的Aengin標准和電子工業協會的EIAT標准等。

為促進EDI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促進EDI標準的國際化,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EDI的作用。目前,在EDI標准上,國際上最有名的是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下屬第四工作組(WP4)於1986年制定的《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電子數據互換》標准—EDIFACT(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標准。EDIFACT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接收為國際標准,編號為ISO9735。同時還有廣泛應用於北美地區的,由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NSI)X.12鑒定委員會(AXCS.12)於1985年制定的ANSI X.12標准。圖1.4列出了全球EDI標準的發展情況。

EDI標準的發展簡史

1968年,美國運輸數據協調委會(TDCC)首先在鐵路系統使用EDI,並提出用於運輸業的報文和通信結構方面的標准。

1970年,英國貿易工業部(DTI) 成了簡化國際貿易程序組織(XITPRO),負責簡化進/出口程序並著手起草文件。

1978年,美國會計研究基金會(ACRF)和TDCC聯合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開發事務處理和信息的數據互換。

1980年,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成立了X.12鑒定標准委員會(ASCX.12),下設10個分委員會,負責開發和制訂美國EDI通用標准。

1981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第四工作組推出了貿易數據元目錄TDED和貿易數據交換指南GT-DI。

1985年,ANSI提出X.12系列標准,推廣應用於北美地區。

1986年,ANSI與歐洲標准協會、英國EDI標准組織等單位共同協調全球EDI標准。

1986年,WP4正式提出《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電子數據互換》文件,即EDIFACT標准。

1986年,EXO/TCI54分別通過UN/TDED以及UN/EDIFACT為7372-86《貿易數據元目錄》。

1987年,ISO正式通過《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EDI應用語法規則》,即ISO9735-87。

目前的情況是,歐洲使用EDIFACT標准。1991年,歐洲汽車業、化工業、電子業和石油天然氣業已全部採用EDIFACT。此外建築、保險等行業也宣布將放棄其行業標准,轉而採用EDIFACT。北美則使用ANSI X.12,X.12已遍及北美各行業,已有100多個數據交易集。亞太地區使用EDI標準的情況見表1.1,主要是EDIFACT。

表1.1 亞太地區EDI標准使用情況 國家或地區 使用標准 運營公司
澳大利亞 EDIFACT* Paxus
紐西蘭 EDIFACT GEIS, Netway
新加坡 EDIFACT SNS
香港 EDIFACT HKT-CSL,INET,Gazatlenet
日本 N/A NTT Data,NEC,IBM,AT&T等
韓國 ANSI X.12 Dacom,KT-Net
台灣 N/A DGT,TTN

EDIFACT和ANSI X.12標準的比較

EDIFACT和ANSI X.12標准在語義、語法等許多方面都有很大區別。圖1.5比較了EDIFACT標準的控制欄位和ANSI X.12標準的控制欄位。

另外,ANSI X.12標准目前只可用英語。而EDIFACT標准則可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即日耳曼語系或拉丁語系均可使用該標準的語義、數據字典等。所謂拉丁語系,是指可用26個字母和10個數字表示的語言系統。日耳曼語系可以認為是拉丁語系的一個派系。

當然,世界上大部分人不用拉丁語作為母語,如漢語、日語等,他們使用象形文字。如何對這些文字進行翻譯處理,從全球性的貿易和貿易文件的交流來看,這是一個十分困難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EDI標準的未來發展

EDI的迅猛發展,其影響已波及全球。但目前存在的EDIFACT和ANSI X.12兩大標准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EDI全球互通的發展。例如當一個美國的公司要與它在歐洲或亞洲的子公司或貿易夥伴聯系時,因雙方所採用的EDI標准不同,就要進行復雜的技術轉換才能達到目的。雖然絕大多數翻譯軟體的製造廠商都支持這兩個標准,但仍會給用戶或廠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在國際貿易中更快、更省、更好地使用EDI,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工業發達國家,都在強烈要求統一EDI國際標准。即「講一種語言,用一種標准(In speak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EDI, we must speak one language and use one standard)。

在EDIFACT被ISO接受為國際標准之後,國際EDI標准就逐漸向EDIFACT靠攏。ANSI X.12和EDIFACT兩家已一致同意全力發展EDIFACT,使之成為全世界范圍內能接受的EDI標准。1992年11月美國ANSI X.12鑒定委員會又投票決定,1997年美國將全部採用EDIFACT來代替現有的X.12標准。ANSI官員說:「1997年之後,現在所有的X.12標准仍將保留,但新上項目將全部採用EDIFACT標准」。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歐共體事務主席John Rusell先生指出:「X.12向EDIFACT轉變意味著美國的公司今後可在歐洲的市場上加快資金流動、改善用戶服務。同時,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今後面對的將是唯一的國際標准」。

總之。EDIFACT成為統一的EDI國際標准已是大勢所趨。ISO預計,到90年代中期,EDIFACT將有1000多種信息類別,並覆蓋國際貿易的80%。我國有關部門和專家也一致認為,我國EDI標准應積極向國際標准靠攏,採用EDIFACT標准。

Ⅷ 計算機運行裡面怎麼查看配置參數

輸入systeminfo可以查看計算機的配置參數。
具體步驟:
開始 ---- 運行---dxdiag。

一些實用的運行命令。
wmimgmt.msc----打開windows管理體系結構(WMI)
wupdmgr--------windows更新程序
wscript--------windows腳本宿主設置
write----------寫字板
winmsd---------系統信息
wiaacmgr-------掃描儀和照相機向導
winchat--------XP自帶區域網聊天

mem.exe--------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Msconfig.exe---系統配置實用程序
mplayer2-------簡易widnows media player
mspaint--------畫圖板
mstsc----------遠程桌面連接
mplayer2-------媒體播放機
magnify--------放大鏡實用程序
mmc------------打開控制台
mobsync--------同步命令

dxdiag---------檢查DirectX信息
drwtsn32------ 系統醫生
devmgmt.msc--- 設備管理器
dfrg.msc-------磁碟碎片整理程序
diskmgmt.msc---磁碟管理實用程序
dcomcnfg-------打開系統組件服務
ddeshare-------打開DDE共享設置
dvdplay--------DVD播放器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務
net start messenger----開始信使服務
notepad--------打開記事本
nslookup-------網路管理的工具向導
ntbackup-------系統備份和還原
narrator-------屏幕「講述人」
ntmsmgr.msc----移動存儲管理器
ntmsoprq.msc---移動存儲管理員操作請求
netstat -an----(TC)命令檢查介面

syncapp--------創建一個公文包
sysedit--------系統配置編輯器
sigverif-------文件簽名驗證程序
sndrec32-------錄音機
shrpubw--------創建共享文件夾
secpol.msc-----本地安全策略
syskey---------系統加密,一旦加密就不能解開,保護windows xp系統的雙重密碼
services.msc---本地服務設置
Sndvol32-------音量控製程序
sfc.exe--------系統文件檢查器
sfc /scannow---windows文件保護

tsshutdn-------60秒倒計時關機命令
tourstart------xp簡介(安裝完成後出現的漫遊xp程序)
taskmgr--------任務管理器

eventvwr-------事件查看器
eudcedit-------造字程序
explorer-------打開資源管理器

packager-------對象包裝程序
perfmon.msc----計算機性能監測程序
progman--------程序管理器

regedit.exe----注冊表
rsop.msc-------組策略結果集
regedt32-------注冊表編輯器
rononce -p ----15秒關機
regsvr32 /u *.dll----停止dll文件運行
regsvr32 /u zipfldr.dll------取消ZIP支持

Ⅸ AMD的CPU配內存都看些什麼參數啊

看主板支持的內存類型(DDR2還是DDR3)和主板支持最高內存頻率。AMD內部整合內存控制器,不需要看匯流排速度的。Intel的i7也整合了內存控制器

Ⅹ 電腦運行速度快慢主要看哪些參數

1、CPU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器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2、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和主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3、顯卡

顯卡(英語:Video card、Display card、Graphics card、Video adapter),是個人計算機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

用途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顯示器,並向顯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計算機主板的重要組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4、硬碟

硬碟主要分為固態硬碟、機械硬碟、混合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硬碟作為一種存儲設備從計算機誕生的時候就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計算機性能的好壞僅僅影響運算數據的速度,而存儲設備的任務則是保證各類運算數據得以存續。

5、驅動程序

驅動程序一般指的是設備驅動程序(Device Driver),是一種可以使計算機和設備進行相互通信的特殊程序。

相當於硬體的介面,操作系統只有通過這個介面,才能控制硬體設備的工作,假如某設備的驅動程序未能正確安裝,便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驅動程序被比作「 硬體的靈魂」、「硬體的主宰」、和「硬體和系統之間的橋梁」等。

閱讀全文

與edi運行中都看哪些參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綜合執法以什麼憑據收污水 瀏覽:115
舉報偷排污水是什麼行為 瀏覽:850
高效高性能超濾膜應用 瀏覽:977
電廠的廢水 瀏覽:193
大孔樹脂吸附處理廢水流程 瀏覽:266
安吉爾凈水器好不好多少錢1台 瀏覽:678
賽歐2空調濾芯怎麼裝 瀏覽:512
哪些液體普通蒸餾 瀏覽:192
汽車空氣濾芯真假如何鑒別 瀏覽:97
什麼叫ro反滲透濾芯 瀏覽:401
浙江新雅樹脂 瀏覽:922
九州凈水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3
萊克吉米凈化器濾網怎麼清洗 瀏覽:35
69元凈水機多少錢 瀏覽:438
弱鹼性離子交換樹脂 瀏覽:496
蒸餾釜的功率 瀏覽:22
廣東超濾凈水器貼牌 瀏覽:121
污水井怎麼打開專用工具 瀏覽:603
凈水器中水泵接頭怎麼拆 瀏覽:501
污水排放申請報告怎麼寫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