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魚缸底部過濾的水槽三個格子分別放什麼
第一格上面三層白棉下面全部黑色生化棉,第二格和第三格全部放細菌屋、石英球、陶瓷環等濾材。
魚缸底部過濾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溢流或虹吸的方式,使主缸的水進入濾缸,經過濾缸材料過濾後再由水泵抽回主缸。
所謂的過濾就是建立生態平衡的角度上,模仿自然界中「流水不腐」的道理,如果說缸里總有一部分循環不到的水或角落,那麼其中的水自然就容易混濁,魚類也得不到好的生存環境。而困水、過濾、闖缸是建立這樣的生態平衡的三步曲,是缺一不可的。
(1)魚缸下面的過濾槽里擴展閱讀:
底濾缸過濾方式:
1、物理過濾:是以濾棉的絮凝作用,吸附懸浮或沉積在缸中的肉眼可見的顆粒物和部分活的微生物。不但能引起水渾濁,影響觀賞,還消耗水中氧氣,黏附在魚身上,對魚的鰓部也有一定的破壞。
2、化學過濾:通過化學反應方式來消除水中廢物和有害物質。反應後產生的無毒沉澱經物理過濾排出缸外,或轉化成一些無毒或毒性相對低的元素。
3、生物過濾:魚每天的新陳代謝,首先會被缸內的細菌分解成有毒的氨鹽和亞硝酸鹽,達到一定濃度,可以致魚中毒死亡。只有讓這些有毒物質保持在較低的范圍內,才能保證魚的生存,一個解決辦法是經常換水,另外就是生物過濾。
生物過濾就是使用帶有不同孔隙、大空隙可以讓水順暢流過,而小孔隙則供硝化細菌附著,給硝化細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繁殖溫床,讓硝化細菌能夠更好的繁殖、生長。
㈡ 魚缸過濾槽里的濾材怎麼排列的
由底部算起第一層(底層)陶瓷環,二層生化棉,三級層生物化學過濾級、磁環和生化球,四層放吸氨石和活性碳、 潛水泵,頂部過濾棉。
如果只用過濾棉,從過濾器的進水口到出水口的高度是20厘米,這些濾材加起來10厘米效果要好的多。也就是說過濾要看過濾多少層而不是多少濾材什麼濾材。
(2)魚缸下面的過濾槽里擴展閱讀
使用常識
1、要想使魚缸好看,水裡肯定要放水草,水族店裡有很多種水草,你可以去挑選你喜愛的。水草需要固定,必然需要石子,小石子不易清洗,你就用大的雨花石來壓水草根,清洗時就把雨花石撈出來洗洗就行了。
2、魚缸里可以放些假山,或是真的岩石,還可以放珊瑚,這樣就能構造成很逼真的海底世界了。魚缸後面可以貼壁紙,這種壁紙水族店裡都有。魚在飼養過程中,餵食後的殘渣和魚便分解能產生大量有害物質。
3、所以適當的過濾設備,過濾設備中培養的有益菌類可以分解大量有害物質,使魚兒健康成長,並能保持水體清潔,過濾設備中常用材料有過濾棉、生化棉、陶瓷環等,過濾材料半個月清洗一次,清洗的時候不要用洗滌劑之類的東西,也不需要洗的特別干凈,以免重新培養有益菌。
4、如果沒有過濾設備,可以用勤換水來達到魚兒生長要求,換水標准要勤換少換,每次換水1/4,3天換一次水,根據水體渾濁度和溫度換水,夏季1天換1次,冬天3天換一次。
5、當下,金魚缸有很多形狀和材料。消費者可以根據魚的習性、對環境的要求,以及個人的喜好挑選不同類型的金魚缸。
6、這樣的魚缸一般半年才需徹底清洗一次。15天洗一次過濾棉,一星期加一點水,把蒸發的水補齊。再者就是洗洗石頭就行了。
7、金魚缸形式多樣,最好不要選擇圓形的金魚缸,因為這樣,魚看到的形狀是扭曲的,這會使它感到十分不安。
㈢ 魚缸底濾槽里怎麼擺放細節屋
是細菌屋嗎?一般只要鋪滿一個或半個格子就可以,保證能讓水流順利通過,之後可以慢慢調整,另外樓主不要依靠單一濾材過濾,建議使用軟硬濾材兩到三種以完善,並且濾棉需要定期清洗及更換。
歡迎補充追問
㈣ 求助:魚缸上面的過濾槽怎麼鋪設
擺放順序:抄
1、最上邊是普通的過濾棉,水先通過它,過濾掉大的雜質。
2、第二層是生化棉。
3、瓷化環,越多越好。
水質的保養:剛開始養魚,即困好水準備放魚之時,不要放太多魚,魚缸的硝化菌群落沒有形成,水質不穩定。然後你要做的就是不停過濾。
困水、過濾、闖缸是建立這樣的生態平衡的三步曲,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說你在養著魚的魚缸中發現白霧的話,就說明過濾器的瓦數太小或者是安裝不合理,瓦數在配置的時候要盡量比要求的再大一點,比如說1.2m的缸一般採用30瓦的,我們可以使用36瓦。
另外關於過濾器的安裝一定要合適,這樣才能使水得到充分的循環,也就不會出現白霧的現象了,自然也不用天天換水這么麻煩了。因為換水是為了保證水質,但是更換太勤的話水質反而得不到保障。
㈤ 自製魚缸下過濾槽魚缸過濾槽自製過程圖
1.在一個大杯子的底部鑽十幾個洞,並使洞盡可能大,太小排不出版去。
㈥ 底濾魚缸過濾材料怎麼擺放合理,三格過濾,下
第一格濾槽中放入白色過濾棉→黑色過濾棉→藤棉→陶瓷環等,第二格濾槽依次放藤棉→生化球→陶瓷環→細菌屋等,第三格濾槽放水泵→生化球→加熱棒等。
魚缸里的濾材放置原理應該是這樣的
1、物理過濾首先攔截大顆粒,其次攔截小顆粒
這是因為魚便進入到濾棉上的時候,一定是大顆粒較多,細微顆粒較少,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它們中的大顆粒有效的攔截下來。
(6)魚缸下面的過濾槽里擴展閱讀
其他特殊情況
1、這只是最為理想的搭配方式,實際上在現實情況中會有出入,我們比如說,雨淋管的口徑極細,所有魚糞都被打的很散,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酌情處理物理過濾。
2、再比如說魚缸下水很旺的下濾形式,干濕分離只有幾塊白棉,我們就要想辦法,通過下一級的生化過濾來加以改善,要麼濾材極其細密進行截留,要麼適當添加濾棉或者其他改用其他糞便沉澱方式,比如糞便處理器,等等。
3、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證住進入魚缸的水質,看起來就像純凈水一樣,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去管,硝化細菌任其自然生成就可以了,至少養魚老道感覺這種擺放方法還是比較合情合理的。
4、最後一點,濾材擺放的再合理,不注意飼養密度和投喂量,說再多也是多餘,在一米的魚缸里養上30條成年地圖試試,一萬塊錢的濾材也不一定能夠擺平這個魚缸的水質。
㈦ 自製魚缸過濾槽
1、把大的來飲料杯底部鑽十幾個源眼,眼孔盡量大。太小了不利於排水。
㈧ 如何布置魚缸本身的頂部過濾槽
建立一套完抄整生態系統是必須的,所謂生態系統,就是水中有大量益生菌分解有害物質,其中主要是硝化細菌,養魚先養水就是這個道理。
過濾槽依照由下至上,由後至前的原則,依次放置陶瓷環、生化棉、過濾棉,最上層放置過濾棉,然後添加硝化細菌菌源,24小時開啟過濾,生態系統一周左右就可以建立。
清洗過濾槽,不能盲目瞎洗,一般只是清洗過濾器最上層的,顆粒物質最多的上層海綿就可以了,其他濾材絕對不能清洗,那裡寄生著大量的益生菌:硝化細菌,那就是你養魚的法寶,清洗了,生態系統就破壞了,除非整缸感染了惡性病菌,需要翻缸,那就另當別論了。
㈨ 水族箱過濾槽里放什麼比較好
表層白棉,起攔截魚糞的作用,經常清洗。下面生化棉或者細菌屋、玻璃環、陶內瓷環容這類給硝化細菌做菌床用的生物濾材,也可以適當配點珊瑚砂、火山石、吸氨石、麥飯石這類的半生物半化學濾材調節水質.
看你養什麼魚了,需要酸性水的就不要放過多的珊瑚砂,火山石多數也呈鹼性,放之前最好測下PH值。
另外如果魚密度大的話,上過濾槽過濾能力會顯得遠遠不夠,可以考慮使用側過濾、背過濾方式、外掛過濾桶等方式加強。
新開缸要添加硝化細菌以加速生態系統的快速建立,按說明書用量倒到濾棉上就行。
魚缸的過濾系統其實更准確點應該定義為微型水處理系統,而不僅僅是「過濾」。這套微型水處理系統,核心是使用生物方法去除魚缸中的含氮廢物,因為含氮廢物代謝生成的氨和亞硝酸鹽對魚來說有很強的毒性。
而上過濾是重物理過濾,輕生物處理,所以效果不理想。不過物理過濾的作用也不能否定,勤快點,經常吸糞,經常清洗物理過濾棉的話就等於去除了這些毒性的源頭。加上勤換水稀釋毒性,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另外新玻璃環常呈很強的鹼性,要慎用。
㈩ 活性碳 ,怎麼清洗啊才能放到魚缸的過濾槽里啊
拆下活性炭層,放在小蘇打水裡浸泡兩個小時,利用蘇打水的鹼性除去活性炭吸附的微生物,浸泡過程中升高溫度可以使清理的更加徹底,接著用清水沖洗干凈。用鹽水浸泡兩個小時,清水沖洗千凈後就能再次使用。
(10)魚缸下面的過濾槽里擴展閱讀:
活性炭化學特性
活性炭的吸附除了物理吸附,還有化學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性既取決於孔隙結構,又取決於化學組成。
活性炭不僅含碳 ,而且含少量的化學結合、功能團開工的氧和氫,例如羰基、羧基、酚類、內酯類、醌類、醚類。這些表面上含有的氧化物和絡合物,有些來自原料的衍生物,有些是在活化時、活化後由空氣或水蒸氣的作用而生成。
活性炭機械特性
1、粒度:採用一套標准篩篩分法,求出留在和通過每隻篩子的活性炭重量,表示粒度分布。
2、靜觀密度或堆密度:應是孔隙容積和顆粒間空隙容積的單位體積活性炭的重量。
3、體積密度和顆粒密度:應是孔隙容積而不應是顆粒間空隙容積的單位體積活性炭的重量。
4、強度:即活性炭的耐破碎性。
5、耐磨性:即耐磨損或抗磨擦的性能。
這些機械性質直接影響活性炭應用,例如:密度影響容器大小;粉炭粗細影響過濾;粒炭粒度分布影響流體阻力和壓降;破碎性影響活性炭使用壽命和廢炭再生。
主要活化方法:
1、木炭、果殼炭、煤等原料經造粒後,在1000℃下用水蒸氣、二氧化碳、進行活化的氣體活化法。
2、乾燥後的原料用氯化鋅溶液浸漬,混合,在500~700℃下加熱,進行碳化或活化,稱為葯劑活化法。
3、活性炭的吸附性減弱後,可以再生。把活性炭置於容器里,通入一定壓力的水蒸氣,然後在一定量氧氣存在下,加熱到400 ℃,以除掉表面上的吸附物質。
活性炭的保養:
活性炭如果使用了一定時間,其吸附能力會達到一個瓶頸,影響其功能作用,所以要定期將產品拿到陽光下暴曬,保持活性炭乾燥,重復使用,達到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效果。
活性炭的清潔:
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吸附一些雜質、異味,所以平時並不需要怎麼清潔。使用過一段時間後,放到太陽底下暴曬就可以達到清潔的作用,反復使用就可以了;直到活性炭變少了,就說明有消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