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交換陽離子和陽離子交換量是一個概念嗎希望詳細一點,謝謝!
不一樣,前者指的是陽離子(理論交換量),後者是陽離子的實際交換容量
㈡ 陽離子交換量me/100g和cmol/kg之間是怎麼換算的啊這兩個單位到底哪個更老一些
1me/100g=10mmol/kg=1cmol/kg
㈢ 陽離子交換量定義
陽離子交換量來 土壤陽離子自交換量(CEC)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在一定pH值(=7)時,每千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換性陽離子(K+、Na+、Ca2+、Mg2+、NH4+、H+、Al3+等)的厘摩爾數(potential CEC).
常用單位:cmol(+)/kg土
國際單位:mmol/kg土
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養分數量,即保肥性的高低.
㈣ 陽離子交換量多少為好
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是影響土壤緩沖能力高低,也是評價土壤保肥能力、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據.土壤陽離子交換量越高,其緩沖能力越好,也就是土壤保肥能力越好.所以黑土好點.
㈤ 陽離子交換量的概念介紹
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源(CEC)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在一定pH值(=7)時,每千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換性陽離子(K+、Na+、Ca2+、Mg2+、NH4+、H+、Al3+等)的厘摩爾數(potential CEC)。
常用單位:cmol(+)/kg土
國際單位:mmol/kg土
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養分數量,即保肥性的高低。陽離子交換量的大小,可作為評價土壤保肥能力的指標。陽離子交換量是土壤緩沖性能的主要來源,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據。
㈥ 什麼是陽離子交換量
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交換劑的性質、鹽溶液濃度和、淋洗方法等,必須嚴格掌握操作技術才能獲得可靠的結果。 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用於土壤分類的土壤分析中使用經典的中性乙酸銨法或乙酸鈉法。中性乙酸銨法也是我國土壤和農化實驗室所採用的常規分析方法,適於酸性和中性土壤。最近的土壤化學研究表明,對於熱帶和亞熱帶的酸性、微酸性土壤,常規方法由於浸提液pH值太低和離子強度太高,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所得結果較實際情況偏高很多。新方法是將土壤用BaCl2 飽和,然後用相當於土壤溶液中離子強度那樣濃度的BaCl2溶液平衡土壤,繼而用MgSO4交換Ba測定酸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 石灰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方法有NH4Cl–NH4OAc法、Ca(OAc)2法和NaOAc法。目前應用的較多、而且認為較好的是NH4Cl–NH4OAc法,其測定結果准確、穩定、重現性好。NaOAc法是目前國內廣泛應用於石灰性土壤和鹽鹼土壤交換量測定的常規方法。 隨著土壤分析化學的發展,現在已有了測定土壤有效陽離子交換量的方法。如美國農業部規定用求和法測定陽離子交換量;對於可變電荷為主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高度風化的土壤,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建議測定用求和法土壤有效陽離子交換量(ECEC);最近國際上又提出測定土壤有效陽離子交換量(ECEC或Q+,E)和潛在陽離子交換量(PCEC或Q+,P)的國際標准方法,如ISO 11260:1994(E)和ISO 13536:1995(P),這兩種國際標准方法適合於各種土壤類型。
㈦ 陽離子交換量和養分有效性的關系
首先,要知道植復物吸收礦物制質或者說營養物質時通過等離子交換.
土壤中的正電荷有,Ca2+,Na+,Mg2+,K+,NH4+等離子,負離子有SO42-,NO3-,PO43-,Cl-等,植物呼吸產生的CO2與H2O反應生成H2CO3,有下面的 平衡:H2CO3→H+ + HCO3-,H+會與正離子交換,HCO3-會與負離子交換,
呵呵~~寫到這里,我又看了一下你的題目,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你是說要人為的改變土壤的PH,從而提高養分的有效性是吧??
那是不行的!刨除剛才的論述,還要考慮植物的酸鹼喜好,滲透壓等等條件.
繼續我上面的表述:當然,植物對各種離子的吸收也是有限制的,這樣,如果土地長時間使用一種化肥很容易導致土壤酸化或鹼化.可以用實驗證明,蒸餾水做溶液,植物用水稻,肥料使用NH4HCO3,也就是農用的碳氨,化學名稱碳酸氫氨,水稻能吸收NH4+而不能吸收負離子,培養液中的H+增加,使溶液酸化.
你的理解有點偏差,是植物的偏好吸收和肥料決定土壤的酸鹼化,而不是土壤的PH決定植物的吸收.
㈧ 陽離子交換量單位meq/100g換算cmol/kg
讓他睡一會讓他
㈨ 陽離子交換量50mol/hg是什麼意思
陽離子交換量50摩爾每毫克
㈩ 黃瓜栽培所施用的有機肥主要有哪些
有機肥 有機肥是黃瓜栽培中最重要的肥料。它具有來源豐富,種類繁多,數量和體積較大,可就地或就近積制和施用,積制技術也相對簡單,養分全面但濃度較低,肥效遲緩,供肥期長,對黃瓜產品質量有良好作用等特點。有機肥的原料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山水野草、枯枝落葉、草皮等植物性殘體;人、畜和家禽的排泄物及飼料殘屑;油料作物種子榨油後的殘渣;泥炭土類,等等。
秸稈類肥料秸稈含有黃瓜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無機營養成分,屬於全營養肥料。但是不同種類秸稈含有的養分數量有差異,豆科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秸稈含氮元素較多,旱生禾穀類作物的秸稈含鉀較多,水稻莖葉中含硅很多,油菜秸稈含硫較多,等等。秸稈中的養分絕大部分為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澱粉等。
秸稈分解是微生物學過程,首先在白黴菌和無芽孢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水溶性物質和澱粉等,然後逐步過渡到以芽孢細菌和纖維分解菌為主的微生物區系,分解蛋白質、果膠類物質和纖維素等,後期在放線菌和一些真菌的作用下,主要分解木質素、單寧和蠟質等難分解的物質。初期分解迅速,在適宜條件下分解強度較大的時期可維持12~45天。如玉米秸只要條件適宜,第一個月內分解最快,以後逐步減緩。影響秸稈分解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①化學組成 在秸稈類組分中,水溶性和苯醇溶性物質和蛋白質物質分解最快,半纖維素次之,纖維素再次之,木質素最難分解。
②碳氮比 在相同條件下,碳氮比小的分解快,腐殖化系數小;碳氮比大的分解較慢,腐殖化系數較大。隨著秸稈碳氮比值的降低分解速度加快,有機氮的礦化程度增加。
③土壤條件 農作物秸稈在土壤中進行礦化和腐殖化過程,其速度受到土壤環境的制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秸稈的分解,其中以水分和溫度最明顯。土壤水分以田間持水量的80%或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最有利於秸稈的腐解。土壤溫度在20~30℃時秸稈分解最快,低於10℃分解較弱,降至5℃時基本上就不分解了。溫度對秸稈前期分解的影響比水分明顯。影響秸稈分解的因素還有秸稈的數量、細碎度、耕埋深度等。數量適中,細碎度高,全部埋入土壤且分布均勻,土壤墒情好等均有利於秸稈分解。糞尿肥、堆廄肥等糞尿肥、堆廄肥是確保黃瓜優質栽培的重要有機肥料,用量普遍很大。如果能按其特性加以科學利用,對整個黃瓜生產的土地可持續性、環境保護和產品優質均有重要作用,加強這類肥料的施用,將是未來綠色黃瓜產業的必經之路。
①人糞 此類糞便主要是由纖維素和半纖維素、脂肪和脂肪酸、蛋白質和分解蛋白、各類酶、糞膽質及少量糞臭質、吲哚、硫化氫、丁酸等臭味物質組成。大約含有5%的灰分,主要是硅酸鹽、碳酸鹽、氯化物及鈣、鎂、鉀、鈉等鹽類。還含有大量已死亡的和未失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等。人糞呈中性反應,含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及黃瓜必需的多種養分,它的碳氮比小,易於分解,施入土壤中肥效較快。
②人尿 人尿中含有1%~2%的尿素,1%的氯化鈉,還有少量的肌酸酐(C4H7N3O)、氨基酸、磷酸鹽、銨鹽、生長素(吲哚乙酸類)和微量元素等。由於含一定數量的有機酸和酸性磷酸鹽(如KH2PO4、NaH2PO4等),故中性偏酸。人尿含有黃瓜生長必需的養分,但是濃度不及人糞中高。人尿中的養分是速效性的,所含氮素中尿素態氮佔87%,銨態氮佔4%,分解較慢的肌酸態氮、馬尿酸態氮、尿酸態氮和其他形態氮分別佔3%、0.5%、0.8%和3.8%,磷鉀均為水溶性鹽。
③家畜糞尿 家畜糞尿的排泄量主要與家畜種類有關,不過牲畜年齡、服役情況和飼料狀況也對排泄量有影響。一般來講由於豬的繁殖快、頭數多,其糞尿的絕對量是最多的。若以單頭計算,則以牛的排泄量最多,每年糞尿的平均排泄量達到9000千克以上。畜糞是飼料經消化後排出的殘渣,其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包括分解產物)、脂肪酸、有機酸以及無機鹽類,另外還含有可溶性糖、氨基酸、核酸和酶類物質,這些都是化肥不可比擬的優越之處。
畜糞中富含有機質,總腐殖質和陽離子交換量均較高。其中,豬糞的纖維素較少,含蠟質較多,質地較細,碳氮比較低;但含水量較多,纖維分解菌少,分解較慢,產生的熱量較少,陽離子交換量高,吸收能力較強。牛糞糞質細密,含水量大,分解比豬糞慢,腐熟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少,常稱冷性肥料。
馬糞疏鬆多孔,纖維素含量高,並含有較多的高溫纖維分解細菌,含水分較少,腐熟過程中能產生較多的熱量,稱為熱性肥料。羊糞乾燥緻密,也稱為熱性肥料。兔糞中氮多鉀少,尿中氮少鉀多,碳氮比小,容易腐熟,在腐解過程中能產生較多的熱量,屬於熱性肥料。
雞、鴨、鵝等禽糞中含有豐富的養分和較多的有機質,而且絕大部分養分為有機態,肥效穩長。蠶沙肥是由蠶糞、幼蠶脫的皮及殘余桑葉碎屑等組成,其成分受到蠶齡、桑葉品質的影響,蠶沙肥具有有機質含量豐富、養分濃度高、全營養等特點,所含氮素主要是尿酸態,碳氮比小,容易分解,腐熟過程中可產生較多的熱量,屬於熱性肥料。
海鳥糞是由海鳥的糞便、屍體及枯枝落葉等組成的混合物經過長期堆積分解形成的有機肥料。主要產於海島區海鳥群居的場所,按照形成條件分為氮質海鳥糞和磷質海鳥糞兩種。氮質海鳥糞多在炎熱乾旱的條件下形成,鳥糞中的有機質和氮素不易分解,含氮量達到6%左右,最高達到13%,而且氮素形態以尿酸為主,較易分解,肥效很快。磷質海鳥糞多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形成,鳥糞中的有機質易礦化,氮素轉化為硝酸鹽後被淋失,鉀素隨降雨量流失,磷酸鹽被淋洗到下層,與土壤中的鈣元素結合形成羥磷灰石而逐步聚集,所以磷質海鳥糞以磷元素為主,並含有少量有機質和氮鉀元素,一般作為優質磷肥施用。
畜尿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水溶性物質,主要含有尿素、尿酸、馬尿酸和鉀、鈣、鈉、鎂等營養元素。糞尿中的養分形態除了鉀素外,大部分是有機態,所以肥效較慢,而且必須腐熟後施用。
④堆廄肥 堆廄肥是由家畜糞尿、墊料和飼料殘屑等的混合物經過腐熟而成的肥料。我國北方多稱土糞或圈糞(因為以土作墊料的居多),南方多稱草糞(以秸稈或青草為墊料)。堆廄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各種營養成分,屬於完全肥料。影響堆廄肥質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飼料的種類和配比、墊料的種類和用量等,所以各地各戶的堆廄肥肥效有很大差異。堆廄肥中的氮、磷元素大部分呈有機態,當季利用率不高,配施氮肥一般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不過堆廄肥的肥效持久,在黃瓜栽培中最宜作基肥施用。
堆廄肥的積制方式有坑式、平地式兩種,堆廄肥的堆積方法則有緊密堆積法、疏鬆堆積法和緊密疏鬆堆積法等,其腐熟性質完全相同。堆廄肥的堆腐是堆廄肥中的有機物質,在數種微生物的相繼作用下,進行礦質化和腐殖化兩個對立統一的過程。前者是復雜有機物逐步分解成簡單化合物,即養分有效化過程;後者是分解的中間產物重新合成腐殖質,即腐殖化過程,這也是有機肥料腐熟過程的普遍規律。
堆廄肥腐熟通常可分為生糞肥、半腐熟、腐熟和過勁四個階段。當堆廄肥進入半腐熟階段時,有機物已部分礦質化,材料變軟,並帶有霉爛味,這時腐殖化過程比礦質化過程弱,形成的腐殖質較少,堆廄肥呈現棕褐色;在水氣熱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可繼續進行礦質化和腐殖化過程。當進入腐熟階段時,堆積材料中的有機物已經變爛,含氮有機物形成較多的氨而使堆廄肥發出臭味,腐殖化的過程比較強烈,形成較多腐殖質並顯出黑色。腐熟階段的堆廄肥再繼續分解就進入了過勁階段,這時候的有機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質將徹底分解掉,堆廄肥呈現粉末狀,並且伴有白色的放線菌菌落,肥料由黑色轉變為灰白色,有時帶有特殊的泥土味道,過勁階段的堆廄肥肥效已經大為降低。所以在積制肥料的實際操作中,一定要防止肥料進入過勁階段,肥料達到半腐熟或腐熟階段就要及時施入菜田,如果不能及時施用,就必須採取壓緊肥堆、加水並密封等方式,延緩堆廄肥的分解過程,避免肥料過度損失。
⑤餅肥 餅肥是含油較多的種子提取油分後剩餘的殘渣,餅肥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這類肥料既可直接施入菜田,也可採取「過腹還田」的方式使用。餅肥主要有大豆餅、菜籽餅、花生餅、茶籽餅、柏籽餅等,餅肥中含有80%左右的有機質,1%~7%的氮,0.4%~3%的五氧化二磷,1%~2%的氧化鉀,以及多種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質、氨基酸等。餅肥中大豆餅的含氮量最高,達到7%左右;芝麻餅的含磷量最高,達到3%(以五氧化二磷計算);花椒籽餅的含鉀量最高,達到2.5%(以氧化鉀計算)左右。
餅肥中的氮元素以蛋白質形態存在,磷元素以植酸及其衍生物和卵磷脂等形態存在,均屬於遲效性養分,鉀元素則多以水溶性形態存在,並可用熱水提取90%以上的鉀素。餅肥含氮較多,碳氮比較小,易於進行礦質化分解。餅肥中的油脂影響其分解速度,而且不同的餅肥在嫌氣條件下分解速度不同,芝麻餅分解較快,茶籽餅分解比較慢一些。菜田的土壤質地也會影響餅肥的分解和其中氮素的保存,砂質土分解餅肥較快,但保氮能力較差;粘質土在前期分解餅肥較慢,不過對氮素的保存有利。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餅肥中含有毒素,如茶籽餅中的皂素、菜籽餅中的皂素和硫甙、棉籽餅中的棉酚、蓖麻餅中的蓖麻素、桐籽餅中的桐酸和皂素等,這些餅肥在黃瓜栽培中應避免使用。
⑥泥炭肥 泥炭在南方叫草炭、泥煤等,我國的泥炭肥資源很多,分布面積也廣。泥炭實際上是由古代低濕地帶生長的植物在積水條件下形成的未完全分解的有機物沉積層物質,泥炭含有40%~70%的有機質,20%~40%的腐殖酸以及少量氮磷鉀等養分。泥炭的碳氮比不大,分解相對緩慢,所含氮化合物多以蛋白質態與雜環態形式存在,不易分解;含碳化合物又多為結構復雜的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另外還有瀝青、樹脂、蠟質、脂肪酸等。泥炭適合作為堆廄肥的墊料、細菌肥料的載體、營養缽用土以及腐殖酸肥料的原料,直接作為肥料施入菜田的較少。
泥炭分為低位泥炭、中位泥炭和高位泥炭三種。低位泥炭一般分布在地勢低窪處,植物群落主要由沼澤植物等組成,如苔屬、蘆葦屬、赤楊屬、樺屬等植物,這種泥炭分解的程度和養分含量較高,呈現微酸性或中性,適宜直接利用,我國大部分泥炭都是這種類型。高位泥炭則一般分布在高寒山區的森林地帶的分水嶺上,植被主要是水蘚類植物,這種泥炭的分解程度差,養分含量少,呈現酸性,不能直接用作肥料,但吸收能力強、適宜作墊圈材料。中位泥炭又被稱為過渡型泥炭,其分布的地形部位和植被類型均介於前二者之間。在實際生產中一般可通過泥炭的物理狀況鑒別其分解的程度,分解程度好的可直接施入菜田土壤中作肥料,分解不好的要經過堆制等處理才能利用。
⑦腐殖酸類肥料 這類肥料多以含腐殖酸較多的泥炭、褐煤、風化煤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而製成。如腐殖酸銨、腐殖酸鈉、硝基腐殖酸銨、腐殖酸鉀、腐殖酸磷、高氮腐肥等,其中前兩種目前在菜田使用比較普遍。
腐殖酸類肥料一般都含有較多的腐殖酸類物質,它是黑色或棕色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其結構以芳香核為主體,含有羧基、酚羥基、醌基等多種官能團,顆粒直徑在0.1鈉米以下,交換量較大。腐殖酸不溶於水,可溶於鹼和有機溶劑,與銨、鉀、鈉等形成相應的可溶性腐殖酸鹽,也可與鈣、鎂、鐵、錳等生成相應不溶性的腐殖酸鹽。由於腐殖酸中含有酚基和醌基,可形成一個氧化還原體系,參與黃瓜體內的氧化還原過程。腐殖酸中的活性基團,對土壤中的陰陽離子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和交換能力,在鹽鹼地上施用,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鹽分的含量,改良黃瓜保護地的土壤質地。腐殖酸還能活化土壤中的磷素作用,並能與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錳、鉬、鋅、銅等)形成配合物,提高黃瓜作物的養分吸收效率;而且腐殖酸對於減輕土壤重金屬危害也有積極作用。合理施用腐殖酸類肥料,對黃瓜高品質栽培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