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漢中市,縣,現在那裡正在新建污水處理廠
目前漢中各縣區都在建污水處理廠,而且都已施工。建的比較早的漢中市污水專處理廠已經投入屬使用,但是續建工程還在進行。
其中,市級污水處理廠兩個,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在益州路,橋閘附近,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但還有續建工程。漢中市江南污水處理廠主體應該也快完工了,地點在南鄭縣胡家營。
其他各縣污水處理廠也都在建設當中。
② 天水絲綢之路旅遊天水絲綢之路旅遊文化產業園
③ 漢中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應對金融危機、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關鍵一年。從面臨的有利因素看,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城鎮化建設和擴大消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市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較快增長,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快實施,這是我們乘勢而上的基礎所在、希望所在。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看,國內經濟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我市經濟發展仍將處在比較艱難的階段;經濟總量偏低、增速不快依然是影響率先突破發展的主要矛盾;經濟結構不盡合理,支柱產業抗風險能力低,地方財政增長缺乏有力支撐,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作風不扎實、工作不到位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消極畏難,必須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爭搶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加快推進漢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達標任務。
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要強力推進經濟較快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要把擴大投資放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首要位置,又要注重擴大消費和外貿出口,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合力;既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又要抓好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既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又要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根據上述目標和工作要求,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強推「三化」進程,突出「三大增收」,主攻「五大突破」,實施「十大項目」。具體要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實施投資拉動戰略
加快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00個,年度投資192.06億元。建成十天高速漢中東段、國道108水磨灣至寧強縣城段、省道309災後重建以及330千伏略陽變電站等工程;加快建設十天高速漢中西段、寶漢高速漢中段、漢中機場、紅石樑隧道以及略電二期、110千伏輸變電、嘉陵江水電梯級開發等工程;開工建設西漢蓉客專、西漢高速佛坪連接線等工程;積極做好陽安鐵路擴能改造、鎮巴油氣開發、4×100萬千瓦火電等38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項目管理。進一步落實市級領導包抓、聯席會議協調、重大項目稽查、綜合執法監督等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項目責任考評制度,嚴格考核獎懲,實行責任追究,形成推進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
抓好項目儲備。建立項目工作聯動機制,圍繞裝備製造、有色冶金、生態旅遊、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超前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特別要根據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布局和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加快策劃、論證、包裝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以大項目拉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引領大發展。
(二)千方百計促進工業快速增長
做大做強骨幹企業。牢固樹立「循環、低碳、綠色」意識,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的思路,加快推進漢中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以「六大企業集團」、「八戶明星企業」為重點,支持鼓勵企業相互配套協作、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產業集群,強力推進開發區工業園、漢中航空工業園以及9個縣區工業園建設,促進工業經濟走集群化、園區化、現代化發展道路。
促進企業自主創新。依託科技創新工程,支持企業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強勢推進工業再翻番「三個一」工程,抓緊實施64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2億元。加快500萬噸鋼技改、漢川機床製造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漢航集團航空基地、陝南現代生物醫葯園等項目開工,確保中航電測二期、洋縣釩鈦磁鐵礦擴建等項目建成投用。
提升協調服務水平。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抓好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銜接協調,促進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密切銀政、銀企聯系與合作,推動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發展。積極促進中航電測實現上市融資,漢川機床、漢王葯業、安中機械加快上市步伐。
(三)大力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思路,統籌城鄉發展,夯實「三農」基礎,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抓好「三個六」、「四個優」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核桃、蠶桑、烤煙、漁業、花卉等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增產增效實用技術,確保糧食總產110萬噸、油料總產16萬噸。生豬飼養量力爭達到700萬頭;新建和改造茶園13萬畝、柑桔園7萬畝。鞏固茶葉品牌整合成果,擴大優質品牌效應。
多措並舉增加農民收入。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提高比較效益;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突出抓好勞務輸出和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推進民生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4000元以上。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成通村公路1000公里、戶用沼氣池2萬口、農村信息站500個、扶貧重點村138個,移民搬遷1.42萬人,解決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四)下大力氣推動三產持續繁榮
做強旅遊產業。加大「四區四湖四園」精品景區和鄉村旅遊開發力度,洋縣梨園景區三月下旬開園,青木川古鎮重建力爭「五·一」完成,華陽景區「七·一」前推向市場,定軍山、天台山景區和溫泉資源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深入開展景區創A、飯店創星、服務創佳活動,著力提升旅遊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精心辦好央視「心連心」慰問演出、「歡樂中國行—魅力漢中」大型廣場文藝演出和首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中國陝西首屆茶葉茶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強化宣傳促銷,依託節慶造勢,繁榮旅遊產業,全年旅遊總收入力爭達到48億元。
培育消費熱點。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注重培育汽車等大宗消費和繼續教育、文化娛樂、運動健身等消費熱點,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用足用活政策,鼓勵支持幹部職工住房消費。
完善市場體系。加快天漢大道百億元商貿街區、褒河物流園區和漢中口岸建設步伐。堅持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工程以及「縣超」工程,促進「農超對接」,支持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五)全力以赴加快城鎮建設步伐
以「雙百」城市戰略為引領,深入開展「城鎮化建設重點推進年」活動,繼續在「畫好城市、建好城市、管好城市、用好城市」上下功夫,堅持規劃剛性管理,重點打造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縣級城市,著力培育大鄉名鎮,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城鄉一體化,力爭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年增長30%以上,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努力將漢中建設成西部地區最具特色的園林生態城市、宜居休閑城市、旅遊觀光城市。
加快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圍繞打造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大城市經營力度,做大融資平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力爭土地經營收益4億元以上。今年實施城建重點項目30個,年度投資20.09億元。以「一江兩岸」和濱江新區為重點,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十大工程」,建成漢南大道、江南東路,加快建設漢江「雙橋」、體育運動中心,開工建設橋南橋北廣場改造工程、濱江西路、朱䴉閣和濱江綠化帶,抓緊漢中火車站廣場改擴建前期工作。切實抓好漢中茶城、十天高速北出口等重點項目。以彰顯個性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突出縣城暢通、生態、點亮、文體、安居五大工程,努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集中建好大鄉名鎮。按照「六個一」要求,突出抓好省級重點鎮和陝南重點鎮建設,力爭到2012年每個重點鎮建成區面積擴大0.5平方公里以上。推進縣域優質教育、衛生等資源優先向重點鎮布局,放開城鎮落戶政策,提升重點鎮資源聚集能力。抓好農村「清潔工程」,集中治理高速路、國省道、景區和鄉村道路兩側臟亂差問題,全力改善農村面貌。
深入開展「聯創」工作。下功夫抓好城鎮綠化,堅定不移地實施大樹栽植工程;繼續開展取締佔道經營、拆除違章建築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快公廁、集貿市場等公用設施建設,力爭兩年內所有縣城建成省級園林城市,確保國家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取得重大進展。
(六)堅持不懈提升改革開放水平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以股權多元化為目標,繼續深化以市屬企業為重點的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轉變發展方式為目標,深化價格、財稅、投資等方面改革;以林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以體現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為目標,抓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制和分配製度改革。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開展招商活動,充分利用世博會、西洽會、西交會等平台,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來漢投資,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能夠產生聚集效應的大項目。加強招商項目的跟蹤服務和銜接協調,實行簽約項目進展情況季度通報制度,切實提高招商成效。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大力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嚴肅查處損害投資環境、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讓外來投資者感到辦事有方便感、投資有優越感、創業有安全感,使漢中成為投資熱土、創業樂園。
(七)傾情傾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
持續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全年完成財政投資22億元以上,確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支持鼓勵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學生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療市級統籌,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重點優撫對象的救助標准和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妥善解決低收入群眾的居住問題。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認真落實就業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問題,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爭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勞務輸出70萬人、收入65億元。
全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加強重建項目銜接爭取,多方籌措資金,盡快啟動二、三批恢復重建項目,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如期實現。
(八)全面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快「雙高普九」步伐,推動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突出抓好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加快漢中中學、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抓好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省級新體制機制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強化基層基礎,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縣級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標准化建設,健全以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重點的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食品葯品監管,確保群眾飲食和用葯安全。抓緊張騫墓「申遺」工作,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文化站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力爭在省十四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抓好節能減排24項工程,建成漢中江南和勉縣江北污水處理廠,其餘縣城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爭取年內開工。加強醫葯、化工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和重金屬污染防控,加大環境污染整治,確保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縣城達二級以上標准。嚴格管理並合理利用國土資源。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九)深入持久推進平安漢中建設
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處置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做好道路、礦山、交通等重點領域,學校、商場、車站等公眾場所,煙花爆竹、食品葯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高危行業,以及節慶等重點時段的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抓好法治漢中創建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以「三無」創建為載體,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接訪、約訪、下訪和包案制度,堅持律師接訪、法律援助、聯合督查、信訪救助等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三項建設」,深化「兩見警」模式和農村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禁毒和反邪教等專項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十)周密細致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從漢中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按照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要求,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要立足實際,認真總結「十一五」成功經驗,深入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區位、資源優勢和人民群眾最關心、長遠發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規劃安排,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要注重銜接,指標上既要以率先突破目標為基礎,又要著眼長遠發展,確定適度的趕超目標;體繫上既要與省上規劃相銜接,又要與各專項規劃相一致,做到上下協調。要統籌兼顧,與項目建設相結合,精心謀劃一批能支撐引領漢中發展的重大項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④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的業務開展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專業是我院設立最早的專業之一,專業歷史悠久,技術實力雄厚,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業務范圍包括:工業與民用建築岩土工程勘察、線路勘察、特殊或不良場地和地基病害的工程勘察、地質災害評估、邊坡、基坑支護設計、地質或地基病害治理、加固設計、施工,並向客戶提供有關的工程咨詢。技術人員占本專業現有人員的85%以上,其中國家勘察大師2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6名,國家注冊岩土工程師29名。
五十年來,岩土工程勘察專業完成各類工程萬余項,承擔百餘項國家重點工程勘察,此外還承擔過蒙古、越南、柬埔寨、伊拉克、阿爾及利亞、迦納、喀麥隆等國的援外工程。
建築工程設計
設計專業下設十個專業所和總工辦,並設有鋼結構設計研究所、綜合所,以注冊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為首的各類技術人員占現有職工的85%以上。能承擔工業與民用建築設計、鋼結構設計及施工等。多年來,設計專業完成各類項目近萬項,得到了業主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我院設計專業將以先進的設計理念同客戶一起描繪美好的未來。
市政工程設計
我規劃市政設計專業涉足城鄉規劃、市政工程、園林景觀規劃等領域,可承擔城鄉規劃編制、城市設計、市政工程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工程咨詢、項目策劃等多種任務。規劃市政設計專業擁有一批高水平專家和一支朝氣蓬勃的專業技術隊伍,以國家注冊規劃師和高級工程師為首的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90%以上。
規劃市政設計專業遵循科學、嚴謹、創意、求實的方針,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為業主提供一流的技術服務。
中心試驗室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中心試驗室業務范圍:建築材料力學性能檢測、水質分析、岩石試驗、混凝土抽芯檢測和土工試驗。1998年陝西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首批計量認證合格證書,2008年首批獲得改版後的計量認證合格證書。2000年通過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的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008年通過北京中設認證服務有限公司的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OHSO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我中心建材測試室是「陝西省建設工程質量測試一級試驗單位」和「省土工試驗職業技能培訓單位」,現有省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兩名。
五十多年來,隨著我院不斷發展,測試項目不斷擴大,並且培養造就了一批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及測試人員。我中心90年通過「全面質量管理」達標驗收,98年1月通過「計量認證」,99年6月通過「計量認證」中間抽查,2001年1月通過了「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的「ISO9000質量認證」。
我中心現有測試工程技術人員22名,行政管理人員3名。共計職工25名。高級工程師3名,工程師8名,助理工程師8名。
現有固定資產260萬元,中心辦公及試驗用房建築面積650餘平方米。其中土工試驗設備:有KTG全自動固結儀159台/套,全自動三軸儀4台/套,DJY-4型直剪儀2台/套,高、中、低壓固結儀138台/套,滲透儀、取芯機、磨石機、切石機等儀器400餘台/套,能滿足土工試驗的各項技術要求。水質分析設備:有分析天平2台/套、感量萬分之一天平1台/套、感量千分之一天平2台/套及其他水質分析的器皿、器具齊全,能滿足水質全分析的技術要求。建築材料試驗設備:200噸壓力機2台/套、100噸萬能試驗機1台/套、60噸萬能試驗機1台/套、建有標准養護間及材料試驗的各種儀器設備100多台/套,能滿足建築材料試驗的技術要求。
五十多年來,我中心完成了八千餘項工程測試項目,其中國家級重點工程150餘項,所參與測試的勘察工程和建設工程曾獲得國家、部、省級各類獎勵近百項,部省級優秀勘察獎及測試獎三十餘項。
我中心在完成測試任務的同時,還為我院參編的國標、部標和規范進行了測試驗證的科研工作,並多次參加國內高校的科研工作。
工程測量
測繪分院主要從事控制測量、地形測量、城鎮規劃定線與撥地測量、市政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測量、建築工程測量、精密工程測量、線路工程測量、地下管線測量、橋梁測量、礦山測量、隧道測量、變形觀測、竣工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地質測繪、建築方格網測量等測繪業務。能夠承擔各類地理信息系統開發、測繪軟體研發等軟體開發業務。
現有職工63人,其中教授級高工3名,高級工程師8名,測量、物探、計算機、地理信息專業工程師及技術人員53名。擁有先進的GPS(RTK)衛星接收機、全站儀、RD雷迪探測儀、瑞典瑪拉探地雷達儀、中遠程測距儀、計算機及外圍設備百餘台,具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曾參與編寫《測量技術規范》、《城市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建築物變形測量規程》等技術規范。
先後完成各類測繪工程數千項,獲國家、省、部優質工程獎三十多項,在業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和良好的信譽。
測繪分院將以飽滿的熱情、先進的理念、勇於開拓的精神,遵循質量第一、服務至上的原則為各行各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建築工程監理
陝西安信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是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控股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擁有乙級監理資質,監理范圍為二等以下房屋建築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及市政公用工程。專業涉及建築裝飾、建築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岩土工程、地質工程、水工建築、工程測量、工程造價等,專業配套齊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程監理體系。
公司設專家顧問組、生產經營部、總工辦、工程監理部、公司辦公室。現有在職人員80餘人,專業技術人員占現有人員的90%以上,具有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國家注冊造價工程師及省監理工程師32人,其餘人員均取得監理員上崗證書。
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後承擔了各類房屋建築、市政公用工程監理百餘項,監理總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工程總造價15億元人民幣,合同履約率100%,質量合格率100%,其中多項工程獲省級文明工地,西安市唐人商業步行街工程獲結構示範工程榮譽稱號。
安信監理公司將繼續以嚴格的管理,規范化的監理工作,科學的監理水平竭誠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水文地質勘察與鑿井
本專業擁有S-300、S-600、SQZ-200型水井鑽機等配套設備機械六十餘台套,擁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3人,中、高級技工34人,業務范圍包括:供水水文地質勘察、鑿井工程、舊井修復等。
近年來共完成了西安自來水公司、咸陽自來水公司、西飛水司、西鐵分局、西安二炮工程學院、西安金珠公司、長安東大熱水井、西安制葯廠曝氣井等鑿井、修井500餘眼。
石油鑽探
金橋鑽探有限責任公司是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下屬的生產單位,業務包括石油鑽探、水文鑽探、熱水井施工、煤層氣勘探等。公司技術人員占職工60%以上,擁有重2000型鑽機、輕2000型鑽機及相關配套設備儀器30餘台套。
近年來,先後承擔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探井、長慶油田合陽煤層氣勘探施工,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子長油礦等廠礦的探井、生產井和定向井等鑽探施工任務,累計完成各類鑽探井300餘眼,足跡遍及陝西全省及周遍省市,贏得了廣大業主的普遍贊譽。
金橋公司將以良好的信譽、科學的管理、精湛的技術水平為廣大業主提供優質服務。
環境保護
水文地質、鑽井、水質分析及專項水處理是我院起步較早的專業之一,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拓,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逐漸向水質檢測評價、給水深度處理、廢水處理、污水資源化、中水回用處理設計等多元化發展,成為陝西省能為水工業提供全程服務的唯一單位。
環境保護工程設計所技術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6人,其中水處理專家、教授級高工2人,水處理相關專業注冊工程師共7人。
業務范圍:①水資源(地表、地下、地熱、礦泉水)勘察、開發;
②市縣城鎮供水、微污染水、苦鹹水深度處理;
③分質供水、樓宇凈水、桶(瓶)裝水生產線建設;
④電子、電力用高純水,醫、葯用水生產線建設;
⑤給水、排水、中水工程咨詢、設計、施工;
⑥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處理、生活污水資源化;
⑦水處理設備、葯劑的開發、研製、安裝調試等。
近年來,先後完成的代表性工程有:咸陽國際機場苦鹹水淡化、候機樓專用直飲水處理;長慶油田河庄坪基地凈水處理(納濾組合工藝);吳起縣二水廠供水工程設計(苦鹹水淡化納濾工藝系統);略陽鋼鐵廠山泉水、純凈水處理(雙程式反滲透系統);麓鳴園現代山地別墅供水處理;渭南市51km配水管網改造;陝西弘利鋼管廠廢水處理;西安市臨潼區醫院污水處理等。
環境保護工程設計所將以先進的技術、超前的工藝、良好的信譽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良的全程服務。
工程展示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物探技術處,通過近60年的工作實踐,能夠為各類建(構)築物選址勘察、水文及煤田地質測井、地下管線探測;邊坡、滑坡、地下空洞及采空區等地質災害治理提供優質技術服務。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物探技術處現有職工30餘人,其中高級工程師6人、工程師13人。現有國內外先進物探技術設備儀器數十台(套),包括EH4電磁系統、DZD—6A多功能找水儀、D80—1000型全向式井下電視和D56—700型全景式彩色井下數字電視探查儀、PSJ—2型數字化測井儀、地質雷達、DUK-2A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WZG-48淺層地震儀、WDDS-1多功能直流電法儀、WTEM-1Q/GPS瞬變電磁勘探系統等設備。英國雷迪公司生產的RD432CPS和POL2BRP接收機及RD0433-1Hctx-1和RD433Hctx-2發射機組成的兩套地下管線探測系統、Easylocator易傑管道探測儀、英國雷迪公司生產的LD500型地下管道探測儀和武漢瑞得公司測繪數字化軟體2套。成圖系統為工程寬幅掃描儀、彩色繪圖儀。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物探技術處近年來,先後完成了數十項大中型工程勘察物探任務,其中主要項目如下: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榆神工業區供水工程。
金堆城鉬業公司新建王家坪尾礦庫,庫區及壩址區的工程物探。
延安市紅化溝住宅樓地基加固工程。
榆綏高速青雲采空區工程物探。
榆林南部地下水勘察。
子長縣瓦場溝采空區工程物探。
延安市小砭溝經濟適用房小區工程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