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指標中碳氮磷比各是用什麼表示的
污水處理指標中碳氮磷比的表示: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磷—一般為磷酸鹽。
碳氮磷比首先要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如果工藝主體採用物化方法,如一級強化,載入磁分離等工藝,一般是先加公斤之間;化工行業的廢水使用量一般是五十到一百二十公斤之間;漂染行業的廢水和造紙行業的廢水最難處理PAC調質,然後再加陰離子絮凝劑,最後加陽離子絮凝劑脫水。具體投加量要根據污水水質而定。
(1)污水碳氮磷比是什麼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站出水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的相關規定;污水處理站出水用於農田灌溉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2005)的有關規定。
雨污分流時,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雨污合流時,將合流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在污水處理站前,宜設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
污水處理站可採用人工濕地,生物濾池或穩定塘等生化處理技術,也可根據當地條件,採用其他有工程實例或成熟經驗的處理技術。
②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計算的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簡單計算;尿素的投加量計算:氮的計算(*0.05)磷的計算(*0.01)尿素(0.46)日處理水量m3 *進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較復雜的計算:較復雜計算—簡單計算的原cod的值=標准添加量。
國內大部分市政污水處理廠採用AAO、氧化溝、SBR等3大類工藝及其變形工藝,主要為生物脫氮除磷方式。反硝化脫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異養細菌,對碳源有競爭,當進水碳源不足時,該矛盾尤其突出。
為保證出水達標,通常採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脫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學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達標,兩類葯劑的投加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因此開發適應低碳源進水的高效低耗脫氮除磷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源污水處理可以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強化生物脫氮除磷效果並節約運行成本。當系統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脫氮要求時,需要投加外部碳源。針對外加碳源的優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種類的篩選、投加點位的選擇和投加量精細化等。
③ 【污水處理經驗】污水處理中C:N:P比是指哪些指標這個答案絕對正確
污水處理中,碳氮磷比主要指以BOD5表示的碳,總氮表示的氮,以及無機磷表示的磷。生化處理中,微生物需求的營養比是基於污泥或生物膜的微生物需求確定。在好氧條件下,這個比值是100:5:1;而在厭氧條件下,比值則提高至200:5:1。
在《排水工程》下冊教材中,提到氮源是微生物生長和產物合成所需的主要物質。氮源可以分為有機和無機兩類。常見的無機氮源包括銨鹽、硝酸鹽和氨水等。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氮源可以等同於水中的總氮。
同樣,根據《排水工程》下冊教材,微生物主要通過無機磷化合物獲取磷。通常,污水中的磷以磷酸鹽形式計算。因此,這里的磷指的就是污水中的無機磷。
綜合以上,碳氮磷比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就是通過調整碳、氮、磷的濃度比例,以滿足微生物生長需求,促進污水處理效率。碳源主要來自有機物降解,氮源主要來自水體中的總氮,而磷源則主要來自無機磷化合物。通過合理調整這三種物質的比值,可以有效提升污水處理效果。
④ 麻煩請問污水碳氮磷比失衡各自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謝謝
指機物碳總含量與氮總含量比值根據定氮儀定碳儀測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