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中氨氮是怎樣產生的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
同時,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時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1)廢水中氨氮如何產生的擴展閱讀
自然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中主要以硝酸鹽氮(NO3)為主,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受污染水體的氨氮叫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
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國家標准Ⅲ類地面水,非離子氨氮的濃度≤1毫克/升。
氨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成亞硝酸鹽,如果長期飲用,水中的亞硝酸鹽將和蛋白質結合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
氨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氨氮對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離氨,其毒性比銨鹽大幾十倍,並隨鹼性的增強而增大。氨氮毒性與池水的pH值及水溫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pH值及水溫愈高,毒性愈強,對魚的危害類似於亞硝酸鹽。
氨氮對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減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魚類對水中氨氮比較敏感,當氨氮含量高時會導致魚類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水生物表現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Ⅱ 什麼是污水中的nh3--n
污水中的NH3--N是指氨氮。
氨氮是污水中常見的污染物之一。它主要以氨的形式存在,並以氮表示其化學元素組成。以下是關於氨氮在污水中的
1. 氨氮的來源:氨氮主要來源於工業廢水、城市污水以及農業排水。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某些化學反應會產生氨;而在城市生活中,人們使用的洗滌劑、肥料等也可能含有氨。這些氨隨著廢水排放到環境中,形成氨氮污染。
2. 氨氮的影響:氨氮的存在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高濃度的氨氮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促進藻類過度生長,破壞水生生態系統平衡。此外,氨氮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高濃度的氨氣暴露可能導致呼吸道問題和其他健康問題。
3. 氨氮的檢測與控制:污水處理過程中需要對氨氮進行檢測和控制。通過適當的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如生物脫氮技術,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氮,達到環保標准。這對於保護水資源和維護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總之,污水中的NH3–N指的是氨氮,它主要來源於工業、城市和農業排水。對氨氮進行監測和控制是污水處理的重要環節,有助於保護水資源和環境生態。
Ⅲ 氨氮高了怎麼處理,氨氮是怎麼形成的
1. 吹脫法:通過改變氣液平衡,將氨氮從廢水中轉移到氣相中。
2. 沸石脫氮法:利用沸石的陽離子交換能力,去除廢水中的氨氮。
3. 膜分離技術:通過膜的選擇性過濾,實現氨氮的分離和回收。
4. MAP沉澱法:通過添加磷鹽和鎂鹽,促使氨氮形成不溶性沉澱物。
5. 化學氧化法:利用強氧化劑將氨氮轉化為無害的氮氣。
6. 折點氯化法:通過加入氯或次氯酸鈉,氧化氨氮並釋放出氯氣。
7. 離子交換法:使用離子交換劑,將氨氮從廢水中去除。
一、氨氮高了怎麼處理
1. 吹脫法:在鹼性條件下,利用氣液平衡,將氨氮從廢水中轉移到氣相。
2. 沸石脫氮法:應用沸石的陽離子交換能力,處理低濃度氨氮或含重金屬的廢水。
3. 膜分離技術:通過膜的選擇性,實現氨氮的有效分離和回收。
4. MAP沉澱法:向高濃度氨氮廢水中加入磷鹽和鎂鹽,形成沉澱物。
5. 化學氧化法:使用強氧化劑,直接將氨氮氧化成氮氣。
6. 折點氯化法:加入大量氯或次氯酸鈉,氧化氨氮,達到高處理效率。
7. 離子交換法:通過離子交換反應,去除廢水中的氨氮。
二、氨氮是怎麼形成的
1. 氨氮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的微生物分解,以及農業活動中產生的氨,隨污水進入處理廠或直接排放。
2. 工業排放的含氨氣體和粉塵,以及汽車尾氣中的氨,在大氣中溶解於水,形成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