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工濕地如何去除水體污染物(簡要說明)
人工濕來地去除水體污染物有好多自不同工藝,效果差別較大。
主要看要求了。
如蘆葦濕地可用於處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如造紙廢水、紡織廢水、啤酒廢水、煉油廢水、養殖和飼料及食品加工廢水等。其基建投資、運轉費用和能耗均為常規二級處理方法的1/3~1/5,並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利用香蒲、蘆葦、美人蕉等觀賞性水生植物,經過1塊濕地和3個池塘構成的賓館和游泳池污水處理系統,在達到去污目的的同時也營造了優美的水體景觀。發現進入濕地約50%的總氮是被植物吸收的。
濕地系統去除污染物的機理主要是通過沉降、過濾、化學沉澱和吸附、微生物反應和植物吸收等反應過程除去水中的污染物。所以濕地是一種低成本、易操作和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方法。
總的來說COD還不錯,可以80%以上,TN不太好,基本超不過60%,TP更差,一般不超過40%,加填料的就另算了,TP效果提升較大。而且北方冬季很考驗出水,很容易就超標了,即使做了保溫效果也不好。
⑵ 專門處理污水的植物 專門處理污水的植物有哪些
1、香蒲
香蒲是一種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國內很多湖泊、池塘、溝渠、沼澤及河流緩流帶等都有分布,而在外國中的菲律賓、日本及大洋洲等地也有分布。
香蒲的外形最為獨特的就是其花朵,香蒲花朵遠遠看上去和火腿腸很相似,但近看香蒲花好模朵還是有一些小絨毛的,非常柔軟,在植物中,這樣的花朵也應算一種奇特花朵。
香蒲具有重要生態環境作用,可以凈化水環境等,香蒲對水環境要求不高,可以在干凈水中生長,也可以在污水中生長,因為香蒲還具有能耐高濃度的重金屬的凈化能力,很多城市地方種植香蒲來凈化城市生活污水及工礦廢水等!
2、水葫蘆
水葫蘆,學名鳳眼蓮,雨久花科,俗稱布袋蓮,水荷花,假水仙。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葉直立,卵形或圓形,光滑,葉柄長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狀苞片,花莖單生,中部亦具鞘狀苞片,穗狀花序呈藍紫色。
水葫蘆是50多年前從南美的巴西引進來的,屬外來物種。它喜歡生長於溫暖向陽及富含養分的水域中,無性繁殖能力特別強,每年梁配的九,十月份是生長旺季。
在適宜條件下,一公頃水葫蘆能將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當天吸收掉。24小時內每克乾重水葫蘆能從污水中除去隔0.67毫克,鉛0.176毫克,汞0.150毫克,銀0.65毫克,鈷0.57毫克,鍶0.54毫克。
3、浮萍
浮萍是浮萍科浮萍屬飄浮植物。葉狀體對稱,表面綠色,近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全緣,上面稍凸起或沿中線隆起,脈不明顯,根白色,根冠鈍頭,根鞘無翅。葉狀體背面一側具囊,新葉狀體於囊內形成浮出,以極短的細柄與母體相連,隨後脫落。果實無翅,近陀螺狀,種子具縱肋。
浮萍能能大量吸收、積累電廠洗煤廢水中的重金屬元素、能有效吸收、積累、分解廢水中的營養鹽類和多種橡襪指有機污染物。
4、蘆葦
蘆葦是禾本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狀莖繁殖為主,能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是構成河岸植物群落的代表植物種。其具有種植簡單、耐污、抗水、繁殖力強、生長周期長、管理粗放等特點,能夠調節局部小氣候,防止水土流失,維持物種多樣性,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等。
蘆葦是人工濕地系統中最常應用的植物之一,能加強和維持人工濕地中水力的傳輸,吸收、富集水體中的污染物、重金屬離子,同時為微生物提供棲息的場所。
通過物理沉澱、過濾、吸附、蘆葦根系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的綜合作用,對污水有較強的凈化作用,同時能夠促進蘆葦的生長發育,提高蘆葦的產量。
5、美人蕉
美人蕉是亞熱帶和熱帶常用的觀花植物。喜溫暖和充足的陽光,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壤中生長最佳,也適應於肥沃粘質土壤生長。
美人蕉花大色艷、色彩豐富,株形好,栽培容易。且現在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觀賞價值很高,可盆栽,也可地栽,裝飾花壇。
美人蕉對TN和TP也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在較低負荷時各系列對TN的去除率達到80%以上,在較大負荷時0.10m和0.60m系列對TP的去除率達80%以上。
⑶ 科技手抄報:利用蘆葦濕地進行污水治理
當污水從翠綠的蘆葦間流過變得清澈,當昔日的臭水河鹽鹼地變成今日的聚寶盆,你能相信嗎?其實這不是魔術,而是山東萊陽市穴坊鎮賢友河人工蘆葦濕地帶來的夢幻效益。
一、賢友河污水問題的由來
賢友河自北向南貫穿整個者圓罩穴坊鎮,流域面積約150平方公里,鎮內常住人口達6萬人,食品工業發達,沿河建有冷藏廠、食品加工廠、粉絲加工廠共20餘個,日排水高峰時總計可達500噸。污水中有機物含量高,經細菌分解後顏色灰暗,產生惡臭氣味,魚蝦絕跡,成為一條“死河”。為治理賢友河水的污染,鎮政府曾採用“限制排水”等首鬧措施,但各企業由於利益驅動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一直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水體污染問題,從而引起局部環境惡化,導致生態失衡。
二、賢友河口建蘆葦濕地治理污水的方法措施
賢友村地處沿海,在賢友河入海口處的村南部有大片鹽鹼地。2000年我校科技環保小組對賢友河污染狀況進行調查時發現,蘆葦濕地對污水有很好的凈化作用,並提出了“廢水壓鹼地,鹼地凈廢水”的“以荒治污”新思路,具體方法是:
在賢友河入海口處的澇窪鹽鹼地大片種植蘆葦,通過管道將工業污水、生活污水排入該“蘆葦濕地”進行凈化,水質得到改善後再儲蓄利用。
鎮政府通過論證考察決定實施並於當年開工。四年來,總計種植蘆葦近800畝,利用凈化水建魚塘300畝,儲水養魚、灌溉,形成了投資治污搞創收,創收效益再治污的良性循環,蘆葦濕地規模逐步增大。
三、賢友河口蘆葦濕地治理污水的原理分析
排入蘆葦濕地的污水主要以下列途徑進行凈化。
1.物理作用:污水在濕地中緩慢流動,經過沉澱、水草過濾阻滯、土壤過濾、植物根部吸附等物理作用,可以除去污水中的不溶性固體、膠體懸腔巧浮物。
2.生物作用:通過細菌的分解、3.化學作用:通過緩慢氧化—還原反應,利用光能可進一步分解並除去一部分化學物質,例如農葯、不溶性有機物等。
經過測定,排入水樣、排出水樣理化指標對比如下:
⑷ 敘述人工濕地凈化廢水的原理
人工濕地由填料、植物、微生物、藻類等幾種基本成分構成。
人工濕地具有獨特而復雜的凈化機理,利用基質——微生物——植物復合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調作用,通過過濾、吸附、沉澱、離子交換、
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廢水的高效凈化。同時,通過營養物質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促進綠色植物生長並使其增產,實現廢水的資源化和無害化。
人工濕地系統是在一定長寬比及底面有坡度的窪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組成填料床,污水可以在床體的填料縫隙中曲折地流動,或在床體表面
流動。在床體的表面種植具有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如蘆葦、鳳眼蓮等),形成一個獨特的動植物生態環境,來對污水進行處理。人工濕地可以促進污
水的循環和再生,使污水中所含污染物質以作物生產的形式再利用或直接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作為異養微生物的有機養分,最終被轉化為微生物體及CO2、
H2O。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機物通過濕地的沉澱、過濾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進而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則可通過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
物代謝降解過程而被分解去除。隨著處理過程的不斷進行,濕地床中的微生物也繁殖生長,通過對濕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換及對濕地植物的收割而將新生的有機體從系
統中去除。
⑸ 如何利用植物凈化污水
用人工濕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凈化污水!
人工濕地中的植物,可分為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三類,
選擇植物是要根據:耐污凈化能力強,抗凍、抗熱、抗病蟲害等抗逆性強,根系發達適應性強,經濟和觀賞綜合利用價值高,利於物種間的搭配,易於管理方面選擇.
植物去污機理:第一,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N、P等營養物質,吸附和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屬鉛(Pb)、鎘(Cd)、汞(Hg)、砷(As)等有害物質;第二,輸送氧氣到植物根區,為微生物生長、繁殖和降解反應提供氧氣;第三,增強和維持水體的水力傳輸能力.另外,人工濕地植物還具有其他作用:維持系統的穩定;釋放促進生物化學反應的酶和影響酶的分布;濕地植物的抑澡作用;濕地植物的景觀效應;經濟和生態價值等.
⑹ 人工濕地中哪些植物處理生活污水比較好
根據這類植物的生長特性,它們可以搭配種植於潛流式人工濕地,也可以種植於表流內式人工濕地系統中。
根據植容物的根系分布深淺及分布范圍,可以將這類植物分成四種生長類型,即深根叢生型、深根散生型、淺根叢生型和淺根散生型。
(1)深根叢生型的植物,其根系的分布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分布較深而分布面積不廣。植株的地上部分叢生,如皇竹草、蘆竹、旱傘竹、野茭草、薏米、紙莎草等。由於這類植物的根系入土深度較大,根系接觸面廣,配置栽種於潛流式人工濕地中更能顯示出它們的處理凈化性能。
(2)深根散生型植物根系一般分布於20~30CM之間,植株分散,這類植物有香蒲、菖蒲、水蔥、藨草、水莎草、野山姜等,這類植物的根系入土深度也較深,因此適宜配置栽種於潛流式人工濕地。
(3)淺根散生型的一些植物如美人蕉、蘆葦、荸薺、慈姑、蓮藕等,其根系分布一般都在5~20CM之間。由於這些植物的根系分布淺,而且一般原生於土壤環境,因此適宜配置於表流式人工濕地中。
(4)淺根叢生型的植物如燈心草、芋頭等叢生型植物,由於根系分布淺,且一般原生於土壤環境,因此僅適宜配置於表面流人工濕地系統中。
⑺ 濕地植物的凈化作用
濕地植物指生長在地表經常過濕、常年淹水或季節性淹水的植物,可分為耐濕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它對於塑造靜水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形成底泥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它自身也以多種方式對廢水加以凈化。
首先,植物能穩定濕地底泥,減小水的流速,有利於懸浮顆粒污染物的沉降,為物理過濾污染物提供良好的條件。挺水植物有著發達的根系,與水體接觸面積大,能形成一道密集的過濾層,廢水中的不溶性膠體鬧卜會被根系黏附或吸附。香蒲的地下莖和根形成縱橫交錯的地下莖網,水流緩慢時重金屬和懸浮顆粒被阻隔而沉降,防止其隨水流失。沉水植物密集的枝葉與水有著龐大的接觸面積,能夠吸附沉降水中的懸浮顆粒物質,一些種類還可以分泌助凝物質,促進水中小的顆粒絮凝沉降。
其次,濕地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元素。污水中氨氮作為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被植物直接攝取,合成植物蛋白質和有機氮;污水中無機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轉化為植物的ATP、DNA、PNA等有機成分。生根植物直接從底泥中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而浮水植物則在水中去除營養物質。除了可被植物生長吸收的營養物外,濕地植物還可以在體內大量富集某些金屬。例如鳳眼蓮可以富集銅、鉛、鎘、鉻、汞、鋅和銀;香蒲富集高濃度的鎳卻沒有受毒害的徵兆,在出現葉子增長變慢和生物量減少前,它可以富集高達80μg/g的銅。
再次,濕地植物為濕地內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繁殖的環境。微生物在濕地養分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往往起核心作用,他們是各類污水中最先出現並對污染物進行吸收和降解作用的生物群體。人工濕地中眾多的微生物種群和數量,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提供了足夠的分解者,系統中微生物的數量與凈化效果呈顯著正相關性。而在這其中,植物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有植物的濕地系統,細菌數量顯著高於無植物系統,且植物根部的細菌比介質中高1~2個數量級,植物的根系分泌物還可以促進某些嗜磷、氮細菌的生長,促進氮、磷釋放與轉化,從而間接提高凈化率。植物可向土壤中釋放糖類、酚類和酸類等分泌物,細根的迅速腐解也向微生物生長補充了有機碳。同時,濕液旦穗地根生植物的存在有利於微生物在人工濕地縱深擴展,可見隨著植物根系向下擴展,微生物也向下擴展,水生植物植株和根系的輸氧作用促進了深層基質中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加強濕地底層的遲銷污水凈化效果。
第四,植物根系對基質的穿透作用、根系橫向和縱向的擴張作用,在基質中形成許多微小的氣室或間隙,減少了介質的封閉性,增強了基質的疏鬆度,使基質的水力傳導作用得到增強。死亡的植物根系也能在人工濕地基質中形成比較大的空隙,增加人工濕地的水力傳導,促進污水與植物和基質的相互反應。
⑻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上面應該種植哪些植物
沒有泥巴,種不了樹了。只能在水面養些水生植物或水草類,如水葫蘆、金魚藻、苦草、輪葉黑藻、逸樂草、菊花草、狐尾草、紅蓮子草、玉嬋花、花葉蘆竹、歐洲蘆荻、傘草、梭魚草、紫莖芋、再力花、歐洲慈姑、黃菖蒲、花葉水蔥、睡蓮、荷花、千屈菜、澤瀉、香蒲等。
⑼ 蘆葦濕地對污水處理起什麼作用
蘆葦濕地對污水處理起什麼作用?
蘆葦濕地在污水處理系統中比較常見,可以說是污水處理環節中生物處理部分的鼻祖,由此也衍生出很多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那麼污水濕地對污水處理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1·微生物分解:濕地環境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微生物工作環境,從表面的好氧菌到深層次的厭氧菌,對污水中的各種BOD、COD等都具有很好的分解作用,天然的菌群生態,無需再對菌種進行馴化,多種微生物相互協作、相互抑制,可以說是污水生物處理的技術源泉。
2·污水混凝作用:由於蘆葦具有適應性強、耐腐蝕、材質堅固等特點,蘆葦在污泥系統中可以起到水質對流的作用可以讓上下層水質循環,起到勻質的作用。
3·直接吸收氮磷:對污水中的氮磷鉀以及一些其他物質,蘆葦本身就可以進行吸收、分解和合成,通過植物體自身起到污水凈化的作用。
其實,除了蘆葦,其他像蓮藕等水生、污泥生長的植物都具有污水凈化的作用,最明顯的就是水葫蘆,然而由於缺少天敵,水葫蘆在我國長江流域泛濫成災,因此在做污水凈化的時候還要考慮二次污染的問題。
參考資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3060
⑽ 種植什麼植物放在水裡能讓水干凈
種植水生植物可以優化生態環境。這些水生植物不僅具有觀賞功能,還可凈化水環境。水蔥、千屈菜、蘆葦等挺水植物能吸收水底淤泥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
常見的凈水植物種類有藨草、蘆葦、香蒲、燈心草、菖蒲、莎草、荊三棱、茭草、水花生和田邊草,我國運用的最多的為蘆葦、香蒲等少量種類,各地對濕地植物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依賴於經驗,而對各種植物應用於污水處理的效果的系統研究較為缺乏。
挺水植物 茭白、蘆葦、香蒲、水蔥、燈心草、水花生、菖蒲、石菖蒲風信子、慈姑、荷花、傘草等。
浮葉及漂浮植物 鳳眼蓮、滿江紅、菱、水鱉、浮萍、荇菜等。
沉水植物 菹草、金魚藻、苦草、伊樂藻、輪葉黑藻等。
鳳眼蓮,又名水葫蘆、水浮蓮等。水葫蘆繁殖快,耐污性強,對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有明顯的降解效果,對氮、磷、鉀及重金屬離子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是一種凈化污水、美化環境的理想水生植物。在適宜條件下,一公頃水葫蘆能將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當天吸收掉。水葫蘆還能從污水中吸收鎘、鉛、汞、鉈、銀、鈷、鍶等重金屬元素,能使水中的酚、氰等有毒物質分解成無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