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是1912年由英國科學家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並將之運用的。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質,達到水質凈化的效果。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活性污泥顯然有一定的區別,這是水質不同而決定的,其區別如下:
1、外觀不同,處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簡稱生活污泥)外觀為土黃色,而處理工業污水的活性污泥(簡稱工業污泥)則一般具有相應工業廢水的顏色,特殊情況如無色的工業廢水則呈淺黃色或淺白色。
2、工業污泥一般由生活污泥馴化而來,因此,生活污泥是工業污泥的基礎。
3、生活污泥微生物多樣性好,有很多指示生物,活性高。而工業污泥微生物較為單一,指示生物少甚至沒有。
4、生活污泥沉降性能好,工業污泥沉降性能較差。
『貳』 如何判斷污水處理系統活性污泥中毒
判斷的要點是:如果原生動物明顯消失,排出的水夾帶懸浮顆粒物出水COD顯著增加。
分析:活性污泥受到有毒物質的影響和抑制後的正常代謝影響,導致一些外周活性污泥死亡,溶解部分溶解到混合液中,導致COD污水顯著增加。
工藝控制指標表現:
SV:上清液渾濁,污泥顏色暗淡。上清液始終處於渾濁狀態,與沉澱時間無關。
做:同樣的曝氣強度比平時高。
污泥生長:新污泥不明顯,MLSS呈下降趨勢。在活性污泥濃度下降的過程中,活性污泥的降解時間最明顯,排水中的夾帶顆粒最明顯。在排除有毒或惰性物質後,它們通常能在一周內恢復正常。然而,在回收過程中,由於污泥活性的提高,顆粒物質仍被帶入強排水中。
對策:增加排污量,更換受抑制的活性污泥
『叄』 請問活性污泥的活性表現在哪裡 啊、
你的意思是不是如何觀察判斷活性污泥的活性
1、注意觀察污水處理裝置中活性污泥性狀。包括污泥的色味、氣泡的情況、SV30、SVI指數等
2、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觀察。成熟的活性污泥絮粒大、邊緣緊密,具有良好的吸附及沉降性能。在微生物中原生動物是廣棲性的,大量生長著肉足類、鞭毛類、纖毛類等低等單細胞的動物,他們是水處理效果較好的指示生物。
『肆』 如何通過生物相判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狀況
1)活性污泥的污泥絮粒大、邊緣清淅、結構緊密,呈封閉狀、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沉降性能。 絮粒以菌膠團的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為骨架,穿插生長一些絲狀菌,但絲狀菌數量遠少於菌膠團細菌, 未見游離細菌、微型動物以固著類纖毛蟲為主,如鍾蟲、蓋纖蟲、累枝蟲等;還可見到楯纖蟲在絮粒上爬動,偶爾還可看到少量的游泳型纖毛蟲等,輪蟲生長活躍。 這是運行正常污水的處理設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表明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較好,它在二沉池能很快和徹底地進行泥水分離,處理出水效果好。 在形成這種生物相結構時,應加強運行管理,以繼續保持這種運行條件。
2)污泥出現絮體結構鬆散,絮粒變小,觀察到大量的游泳型纖毛蟲類等生物、肉足類生物急劇增加的生物相。 出現這種生物相時,污泥沉降性差,影響泥水分離。 產生原因是由於污泥的負荷過低,菌膠團細菌體的多糖類基質會被作為營養物用於維持生命的需要,從而使絮體結構鬆散,絮粒變小。 若同時觀察到大量的游離細菌的生物相時,則是由污泥負荷過高引起的,這時污水中的營養物質豐富,促使游離細菌生長很好, 絮凝的菌膠團細菌趨於解絮成單個游離菌,以增大同周圍環境比表面,同樣使污泥結構鬆散,絮粒變小。 此外,由於污泥絮粒的解絮或變小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的充足而大量繁殖。 對由於污泥負荷過低,應採取減少污泥迴流量、投加營養物質、縮短泥齡等方法提高污泥負荷運行; 對由於污泥負荷過高,則應採取減少進水流量,減少排泥等措施(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降低污泥負荷運行。
3)在培菌初期,水中的有機物濃度很高,污泥未形成,這時可觀察到大量的游離細菌及鞭毛蟲, 接著出現掠食很強的游泳型纖毛蟲;隨著培菌的進行,水中有機物濃度不斷降低,游離細菌及鞭毛蟲數量不斷減少, 游泳型纖毛蟲因食物的減少而不斷減少,當出現了固著型纖毛蟲,標志著污泥基本形成。 污水超標處理方案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懸浮狀態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方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
4)活性污泥中累枝蟲、木盾纖蟲、裂口蟲、鍾蟲的數量呈明顯增長趨勢時,表明出水水質明顯變好。 農村污水如何處理為使污水經過一定方法處理後,達到設定的某些標准,排入水體、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等的採取的某些措施或者方法等。 在污泥結構鬆散時,常可發現纖毛蟲大量增加,出水混濁;處理的效果較差時,變形蟲及鞭毛蟲類原生動物的數量會大大增加。
5)出現硫菌、螺旋體、扭頭蟲屬時表明溶合氧不足,需要向曝氣池內增加供氧量,提高溶解氧濃度。 當溶解氧濃度超過5mg/L時,出現大量的各種肉足類和輪蟲類,這時應最大化減少曝氣量。
6)當污水濃度和BOD負荷低時,會以游仆蟲屬、旋口蟲屬、輪蟲屬、表殼蟲屬等生物占優勢,標志著硝化正在進行。 出現這種生物相時應及時提高BOD負荷運行。
7)在活性污泥出現惡化情況時,通過調整運行的環境,出現漫遊蟲屬、斜葉蟲屬、管葉蟲屬等生物時,表明活性污泥開始從惡化恢復到正常狀態。
8)就輪蟲屬而言,從污泥解體開始到還有大量殘留絮體存在時都可見。 生活污水處理方法屬於重力分離法的處理單元有沉澱、上浮(氣浮)等,相應使用的處理設備是沉砂池、沉澱池、隔油池、氣浮池及其附屬裝置等。 線蟲大量的出現,與活性污泥老化有關,其表現通常是活性污泥老化的開始階段,在活性污泥老化進入加速期,則看不到其占優勢的現象。
9)當污泥停留時間長,曝氣過量時,處理腐質污水等有機酸多或含油污水時,可觀察到放線菌的出現,它可引起曝氣池發泡。
『伍』 污水處理過程中如何判定活性污泥的好壞
可能是污泥負荷增加,曝氣池溶解氧不夠,發生污泥膨脹了,絲狀菌污泥膨脹。你找個溶氧儀測一下
為使污水經過一定方法處理後,達到設定的某些標准,排入
『陸』 簡述活性污泥的特徵
[1]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組成①
曝氣池:反應主體
②
二沉池:
1)進行泥水分離,保證出水水質;2)保證迴流污泥,維持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
③
迴流系統:
1)維持曝氣池的污泥濃度;2)改變迴流比,改變曝氣池的運行工況。
④
剩餘污泥排放系統:
1)是去除有機物的途徑之一;2)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⑤
供氧系統:
提供足夠的溶解氧。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與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不同,sbr技術採用時間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間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穩定生化反應替代穩態生化反應,靜置理想沉澱替代傳統的動態沉澱。它的主要特徵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
『柒』 怎樣判斷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的性能
最常用的方法是SV(污泥沉降比):又稱30分鍾沉降率,指混合液在100ml量筒內靜置30分鍾後所形成的沉澱污泥的容積占原溶液容積的百分比。城市污水取15-30%,工業污水由於特性不一,其SV不同。另外常用的就是SVI(污泥指數):指曝氣池出口處混合液經30分鍾靜沉後,1g干污泥所佔的容積,以ml計。污泥指數也是表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和濃縮性能的指標。SVI低時,沉降性能好,但吸附性能差。SVI高時,沉降性能不好,及時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泥水分離。城市污水的SVI在70-100.
『捌』 怎樣判斷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的性能
一般運行條件下可以通過SV30和SVI這兩個指標來衡量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氣池混合液靜止30min後污泥所佔體積,體積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廠SV30常在15-30%之間。污泥沉降性能與絮粒直徑大小有關,直徑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降性還與污泥中絲狀菌數量有關,數量多沉降性差,數量少沉降性好。SVI是SV和MLSS的比值,一般介於70~100為宜,SVI值過低,說明泥粒細小,無機質含量高,缺乏活性;過高,說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有產生污泥膨脹的可能。一般說來,微生物群體處在內源代謝階段,其SVI值較低。在MLSS一定的條件下,SVI值越高,應採用的污泥迴流比也越大。
『玖』 好氧活性污泥什麼顏色好
生活污水的好氧活性污泥有機質高的話一般顏色較深褐,偏黃也許是泥沙成分較多。工業污水的泥顏色豐富多彩,和具體內容有關
『拾』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包括: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數[污泥體積指數(SVI),污泥密度指數(SDI)。
1、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又稱為混合液污泥濃度,表示在曝氣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所含的活性污泥固體的總重量,即 MLSS=Ma+Me+Mi+Mii
Ma--具有代謝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體;
Me--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內源代謝、自身氧化的殘留物;
Mi --由原污水挾入的難為細菌降解的惰性有機物質;
Mii--由污水挾入的無機物質。
表示單位為mg/L混合液,或g/L混合液,g/m3混合液,kg/m3混合液。
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即
MLVSS=Ma+Me+Mi
MLVSS與MLSS的比值以f表示,即
f=MLVSS/MLSS
在一般情況下,f值比較固定,對生活污水,f值為0.75左右。以生活污水為主體的城市污水也同此值。
以上兩項指標都不能精確地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而表示的是活性污泥的相對值。但因為其測定簡便易行,廣泛應用於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設計、運行。
2、污泥沉降比(settling velocity,SV),又稱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min後所形成沉澱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以%表示。
3、污泥容積指數(sludge volume index,SVI),簡稱污泥指數,其物理意義是在曝氣池出口處的混合液,在經過30min靜沉後,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澱污泥所佔的容積,以mL計。
污泥容積指數的計算式為:
SVI= 混合液(1L)30min靜沉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積(mL)/混合液(1L)中懸浮固體乾重(g)
=(SV(mL/L))/(MLSS(g/L))
SVI的表示單位為mL/g,習慣上只稱數字,而把單位略去。
4、污泥密度指數(SDI),指100ml混合液靜止30min後所含活性污泥的g數。單位為g/ml。
一般地, SVI<100 污泥沉降性能較好
100<SVI<200 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00<SVI 污泥沉降性能差
城市生活污水水質較穩定,其SVI控制在50~150左右。而工業污水水質相差較大,如某些工業污水中COD主要為溶解性有機物,極易合成污泥,且污泥灰份少,微生物數量多,所以雖然其SVI偏高,但卻不是真正的污泥膨脹。反之,如果污水中含無機懸浮物多,污泥的密度大,SVI低,但其活性和吸附能力不一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