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來水管道排污量如何計算
循環水總排污量核算
一、 已知條件 1、
總循環量 G=31000m3/h
2、 新鮮水補水量 P 二、 計算
新鮮水補水量 P= P1+ P2+ P3+ P4 式中 P1 蒸發損失
P2 風吹損失
P3 泄漏損失 P4 排污量 1、
蒸發損失P1
計算公式1 P1=K·Δt·G
K: 系數 在環境溫度為30℃時,K=0.15 Δt: 進出水溫差 取Δt=2℃
G: 系統循環量 31000 m3/h
P1=31000×0.15×2%=93 m3/h=2232 m3/d
2、 風吹損失量P2
對於機械通風涼水塔 ,在有收水器的情況下,風吹損失率約為0.1-0.5% 取風吹損失率為0.1%
P2= 31000×0.2%=31 m3/h=756 m3/d 3、 泄漏損失P3
由於系統式密閉循環,機泵的泄漏可忽略不計。
P3=0 m3/h
4、 濃縮倍率K
循環水中的鹽類濃度和補充水的鹽類濃度之比稱為濃縮倍率。一般來說,如果補充水CL-<1000mg/l的話,控制在2.0以下,如果<500的話,可控制在3.0以下。
由於本公司的補水Cl-<500g/l,循環水的濃縮倍率取2.5
5、 補水量P,
系統蒸發量P1=93 m3/h,K=2.5
∵ K= P/(P- P1)
∴ P= K•P1/( K-1)=93*2.5/1.5=155m3/h
6、理論排污量P4
P4=155-93-31=31 m3/h=756 m3/d
目前本公司循環水的實際排放量為3055 m3/d,通過調節,日減少循環水排放1000m3是可行的。
❷ 經過反滲透設備處理過的水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嗎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可分為一級和二級等級別之分需求的不同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在廢水排放方面,我不贊同任何場合都要達到最高的一級A排放標准,因為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污水處理包括自來水的處理都是高耗能的產業,可以說從整個污水處理生命周期來看,其同樣是耗能大戶,會產生很多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因此,任何場合都要達到一級A排放要求是不科學的。
要改善我國目前面臨的水環境問題,開源節流是根本。即使污水處理廠的出水達到了一級A標准(COD排放標准為50毫克/升),如果排入類水體(COD排放標准為20毫克/升),污水處理廠排放的還是「污水」。我們應該更多地採用回用方式改善這種局面,減少取水量,同樣排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也會減少。哈爾濱市現在的主城區人口是300多萬人,日最高用水量應該是105萬噸,2015年、2020年人口還會不斷增加,所需要的水量和排放的水量會繼續增加。但目前狀況是,通過污水回用,供水量不僅不增加而且減少,也就是說對松花江的污染排放量減少了,反滲透水處理設備這樣就可以實現良性的循環,通過技術改造,實現污水回用,取得了很好的減排效果,年減排污水30萬噸,減排有機物1725噸,還減排了鹽酸和氨氮。所以說開源節流是非常重要的改善水環境的措施。應考慮以不同標準的出水滿足不同的要求,比如,出水達到一級A標準是為了滿足生產生活再利用,而出水達到二級標准,只要有利用價值,實際上也可以。但是特殊的領域、特殊的區域可以有特殊的要求,如要往滇池排放的話,就必須達到一級A標准甚至更高要求,而其他的流域可以採取低一些的標准。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利用好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質,把它資源化,形成良性、健康的循環。資源化有很好的前景,廢水中的有機肥、甲烷、氮、磷等,如果能夠回用,可以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只有形成這樣一個良性、健康的循環,才能促使我國水環境向好的方向轉變。
然而在整套水處理系統中不僅僅只有反滲透設備,在前期進入反滲透設備之前對水的水質都是有要求的,而並非市政自來水直接經過反滲透膜元件,如果未達到要求的水直接經高壓流經反滲透膜時間久了將會造成膜堵塞。那麼在整套純水系統中前期處理的設備有哪些呢?一般常見的是多介質過濾器、離子交換、各式精密過濾設備等等,這些預處理設備可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旋浮物。反滲透水處理設備可分為一級和二級等級別之分,根據用戶需求的不同,採用不同的級別的工藝來使產出水水質達到標准。
❸ 反滲透純水的排污量是多大
如果是單級反滲透設備,純水和濃水比例在5:5或者6:4,如果是雙級反滲透設備,出水率在75%以上,所以它的廢水是25%
❹ 反滲透脫鹽水設備國家規定的除鹽率標准如何計算的呢
透水率=單位時間內滲透的水量,/H÷單位膜面積,M2
脫鹽率=(反滲透處理進水中的含鹽量,MG/L-反滲透處理出水中的含鹽量,MG/L) ÷反滲透處理進水中的含鹽量,MG/L
反滲透膜,陶氏膜,世韓膜
回收水率=滲透出水水量,L÷進水量,L
低壓鍋爐小於2.45MPA(小於25KGF/CM2)
中壓鍋爐3.82-5.78(39-59)
高壓鍋爐5.88-12.65(60-129)
鍋爐排污率=(鍋爐給水中的含鹽量,含鈉量或含硅量,MG/L-鍋爐蒸汽中的含鹽量)÷(排污水中的含鹽量,MG/L-鍋爐給水中的含鹽量)
對於軟化水,
鍋爐排污率=鍋爐給水中的含鹽量,含鈉量或硅量÷(排污水中的含鹽量-鍋爐給水中的含鹽量)
確定循環水垢樣組成的簡便定性方法:
常見水垢主要成分 水垢經酸溶解的的現象
碳酸鹽垢 加酸之後有大量氣泡產生
硅酸鹽垢 在熱鹽酸和硝酸中緩慢溶解,產生白色不溶物.
氧化鐵垢 加硝酸溶解,產生黃色溶液
銅垢 加硝酸溶解,產生藍色和黃綠色溶液
磷酸鹽垢 加鉬酸銨試液再加硝酸,產生黃色沉澱,然後再加氨水會使沉澱物溶解,說明是磷酸鹽垢
判斷水樣分析結垢和腐蝕的標准: 反滲透膜,陶氏膜,世韓膜
2PHS-PH:指碳酸鈣的穩定指數
1:2PHS-PH<3.7 嚴重結垢
2:3.7<2PHS-PH<6結垢
3:2PHS-PH=6穩定
4:6<2PHS-PH<7.5腐蝕
5:2PHS-PH>7.5嚴重腐蝕
PHS=(9.3+A+B)-(C+D)
❺ ro膜的濃水排放量怎麼計算
濃水的排放量是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確定的。RO反滲透設備的純水和濃水內的出水比例是可以調節的容。正常情況下比例是1:1。但是如果調節純水出水量大一些,那麼濃水出水就水小一些,這時的純水電導率會偏高一些;如果調節純水出水量小於正常出水量,那麼濃水出水就會大一些,純水電導率會低一些。
❻ 純水設備排水量去到多少
一般反滲透排水為產水的三成,二級反滲透在水質可以的情況下可以回收進原水箱,超純水設備單級ro情況下edi濃水不可回收,雙級可以回收。
❼ 400加侖的反滲透膜能凈化多少噸自來水
方法,4百加侖是一天的凈水+排污量之和即是一天的凈化自來水量,排污參考廢水比,再乘膜一年或二年更換一次,即總噸位量
❽ 如何確定循環水系統的補水量、排污量
1、冷卻塔的水量損失來應根據燕發、風吹源和排污等各項損失水量確定。一般補水率為循環水量的1%~2%,吸收式製冷系統為1.5%~2.5%。
2、冷卻塔的排污損失P₃,與循環冷卻水水質及處理方法、補充水水質和循環水的濃縮信數有關,在給定的水質條件下,排污損失率可按下式計算:P=P₁/(N-1)。式中 P₃——排污損失率(%);N——濃縮倍數。
(8)反滲透排污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在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由於循環冷卻水在循環過程中不斷蒸發而濃縮導致水質惡化,不能達到冷卻水水質標准,此時必須不斷補充新鮮水並將鹽分含量較高的濃水排放,使水中的含鹽量維持在一定的濃度,以平衡水質。
循環水的排污通過安裝於循環水回水干管上的電導率儀在線檢測和顯示,並通過循環水回水干管上設置的電導率調節閥控制,用以控制循環水的溶解固體含量,排污管上還設有在線流量計,顯示排污量。
❾ 廢水排放量與用水量的關系(比例多少)
一、統計用水、排水等有關指標,必須首先對給水系統有個概略了解。在工業生產中按給水的路線和利用程度,分為直流、循環和循序三種給水系統。
1、直流給水系統指工業生產用水由就近水源取消,水經過一次使用後便以廢水形式全部或大部分排走。其生產用水量等於企業從地下水源和地面水源取用的新鮮水量。
2、循環給水系統指使用過後的水經適當處理重新回用,不再排走。在循環過程中所損耗的水量,須從水源取水加以補充。
3、循序給水系統是根據各車間對水質的要求,將水重復利用,將水源送來的水先供甲車間使用,甲車間使用後的水或直接送乙車間使用,或經適當處理(冷卻、沉澱等)後加壓送乙車間或丙車間使用,然後排放。這種系統也叫串級給水系統。
二、廢水排放量的計算有兩種:
1、使用各種流量計進行測量,如監測數據、各種流量計測得的數據和連續自動監控測得的數據等。
2、系數估演算法。從排污單位的新鮮用水量來估算其污水排放量。
(1)排污單位的新鮮水量沒有進入其產品,一般其污水排放量可以估算為新鮮水量的0.8―0.9倍。
(2)有相當部分變成產品(如啤酒、飲料行業),則其污水排放量應以新鮮水量減去轉成產品數量的0.8―0.9倍。
(3)部分行業水的重復利用率很高,如軋鋼、選礦等行業水的重復利用率都高達80%~90%,水經過多次使用,蒸發和流失都很大,這時用新鮮水量推算污水排放量時所用的系數就比較小,有時甚至會達到40%~50%。還可以利用產污系數進行測算。
❿ 電站鍋爐的水處理
第一章 工業鍋爐用水的基礎知識
第一節 工業鍋爐用水及鍋爐水循環
一、鍋爐用水名稱
二、天然水中的雜質
三、鍋爐水循環
第二節 水質不良對鍋爐的危害
一、水垢
二、腐蝕
三、汽水共騰
第三節 工業鍋爐水處理工作的任務
一、汽水監督
二、鍋爐用水處理
三、鍋爐腐蝕的防護
四、鍋爐的化學清洗
第四節 工業鍋爐用水所涉及的量的概念
一、摩爾
二、等一價基本單元物質的量規則
第五節 工業鍋爐用水所涉及的溶液的概念
一、溶液概念
二、溶液的濃度及其表示法
第六節 工業鍋爐常用的水質指標
一、水質指標和水質標准
二、給水和鍋水監測的指標及意義
第七節 水質指標間的關系及工業鍋爐水質標准
一、硬度與鹼度的關系
二、鹼度與相對鹼度的關系
三、鹼度與pH值的關系
四、溶解固形物與氯化物間的關系
五、工業鍋爐水質標准
第二章 鍋爐水質分析基本知識
第一節 工業鍋爐水處理所涉及的化學基礎知識
一、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
二、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
三、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四、水的電離和pH值
五、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
六、鹽類的水解
七、沉澱物的溶解平衡
八、離子反應方程式
九、氧化還原反應及原電池
第二節 水質分析的基本知識
一、水樣的採集
二、化學試劑的性質及等級標志
三、標准溶液的配製及滴定度
四、分析數據處理
五、水質分析方法簡介
第三節 重量分析法
一、重量分析法介紹
二、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四節 容量分析法
一、容量分析法介紹
二、容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三、容量分析法中法定計量單位的應用
第三章 工業鍋爐用水的預處理
第一節 地表水的預處理
一、混凝
二、沉澱和澄清
三、過濾
第二節 地下水的預處理
一、無鐵地下水的預處理
二、含鐵地下水的預處理
第三節 自來水的預處理
一、游離性余氯的性質
二、除氯方法
第四節 高硬度與高鹼度水的預處理
一、石灰處理法
二、石灰、純鹼處理法
第四章 離子交換樹脂及離子交換原理
第一節 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及性能
一、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
二、離子交換樹脂的分類
三、離子交換樹脂的物理性質
四、離子交換樹脂的化學性質
第二節 離子交換樹脂的使用及管理
一、離子交換樹脂的管理
二、離子交換樹脂的使用及鑒別
三、離子交換樹脂的污染和復甦
四、離子交換樹脂交換能力的調整
第三節 離子交換基本理論
一、離子交換平衡
二、離子交換速度
第四節 離子交換器的工作過程
一、離子交換器的運行過程
二、離子交換器的再生過程
三、離子交換器中樹脂的利用率
四、離子交換器計算基本公式
第五章 水的除鹽處理
第一節 水的化學除鹽
一、化學除鹽原理
二、化學除鹽系統
三、化學除鹽水質
四、除鹽系統的布置原則及水質要求
第二節 電滲析除鹽
一、電滲析除鹽原理及過程
二、離子交換膜
三、離子交換膜作用機理
四、電滲析器的構造與組裝
五、電流效率
六、極限電流密度
七、極化和沉澱
八、電滲析器適用范圍及故障排除
第三節 反滲透
一、滲透和反滲透
二、反滲透膜
三、反滲透膜脫鹽機理
四、反滲透膜組件
五、反滲透除鹽系統
第六章 鍋內加葯處理
第一節 水垢的生成及危害
一、水垢的生成過程
二、水垢的危害
第二節 鍋內加葯處理法
一、概述
二、鍋內水處理常用葯劑的種類和性質
三、鍋內水處理常用葯劑配方及其選擇
四、鍋內水處理常用葯劑用量的計算
第三節 鍋爐的排污
一、排污的目的和意義
二、排污的方式和要求
三、排污量的測定
四、排污率的計算
五、鍋水的化驗監督
六、鍋水監督的核心指標
第七章 鍋爐腐蝕及防腐蝕
第一節 金屬腐蝕類型及腐蝕速度
一、金屬腐蝕類型
二、金屬腐蝕速度
三、金屬腐蝕速度的測定方法
四、化學腐蝕
第二節 電化學腐蝕
一、原電池及電極反應
二、原電池的極化
三、去極化作用
四、電極表面積對腐蝕的影響
第三節 鍋爐運行中的腐蝕及防腐蝕
一、鍋爐腐蝕原因
二、防止酸鹼腐蝕的方法
三、給水物理除氧方法
四、給水化學除氧方法
五、給水的其他除氧方法
第四節 停用鍋爐的腐蝕及防腐蝕
一、停用鍋爐腐蝕原因
二、停用鍋爐保護方法
第八章 鍋爐化學清洗
第一節 水垢的種類及其分析方法
一、水垢的分類及組成
二、水垢的取樣及鑒定方法
三、水垢化學成分的測定
第二節 鍋爐酸洗除垢
一、酸洗除垢原理
二、酸洗過程中緩蝕劑的作用
三、酸洗工藝
第三節 鍋爐鹼洗除垢
一、鹼洗除垢原理
二、鹼洗葯劑用量
三、鹼洗工藝
附錄 鍋爐水處理作業人員考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