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驗室超純水設備的水質參數
BasicMidHigh超純水電阻率 18.25MΩNaN 18.25MΩNaN 18.25MΩNaN 純水電導率 1-5μs/cm 1-5μs/cm 1-5μs/cm 總有機碳(TOC)(經DP——RO) <10ppb <5ppb <1-3ppb 細菌 <1CFU/ml <1CFU/ml <0.1CFU/ml 細菌內毒素版 - - <0.001EU/ml 顆粒物質(0.2μm)權 <1個/ml <1個/ml <1個/ml 無機物離子去除率 ≥99.5% ≥99.5% ≥99.5% 重金屬離子 ≤0.1ppb ≤0.1ppb ≤0.1ppb 硅去除率 >99% >99% >99%
㈡ 實驗室超純水機的常規等級
超純水機處理工藝流程
1、第一級,PP5微米纖維濾芯。去除水中大回於5微米的漂浮答物,如沙石,鐵銹,銅銹,磷污等。
2、第二級,85C過濾器。吸附水中的農葯、余氯等有機物、臭味、異色以及強致癌物三氯甲烷的副產物等。
3、第三級,CTO過濾器。去除水中的氯氣,有機化學物質,異色,異味和污泥漂浮顆粒等。
4、第四級,反滲透膜。孔徑為0.0001微米(0.1納米),一個細菌要縮小四千倍,傳染性病毒要縮小200倍以上才能通過,因此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細菌、病毒、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
5、核子拋光精處理系統。當反滲透除鹽水水質仍達不到高純水用水標准,還需進行進一步脫鹽處理。反滲透除鹽水送入核子拋光精處理系統進行深度脫鹽處理。在經過紫外殺菌處理,殺滅水體中的各種病毒、細菌、芽孢等物質,再經由終端核子拋光精處理系統後,產水穩定電導率達到0.2us以下,產水完全符合並超過了中國葯典2010版所規定的純化水指標,最後送去高純水用水系統。
6、紫外線殺菌器。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芽胞、分支桿菌、病毒、真菌、立克次體和支原體等物質。
㈢ 2010年醫用超純水達到多少兆歐才算標准,有誰知道,我在這里先謝謝他了
醫用超純水看你的使用點了。配套生化儀設備一般要求在2兆,但是一些品牌例如西門子系列的專會要求在10兆以上。屬
超純水就是18.2兆,還有一些並行指標,例如TOC,微生物和內毒素熱源等。需要知道具體應用,才能知道哪些指標敏感,但是18.2兆是一定的。
㈣ 超純水水質標准
超純水是為了研製超純材料(半導體原件材料、納米精細陶瓷材料等)應用蒸餾、去離子化、反滲透技術或其它適當的超臨界精細技術生產出來的水,其電阻率大於18 MΩ*cm,或接近18.3 MΩ*cm極限值(25℃)。簡單得說就是幾乎去除氧和氫以外所有原子的水。這樣的水是一般工藝很難達到的程度,理論上可以採用二級反滲透再經過串聯的混合型交換樹脂柱對二次反滲水進行處理,但是交換樹脂的再生不便,質量難以保證。
制備
在原子光譜、高效液相色譜、超純物質分析、痕量物質等的某些實驗中,需要用超純水,超純水的制備如下:
(1)加入少量高錳酸鉀的水源,用玻璃蒸餾裝置進行二次蒸餾,再以全石英蒸餾器進行蒸餾,收集於石英容器中,可得超純水。
(2)使用強酸型陽離子和強鹼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柱的混合床或串聯柱。可充分除去水中的陽、陰離子,其電阻率達10 Q·cm的水,俗稱去離子水,再用全石英蒸餾器進行蒸餾,收集可得超純水。
應用
超純水可以在以下領域使用:
(1)電子、電力、電鍍、照明電器、實驗室、食品、造紙、日化、建材、造漆、蓄電池、化驗、生物、制葯、石油、化工、鋼鐵、玻璃等領域。
(2)化工工藝用水、化學葯劑、化妝品等。
(3)單晶硅、半導體晶片切割製造、半導體晶元、半導體封裝 、引線櫃架、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器、導電玻璃、顯像管、線路板、光通信、電腦元件 、電容器潔凈產品及各種元器件等生產工藝。
(4)高壓變電器的清洗等
㈤ 關於實驗室用水標准
實驗室用水的標准
實驗中的用水,由於實驗目的不同對水質各有一定的要求,如儀器的洗滌、溶液的配製,以及大量的化學反應和分析及生物組織培養,對水質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天然水中常常溶有鈉、鈣、鎂的碳酸鹽、硫酸鹽、沙土、氯化物、某些氣體以及有機物等雜質和一些微生物,這樣的水不符合實驗要求。因此需要把水提純,純水常用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電滲析法等方法獲得。用蒸餾方製得的純水叫做蒸餾水;用離子交換法等製得的純水叫去離子水。
(一)蒸餾法制備純水 蒸餾法製取純水的原理是把水加熱至沸,殺死微生物,並使水化成蒸汽,水中的不揮性物質,如大多數無機鹽類不隨水蒸發,而達到水與雜質分離的效果,然後把水蒸汽冷凝並收集起來。水中溶有的氣體雜質可隨水一起蒸發而逸出。將最初收集的冷凝水棄去,就可得到比較純的水,這種水叫蒸餾水。欲想得到更純凈的水可在蒸餾水中加入少量高錳酸鉀溶液再蒸餾一次,可以又除去殘留水中的有機物雜質,但不宜作痕量分析用水。經過再次蒸餾的水稱為重蒸餾水。對於要求較高的實驗還可進行第三次蒸餾,有時用亞沸蒸餾法。
(二)離子交換法制備純水 用離子交換法制備的純水通常稱作「去離子水」或「無離子水」。由於離子交換法製取純水具有出水純度高。操作簡單。已為實驗室廣泛採用:有條件的實驗室均應設立離子交換設備。
㈥ 純水的分級標准
實驗室純水可分為個常規等級:純水、去離子水、實驗室Ⅱ級純水和超純水。純水:純化水平最低,通常電導率在它可經由單一弱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反滲透或單次蒸餾製成。典型的應用包括玻璃器皿的清洗、高壓滅菌器、恆溫恆濕實驗箱和清洗機用水。去離子水:電導率通常在用含強陰離子交換樹脂的混床離子交換製成,但它有相對較高的有機物和細菌污染水平,能滿足多種需求,如清洗、制備分析標准樣、制備試劑和稀釋樣品等。 實驗室Ⅱ級純水:電導率總有機碳含量以及細菌含量有相關規定。其水質可適用於多種需求,從試劑制備和溶液稀釋,到為細胞培養配備營養液和微生物研究。這種純水可雙蒸而成,或整合和離子交換多種技術製成,也可以再結合吸附介質和燈。 超純水:這種級別的純水在電阻率、有機物含量、顆粒和細菌含量方面接近理論上的純度極限,通過離子交換、膜或蒸餾手段預純化,再經過核子級離子交換精純化得到超純水。通常超純水的電阻率可達18.2M,濾除甚至更小的顆粒。超純水適合多種精密分析實驗的需求,如高效液相色譜,離子色譜和離子捕獲-質譜。少熱源超純水適用於像真核細胞培養等生物應用,超濾技術通常用於去除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質,如熱源以及無法檢測到的核酸酶和蛋
更多資料,請網路 "mdsin麥森醫療"。
㈦ TOC 的標準是多少,多少說明水質好
TOC 可較全面反映飲用水中有機微污染程度,是反映各個污染物中所含碳的量,其數量愈高,內表明水受到的有機物污容染愈多。美國、德國等歐美國家很早就把TOC納入常規檢測中。中國也在 2006 年將TOC 納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T5749-2006)檢測項目中,限值為 5 mg/L。相比水中有機物成分分析存在實驗周期長、分析成本高、難以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作出及時有效地分析判斷的缺點,TOC 以其簡單、快捷、准確的特性作為綜合評價水質有機物污染指標,更具實際意義。
㈧ 純凈水等級標准
純凈水沒等級,純凈水就是純凈水。純水有等級。
純水分以下四個等級:
1、蒸餾水:
實驗室最常用的一種純水,雖設備便宜,但極其耗能費水且速度慢,應用會逐漸減少。蒸餾水能去除自來水內大部分的污染物。
2、去離子水:
應用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水中的陰離子和陽離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機物,可以污染離子交換柱從而降低其功效,去離子水存放後也容易引起細菌的繁殖。
3、反滲水:
反滲水克服了蒸餾水和去離子水的許多缺點,利用反滲透技術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膠體,細菌、病毒、細菌內毒素和大部分有機物等雜質。
4、超純水:
超純水在TOC、細菌、內毒素等指標方面並不相同,要根據實驗的要求來確定,如細胞培養則對細菌和內毒素有要求,而HPLC則要求TOC低。
㈨ 純水和超純凈水的標准各是什麼
純水和超抄純水一般都沒有統一襲的標准。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規定。
一般意義上講純水至少應該是去離子水,即水中大部分陰陽離子是應該被去除的。細菌、懸浮物等的含量也應是相當低的。
目前水質要求最高的超純水是半導體行業,根據半導體晶元的大小和線徑的不同水質要求也不一樣,其超純水的水質指標如下:
電阻率大於18.2兆歐(25攝氏度);TOC(總有機碳)小於1到10ppb,DO(溶解氧)小於1到10ppb;Particle(顆粒):0.05微米小於200個/升;離子含量大部分是小於20到50ppt;細菌檢測: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