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設備說明 > 看地層水的密度設備

看地層水的密度設備

發布時間:2020-12-21 10:28:27

Ⅰ 地層中的流體是什麼

石油和天然氣都是儲藏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礦產,它們與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水共存在一起,但它們的化學組成及物性卻截然不同。

一、石油的化學組成及物性

石油是一種成分十分復雜的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液態烴,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化合物及多種微量元素。地下的液態石油中常溶有大量的天然氣,並溶有固態烴及非烴。

(一)石油的元素組成

石油主要由C、H、O、S、N等元素組成,其中C含量為84%~87%,H含量為11%~14%,O、S、N及微量元素一般只佔1%~4%,個別情況下,S含量可高達7%。從石油成分中現已發現33種微量元素,如Fe、Ca、Mg、S、Al、V、Ni等。雖然它們的質量僅占石油質量的萬分之幾,但有些元素(如V、Ni)明顯來自於生物體,且在不同地區的石油中含量相差較大,被用來進行油源對比,並作為有機成因的證據。

(二)石油的化合物組成

石油的各種元素並不是呈游離狀態存在,而是相互化合形成不同的化合物,以烴類化合物為主,還含有非烴類化合物。

1.烴類化合物

烴類化合物由碳、氫元素組成,據結構可分為三類:

(1)烷烴,又稱脂肪烴,化學通式為CnH2n+2,屬飽和烴。在常溫常壓下C1~C4的烷烴是氣態;C5~C16是液態;C17+是固態。石油中正構烷烴和異構烷烴均存在。

(2)環烷烴,是碳和氫的環狀化合物,也屬於飽和烴,化學通式為CnH2n。根據環的數目,環烷烴分為單環、雙環、三環和多環烷烴,其中以五元環、六元環化合物為主。

(3)芳香烴,化學通式為CnH2n-6。單環化合物中以苯、甲苯、二甲苯為主,出現於原油的低沸點餾分中,稠環芳香烴存在於重質餾分中。

以上三種烴類化合物在不同地區的原油中含量不同,主要是生物的原始物質組成、演化程度及次生變化的差異造成的。

2.非烴化合物

非烴化合物是指含有雜原子O、S、N的有機化合物。這些雜原子在石油中通常含量不多,但有時也可達30%。原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以H2S、硫醇(RSH)、硫醚(RSR′)、環硫醚等形式存在,含量從萬分之幾到百分之幾不等。硫是石油中的有害雜質,易生成硫化氫(H2S)、亞硫酸(H2SO3)或硫酸(H2SO4)等化合物,對金屬設備造成嚴重腐蝕,因此,含硫量是評價石油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按含硫量將原油分為高硫原油(含硫量大於2%)、低硫原油(含硫量小於0.5%)、含硫原油(含硫量0.5%~2%)。我國多為低硫原油和含硫原油。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含量為萬分之幾,主要為雜環化合物(如吡啶、吡咯、喹啉、吲哚等及同系物)。其中最有意義的是卟啉類化合物,它來自於動物的血紅素和植物的葉綠素,卟啉類化合物在180~200℃下分解,而原油中卻存在,這為石油的有機成因提供了重要證據。

原油中含氧量僅千分之幾,個別地方原油可達2%~3%,主要為環烷酸、脂肪酸及酚,統稱為「石油酸」,還有一些醛、酮化合物。環烷酸在含氧化合物中的含量最高,其鹼金屬鹽極易溶於水,在儲集油氣的地層水中常含有它,故環烷酸的存在作為找油的一種直接標志。

石油中,除上述各種烴類、非烴類化合物外,還含有一些高相對分子質量的非烴化合物,它們常構成原油的重質部分,結構十分復雜,目前尚不太清楚,統稱為膠質、瀝青質。

(三)石油的餾分和組分

1.石油的餾分

石油的餾分是利用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點的特性,加熱蒸餾將其切割成不同沸點范圍的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即為一個餾分。以各餾分的質量分數或體積分數表示石油的組成,稱為石油的餾分組成。石油中各餾分的名稱及溫度范圍見表2-3。

表2-3石油中各餾分名稱及溫度范圍2.石油的組分

石油的組分是利用石油中不同的化合物對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如硅膠)具有選擇性的溶解和吸附的特性而將其分成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組分。石油的組分包括四個部分:

(1)油質——是石油中可溶解於石油醚而不被硅膠吸附的物質,主要是飽和烴和一部分低分子芳香烴,為色淺的黏性液體,是石油的主要組分。

(2)膠質——是石油中可溶解於石油醚(或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並可被硅膠吸附的物質,主要為芳香烴和非烴化合物,顏色較深(淺黃、紅褐到黑色),呈黏稠狀的液體或半固體狀態。

(3)瀝青質——是石油中不溶於石油醚,但溶於苯、三氯甲烷、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的物質,為黑色脆性的固體粉末,是稠環芳香烴和烷基側鏈組成的復合結構的化合物。

(4)炭質——不溶於任何有機溶劑的黑色固體顆粒,也稱「殘炭」,含量很少或無。

(四)石油的物性

認識石油的物性,對於認識石油、進行石油地質研究、評價石油的質量、勘探開發油氣藏具有重要的意義。

1.顏色

石油顏色多樣,從無色、淡黃色、黃褐色、淡紅色、黑綠色到黑色都有。我國四川黃瓜山油田的石油近於無色,而玉門、大慶、勝利油田的石油均為黑色。石油中膠質、瀝青質含量越高,顏色越深。

2.密度

石油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石油的質量,其單位為g/cm3或t/m3,通常用相對密度表示,是指在標准狀況下(20℃,0.101MPa)原油密度與4℃下純水的密度之比值。石油的相對密度一般介於0.75~1.0之間。常把相對密度大於0.90的石油稱為重質石油;小於0.90的石油稱為輕質石油。石油中膠質、瀝青質含量高,密度大;油質含量高,密度小。

3.黏度

石油的黏度可用動力黏度表示,單位為Pa·s。石油的黏度變化很大,如我國孤島油田館陶組的原油在50℃時的黏度為(103~645)×10-3Pa·s,大慶油田原油黏度在50℃時為(9.3~21.8)×10-3Pa·s。若石油的黏度大於100×10-3Pa·s為高黏原油,小於100×10-3Pa·s為低黏原油。高黏原油會給石油開采和集輸帶來困難。

石油的黏度取決於石油的化學組成、溫度、壓力及溶解氣量。原油中輕烴組分含量高,地層溫度高,溶解氣量大,黏度降低。

4.凝點

將液體石油冷卻到失去流動性時的溫度稱石油凝點。石油凝點的高低,取決於石油中含蠟量及蠟分子碳數的高低。含蠟量及蠟分子碳數高的石油,其凝點高。高凝點的原油易使井底結蠟,給採油工作帶來困難。因此,油井的清蠟、防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5.導電性

石油具有極高的電阻率(109~1016Ω·m),相對於地層孔隙水(常含有電解質)的電阻率高得多。利用此特點,油田採用視電阻率測井法確定含油層。

6.溶解性

石油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如苯、石油醚等)。因此,在油、水共存的油藏中,由於油比水的密度小,油位於水的上方。

7.熒光性

石油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產生熒光。鑽井過程中用紫外線照射砂岩岩屑,以確定和發現含油氣層,這種方法很敏感,即使岩屑中含有極少量的油砂,也可發現,稱為「熒光錄井」。

8.旋光性

旋光性是指石油能使偏振光發生轉動一定角度的特性。旋光性是生物成因的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因此,石油的旋光性是石油有機成因的證據。

9.熱值

石油的熱值可達(10000~11000)×4.18kJ/kg,是優質燃料。

二、天然氣的化學組成及物性

從廣義的角度說,自然界中一切天然因素形成的氣體(包括可燃氣和不可燃氣、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的氣體)統稱為天然氣。但在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學中所講的天然氣,是指與生物成因有關的油田氣和氣田氣,是可燃性氣體。

(一)天然氣的化學組成和類型

1.天然氣的化學組成

天然氣中主要是甲烷(稱輕烴氣),其次是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重烴氣,另外還有一些非烴氣體,如CO2、H2S、N2、CO、H2,以及He、Ar等惰性氣體。

2.天然氣的類型

據天然氣中甲烷同系物的含量將天然氣分為干氣和濕氣兩種。

干氣也稱為氣田氣。甲烷含量大於95%、乙烷以上的重烴氣含量小於5%的氣體稱為干氣。干氣不與石油伴生,可單獨形成純氣藏,如煤成氣多屬干氣。干氣燃燒火焰成藍色,通入帶冰的水中,無油膜出現。

濕氣也稱油田氣,指甲烷含量小於95%、重烴氣含量大於5%的天然氣。濕氣常與油藏和油氣藏有關,如氣頂氣、溶解氣。濕氣燃燒時火焰呈黃色,通入水中有油膜出現。

(二)天然氣的物理性質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相對密度

天然氣的相對密度是指在標准狀況下(20℃,0.101MPa),單位體積天然氣的質量與同體積空氣的質量的比值,一般為0.6~0.7,隨天然氣中重烴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2.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

在低溫高壓下,任何氣體都可以變為液體。溫度越低,使氣體變為液體所需的壓力越小;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單組分氣體都有一個特定的溫度,高於此溫度時不管加多大的壓力都不能使該氣體轉化為液體,該特定的溫度稱為臨界溫度。在臨界溫度時氣體液化所需的最低壓力稱為臨界壓力。如甲烷的臨界溫度為-82.5℃,臨界壓力約為45.8MPa,因此甲烷在地下除溶於油和水的部分,呈氣態存在;丁烷的臨界溫度為152.0℃,臨界壓力約為37.4MPa,在地下以液態存在。

在自然條件下,天然氣通常是烴類氣體及非烴類氣體的混合物,其臨界溫度及臨界壓力隨組成成分不同而不同。

3.蒸氣壓

氣體液化時所需施加的壓力稱為該氣體的飽和蒸氣壓。蒸氣壓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在同一溫度、壓力條件下,烴類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其蒸氣壓越大。

4.溶解性

天然氣在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用溶解系數表示。溶解系數是指當溫度一定時,每增加一個大氣壓(101325Pa)溶解在單位體積石油中的氣體量。在一定條件下,氣體在單位體積石油(或水)中的溶解量稱為溶解度,單位是m3/m3。天然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但天然氣在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如在標准狀況下甲烷在油中的溶解度約等於在水中的9倍。天然氣組成中重質組分越多,石油含輕質組分越多,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越大。因此,國外有的油田用天然氣(尤其是用濕氣)來混相驅油,提高原油採收率。

5.熱值

單位體積天然氣完全燃燒所釋放出的熱量稱為天然氣的燃燒熱值,簡稱熱值。甲烷的熱值為8870×4.18kJ/m3,而天然氣的熱值較高,可達20000×4.18kJ/m3,比煤和石油的熱值高。

三、油田水的化學組成及物性

廣義上的油田水是指油氣田區域內的地下水,包括油層水和非油層水。我們通常所說的油田水是狹義上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圍內儲集有油氣的地層中的地下水。在儲集層中,油田水以孔隙水的形式存在,是在沉積岩形成時遺留下來的,能反映沉積岩形成時的環境。

石油是在有地層水存在的狀況下生成、運移、聚集和演化的,因此油層水具有與地表水不同的特性。研究油層水對油氣勘探和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油田水的化學組成

1.常見的離子和種類

油田水含有約30種離子,但主要的有以下六組離子:陽離子有Na++K+、Ca2+、Mg2+;陰離子有Cl-、SO24-、HCO3-+CO23-。由這些離子化合而成的鹽類中,以NaCl含量最豐富,硫酸鹽含量最少。

2.有機物質和氣體

油層水除含有無機鹽之外,還含有有機物質和氣體。有機質中的酚、有機酸易溶與水,常作為找油的直接標志;烴類氣體,尤其是重烴氣一般與石油有關,也是找油的直接標志。油層水由於是在生油的還原環境中生成,一般不含氧氣,但常含有H2S,數量不定。一般來講,油層水中的稀有氣體He、Ar含量甚微,但在某些油氣聚集周圍的地下水中可出現氦氣正異常。

3.微量元素

油層水中的微量元素有幾十種,其中I、Br、B、Sr含量高時可作為找油的間接標志。它們的存在反映了一種封閉的還原性環境,有利於油氣轉化。

油田水中的各種離子(分子和化合物)的總含量稱之為總礦化度,可以用乾涸殘渣(將水加熱蒸發後剩下的殘渣質量)或離子總量來表示,單位是mg/L。

(二)油田水的物理性質

(1)密度:油田水的密度隨油田水中含鹽量多少而變化,一般大於1.0g/cm3。

(2)黏度:油田水的黏度比純水高,且隨水中鹽分增大而增大。

(3)透明度:油田水常含有各種膠體物質[如Fe(OH)3]和H2S等,通常呈半透明或透明狀。

(4)氣味和顏色:油田水中常含有有機物質或氣體,會帶有某種氣味,如混有石油時,會有汽油、煤油味;含有H2S時,具臭雞蛋味。油田水都帶有苦澀味或鹹味。

在採油過程中,油井通常采出的是油、氣、水混合物,必須進行油氣、油水分離。分離後的油輸往煉油廠煉制。分離後的污水,因含有機械雜質、各種鹽類和溶解氧,須進行絮凝、防垢、緩蝕處理,回注地層。

Ⅱ 地層混合物中油的密度

V油*油的密度+V水*水的密度=總質量
總質量/V總=平均密度
V油+V水=V總
這三個公式就可以解出V油/V水
結果你自己算算吧、、

Ⅲ 2.如果地層6000m以上為正常地層壓力,而修井液密度是1.05g/cm3,則斜井深5000m,井與水平面成30度角

45.5 不知道你是鑽井設計還是學生在做題 直接算空隙壓力即可

閱讀全文

與看地層水的密度設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空氣濾芯口很臟了有什麼影響 瀏覽:66
山東省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標准 瀏覽:847
牙縫樹脂美學修復 瀏覽:354
熱水器水垢清理 瀏覽:65
即開即熱熱水器除垢方法視頻 瀏覽:101
大眾新桑塔納汽油濾芯怎麼取下來 瀏覽:667
蒸餾葡萄白酒如何不列 瀏覽:890
蒸餾出來的熱酒度數 瀏覽:451
棕櫚油的廢水 瀏覽:958
酚氰廢水如何產生 瀏覽:586
污水處理下項目落地流程 瀏覽:106
7月十日回臨汾用隔離 瀏覽:264
凈水器的過濾芯黑色的顆粒是什麼 瀏覽:799
為什麼凈水器的純水TDS值偏高 瀏覽:274
播放器提升不明顯 瀏覽:916
黑殼用過濾水養能活嗎 瀏覽:544
美的飲水機水管有雜味怎麼去除 瀏覽:974
藍光過濾是不是護眼模式 瀏覽:675
水壺裡面的水垢用什麼清洗 瀏覽:288
養銀龍鸚鵡能用珊瑚沙過濾嗎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