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保護措施
四周圍起來,用架子或者牆甚至灌木之類的都可以吧,只要將來觀測點上面可以立尺不就行嗎?
不是車輛沒事一定要去撞這個觀測點吧,還是觀測點位置本身設置就有問題?一般觀測點不是都要有一定的埋深,甚至用混凝土澆注起來的,放在不易擾動的位置的嘛
這個好像沒有什麼標准圖、或者通用圖吧
❷ 建築物沉降觀測用什麼儀器
靜力水準儀監測
應用原理
在使用中,多個靜力水準儀的測壓強腔體通過通液管串聯聯接至液位容器,由高精度硅晶芯體感測器測量,通過RS485信號傳輸到信號採集系統,通過壓力監測過程的信號變化傳輸至信號採集系統,通過分析計算,隨壓力測量的變化而同步變化,由此測出各測點的壓力變化量而分析地表的相對沉降高度。
產品用途
靜力水準儀是一種高精密液位測量儀器,用於測量基礎和建築物各個測點的相對沉降。應用工地包括大型建築物,如水電站廠、大壩、高層建築物、核電站、水利樞紐工程,鐵路、地鐵、高鐵等各測點不均勻沉降的測量 。
以上內容由 上海朝輝壓力儀器 提供關於靜力水準儀資料,希望對大家的使用有幫助。
❸ 沉降觀測點的基本要求
(1)對二、三級觀測點,除建築物轉角點、交接點、分界點等主要變形特徵點外,可允許使用間視法進行觀測,但視線長度不得大於相應等級規定的長度。
(2)觀測時,儀器應避免安置在空壓機、攪拌機、卷揚機等振動影響的范圍內。塔式起重機等施工機械附近也不宜設站。
(3)每次觀測應記載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
(3)設備試水前後沉降觀測擴展閱讀
嚴格按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前後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觀測必須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進行;觀測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且各觀測環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穩定時再讀數;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氣呵成;在雨季前後要聯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
將各次所觀測沉降情況及時反饋有關部門,當建築物每天(24h)連續沉降量超過1mm時應停止施工,會同有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
❹ 關於沉降觀測的問題
是1毫米是正確的。建築測量,沉降監測一般都是精確到毫米。
補充:高程標高都是應該用米表示,但對於沉降觀測應該用毫米表示吧,測量觀測比較短、薄的物體或者要求測量的結果比較精確的時候,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是要1毫米,復制一段觀測注意事項,看看最後一條事項。
觀測中的注意事項:
(1)嚴格按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
(2)前後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觀測必須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進行。
(4)觀測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且各觀測環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穩定時再讀數。
(6)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氣阿成。
(7)在雨季前後要聯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
(8)將各次所觀測沉降情況及時反饋有關部門,當建築物每天(24h)連續沉降量超過1mm時應停止施工,會同有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
❺ 沉降的沉降觀測要求
1、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 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為能精確地反映出建(構)築物在不斷加荷下的沉降情況,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於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應使用精密水準儀(S1或S05級),水準尺也應使用受環境及溫差變化影響小的高精度銦合金水準尺。在不具備銦合金水準尺的情況下,使用一般塔尺盡量使用第一段標尺。 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不同工程特點、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及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分析原因並正確運用誤差理論進行平差計算,按時、快速、精確地完成每次觀測任務。 2、觀測時間的要求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一般高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按一定的時間段為一觀測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築物的加荷情況每升高一層(或數層)為一觀測周期,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按施測方案中規定的觀測周期准時進行。 3、觀測點的要求 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築物的准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徵且便於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築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米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築物的周圍。通常情況下,建築物設計圖紙上有專門的沉降觀測點布置圖。此外,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是否會因牆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 4、沉降觀測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 「五定」即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5、施測要求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與觀測程序要熟悉、正確。在首次觀測前要對所用儀器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校正,必要時經計量單位予以鑒定。連續使用3-6個月後重新對所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校。 在觀測過程中,操作人員要相互配合,工作協調一致,認真仔細,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在無特殊要求情況下,一般高層建(構)築物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 7、沉降觀測成果整理及計算要求 原始數據要真實可靠,記錄計算要符合施工測量規范的要求,按照依據正確、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有效的原則進行成果整理及計算。
❻ 沉降觀測測量步驟
1、設置水準基點和觀測點
基點設置以保證其穩定可靠為原則,宜設置在基岩上,或設置在壓縮性較低的土層上。水準基點的位置,宜靠近觀測對象,但必須在建築物所產生的壓力影響范圍外。觀測點的布置,應能全面反映建築的變形並結合地質情況確定,數量不宜少於6個點。
1、沉降觀測的精度要求:
沉降觀測的測量精度等級採用Ⅱ級水準測量。視線長度宜為20-30米,視線高度不宜低於0.5米,宜採用閉合法消除誤差。
2、沉降觀測的穩定標准:
穩定標准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觀測工程,或最後三次觀測中每次沉降量均不大於2√2倍測量中誤差,則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二、三級多層建築以0.04mm/d,高層和一級建築以0.01mm/d為穩定標准。若施工過程中沉降大於2.0mm/d則應採取有效措施。
❼ 什麼類型的建築物需要沉降觀測,有規定嗎
有規定,《建築物變形測量規范》規定需要沉降觀測范圍:
1、磚混結構中採用磚牆承重的建築物:沉降觀測點一般應沿牆的長度每隔 8~10 m 設置 1 個,並應設置在建築物的外牆轉角處、縱牆與橫牆的交接處及縱牆與橫牆的中央、建築物的沉降縫 2 側。
2、框架結構的建築物:沉降觀測點應設在每個樁基或部分柱基上部。
3、新建築物與原有建築物連接處的 2 邊應設置。
4、煙囪、水塔、油灌等其它類似的構築物,應沿周邊對稱設置。
建築物沉降觀測,適用於在工業與民用建築中。在工業與民用建築中,為了掌握建築物的沉降情況,及時發現對建築物不利的下沉現象,以便採取措施,保證建築物安全使用,同時也為今後合理設計提供資料,因此,在建築物施工過程中和投產使用後,必須進行沉降觀測。
(7)設備試水前後沉降觀測擴展閱讀:
沉降觀測的規范標准:
1、實施沉降觀測的次數和時間要適當如磚混結構建築物的第一次觀測應當在觀測點安設穩固且第 1 層已經完工後進行。其它結構的建築物可以參考進行。
2、水準測量的基點位置應該遠離施工的建築物或者做特殊處理。它的位置一定要選定相對穩定的其它建築物、岩基等適當部位,一般不少於 2 個。
3、水準測量採用的觀測儀器及使用的觀測方法要講究。
使用的精密水準測量儀器應採用經計量部門檢驗;每次觀測的人員應相對固定、工具等也相對固定;每次觀測盡量採用相同的觀測路線,當場進行相關檢查,確保符合要求。同一觀測點的2次觀測之差不得>1mm。
4、各項相關的資料應妥善保管,存檔備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築物沉降觀測
❽ 什麼設備安裝需要做基礎沉降觀測超過多少噸的設備需要做沉降觀測哪本規范上規定
建築物變形測量規范
❾ 為什麼要在窯、磨等大型設備的基礎上設置沉降觀測點求解
窯、磨等大型水泥設備的基礎都是直接落在地面上,在設計其基礎的大小時,雖然已經充分考慮了設備重量、動載荷及地耐力,但在運轉後,動載荷的變化較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設備與其傳動設備不能由一個整體的混凝土基礎所支撐。
另外,凡是建築物及設備坐落在基礎上以後,各基礎都會有沉降,只是這種沉降需要均勻等量,保證建築物不會開裂,設備的傳動中心線也不會偏移。但是,一個多個獨立基礎支撐的設備很難保證這種沉降一定是均勻的。
因此,在每個混凝土基礎的地面以上部分設置觀測沉降的明顯標志是必須的,而且這種標志應當預埋在混凝土的表面上,成為永久標志用於觀測。與此同時,生產單位應該建立對其定期觀測的制度,遺憾的是,目前已投產的生產線,由於土建、安裝施工各方,包括業主的疏忽,在混凝土澆灌時沒有預埋這個標志。凡是遺漏此項工作的基礎,為了保證這些主機運轉的長治久安,應該盡快用風植入沉降標志,並測出相對標高記錄。如果時間拖得越久,測量結果越發遠離開始的基準。
❿ 建築物沉降觀測方法
對建築物沉降進行觀測的方法如下:
1、觀測點的布置由設計單位確定,一般情況是:
(1)磚牆承重的建築物,可沿牆的長度每隔8~12m設置一個觀測點,並應設置在建築物的轉角處,縱牆和橫牆的交接處、縱牆和橫牆的中央、建築物沉降縫的兩側;當建築物的寬度大於15m時,內牆也應在適當的位置設觀測點。
(2)框架結構的建築物,應在每個柱基或部分柱基上安設觀測點。具有浮筏基礎或箱形基礎的高層建築,觀測點應沿縱、橫軸線和基礎周邊設置。新建和原有建築物連接處的兩邊都應設置觀測點。煙囪、水塔、油罐及其它類似構築物的觀測點,應沿周邊對稱設置。
2、沉降觀測用水準點數,在每一區域不得少於兩個,並且至少應設置一個深埋式水準點。沉降觀測宜用精密水準儀及鋼水準尺進行。
3、沉降觀測的次數和時間,應按設計要求。一般第一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設穩固後及時進行。民用建築每加一層應觀測一次,工業建築應在不同荷載階段分別進行觀測,且整個施工時間的觀測不得少於4次。竣工後的觀測次數: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後每年1次,至下沉穩定為止;觀測期限一般為:沙土地基兩年,粘性土地基五年,軟土地基十年。當建築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的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一次的連續的觀測,同時應對裂縫進行觀測。
4、建築物的裂縫觀測,應在裂縫上設置石膏條等可靠的觀測標志。觀測後應繪制祥圖,畫出裂縫的位置、形狀和尺寸,並註明日期和編號。必要時應將裂縫拍攝下來。
5、沉降觀測資料應及時整理和妥善保管,作為工程技術資料存檔。並應有水準點位置和構造圖、觀測點平面布置圖;根據沉降觀測結果繪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載與延續時間的關系曲線圖以及沉降觀測原始記錄和分析報告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