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滑石的合成方法步驟
按鎂離子:鋁離子配方比在4:1到1:1的范圍內,依一定比例稱取 Mg(NO3)26H2O ([Mg2=0.06 mol/L.NaALO2,分別用去離子水溶解配製成溶液。 依[OH-]=0.025 mol/L, [C032l=0.0475 mol/L,秤取 NaOH 和無水 Na2COa,用去 離子水溶解配製成溶液。
Ⅱ 水滑石類化合物的插層組裝方法
共沉澱法是制備LDHs的基本途徑,可以一步組裝得到LDHs插層物質。1942年,Feitknecht等首先用這種方法合成了LDH。該方法以構成LDHs層板的金屬離子混合溶液在鹼作用下同時隔絕CO2的條件下發生共沉澱,其中在金屬離子混合溶液中或鹼溶液中含有所要合成組成的陰離子基團,共沉澱物在一定條件下晶化即可得到目標LDHs。該法的優點是幾乎滿足離子半徑條件的所有的M2+和M3+都可形成相應的LDHs,應用范圍廣;調整M2+和M3+的原料比例,可製得一系列不同M2+/M3+比的LDHs,所得LDHs品種多;可使不同功能的陰離子存在於層間,制備一系列層間陰離子不同的LDHs。
離子交換法是從給定的LDHs出發,將所需插入的陰離子與LDHs層間陰離子在一定條件下交換,一般是用層間為一價陰離子的LDHs作為交換前體,一價陰離子與欲插入的陰離子進行交換,組裝出結構有序的超分子插層材料。這種方法插入的客體一般是具有較高電荷密度的二價或更高價態的陰離子,且反應時間較短,是合成一些特殊組成LDHs的重要方法。離子交換反應進行的程度與離子的交換能力、層的溶脹與溶脹劑、交換過程中的pH值以及層板電荷密度等因素有關。
水熱合成法,不同於共沉澱法,此法是以含有構成LDHs層板金屬離子難溶性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為原料,與鹼液一起混合,在高溫高壓下進行水熱處理,由於在高溫下,金屬化合物或者氫氧化物的原子重新排列,從而得到LDHs。常用的氧化物或者氫氧化物為Al2O3、MgO、Al(OH)3、Mg(OH)2等。水熱處理溫度、壓力、投料比等對LDHs的制備具有較大的影響。
Ⅲ 水滑石有什麼用
水滑石在在催化方面,醫葯方面,離子交換和吸附方面都有很廣泛的應用。
Ⅳ 什麼是水滑石呢簡介一下。
用於鈣鋅穩定劑的水滑石,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高增白:M3超膜增白技術/
2、高穩定:30分鍾不變色 60分鍾不發黑/
3,高環保:符合歐盟Rosh標准,
4、高阻燃:防患於未燃/
5、高電阻率:≥10
用於鈣鋅穩定劑的水滑石
Ⅳ 合成水滑石和LDH的區別
水滑石主要用於PCV熱穩定劑、阻燃劑、填充劑,農用薄膜中的緩釋劑:催化劑,同時在醫葯材料、殺菌材料上也有廣泛的用途。
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為主體,光學敏感分子-酸性橙5(AO5)、希夫鹼衍生物(AMH)為客體,分別選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S)和戊烷磺酸鈉(PS)為分散劑客體,採用溶劑蒸發法、原子層狀沉積-原位生長法構築了兩種不同取向的
Ⅵ 鋁鎂水滑石制備裝置
鎂鋁水滑石的抄制備方法有二襲步法、水熱法、共沉澱法等。(摘抄)鎂鋁水滑石的制備步驟:以分析純的氯化鎂、碳酸鋁和氫氧化鈉為原料,將按鎂離子:鋁離子:氫氧根離子:碳酸根離子=6:2:16:1(摩爾比)稱量的原料裝入盛有1L去離子水的不銹鋼鍋中,常壓下,在85攝氏度恆溫攪拌下反應。 反應時間分別控制為2、3和4小時,,形成絮狀白色懸濁液。 待冷卻後,濾掉上層清液,用去離子水洗滌沉澱2-3 次,沉澱在100攝氏度烘乾,製成鎂鋁水滑石試樣。
Ⅶ 水滑石和滑石有區別嗎哪裡有水滑石的廠家
水滑石是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和類水滑石化合物的統稱,是插層組裝的一系列超分子材料。
結構圖如下:
Ⅷ 水滑石和滑石有區別嗎哪裡有水滑石的廠家
水滑石是一類具有特殊結構的層狀無機材料.
具有可調變的組成及獨特的結構和性能,在離子交換、吸附分離、催化、醫葯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水滑石類材料所具有的選擇性、紅外吸收性和離子交換性等一些特殊性能,使其作為新型無機功能材料已應用於PE農膜(保溫劑)和PVC(無毒熱穩定劑)等高分子材料中,顯示了獨特的性能。滑石是熱液蝕變礦物,富鎂礦物經熱液蝕變常變為滑石,故滑石常呈橄欖石、頑火輝石、角閃石、透閃石等礦物假象。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耐火材料、造紙、橡膠的填料、農葯吸收劑、皮革塗料、化妝材料及雕刻用料。水滑石廠家首選康高特呀。康高特生產水滑石已經16年了,價格實惠,水滑石熱穩定效果領先進口水滑石。
Ⅸ 水飛滑石的實驗要求和原理
不同的實驗目的和要求是不同,目的一般是進行一個實驗要達到什麼效果和得到什麼產物,要求一般是實驗時要注意的事項,操作步驟方法等。
Ⅹ 水滑石的介紹
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是水滑石(Hydrotalcite,HT)和類水滑石化合物(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HTLCs)的統稱,由這些化合物插層組裝的一系列超分子材料稱為水滑石類插層材料(LDHs)。1842年Hochstetter首先從瑞典的片岩礦層中發現了天然水滑石礦;二十世紀初人們由於發現了LDH對氫加成反應具有催化作用而開始對其結構進行研究;1969年Allmann等人通過測定LDH單晶結構,首次確認了LDH的層狀結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隨著現代分析技術和測試手段的廣泛應用,人們對LDHs結構和性能的研究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