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洞庭湖污水處理工程

洞庭湖污水處理工程

發布時間:2023-03-20 15:32:09

㈠ 中國五大淡水湖湖泊面臨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措施是什麼

不僅是五大淡水湖泊,最典型的水環境問題是水體富營養化以及水華問題。
至於解決措施一般需考慮各個湖泊的具體自然社會情況,大致有以下措施:
① 削減匯入湖泊的污染物(C/N/P);這里涉及到污染物的源,一般分為點源和非點源。點源為城市、居民聚集區以及工廠的定點排放,這一類通過建設污水處理廠加以處理即可;對於非點源包括農村居民排放和農業耕種中的溶解化肥的地表徑流等,這一類污染源需要通過合理施肥、退耕還林以及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等方法加以削減。即使源頭上大量消減了污染物,但是還是部分污染物水地表徑流直接流入湖泊,這一部分可以在湖泊周圍建設截污設施進行削減。
② 對於大量富集在湖泊中的污染物,亦可通過工程措施加以消減。污染物進入湖泊後部分在水體中,另有部分富集在底泥中(特別是P)。對於水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建設生態浮床加以去除,而底泥中的部分目前使用較多的工程措施則是底泥疏浚。

朋友,打字不容易,請採納!!!!!!!!!!!!!!!!!!

㈡ 污水處理成本工程概預算包括哪些內容

污水處理工程工程概算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費用,包括土建,鋼構,安裝等;
2、設備購置費;
3、設計費,甚至地質勘察費用。

㈢ 關於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情況

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江段南側,全區總面積19萬公頃。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並於1992年加入國際濕地——拉姆薩爾公約組織。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尤以鳥類和水禽為甚,為中國鳥類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已記錄到植物1086種,淡水魚114種,鳥類207種,年棲息量達1000萬余只。簡介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洞庭湖東部,處於長江中下游、湖南省北部,是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的國際重要濕地。總面積19萬hm²,其中水域面積6.54萬hm²,核心區面積2.9萬hm²。東洞庭湖是目前洞庭湖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節性湖泊,豐富的生境類型,為鳥類及其它水生生物提供了十分穩定、優良的越冬場所和理想的停歇地。
東洞庭湖是洞庭湖湖系中最大的湖泊,年平均過湖水量達3126億立方米。常年湖容量178億立方米,水深4-22m,最大水位落差為17。76m,ph6.8-8.6。它的地貌呈溝港縱橫的濕地景觀。土壤為湖沼土和河沼土。年平均氣溫為17℃,年平均溫度17.5℃,總降水量1200-1330mm,無霜期258-275天。東洞庭湖是一個大湖泊型寬闊河道,它承納長江中上游和湖南的湘、資、沅、澧4條江河水量。湖泊的周圍是廣闊的沼澤和平原。其濕地類型為INLANDWETLANDS第(5)款。海拔高度:30-35m。
洞庭湖區淤積的速度相當快,主要是由於流域管理差。湖盆內淤積尤以西洞庭湖最為嚴重。在十幾年年內,平均淤積速度為7600萬立方米,照此速度,該湖將在217年內消失。由於三峽大壩的建立,可以延長至343年。
2 自然地理
湖南省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江段南側,介於北緯28°59″至29°38″,東經112°43″至113°15″之間,瀕靠湘北歷史文化名城---岳陽市,全區總面積19萬公頃。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際濕地公約」收錄的由中國政府指定的21個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主要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和生物資源。
該區域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C°,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無霜期285天。東洞庭湖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物種具有古老獨特、珍稀度高的特徵。洞庭湖作為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僅存的兩個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調節長江洪水徑流、保護物種基因或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 歷史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又因范仲淹千古名著《岳陽樓記》,「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名揚天下。
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 生物資源
該區是「國際濕地公約」收錄的中國境內21個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主要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和生物資源。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物種具有古老獨特、珍稀度高的特徵。
東洞庭湖有豐富的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記錄到131種水生植物,隸屬40科,75屬。常見的沉水植物包括苔草、黑藻、浮水植物有蓮、芡和浮萍;挺水植物有水燭和蘆葦等。濕地周圍是稻田和其他農作物。
湖泊及其周邊的沼澤地維持著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已經記錄了大約1300種植物和種類繁多的受威脅魚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湖盆被認為是淡水生物多樣性的全球重要地區,特別是其獨特的魚類和作為極其瀕危的長江海豚或稱白鰭豚的棲息地。已記錄到200多種魚類,Kottelat和Whitten(1996年)強調該湖盆是中國僅存的3個極具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淡水地區之一。已記錄到258多種遷徙鳥類,至少包括16類全球受威脅物種。世界總數30%的小白額雁在東洞庭湖越冬,小白額雁是世界最稀少的涉禽之一。
根據科學考察,記錄到魚類12目23科11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中華鱘、白鱘2種,二級保護的有鰻鱺、胭脂魚2種,鳥類13目50科30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鶴、白頭鶴、白鸛、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7種,二級保護的有小天鵝、鴛鴦、白枕鶴、灰鶴、小白額雁等37種。國際協約指定保護的兩棲類、腹足類、軟體類、瓣鰓類等動物6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暨豚。區內有植物115科159屬118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3種,二級保護的有31種。東洞庭湖豐富的自然資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被譽為「長江中游的明珠」。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濕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這里棲息的雁、鴨等水鳥達數百萬羽,是鳥類的天堂和樂園。每年有白鸛、白鶴、黑鸛、白鷺等255種國家級保護候鳥在這里越冬。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大鴇、白頭鶴、鴻雁、小白額雁、青頭潛鴨等稀有鳥類也經常在這里嬉戲,給平靜的洞庭湖增添了不少樂趣。
5 發展狀況
近年來由於湖泊萎縮、過度捕撈和湖水污染嚴重,導致洞庭湖調節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內生物多樣性減少,湖泊濕地動植物資源利用狀況也令人擔憂。恢復洞庭湖調節長江中游地區江湖洪水功能,保障長江中下游沿江防洪安全;加強湖區生物 多樣性的保護;推進洞庭湖區的綜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已經成為擺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科學界面前的重要問題,同時也已成為國際有關組織普遍關心的問題。
入侵物種的影響
洞庭湖濕地入侵物種約11種,其中有5種列入了《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至2002年,洞庭湖濕地共發現外來入侵物種11種,包括入侵植物水葫蘆、空心蓮子草、豚草、義大利楊、美國黑楊;入侵動物有克氏原螯蝦、白蟻、蔗扁蛾、濕地松粉蚧、美洲斑潛蠅、美國白蛾等。克氏原螯蝦自進入洞庭湖後,對洞庭湖大堤、溝、渠、田埂、土體造成破壞,造成河堤滑坡、溝渠淤塞、土壤肥力下降,同時因其取食水生作物而使農作物受損。水葫蘆和歐美楊的引入也對洞庭湖的生態造成巨大的影響。湖區水網地帶瘋長的水葫蘆使水體富營養化,同時由於大面積覆蓋水面,還影響了水生動植物的生存,並堵塞航道,影響水運。近年來湖區大量引種義大利楊、美國黑楊,這兩種耐水速生的楊樹品種已使洞庭湖許多地區出現植被群落結構簡單化,如果不加控制的話,很容易導致洞庭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向森林生態系統演化,破壞湖泊的自然演替。
6 保護現狀
1.土地所有:土地和水域歸國家所有。
(1)保護區:有土地和水域管轄權67500ha;其他124600ha的管轄權有保護區和其他單位共同所有。
(2)周圍地區:城鎮、農田和林業用地。
2.已採取保護的措施:
①當地市政府1988年頒布管理保護區的通告;
②1984年以來的保護區內禁止狩獵;
③每年有嚴格的捕魚期、捕魚方式和捕魚作次;
④每年4月第一周開展「愛鳥周」和定每年10月為「護鶴月」;
⑤保護區管理機構與當地有關單位共同組成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聯合保護管理委員會。
3.土地利用情況:人為的主要活動:
(1)保護區:自然保護活動;科學研究;旅遊活動;漁業生產活動(季節性);防洪等。
(2)周圍或區域范圍:城鎮居民生活;農業生產;家禽飼養等。
4.干擾、威脅,包括土地利用的變化和主要開發項目:
(1)在保護區:無。
(2)周圍或區域范圍:周圍部分地區的工業污染;人口增加的壓力;農業開發項目和風景區建設。
5.水文和自然價值:該湖泊和濕地起著巨大的自然貯水庫的作用,在控制長江流域和洞庭湖周圍夏季洪水期的水位起著關鍵作用。該湖還湖南省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
6.社會和文化價值:該地區周圍是湖南省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區,水稻和其他農作物是農業的主要經濟收入。毗鄰湖泊的岳陽市有許多歷史文化古跡,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
7.著名的動物種群:該地是遷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主要水禽種群有:雁類、白頭鶴、灰鶴、黑鸛和11種鴨類。哺乳動物白鰭豚、江豚時常出現在東洞庭湖的湖面上,湖泊中有20種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如中華鱘、白鱘等。
8.著名的植物科群落:濕地植被以楊柳科、蝶戀花形花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眼子菜科、睡蓮為主的植物群落構成。
9.目前的科研活動:正在開展雁鴨類數量調查。
10.目前的保護宣傳:每年舉行「愛鳥周」和「護鶴月」活動,並利用廣播、電視、圖片和大型廣告牌宣傳保護水禽和濕地的重要性。
11.目前的娛樂和旅遊活動:許多遊客夏季到保護區范圍內的君山風景名勝區游覽。另外每年舉辦國際龍舟比賽;11月至翌年3月是冬季觀鳥的季節。
12.管理單位:東洞湖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13.管轄上級:湖南省林業廳。
7 管理狀況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全面推動洞庭湖綜合治理和管理升級, 編制洞庭湖濕地科學保護與發展規劃,完善保護管理協調機制。突出兩個重點。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和品牌建設兩個重點。組織力量按項目要求高標准完成濕地恢復項目和機關基礎建設等重點工作;舉辦洞庭湖國際觀鳥文化節,全力重點打造中國觀鳥之都生態品牌,逐步發展生態產業。
優化財務制度等各項機關管理制度,優化並制訂巡護監測和科研項目標准化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落實封閉管理區的各項基礎管理措施,並逐步推廣到其它管理區域。藉助落實人大、政協提(議)案和政府綜合治理領導小組來促進東洞庭湖保護管理全面升級,藉助科研監測規程出台來指導規范科研、巡護體系建設,藉助洞庭湖國際觀鳥節的舉辦進一步提升保護區的社會影響力,藉助洞庭湖生態保護專項基金的成立和市場運作以拓展保護資金來源渠道。在2007年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以宣傳教育、社區共管、基礎建設、項目引進、對外交流、科研監測、生態旅遊以及隊伍建設工程為核心工作的八大工程建設,全面提升保護區的管理水平。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與過度捕撈有關。過度捕撈已經耗盡商業魚類資源,也威脅到稀有魚類種群和長江白稽豚。捕魚行為干擾了越冬鳥種群。土地及資源利用也存在沖突。非法狩獵和偷獵,特別是冬季對野禽的投毒也時有發生。
洞庭湖區的威脅包括:
1)、上游農業開發導致了高的淤積速度
2)、與造紙業和紡織業相關的工業污染。流域內10個左右的大型工廠有污水處理設備,但較小的工廠則沒有
3)、不協調的土地利用規劃
4)、由於淤積全流域蘆葦地大規模擴散,替換了對越冬水禽很重要的濕草甸、沼澤地、灘塗地和淺水區
為解決長江上游流域問題的一系列的大型項目,主要包括:
1)、國家環保總局項目,解決污染物排入主河道問題和工廠的低環保標准問題。
2)、荷蘭政府資助的減緩洪水項目(MILIEV,1996-2010年),旨在清理灌溉溝渠,清除淤積增加湖盆的容量,重新加固河堤以抵禦20年一遇洪水。
3)、保護工程項目(第二期:1998-2010年),和MILIEV項目類似,在西洞庭湖和灌溉溝渠進行大型的清淤項目。4)、中國政府項目,《洞庭湖自然資源綜合利用》,集中於湖盆內農業開發,並為改進環境保護及控制小型工業污染而作出規定。
5)、中德合作造林項目,1998-2002年。
6)、中國政府和世界銀行合作項目-《長江造林項目》(1990-2010年),期限為10年,旨在減少流入洞庭湖的四條主要河流集水區的土壤侵蝕。項目的目的是要把每年3400萬立方米的淤積量減少50%。
7)、世界銀行林業保護與發展項目(1994-2000年)
8)、世界銀行造林與減貧項目(1998-2004年)
9)、湖南省林業廳造林項目(1990-2000年)
解決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威脅的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強保護區的管理,提供基礎設施,提高人員能力2)、在東洞庭湖及其它保護區進行生態旅遊的開發盡管已經開展這些活動,洞庭湖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的努力還不足以保護其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因為它也存在其它各點都有的障礙。
8 綜合治理為了尋求有效途徑解決濕地保護管理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在GEF和WWF的支持下,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5年來全力構建濕地保護管理主流化的平台,逐步形成了四個平台、四種模式為主線的管理體系。
五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賽)平台。保護區打造洞庭湖國際觀鳥賽(節)這一產出多元的平台。累計接待觀摩和參賽隊員近3000人,115個隊次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隊參加了比賽,參賽隊員達到500餘人次。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西班牙、丹麥、英國、奧地利等國駐華機構代表、留學生、專家以及國內各地的觀鳥組織、NGO代表共計1000餘人次進行觀摩。「冬季到洞庭來看鳥」「市鳥評選」「省鳥評選」「洞庭湖濕地保護大使」「中國觀鳥之都」「洞庭湖宣言」等一系列主題和活動的推出,提高了社會各界對濕地、鳥類、生態保護重要價值和意義的認識水平。
以中國綠化基金會洞庭湖生態保護專項基金的籌備為載體,結合洞庭湖觀鳥節的舉辦和宣傳影響力先後從40餘家國內外企業尋求了贊助和支持,累計社會籌資達到200餘萬元。為今後觀鳥賽(節)的市場化運作和保護資金的籌集探索了新路,為企業關注、參與和投資建設保護區和洞庭湖濕地生態保護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籌資平台。
以合作建立洞庭湖長期定位站為載體的科研監測平台。保護區先後與東北林業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等多個研究機構共建洞庭湖研究基地,廣泛的吸引和科研項目和專家協同開展研究。不僅彌補了洞庭湖生態系統基礎研究的不足,也為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以成立洞庭湖綜合治理辦公室為載體逐步搭建多部門合作平台。在市級政府層面成立跨區域多部門的綜合治理協調機構,政府主要領導牽頭,保護區與農業、林業、水利、漁牧業、發改委、環保等十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按照「友好協商、統籌兼顧」的原則,以建設生態文明的視角來看待洞庭湖,在洞庭湖流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對洞庭湖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全面客觀的科學認識,實施統籌兼顧科學的規劃,探索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培育發展科學的利用模式。
為了緩解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的矛盾,也為開放性的大型湖泊濕地探索合作共贏的管理模式,對直接利用、追求短期效益、造成生境破壞為主的生產經營模式進行調整,保護區結合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保護與管理中突出的物種保護、生境恢復、生態旅遊、生態農漁產業、生態補償、封閉管理和基礎建設等工作需要,針對性的選擇四個典型的社區開展「和諧社區」管理實踐。
現代農業型社區建設。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社區開展「生態農業、有機漁業」的社區管理。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管理試驗區湖泊濕地及其周邊地區,兼顧水鳥保護和景觀恢復的同時,推動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養殖模式向有機漁業和生態農業生產模式轉變。適當的鼓勵市場資本和農戶開展生態農庄建設,延長產業鏈,推出以濕地產品為主的生態農產品品牌;調整部分土地規劃,劃定部分地區給保護區種植水稻、冬小麥,為越冬鳥類提供補充性的食源地。
生態旅遊型社區建設。與濕地公園和保護區周邊風景區合作開展「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社區建設,共同管理景區及其周邊水域的生產經營活動,共同推動島與湖的生態旅遊產品的互補,建立環境教育基地,以生態旅遊產業的共同投入和發展推動社區主動參與生態保護,減少直接利用開發資源的模式,有效地遏制在濕地中竭澤而漁、擴種楊樹的趨勢,保全越冬鳥類的棲息地。
封閉管理型社區建設。以保護區核心區為主與地方政府和部門合作,落實封閉管理的各項措施,探索嘗試對大型湖泊核心區實施封閉管理和季節性分區、分期管理的模式。妥善安置漁民,尋求多渠道資金解決漁民生存和生產問題,確保絕對保護的區域的穩定和安全。
開放管理型社區建設。以洞庭湖開放水域為主與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漁政、葦業公司、鎮政府等)合作,探索在湖泊中央受水位變化動態性開放型社區的管理模式。建立共同監控體系、協調機制和聯合執法制度以恢復對該區域的有效管理。由於這些地區是保護區的核心區,生產模式單一、物種豐富、人為干擾少,但管理和監控的難度較大,鼓勵從事生產的漁民和蘆葦生產人員參與保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自1992年成為國際重要濕地以來,在洞庭湖舉辦了中國濕地保護史上三次具有重要意義和國際影響的會議,1994年中國濕地保護面向21世紀制訂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1998年東北亞及北太平洋環境論壇中加強國際間區域合作的《岳陽宣言》, 2007年由UNDP和GEF等機構共同舉辦的濕地保護主流化國際會議上發布的《洞庭湖宣言》。同時,借鑒國際社會管理濕地的主流化經驗,藉助國家重視生態建設的契機,廣泛拓展投入渠道,加強法制保障,提供政策支持的良好發展契機。湖南省和岳陽市相繼出台了《湖南省濕地的保護條例》、「大小西湖核心區封閉管理的決定」和「加強洞庭湖濕地管理的通知」等多個地方性法規和文件;建立了省市兩級政府層面的綜合管理協調委員會,建立了多部門協調管理的機制的同時明確了綜合執法的部門和職責,啟動了多個生態恢復與保護的工程項目,適時地推出了生態農業、生態漁業和生態旅遊等以生態產業為基礎的發展模式,展開了一系列水環境整治行動,關停了234家污染企業。
洞庭湖濕地保護管理也因此實現了四次較大跨越,由單一的物種保護向生態系統保護轉變,由單一的強調保護向兼顧發展轉變,由單一的區域管理向流域層面轉變,由單一部門管理向多部門、跨區域合作的綜合管理機制轉變。洞庭湖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得到了政府和各級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真正成為了社會經濟生活中管理的主流化行動。

㈣ 有沒有污水處理廠觀後感700字

污水處理廠觀後感
水,在人體所佔比例達70%以上。
水,匯集成江,匯聚成河,可載舟覆舟。
水,從女人的眼睛流出來,力量可融掉一個鐵漢子的心!
水,可說是我們的生命之源!
你,又怎能不喝水?
飲水能助你集中精神和恢復體力。疲勞和不能集中精神都是缺水的最初徵兆。
你每天最少需飲 8 杯水,以補充24小時內流失的水分。
女士比男士需要更多水分。因為女性的皮下脂肪較多,這些脂肪就好像一層絕緣體般,增加體溫,因而加速水分流失,故此要多飲水以作補充。
然而你可知道污染越來越嚴重,我們的江河湖海在呻吟,我們唯一的地球在哭泣,看看以下資料吧,讓你目瞪口呆: 在2004年召開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湖泊環境研究首席科學家劉鴻亮教授介紹說,我國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發展趨勢。對全國55000km的河段調查表明,水質污染嚴重而不能用於灌溉的河段約佔23.3%,45%的河段魚蝦絕跡,85%的河段不能滿足Ⅲ類水質標准,生態功能嚴重衰退。
河流 1998年對我國176條城市河段監測數據顯示,52%污染嚴重,主要污染指標 COD、BOD5、氨氮、揮發酚和古油類,其次為重金屬。據中國環境公報數據,中國七大流域水質狀況從壞到好的次序是遼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長江流域。淮河191條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泛黑發綠。
湖泊 近30年污染呈迅速增長趨勢。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輕依次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澤湖、太湖、洞庭湖、鏡泊湖。滇池中氮、磷污染嚴重,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全湖水質劣於V類,藍藻泛濫日益嚴重。
海洋 污染嚴重表現在赤潮發生頻率增加及泛濫范圍擴大。我國60年代赤潮僅發生幾次,而至90年代則發生了360多次,60年代涉及的面積是很小的,而1997年7月,渤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赤潮大爆發,面積達46平方公里,延續時間近1個月。
地下水 全國城市供水30%源於地下水,北方城市達89%,近20年城市地下水質普遍惡化。1992年調查顯示北方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適合飲用。
飲用水亦被污染化飲用水的安全性與人體健康直接相關,我國城鎮附近水體受污染率已高達90%,對數億人口飲用水的安全性構成重大威脅,導致疾病、勞動力喪失、殘疾甚至早亡。
現在國內外由水中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已有2000餘種,其中114種具有或懷疑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物質」。我國各地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檢出百餘種有機污染物,其中常含有「三致物」,經自上而下為水廠的傳統工藝處理後不能去除,相反會因為加氯消毒而形成危害更大的氯代有機物。
水中致病微生物會導致大規模的疾病暴發和流行。農村缺乏飲用水處理設施的地方,腸道傳染發病率達87%~95%,居各種傳染病之首。
水體污染殃及「菜籃子」
大量未經充分處理的污水被用於灌溉,已經使1000多萬畝農田受到重金屬和合成有機物的污染。全國明顯或重度污染的農田有340萬畝,僅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就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5。據農業部在占國土面積85%的流域內,通過372個代表性區域取樣調查,發現全國糧食總量的1/10不符合衛生標准。嚴重污染區主要農畜產品的超標率為:糧食12%(水稻最高)、蔬菜17.9%、水果15%、肉類8.6%(雞肉最高、牛肉最低)、禽蛋19%、鮮奶2%。
污水灌溉還造成糧食產量低,污染加大,營養成分下降。因糧食、蔬菜等污染,北京居民中砷日攝取量已達到WHO規定的120%。長期的污染水灌溉使病原體、致突變、致癌物質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食物遷移到人體內,造成人群多種疾病大幅度提高。
水污染還對漁業造成極大的危害。致病菌、病毒、有害有毒物質導致養殖生物疾病及大量死亡。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發生赤潮,廣東漁業損失達4000萬元,香港為1億港幣。富營養化的湖泊、水庫因藻類大量繁殖,使深解氧下降,魚蝦缺氧窒息死亡。大量污染特直接海域,還使珍稀動物如斑海豹、玳瑁、中華白鰭豚數量劇減。海水產品質量下降,貝類所含毒素和魚體內重金屬殘毒增加。
遏止水污染迫在眉睫
水源污染使原有的水處理工藝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劉鴻亮院士在報告中分析了我國水污染的原因,如人口和經濟增長、粗放型發展模式、無組織大面積排施污染物、污水處理率偏低,以及犧牲環境和資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
為了實現在2010年基本控制我國水污染,到2030年使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有較大改善的目標,有兩種基本對策:提高規劃的城市廢水處理率;加強推行節水減污的清潔生產力度,使工業用水量、廢水量和污染負荷進一步降低。
為此2005年11月27日上午9:30-11:00,我有幸參加了南山義工聯的「環保系列活動--參觀南山污水處理廠」,現在就隨著我的拙筆帶領你一起參觀一下吧:
南山污水處理廠位於月亮灣大道16號,接待我們的是處理廠的趙先生,一位博學的,十分熱愛環保事業的人士(右圖趙先生在講解深圳排污系統)。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先了解了深圳污水處理廠的大概情況,目前深圳有四大污水處理廠分別是:鹽田污水處理廠、羅芳污水處理廠、濱河污水處理廠和南山污水處理廠,各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採用的是深水排污、凈水排污和排海污水處理法(各位觀眾,說到這里我不得不先聲明一下,這些都是我前所未聞,今天初次聽到的,聽得是小女子蒙差差,由於同行夥伴都是聽得帶眾多「?」號,所以只有帶著問題到Internet上求助)。
第一站:提水泵房,即污水進入處理的第一道工序。進入這個房間,只能用一個字形容「臭」,真的是臭氣熏天呀,大家馬上用手掩上了鼻子。因為這一站是工業、家業、家庭廢水進入的第一關,在這里兩個大型的過濾設備在工作,它們是用來簡單處理污水的,即把排放進來的污水中的塑料袋、紙張等固體物質打撈出來。看這眼前令人發嘔的污水,看著狀態正常的趙先生,聽著他的講解「這些設備都是國外進口的,目前我們國內的技術還達不到,每年設備投入的資金加上耗電費加上國家審核費用,你們知道嗎有很多的污水處理廠都處於虧損狀態,而我們的員工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個月也只有比其他工作人員多拿150元補助」。我感慨萬千,為我們的技術不發達,為我們國家對第一線工作人員的不對稱福利,為我們第一線工作人員那種犧牲精神!
第二站:取污水沙,即將污水中的沙子初步分離出來;第三步水泵排污設備;第四步細格柵除污機,用於清除設備上的污垢;第五部刮砂機去除污水中的沙,起到沉澱作用;第六步分離其他垃圾物,知道嗎?在這里一周就能分離出15噸的大卡車一車,這些垃圾物在目前的技術上是無法利用的,但污染又嚴重,於是污水處理廠以每車40元的價格付費給垃圾處理站來燃燒處理;第七步沉澱池,初步沉澱污水中的泥,在南山污水處理廠這樣的池子共有6個,每個池深8M,主要是通過BOD的方式進行處理,這些設備也是從國外引進的;第八步污泥處理車間;第九步,污泥脫水機房,在這里通過大型儀器和化學葯品對過濾沉澱下來的污泥進行處理,處理過的污泥含水份只有70%,但由於含重金屬過多,無機物過少而無法循環使用,而這些污泥以每天10多車(10噸以上的卡車)的數量被拉到清水河處理掉。
以上是整個南山污水處理廠治污的簡要過程,各位觀眾對不住您的視角啦,由於本人文筆有限,墨水有量也只能寫出這種流水賬的文章僅供您參考,到目前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問「那處理後的水怎麼辦呢?」甭著急,由於目前資金、設備、技術等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南山污水處理廠的二期工程還未完成。二期竣工投入使用後,就可以將處理後的水再次進行處理,那麼處理後的水即為生物處理水,就可以用到日常生活中來,但是是非飲用水,這樣的處理費用更為昂貴。各位知道嗎?我們目前在深圳飲用的水都是從東江集團買來的,聽趙先生講每立方未經過凈化買過來就一元多呢,那麼再經過凈化等一系列工作一立方的水成本之昂貴,工作人員之辛苦,投資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了。
不知不覺已到11:20,我們的參觀也到此結束啦。各位,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呀,如果之前去宣傳環保,去做調查問卷是意識到環保的重要,那麼今天的污水處理廠參觀是真正的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真正觸及到靈魂深處那種對環保的認知,認可,嚴重認識到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她真的是已被我們所謂的文明、先進的、高科技的產品創傷得傷痕累累,她在流淚,在嗚咽,在哭泣不是為她自己而是為我們這群掛著「高科技」的人群。 水向人類一次次敲響了警鍾, 為使我們擁有一個安全而繁榮的未來,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共同保護地球上最珍貴的生存資源——水,從點滴做起!


㈤ 湖南省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治措施

11.3.1 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

湖南省各地、市、縣社會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可劃分為四個層次:特別發達地區,發達地區,發展中地區,欠發達地區或貧困地區。

(1)特別發達地區: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四市,人均GDP值超過10000元(其中長沙市區已超過了20000元),農民年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

(2)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共計41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於京廣線兩側,呈南北向的帶狀展布。湘西、湘北也有一些發達縣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大於6000元,其中農民年均純收入絕大部分高於2000元。

(3)發展中地區:發展中地區共計24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在於湘中丘陵區與周邊山區的過渡地帶,以及洞庭湖平原與兩側山區過渡地帶的縣市。發展中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在4850~6000元。

(4)貧困地區:包括國開發(1994)5號通知,我省列入扶貧的10個縣(永順、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和湖南省湘政發(1994)29號文件中增加省定扶貧的21個縣區(城步、桂東、汝城、古丈、瀘溪、鳳凰、通道、江華、龍山、麻陽、慈利、宜章、新晃、炎陵、茶陵、吉首、石門、芷江、張家界市的永定區和武陵源區、瀏陽市)。

(二)人口稠密

近幾十年來,湖南人口急劇增加,從1953年(一次普查)到1998年的45年間,全省人口凈增3152.30萬,平均每年凈增70餘萬人,使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人口增長與環境及資源的關系日趨緊張。就土地資源來說,1949年全省人均土地面積達10.64畝,人均耕地面積達1.76畝,而至1998年人均土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分別下降到4.89畝和0.74畝,分別相當於1949年的46%和42%,是全國人均耕地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並且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可開墾為耕地的後備資源面積僅相當於現有耕地面積的5.8%。顯然,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除此之外,人口增長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還有森林覆蓋率下降、生物資源衰退、水土流失加劇、地質災害頻繁,環境污染嚴重。

(三)土地退化

(1)土壤侵蝕加劇:花崗岩、紫色砂頁岩和砂岩所生成的土壤結持力小,並且多為坡地,在春夏之間的雨季會發生水土流失。特別是由於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植被覆蓋率低,以及不合理的墾復和耕作,均加劇了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給土壤資源和農業生產帶來了一系列破壞,使地力衰退。據統計,每年全省流失的土壤約1.7億噸,相當於80萬畝耕地的土壤流失,並伴隨有大約248萬噸有機肥流失。

(2)土壤潛育化過程增強:由於長期對水利建設投入不足,發生水庫、水渠滲漏,排水設施不完善,特別是重灌輕排的耕作技術以及長期的雙季稻連作制度,土壤長期淹水,曝曬機會少,同時水耕水整的耕作方法使犁底層日趨粘重緊實,透氣性差,土體的部分或全部層段還原性增強,普遍發生次生潛育化過程。全省潛育化稻田有50萬余公頃,次生潛育化稻田27萬余公頃。

(3)土地貧瘠化普遍:土地貧瘠化是因土地用養失衡所致。近幾十年來,集約型農業日益發展,土地養分消耗量急增,而土地投入相對不足,重用輕養甚至只用不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土壤養分損失嚴重。全省122.99 萬公頃的旱地中絕大部分有機質含量不到1%,水田中亦有相當部分的有機質含量低於2%。土地貧瘠化現象在農業生產相對發達、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區域表現更加明顯,如常德、岳陽、長沙等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低產耕地佔其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

(4)土地損毀嚴重:由於工農業生產不斷擴大、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交通建設的迅速發展,普遍發生了因挖損、塌陷、壓占等使土地遭受破壞。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歷年來全省僅國有大中型工礦企業挖損或壓占的土地總面積1.13萬公頃,安化縣境內湘黔鐵路復線工程全長僅38 km,施工過程中廢土廢渣堆占土地及河道、水面的面積高達7.44萬平方米。

(四)江湖塘庫功能衰退

(1)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省內各流域中上游地區在春夏雨季,特別是大雨和暴雨季節,發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由地表水徑流攜帶向下游運移,此時大小河流的含沙量和輸沙量普遍增加。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別為0.179 kg/m3、0.127 kg/m3、0.229 kg/m3、0.416 kg/m3,從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僅湘江幹流每年就向洞庭湖輸入1235萬噸泥沙。

(2)水利效益降低:主要表現在江湖塘庫蓄洪、防洪、抗旱能力降低和發電效益降低,如洞庭湖在1949年天然湖泊面積為4350 km2,到1983年縮減為2691 km2,較1949年減少了38%,湖容量也縮減了40%。隨之而來,每到雨季,洞庭湖平原就發生洪澇災害,特別是近幾年來歷年都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嚴重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日常生活。

(3)河運能力降低:由於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積,河床抬高,航運能力和航運價值大大降低。湖南省流域面積大於100 km2的河流共594條,總長約3.3 萬公里,1965年通航里程達1.6萬公里,後因泥沙淤積,河床變淺,通航里程逐年下降,目前全省河流通航里程僅1萬公里左右,客、貨運量大幅下降。

(五)地質災害頻繁

(1)滑坡與崩塌:省域內滑坡和崩塌較為發育,每年均有數千至萬余起發生,其中約有1%可形成災害。據統計,全省業已發生較大規模以上的滑坡764起,崩塌110起,它們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區,而且以海拔150~800 m之間為甚。湘西北石門—沅陵—鳳凰一線北西山區、安化—通道的湘西南山區和茶陵—臨武—江華的湘南山地區是3個滑坡與崩塌大量發育的地帶,分別佔全省滑坡與崩塌總量的35.2%、20.8%、25.2%,而且是大型滑坡與崩塌主要發育地帶;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及其一級支流兩岸谷坡地帶亦是滑坡與崩塌經常發育的地帶。

(2)泥石流:省內泥石流往往與滑坡、崩塌相伴發生,但發生數量相對較少。根據地礦部門資料,固體物質一次輸移量>1.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有74起,其中大型—巨型的泥石流有22起。

(3)水土流失:由於本省大部地區屬山地、丘陵區,地勢高、且相對高程差大,同時雨水多、強度大,特別是在分布廣泛的紅層和岩漿岩岩類以及志留系頁岩、泥岩分布區,基岩對土壤結持力小,抗蝕、抗沖及抗風化能力弱,植被一經破壞,極易發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一直是長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1985年湖南省農業區劃研究成果表明,湖南省水土流失分布面廣,達4.4萬km2,佔全省總面積的20.8%。按侵蝕類型分:面蝕41958.6 km2,溝蝕1673.7 km2,崩塌368.3 km2;按發生的地類分:農業用地6954.3 km2,林地27312.5 km2,草荒地9733.8 km2;按流失程度分:輕度20830.8 km2,中度14240.7 km2,強度7942.8 km2,劇烈986.6 km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封山育林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森林植被和草地得到了較好的護養,植被覆蓋率逐年提高,1996年植被覆蓋率達到52%,不但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的進一步擴大,並對已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區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縮小了水土流失范圍。但是,目前省內水土流失仍分布很廣,除洞庭湖平原區的安鄉、南縣、沅江、華容和津市五縣少有水土流失以外,其他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全省水土流失面積達39430 km2,佔全省總面積的18.62%。水土流失災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是衡陽、邵陽、自治州及婁底市,水土流失面積分別占其總面積的25.7%、24.1%、25.0%、23.4%,在衡陽又以衡南縣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43.2%,形成了大面積的紅壤劣地。

湖南省水土流失以面蝕為主,占總流失面積的95.36%,流失地類有農地、林地及草荒地,其中農地流失佔15.8%,林地佔62.1%,草荒地22.1%。

(六)地表水體污染

湘江水系:1998年度湘江水系主幹流參與評價斷面20個,支流參與評價斷面12個。全流域水體符合Ⅰ、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各為3個,各佔9%;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佔5個,為15%;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7個,佔53%;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4個,佔12%。湘江幹流中上游江段水體污染較輕,從源頭永州大江口至株洲上游淥水口長約400 km的江段上,共布設監測斷面11個(9個城市江段斷面),僅1個斷面水體符合Ⅲ類水質標准,其餘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或Ⅳ類以上水質標准。

湘江支流中,郴江、蒸水、瀏陽河、漣水污染嚴重,瀟水、舂陵水水質保持良好。湘江水域主要污染為總氮、石油類、總大腸菌群、氨氮、總磷、非離子氨、汞、砷以及其它重金屬。

資江水系:資江是湖南省幹流和支流污染均嚴重的水系。1998年參與評價斷面15個(城市江段斷面13個),幹流上布設監測斷面11個,支流布設監測斷面4個,所有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1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幹流上僅中游柘溪水庫、桃谷山2個斷面水體良好,符合Ⅰ類水質標准。中上游以及下游共9個水體監測斷面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支流邵水、夫夷水污染嚴重。邵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Ⅴ類水質標准,夫夷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幹流上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揮發酚、總大腸菌群以及總磷。支流邵水馬家壩、東風橋等生化需氧量、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的年均值均超標。

沅江水系:沅江水系共布設監測斷面16個,幹流上設11個,支流上設置5個。所有參與監測評價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符合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1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3個。沅江幹流水質尚好,全長約500公里的幹流上所設置的11個斷面中,僅中游1個斷面和下游2個斷面水體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其餘監測斷面水體均符合Ⅰ、Ⅱ或Ⅲ類水質標准。沅江支流巫水、峒河以及萬溶江污染嚴重,主要污染物為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氨氮以及懸浮物。支流萬溶江、上州、七一化工廠斷面的監測項目總大腸菌群、總磷、氨氮年均分別超標,幹流下游新興嘴斷面、坡頭斷面總大腸菌群分別超標。

澧水水系:澧水水系參與監測斷面6個,幹流上布設5個,支流上布設1個。幹流上僅石門三江口斷面水體符合Ⅱ類水質標准,其餘4個斷面均屬於Ⅳ類水體。支流上斷面水體基本符合Ⅲ類水質標准。澧水水域的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懸浮物、大腸菌群。

洞庭湖區:洞庭湖區參與評價斷面8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6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總磷、總氮污染較廣,呈富營養化現象。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懸浮物、色度、總大腸菌群。湖區所有監測斷面中,南嘴和茅草街斷面污染較重。

長江水系:長江水系湖南江段參與評價斷面3個,即岳陽市荊江口、陸城和城陵磯,斷面監測結果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總大腸菌群、懸浮物和氨氮。

湖南省水庫除湘江支流瀟水的雙牌水庫揮發酚年均值超標外,其它各大水庫監測結果表明水質良好。

(七)大氣污染

根據湖南省環境保護局統計資料,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為3819432.40,其中燃燒廢氣佔68.98%,工藝廢氣佔31.08%。說明重點源工業廢氣有三分之二以上來自燃燒廢氣。

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較大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分別為1879829.73、963959.00和680971.878,這三項污染物累計負荷比達95.37%。

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排在湖南省首位的是岳陽市,標污染負荷為729126.90,占 19.09%,以下依次是婁底地區負荷比為16.54%、株洲市負荷比為14.51%、衡陽市負荷比為12.00%和湘潭市負荷比為9.21%,這五個地市累計負荷比為71.34%,為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的主要污染區域。

11.3.2 生態環境的整治措施

(一)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與加強區際合作、縮小地區發展差異並重

區域經濟發展應走不平衡增長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集中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在優勢發展地域予以重點突破,並再實施滾動發展。

全省由於社會歷史、自然條件、資源狀況、投資規模等諸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的明顯差異。從總體上看,湘江中下游的湘中丘陵區和洞庭湖平原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於湘西北地區、湘西雪峰山區和湘南山區。在今後一段時期內,要將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優先保證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超前發展。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尤其是以長株潭為中心的地區生產率高,南靠廣東、港澳,北通長江黃金水道,工、農、商業發達,城鎮規模大、數量多,交通便利,科教衛事業和郵電通訊業發達,水資源充裕,具有投入少、經濟效益高、快速發展的條件,應作為全省優先發展的區域帶,使之增強聚集效應,增大輻射功能,率先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並推動全省其它地區的發展。

在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同時要加強區際合作。實現各地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同時省內社會經濟落後的山區,國土資源豐富,社會經濟的嚴重滯後會對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作用。對湘西自治州以及其它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要根據其國土資源狀況,按照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突出重點、各展所長、協調發展的原則,實行對口扶貧工作,以加快全省300萬人口的脫貧,縮小與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貧富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二)加強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

控制人口增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是關系湖南社會經濟全局和子孫後代的大事。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目前,人口年齡結構類型正處於從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階段,但少年、成年人口基數仍然很大,總負擔系數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23%(1995年)。若放鬆計劃生育,讓少年人口迅速擴大,則建設成果將部分或大部分被人口增長所抵消,資源和環境也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要繼續切實加強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完善人口目標管理責任制,健全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網路,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法規和政策,把推行計劃生育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

(三)造林育草、整治江湖塘庫,扼制地質災害

造林育草扼制水土流失:森林覆蓋率低、草地退化是湖南省地質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繼續造林育草、發展植被是整治生態環境、改善經濟條件最重要的基礎措施之一。湖南省森林覆蓋率達52%,遠高於全國水平,但是由於大部地區地勢起伏大,雨量多,尤其是暴雨和大雨,地質災害仍然頻繁發生。同時,原始林業已開發殆盡,現有林木絕大部分為次生林,主要為馬尾松林、杉樹林和經濟林,它們對水土流失的扼製作用明顯減弱。因此,必須強化「森林法」的實施,以法治林,封山育林,同時要調整林種結構,擴大防護林的種植面積,以保證森林不但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真正得到改善,提高涵養水土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湖南省草地退化明顯。由於人類對草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大面積草坡被墾、公灘濫牧,加上不顧客觀條件的毀草造林,結果使草地墾植失敗,有種無收,公灘荒蕪、造林不成,反而引起草地退化。因此,必須從措施上採取圍欄封育,退耕、退林還草,使草類具有充分的休養萌生時間;實施防護林與草地同步發展、交互分布的綜合防護措施,以逐漸使草地恢復發展,改善生態條件。

整治江湖塘庫,扼制洪澇災害:每當春夏季節,雨水集中,水量充沛,且四水洪水與長江分流入湖洪水遭遇時,在洞庭湖平原及四水下游地勢低緩平坦地區釀成洪澇災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洞庭湖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由於長期水土流失,造成四水及洞庭湖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江河淤積,湖河床抬高,泄洪防洪能力明顯降低;三是四水中上游水庫蓄水調節能力低。因此,必須整治江湖塘庫。

首先,在湘、資、沅、澧四水及其重要支流中上游,特別是在暴雨中心地段或降水高值區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庫,以及加強對已建水庫的維護管理,提高四水中上游蓄水能力,做到防洪、抗旱調節自如,減少洞庭湖及四水尾閭的防洪壓力。

在湘、資、沅、澧四水中下遊河段,存在江河淤積、河床抬高的地段,應進行河道清障和疏挖,達到暢通水流,降低水位。同時要加固沿江大堤,使之達到防洪能力20年一遇甚至更高的標准。特別是社會經濟發達的重點城市,如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等城市,沿江大堤的加固要達到防洪能力50~100年一遇的標准。此外,要確保重點鐵路、重要公路不受淹沒,常年暢通。

洞庭湖圍湖造田和泥沙淤積湖床抬高,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是洞庭湖平原及四水尾閭洪澇災害的症結。因此,要切實退田還湖、清理四水尾閭洪道。此外,要加強堤壩建設和增強堤垸排澇能力。

(四)綜合治理水污染

(1)加強宏觀管理,健全監督機制,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排污動態申報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2)調整產業結構,扶持環保產業,對排污嚴重的企業應採取關、停、並、轉的方針,對於化工、冶金、造紙等污染較嚴重的產業應實行區域性集中生產、慎重發展的方針。

(3)實行誰污染誰治理,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對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沒有正常運轉的,限期整改,對處理效果差的設施進行技改,盡快達到排放要求。

(4)加強水資源管理,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降低萬元產值與單位產品的耗水量和排放量。

(5)加強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資金投入,興建和擴建生活污水處理廠,嚴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五)綜合治理大氣污染

(1)以控制煤煙型污染為重點,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凡不符合國家煙塵排放標準的企業、民用鍋爐和土灶要限期治理。推廣節能高效、污染小的爐窯。

(2)逐步改變燃料結構,積極發展氣體燃料,提高城市用氣率。有條件的,要積極推廣利用太陽能、沼氣等非污染能源。

(3)加強對汽車尾氣的控制和管理,對尾氣排放不符合要求的汽車不準上路,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4)對工礦企業排放的各種廢氣,要結合技術改造進行治理或回收利用,污染嚴重的應限期治理,達標排放。

㈥ 湖南省常德市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我要具體信息!

常德市德山污水處理廠,常德市德山污水處理廠建設地點:常德市德山經濟開發區五回一村新包垸。建答設規模:佔地面積約137.22畝,設計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項目處理工藝:水解酸化+改良型氧化溝。常德市污水凈化中心,位於市東北郊柳葉湖畔,佔地約360畝,還有其他的你自己去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的風向標欄目看吧,我都在那上面找,這個是擬在建的,你如果要建好的,可以去他們的首頁下載

閱讀全文

與洞庭湖污水處理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人照顧殘疾人那個電影叫啥 瀏覽:491
黑白台灣男主最後死了嗎 瀏覽:538
男性私人影院 瀏覽:983
巴斯夫地坪樹脂 瀏覽:241
懷舊老電影100部全集免費播放 瀏覽:143
雨污水管頂平接圖片 瀏覽:721
mh純水晶怎麼得 瀏覽:187
重生在韓劇影視世界 瀏覽:143
油漆房廢水處理 瀏覽:784
雲頂二次蒸餾 瀏覽:344
白醋除水垢怎麼弄 瀏覽:548
胖子和三個妹妹韓國手機在看 瀏覽:812
hi室友中空氣凈化器是什麼牌子 瀏覽:766
韓國愛情推理片全部復制 瀏覽:156
家用純水機的廢水比例怎麼調 瀏覽:509
1080p下載 80s電影站 1080P 瀏覽:997
沁園飲水機調溫鍵不加熱怎麼辦 瀏覽:750
除水垢的水喝了 瀏覽:520
百特crrt機器凈超濾量 瀏覽:933
自己做過濾魚缸怎麼做 瀏覽: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