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活性污泥,他有哪些組成和性質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1912年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活性污泥可分為好氧活性污泥和厭氧顆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來處理污廢水。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絮體處理有機污水的一類好氧處理方法。
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其中,細菌和原生動物是主要的二大類.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包括: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數[污泥體積指數(SVI),污泥密度指數(SDI)。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又稱為混合液污泥濃度,表示在曝氣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所含的活性污泥固體的總重量,即 MLSS=Ma+Me+Mi+Mii
Ma--具有代謝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體;
Me--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內源代謝、自身氧化的殘留物;
Mi --由原污水挾入的難為細菌降解的惰性有機物質;
Mii--由污水挾入的無機物質。
表示單位為mg/L混合液,或g/L混合液,g/m3混合液,kg/m3混合液。
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即
MLVSS=Ma+Me+Mi
MLVSS與MLSS的比值以f表示,即
f=MLVSS/MLSS
在一般情況下,f值比較固定,對生活污水,f值為0.75左右。以生活污水為主體的城市污水也同此值。
以上兩項指標都不能精確地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而表示的是活性污泥的相對值。但因為其測定簡便易行,廣泛應用於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設計、運行。
污泥沉降比(settling velocity,SV),又稱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min後所形成沉澱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以%表示。
污泥容積指數(sludge volume index,SVI),簡稱污泥指數,其物理意義是在曝氣池出口處的混合液,在經過30min靜沉後,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澱污泥所佔的容積,以mL計。
污泥容積指數的計算式為:
SVI= 混合液(1L)30min靜沉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積(mL)/混合液(1L)中懸浮固體乾重(g)
=(SV(mL/L))/(MLSS(g/L))
SVI的表示單位為mL/g,習慣上只稱數字,而把單位略去。
2. 活性污泥結構組成部分構成是什麼
少量絲狀菌為骨架,包裹附著部分無機質、由細菌及細菌分泌的物質粘結為團狀、雲狀或片狀等形態。
3. 活性污泥有哪四部分組成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活性污泥
英文名稱:activated sludge;activated sewage
定義1:由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等各種生物和金屬氫氧化物等無機物所形成的污泥狀的絮凝物。有良好的吸附、絮凝、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性能。
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污染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2:以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為主體,與污水中懸浮物、膠體物質組成的絮狀混合物。
應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漁業環境保護(二級學科)
定義3:含有凈化廢水所用的微生物群體及其所吸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體。
應用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生態與土壤肥力(二級學科)
4. 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主體是什麼
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主要成分就是微生物,但並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有凈化污水的功能,一般來說,活性污泥分好氧、厭氧、兼氧微生物,採用何種微生物要看污水處理工藝。
5. 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物質組成,分別指什麼
摘要 親,您好,如下所示:
6. 活性污泥由哪些物質組成
活性污泥是由下列四部分物質所組成,具有代謝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體,微生物內源代謝、自身氧化的殘留物;由原污水帶入的難為微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機物質;由污水帶入的無機物質。
7. 什麼是活性污泥它由一些什麼部分組成它的活性是指何而言
簡單地說:1. 泥是載體,微生物附著在泥上就使泥有了活性;2. 它由泥雜菌落、藻類、原後生動物等其它生物組成;3. 微生物等是有生命活動的。
8. 活性污泥法由哪些部分組成,並說明每一部分的作用
一、活性污泥法簡介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經一定時間後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後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迴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影響活性污泥過程工作效率(處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處理方法的選擇與曝氣池和沉澱池的設計及運行。
二、活性污泥法流程和原理
[1]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組成
①
曝氣池:反應主體
②
二沉池:
1)進行泥水分離,保證出水水質;2)保證迴流污泥,維持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
③
迴流系統:
1)維持曝氣池的污泥濃度;2)改變迴流比,改變曝氣池的運行工況。
④
剩餘污泥排放系統:
1)是去除有機物的途徑之一;2)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⑤
供氧系統:
提供足夠的溶解氧
2、活性污泥系統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是:
①
廢水中含有足夠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機物;
②
混合液含有足夠的溶解氧;
③
活性污泥在池內呈懸浮狀態;
④
活性污泥連續迴流、及時排除剩餘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
⑤
無有毒有害的物質流入。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除系統組成。
污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於劇烈攪動的狀態,形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這是由於其巨大的比表面積
和多糖類黏
性物質。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並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
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
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
經過活性污泥凈化作用後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澱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里沉澱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後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澱濃縮的污泥從沉澱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迴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餘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餘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說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機物,這樣污水變成了干凈的水。它本質上與自然界水體自凈過程相似,只是經過人工強化,污水凈化的效果更好。
9. 哪位高手簡述活性污泥的構成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其中,細菌和原生動物是主要的兩大類。
活性污泥中復雜的微生物與廢水中的有機營養物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鏈。最先擔當凈化任務的是異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細菌特別是球狀細菌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優良運轉的活性污泥,是以絲狀菌為骨架由球狀菌組成的菌膠團。沉降性好,隨著活性污泥的正常運行,細菌大量繁殖,開始生長原生動物,是細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見的原生動物有鞭毛蟲、肉毛蟲、纖毛蟲和吸管蟲。活性污泥成熟時固著型的纖毛蟲、鍾蟲占優勢;後生動物是細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輪蟲、線蟲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時才出現,所以當出現後生動物時說明處理水質好轉標志。
10. 活性污泥鼓風曝氣系統的作用和主要組成是什麼
曝氣系統的作用是給好氧活性污泥供氧,以供微生物消耗有機物以達到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及,並對硝化細菌供氧以使氮類污染物發生硝化作用(氮類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反應之一)。
曝氣系統一般由:曝氣機、管路系統、曝氣系統組成
曝氣機一般分為鼓風曝氣和機械曝氣兩種;
管路系統包括風機出口的蝶閥、止回閥、放空閥等以及空氣輸送管道系統;
曝氣系統有多種方式,一般分為穿孔曝氣和曝氣器曝氣,穿孔曝氣即為在池底布置好曝氣管,直接在管上開孔令空氣通過孔眼進入池中達到曝氣效果,一般只有微型和小型污水處理站為節省成本才這樣設計,更多的是採用盤式曝氣器等曝氣器來進行曝氣以達到曝氣均勻,氧利用率高的效果。
此外,如果採用機械曝氣的話,一般是不需要曝氣系統和管道系統的,機械曝氣機一般為微、小型污水處理站採用,直接安裝在好氧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