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耗材問題 > 血管壁是半透膜嗎

血管壁是半透膜嗎

發布時間:2023-11-04 09:02:11

㈠ 為什麼人發生過敏反應時,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會升高

過敏反應的抗體在組織細胞表面,外來過敏原進入人體,與抗體結合,刺激細胞產生組織胺,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大,血漿蛋白進入組織液,造成組織水腫。

㈡ 為什麼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會引起組織水腫

毛細血管類似於半透膜,控制水分和其他物質的進出,正常情況下,毛細血管壁僅允許水分、晶體物質和少量白蛋白通過。通透性增加後,毛細血管壁失去了阻礙能力,會使大量蛋白質漏出到組織液中,一方面會導致血管內液體滲透壓降低,另一方面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發生水腫。

正常情況下,組織液與血液之間保持著動態平衡。組織液由毛細血管的動脈端不斷產生,同時一部分組織液又經毛細血管靜脈端返回毛細血管內,另一部分組織液則經淋巴管迴流入血液循環。

液體在毛細血管壁內外移動的方向取決於四個因素,即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和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2)血管壁是半透膜嗎擴展閱讀

毛細血管的組成

在組織和器官中,一條或幾條微動脈和微靜脈及其間的毛細血管組成微循環的基本單位。因各組織和器官的構造和功能不一,故其內微血管的配布和組成樣式各有特點。

(1)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是常見的樣式;

(2)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但微動脈與微靜脈間有動靜脈吻合;

(3)毛細血管→靜脈→毛細血管,通連兩組毛細血管的靜脈稱門靜脈,此型較少,見於肝和丘腦下部-腦垂體等處;

(4)輸入微動脈→毛細血管→輸出微動脈→毛細血管,見於腎和胰島。

㈢ 毛細血管壁是半透膜么

您好!
毛細血管是半透膜,溶解在血液中的各種有機物和無機鹽類能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液,組織液中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也能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但是大分子量的蛋白質是不能透過的,使蛋白質形成的膠體滲透壓在此物質的交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感謝您關注問病網,祝您健康!

㈣ 1.血漿滲透壓的類型及作用是什麼

血漿滲透壓包括血漿晶體滲透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晶體滲透壓是由血漿中晶體物質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血漿膠體滲透壓由血漿中蛋白質形成,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等。
因為毛細血管壁與細胞膜都是半透膜,但是可透過的成分不同,細胞膜將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隔開,K+、Na+等離子物質不易自由通過,而毛細血管壁不允許高分子蛋白質通過。
所以,血漿晶體滲透壓只對維持血細胞內外水鹽平衡起作用,而對維持血液與組織液之間(血管內外)的水鹽平衡不起作用,血漿膠體滲透壓則主要調節血管內外水平衡,維持血容量。
因此。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漿膠體滲透壓對穩定血容量,預防組織水腫起重要作用。

㈤ 生活中的滲透現象!~急求!!

植物吸水有2種方式:

1,滲透吸水。

2,吸脹吸水。

生活中腌制食物就是靠滲透作用來失水的,滲透就是分子從低濃度向高濃度溶液擴散。

當我們用一種僅讓溶劑分子通過而不讓溶質分子通過的半透膜把一種溶液和它的純溶劑隔開時,純溶劑將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溶液中而將其稀釋,這種現象稱為滲透實際上,溶劑是同時沿著兩個方向通過半透膜的。

由於純溶劑的蒸氣壓比溶液的蒸氣壓大,所以純溶劑向溶液的滲透速率要比相反方向的滲透速率大,即若被半透膜隔開的兩邊溶液的濃度不等(即單位體積內溶劑的分子數不等),則可發生滲透現象。

淺析生活中的滲透現象:

從化學的角度詳細解釋分析滲透現象,並對大學化學中的「滲透壓」的概念進行剖析和討論,分析已出現的各種「滲透壓」定義的不準確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關鍵詞:滲透現象;半透膜。

滲透壓引言滲透現象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正如教材中所說,生命的存在與滲透平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動植物是由無數細胞組成的,細胞膜均具有奇妙的半透膜功能,是一種很容易透水而幾乎不能透過溶解於細胞液中物質的薄膜。

例如,人們在游泳池或河水中游泳時,睜開眼睛很快就會感到澀痛,這是因為眼睛組織的細胞由於滲透而擴張引起的;而在海水中游泳卻沒有不適之感,這是因為海水的濃度很接近眼睛組織的細胞液濃度。正是因為海水和淡水的滲透壓不同。

海水魚和淡水魚不能調換生活環境,否則將會引起的腫脹或萎縮使其難以生存。除此之外,人體組織內的許多膜,如紅血球膜、毛細血管壁等也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質,因而人體的體液(如血液、細胞液、組織液等)也具有一定的滲透壓。

㈥ 人體喝水後會經過體內什麼地方

1消化道的自身循環

經口進入消化道的水分,由胃、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同時各消化腺每天又分泌約8200ml的消化液進入消化道,在完成消化任務後,大部分在回腸和升結腸又被吸收入血液,只有100~150ml的水分隨糞便排出體外。

2 血漿和組織間液之交流

水的這種交流在毛細血管部位進行,其動力為血漿膠體滲透壓。毛細血管壁為半透膜,它將血漿與組織間液分開,電解質、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和其他小分子有機物可以自由通過,相互交換,維持動態平衡。而蛋白質不能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故組織間液蛋白質濃度低於血漿蛋白質濃度,因而組織間液的膠體滲透壓低於血漿膠體滲透壓,前者為2.00kPa。後者為3.33kPa。這是血漿與組織間液交流的動力,由於毛細血管分布廣泛,而且組成了巨大的濾過面和吸收面(約有6300m2),故能迅速而頻繁地進行著水的交流,其結果,保證了血漿與組織間液的容量與滲透壓的恆定。

3 細胞內外水的交流
水在細胞內、外的轉移,決定於細胞外液的晶體滲透壓。細胞膜也是一種半透膜,在正常情況下,只允許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肌酐、CO2、O2、CIˉ和HCO3ˉ等通過,而蛋白質、K+、Na+、Ca2+、Mg2+等不易通過,所以細胞內、外液的化學成分和含量相差很大。當細胞外液晶體滲透壓發生改變時,主要靠水的移動來維持平衡。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基本相等,當組織間液晶體滲透壓增高時,水由細胞內移至細胞外在組織間液儲存起來。當組織間液晶體滲透壓降低時,水由組織間液進入細胞內。

在體液的三個區相中,組織間液的彈性最大。它既可大量地容納和儲存水,又可在需要的時候放出水分供細胞內和血漿使用。當飲水和食物中的水在消化道被吸收進入血液中之後,血容量增加,血漿滲透壓降低,血漿中的水分可隨尿排出,也可進入組織間液儲存起來,此時組織間液的滲透壓也隨之降低,水又從組織間液進入細胞內。生物氧化水可暫存於細胞內。當組織間液較細胞內的滲透壓高時,細胞內的水分進入組織間液儲存起來,組織間液的滲透壓也隨之降低,水分又可進入血漿,然後經腎臟排出體外。由此可知,血漿是調節體內水的樞紐,組織間液是儲存水、調節血容量的水庫,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尤其是鈉離子的濃度和鈉離子的滲透壓則是水在人體內流動的動力。

如果要總結一下的話,就是水會經過人體幾乎所有的地方

㈦ 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能被穿出孔嗎如果不能,物質是怎樣穿過去的

由於毛細血管壁薄,和有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能通過管壁進入組織,組織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也能通過管壁進入血液,從而完成血液與組織間的氣體交換和物質交換。據電鏡觀察,腎等器官內的毛細血管內皮有許多小孔,更有利於物質的通透。
他們是半透膜形式的,和細胞膜一樣
和塑料袋完全不同的

㈧ 喝水後是怎樣進入人體的

這種水在體內的移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消化道的自身循環

經口進入消化道的水分,由胃、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同時各消化腺每天又分泌約8200ml的消化液進入消化道,在完成消化任務後,大部分在回腸和升結腸又被吸收入血液,只有100~150ml的水分隨糞便排出體外。

2

血漿和組織間液之交流

水的這種交流在毛細血管部位進行,其動力為血漿膠體滲透壓。毛細血管壁為半透膜,它將血漿與組織間液分開,電解質、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和其他小分子有機物可以自由通過,相互交換,維持動態平衡。而蛋白質不能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故組織間液蛋白質濃度低於血漿蛋白質濃度,因而組織間液的膠體滲透壓低於血漿膠體滲透壓,前者為2.00kPa。後者為3.33kPa。這是血漿與組織間液交流的動力,由於毛細血管分布廣泛,而且組成了巨大的濾過面和吸收面(約有6300m2),故能迅速而頻繁地進行著水的交流,其結果,保證了血漿與組織間液的容量與滲透壓的恆定。

3

細胞內外水的交流

水在細胞內、外的轉移,決定於細胞外液的晶體滲透壓。細胞膜也是一種半透膜,在正常情況下,只允許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肌酐、CO2、O2、CIˉ和HCO3ˉ等通過,而蛋白質、K+、Na+、Ca2+、Mg2+等不易通過,所以細胞內、外液的化學成分和含量相差很大。當細胞外液晶體滲透壓發生改變時,主要靠水的移動來維持平衡。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基本相等,當組織間液晶體滲透壓增高時,水由細胞內移至細胞外在組織間液儲存起來。當組織間液晶體滲透壓降低時,水由組織間液進入細胞內。

END

閱讀全文

與血管壁是半透膜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細菌過濾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196
氟廢水處理 瀏覽:627
科帕奇機油濾芯怎麼樣 瀏覽:618
亞克力鏡片會比樹脂鏡片好嗎 瀏覽:50
北大口腔樹脂貼面 瀏覽:828
計算理論離子交換容量 瀏覽:3
兩台污水泵一主一備如何接浮球 瀏覽:866
污水處理補貼企業所得稅 瀏覽:985
高效治水微生物菌劑水處理微生物 瀏覽:17
污水處理廠cod怎麼測氧 瀏覽:715
超濾膜截留單范圍 瀏覽:632
沒有長的吸管怎麼做飲水機 瀏覽:686
沒有提前預留凈水機管線怎麼辦 瀏覽:435
制豆腐的廢水 瀏覽:602
河南信陽地區污水處理 瀏覽:750
飲水機去水垢怎麼去 瀏覽:402
污水井堵塞的報告 瀏覽:764
離子交換樹脂如何凈水 瀏覽:933
漳州市區污水處理收費標准 瀏覽:409
半透膜選擇透過性么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