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教高手油墨稀釋劑中各種成分的作用
1、連結料和交聯劑,連結料主要是各種高聚物即樹脂,而交聯劑是使樹脂的分子之間形成網狀結構而使油墨與印刷表面結合更加牢固的一種高聚物。
2、各種助劑如分散/增稠劑/流平劑等等,這些助劑使油墨成膜後達到需要的效果如:均勻度/光澤度/清晰度等等。
3、著色劑,可以是塗料(顏料)或各種染料。
4、稀釋劑,主要是低/中/高沸點有機溶劑,這些稀釋劑起著其他各種化學添加物的溶劑及載體的作用,就是以上1-3各種化學品都要依靠稀釋劑將其溶解或分散,之後依靠載體攜帶(印刷)轉移到印刷材料表面上。
油墨屬於危險品,易燃液體。
危險品是易燃、易爆、有強烈腐蝕性、有毒和放射性等物品的總稱。
易燃液體是在常溫下極易著火燃燒的液態物質,如汽油、乙醇、苯等。這類物質大都是有機化合物。
而油墨中常使用乙醇、異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這些溶劑都屬於易燃液體。
油墨是用於印刷的重要材料,油墨污染的罪魁禍首主要來自於其所含有的溶劑。溶劑在油墨中起著將顏料和膠粘劑黏合在印刷物品上的「中介」作用。
溶劑的揮發性是污染的重要來源,不僅污染空氣、危害車間工人的健康,如果印刷完畢後馬上疊加碼放,溶劑揮發不完全,消費者在使用中還會產生二次污染。
㈡ 溶劑油墨如何防沉澱
凹版油墨發生沉澱分層的解決辦法
笨笨豬 2008-05-28 11:39
凹版油墨發生沉澱分層的解決辦法 凹版印刷發生沉澱,說明油墨中的不能以分子的狀態溶解在溶拍備劑中的固體顆粒的粒徑比較大。油墨的一個重要的質量指標是粒徑應在20μm以下。為了使油墨中的細微固體粒子均勻分散在油墨的上中下各個部分,應當盡可能地提高油墨中能以分子狀態分散的液體的相對密度和稠度,應當在油墨中使用各種類型的增稠劑,如膠質鈣、SiO2(又叫氣霧硅)、氧化蓖麻油等。 使用什麼增稠劑因油墨的溶劑極性不同而異。對於非極性溶劑的油墨而言,可使用硬脂酸鋁、硬脂酸鈣和硬脂酸鋅、相對分子質量為1500~3000的低分子聚乙烯蠟;對於低極性舉賀碼溶劑的油墨,可使用氣相SiO2、氫化(或氧化)蓖麻油、蓖麻油硫酸或者磷酸酸;對於高極性溶劑的油墨,可使用有機膨潤土,尤其是美國NL化學品公司的Bentone27,還有Al(OH)3等。 如果油墨發生沉澱,則使用時要攪拌一下,使上中下均勻後再倒入墨盤中。正哪假如在印刷過程中不發生印不上色,即版輥不上油墨,或者不發生印刷過程中顏色的濃淡不均勻問題,則這種沉澱油墨還是能用的。如果油墨因細度不夠,上不了版輥,在印刷過程中由於沉降發生而使印刷品顏色濃淡不一,則這種油墨就不能用。
㈢ 有沒有關於可擦的圓珠筆的資料
可擦圓珠筆不僅有傳統圓珠筆的書寫流利、攜帶方便的優點,同時還具有像鉛筆一樣的可擦性,並能長期保存,因此具備較大的市場潛力。可擦圓珠筆及油墨的開發應用研究工作在「中國制筆之鄉」分水鎮也已歷經多年,經過不斷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已給日本、美國、歐洲等著名品牌配套。
現將這一開發與應用情況作一簡單的階段總結。
一、可擦圓珠筆的概況
可擦圓珠筆是八十年代初由美國率先開始投放市場的。所謂」可擦」是指這種圓珠筆書寫後在一定時間內用普通橡皮即可擦去。可擦圓珠筆以其書寫後的可擦功能曾被日本、德國等很多國家看好,並風靡一時。我國於八十年代開始到現在也有很多院校、科研單位及工廠進行了研究開發和推向市場,但由於可擦圓珠筆技術上的獨特性,原材料、顏料和助劑上的局限性,工藝指標上旁禪的復雜性,筆頭匹配的單一性,推廣應用的穩定性和邊緣知識界面的交錯性等原因增加了開發和立足市場的難度。但又由於可擦圓珠筆是一款功能筆,問世以來受到國內外廣大學生的喜愛,是制筆行業的新家族,佔有一定的市場的份額,所以開發研製可擦圓珠筆及相關的配套材料又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可擦圓珠筆的開發與應用的研製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可擦圓珠筆的基本結構及功能指標
1.可擦圓珠筆的基本結構為:筆芯管一油墨(有機顏料+樹脂+助劑等)一導向閥一氣體一尾塞一筆芯一筆桿等所組成。
2.可擦圓珠筆的原理與指標
可擦圓珠筆及其油墨在國際上屬新產品,自八十年代問世至今,仍屬於不定型產品,尚處在發展時期。正因為如此,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家圍繞可擦的功能,書寫的流暢滑順,而採用多種原材料進行研究開發,但不管他們採取哪種原材料進行研究,其基本原理和標準是一致的,即:
(1)在原理方面:都是利用弱極性和無極性樹脂,顏料,助劑等原材料製成油墨的。
(2)在指標方面:
1)是油墨為高稠度,高粘度的固體或半固體,既能在一定的氣體壓力狀態下不冒油,不溢墨,又能書寫流暢。
2)是油墨與筆頭的互配性要好,既使油墨要達到一定的顆粒細度,防止堵塞筆頭影響書寫性能,又要求筆頭的球珠與球座保持一定的間隙,防止冒油、漏油、溢墨等,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書寫筆,即首先是書寫性能要好,可擦性能也要好。
3)是油墨的書寫間隙要長,要求在脫帽狀態下放置也不會乾枯,不出墨等。
4)是穩定性好,既能在一定的氣候旦鋒溫度下正常書寫和可擦,又能在一定的期限內保持正常的書寫和可擦狀態。
5)是要能夠在書寫後一定時間內可擦,不可能無限期可擦。
三、可擦圓珠筆油墨的機理研製 為達到可擦圓珠筆油墨的基本指標,從基本原理人手,在以下幾方面對其機理進行了研製突破:
可擦圓珠筆油墨涉及邊緣性學科比較多模啟晌,既有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也有顏料化學專業方面的,既有精細化工方面的也有流體力學方面的,既有物理化學方面的也有電化學方面的。對此,抓住四條主線進行攻關:一是分析弱極性和無極性材料機理,形成可擦空間網路骨架。通過對機理的分析,選擇了天然膠質物類與高分子樹脂類材料進行乳液合成,使合成的成膜骨架膠體物具有良好的粘彈性和較低的活性。二是依據成膜原料的機理,配製了特殊的助劑,這種助劑對成膜原料進行混溶後,既保持了油墨的高稠度,高粘度狀態,又有戳變性和較強的假塑性的膠體保護層,使油墨書寫到紙上時,緩慢滲透,保持一定時間內的可擦性。三是對顏料的特性進行分析,選擇適合成膜材料的顏料和加工工藝。
在筆用油墨中,除中性筆油墨外,大部分用的是無機顏料或染料,這些材料基本上耐水、耐油、耐曬程度差。近幾年來,中性筆的興起,主要是採用有機顏料,它的優點比較多,是今後油墨的主要發展方向,但有機顏料最大的特點是分散難度大,與成膜物質相溶性差,加工工藝不合適,就容易出現凝聚、返粗、結晶等現象。通過對顏料特性的分析,研究出了適合於成膜物質的加工工藝。首先是對顏料進行加工,使顏料的粒徑達到最易於分散,最易於吸附在成膜物質上。然後,選擇和配製適合成膜物質和顏料的分散劑、表面活性劑等助劑類,使油墨的增溶能力、表面張力、內聚力等達到最佳的配合狀態,特別是與非極性電化原理形成的空間位阻作用,改變顏料粒子的表面特徵,阻止了凝聚、返粗、結晶等現象的產生,達到了油墨體系穩定、流暢的書寫和可擦。四是研製適應於高稠度、高粘度的筆頭,保證書寫的流暢滑順性。
四、今後的發展
目前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尚有很多問題需要繼續攻關解決:一是油墨的普及性問題,由於可擦圓珠筆油墨屬於高稠度、高粘度的揮發型油性油墨,不適應於長時間的存放,對普及性生產帶來很大不方便,目前還不能廣泛的應用。二是筆頭的耐磨性不夠,主要是材質和加工成本問題。三是油墨成本較高,採用的高價原料比較多,影響製成筆的推廣。四是溶劑、助劑、添加劑及潤滑劑的輔配。五是書寫更流利,顏色更深濃鮮艷,保持期更長等。以上這些問題,在國際上也在探討解決中,因此我們也要繼續進行攻關、研製、改進,願意與更多的同仁進行合作,共同發展,為中國的制筆業做出貢獻。
㈣ 萜烯酚醛樹脂和萜烯樹脂有何不同
萜烯樹脂,又稱聚萜烯或蒎烯樹脂。它主要是利用松節油的a-蒎烯或β回-蒎烯,在弗答克氏催化劑作用下,經陽離子聚合而得的一系列線型聚合物。萜烯樹脂為淡黃色透明、脆性的熱塑性固體或淡黃色液體。具有無毒、無臭、耐輻射、抭結晶等性能,對氧、熱、光較穩定;對各種合成物質有良好的相溶性;耐稀酸、稀鹼;增粘性強,電絕緣性強,不溶於水及乙醇。
萜烯樹脂是由萜烯混合物聚合而成
,又稱聚萜烯樹脂。它是一種優良的增粘劑,具有粘接力強,抗老化性能好、內聚力高、,耐熱、耐光、耐酸、耐鹼、耐臭、無毒等優良性能。
萜烯樹脂是一些熱塑性嵌段共聚物具有色淺、低氣味、高硬度、高附著力、抗氧化性和熱穩定性好,相容性和溶解性好等優點,特別EVA系SIS系,SBS系等熱溶膠中具有優良的相容性和耐候性及增粘效果。
萜烯酚樹脂廣泛應用於熱熔膠粘劑、壓敏膠粘劑、塗料、油墨、印刷電路、塑料改性、橡膠製品等工業部門.特別是熱熔膠和塗料製造時,用它可以增加產品的延展性和柔韌性.特別是應用在PE、PVC和不銹鋼材質。
㈤ 油墨的原料,品種.性質
一 顏料
1) 顏料的特點與種類
顏料是油墨中的著色劑,是表現油墨顏色的主要原料。它與染料的區別是:顏料一般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連結料,在溶劑中大部分呈懸浮狀態。而染料在連結料哪滾中是可溶的真溶液,能使物體全部著色。顏料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很多。按一般的概念可分為無機顏料和有機顏料;按金屬類型可分為鋅顏料,鈷顏料;按色彩特性可分為彩色顏料與非彩色顏料等。一般國際上將它們分為:
a:顏料性染料(pigment dyestuff)
即指不溶性的有色有機體或載體。包括偶氮顏料、酞菁顏料、硝基顏料、亞硝基顏料李梁余、還原性顏料。
b: 沉澱性染料(色淀—lake)
即指含有無機物質或載體的有機顏料。包括普通色淀、堅牢色淀。
c: 通那(toner)
即指水溶性的酸性或鹼性染料,是沒有無機物質或載體的有機顏料。它是一種沒有被沖淡的有機有色體,具有最大的著色力。
2) 顏料的質量指標
顏料的質量直接影響油墨的性能,一般評價顏料性能優劣與否有以下幾種指標:
a:色調。
色調反映顏料對光譜的選擇吸收特性,取決於顏料本身的性質,也與墨膜的厚度,使用的填充料、連結料種類,以及紙張的特性有關。顏料對主光波吸收越大,有害吸收則越少。
b:著色力。
著色力指一種顏料與其它顏料混合後對混合顏料的顏色所起的影響能力。顏料的著色力越高用它配製的油墨所需數量越少。
c:遮蓋力。
遮蓋力指顏料能遮蓋承印物體表面的能力。即承印物表面顏色不透過顏料的能力。顏料的遮蓋力取決於顏料折光率與連結料折光率之差。
d: 視比容。
視比容指每千克重的顏料佔有多少立方米的體積。視比容與視比重互為倒數。視比容越大越好。
e:吸油量。
吸油量指一定量的顏料所能吸收的油量,以讓100克顏料緊密粘在一起所需的亞麻油克數計算。印刷油墨的性質與顏料的吸油量有關,吸油量小的顏料製成的油墨所含顏料就多,油墨遮蓋力強,但穩定性差。在印刷時容易產生堆版,也容易被乳化。一般要求顏料吸油量要大。
f:分散度。
分散度反映顏料顆粒的大小,顆粒越小的顏料其分散度越高。一般提高分散度能使顏色變得鮮艷,並提高顏色明度。
g:耐光性、耐曬性、耐滲透性及其它耐腐蝕性等。
3)膠印油墨對顏料的基本要求。
a:顏色性能要求著色力很高、色濃度高、透明度高、色調誤差小。
b:穩定性要求耐光、耐熱、耐酸鹼腐蝕性能強。
c:印刷性能要求顆粒細小均勻、分散度高且不溶於水。親油性比親水渣辯性強,不含有害物質。
二連結料
1) 連結料在油墨中的作用
連結料是油墨質量好壞的基礎,它在油墨中的作用如下:
a :顏料的載體及分散劑
b :決定油墨的墨性
c :給油墨一定的光澤、耐磨擦性、耐各種溶劑性,以及一定的耐沖擊性等物理性能
d :決定油墨的乾燥類型和乾燥速度(固著速度)
2) 連結料的基本反應機理
連結料在把顏料按需轉印到承印物後,為使顏料穩定牢固固著在承印物上,連結料就需發生由小分子到大分子的固化交聯反應。這種反應是在藉助外界的熱、光能量的作用或溶劑的去除作用而進行的。其基本反應類型如下:
a:聚合作用
b:氧化作用
c:縮合作用
d:異構化作用
e:酯化及酯交聯作用
3) 常用連結料的類型及特點
① 乾性連結料
這種連結料主要是以不飽和性植物油(亞麻油、桐油、蓖麻油等)為主體,在適當的溫度下聚合為一定程度的粘稠液體。它的乾燥是利用空氣中的氧對不飽合雙鍵進行氧化交聯以形成大分子。用這種連結料製成的油墨光澤性較好,但氧化乾燥速度很慢,加入乾燥油後雖然加快了乾燥速度,但使油墨質量不穩定。而且這種連結料分子量不是很大,在有水存在的膠印中容易乳化。現在單純利用這種連結料做油墨已為數不多,而常把它和高分子樹脂混合使用或用該種植物油改性高分子樹脂,以提高其應用能力。
② 溶劑型連結料
這種連結料由固體樹脂溶解在溶劑中製成,一般用於滲透性較大的承印物如新聞紙中。
③ 反應型連結料
利用外界的能量使樹脂發生交聯固化作用的連結料,如UV乾燥型、EB(電子束)乾燥型、紅外乾燥型等。
④ 樹脂型連結料
該種連結料利用固體高分子合成樹脂溶於植物油、石油系列高沸點溶劑中,製成高粘度相,然後加入低粘度的油墨油稀釋,當它們接觸到承印物紙張後,表面張力小的油墨油立即滲入紙中即油墨的初期乾燥——固著。此後剩下的高粘度相,由於失去了流動性而發生交聯固化而留在紙張上,即完成了油墨的固著乾燥。這種連結料可以做成快乾型、亮光型以及快乾亮光型油墨,這由樹脂的性質及其在油墨中含量決定。在選用樹脂時,一般要考慮它的分子結構及分子量大小,溶劑的溶解度及釋放性,樹脂的穩定性等。樹脂的分子大,含量多則油墨的光澤就好;溶劑的溶解性和釋放性是相對立的兩方面,溶解性差而釋放性強,油墨的固著就快,反之則慢。常見的樹脂種類有:
1> 固體樹脂由合成固體樹脂溶解在乾性植物油或高沸石油溶劑中製成。常用的有:
a:松香酯類包括甘油、季戊四醇及它們的二聚松香酯。
b:酚醛樹脂類包括用松香或二聚松香改性並以苯酚、雙酚或烷酚(如叔丁酚)等類為原料的酚醛樹脂和純酚醛樹脂。
c:順丁烯二酸酐改性松香酯類包括用順丁烯二酸酐改性的松香及二聚松香甘油或季戊四醇酯。
d:石油樹脂包括改性石油樹脂。
2> 液體合成樹脂
a:醇酸樹脂鄰、間、對苯二甲酸酐制的醇酸樹脂等。
b:油改性酚醛樹脂乾性植物油改性的酚醛樹脂。
c:聚氨酯樹脂
該種樹脂用於大膠印油墨中具有亮光好、流動性好、成膜性好、對顏料的潤濕性好等特點,但用量過多固著速度較慢。
3> 膠質油以鋁皂或酸鋁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與樹脂油製成的彈性膠狀物。其常用的成份
如下:
a:硬脂酸鋁大多用二硬脂酸鋁,這種物質易使膠質油在高速印刷下不穩定,且印刷網點較差。
b:低度碳酸鋁常用異辛酸鋁,沒有硬脂酸鋁的缺點,質量較好。
c:異丙醇鋁及其衍生物對油墨光澤、印刷性能有益,成膠體穩定,在高速下不易破壞。
膠質油用在油墨中可使使油墨增加粘度而不增加粘性,在膠印中具有去粘,改善身骨、網點等的特點。
三填料
1) 填料在油墨中作用
填料是一種能均勻分散在連結料中的白色粉狀物,其在油墨中的用量是根據油墨顏料的用量和墨性要求來調節。在油墨中作用大致如下:
a:降低油墨成本
b:調節油墨的墨性
c:調節油墨的色濃度
2) 常用填料的類型及特點
a: 氫氧化鋁油墨中用的氫氧化鋁都是以沉澱法製得的,它是油型油墨中常用的填料。它和適當粘度的調墨油(乾性亞麻油在一定溫度下聚合而成)製成印刷中常用的維利油。油墨中氫氧化鋁用量不能太多,否則會抑制油墨的乾燥,同時也會減弱油墨的光澤。
b: 硫酸鋇油墨中用的硫酸鋇也是用沉澱方法製成的。其比重大,透明性差,吸油量多,在油墨中單獨使用會使油墨的流動性減弱,而且用量不能很高,否則在印刷中會出現堆墨現象。它可以與比重小、顆粒細,研磨後油墨要求不太高的顏料一起使用,以作為改善油墨流動性之用。
c: 鋁鋇白此種填充料是硫酸鋇與氫氧化鋁的沉澱物。其光澤較好,製成墨漿後印刷性能也較好,但若使用不當,會使油墨膠化或變粗。選用時可與調墨油一起研磨以取得良好的流動性和光澤性。
d: 碳酸鈣油墨中使用的碳酸鈣是由氫氧化鈣與碳酸鈉沉澱得到的。這種方法得到的碳酸鈣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光澤性。而且碳酸鈣顆粒可以做到很小(0.02-0.1μm),能達到膠體粒子的范圍,故有時也稱之為膠質碳酸鈣。膠質碳酸鈣在油墨中按一定比例調配,能很好地改善油墨的流動性、光澤度、透明度等,而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的印刷故障。膠印油墨中特別是樹脂型膠印油墨,常選膠質碳酸鈣做填充料,以取代其它類型的填充料。
四 輔助劑
輔助劑是油墨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油墨某些特殊性能或要求的附加物,可以是顏料、連結料以及油墨成品的輔助劑。其目的是改變顏料、連結料之間的潤濕性、相溶性以及油墨本身的性能變化或某些特殊要求。輔助劑在油墨中的含量很小,一般不超過10%。油墨中常有的輔助劑如下:
1)乾燥劑主要是指能促進乾性油型連結料聚合乾燥的物質。大多是金屬鈷、錳的鹽類或皂類。
2)撤粘劑這種輔助劑能有效地降低粘性而基本上不改變油墨的身骨。常用的有蠟類及凝脂(膠質油)類。蠟類撤粘劑除具有去粘作用外,還有使油墨耐磨擦及增滑作用;而膠質油具有去粘及保持稠度和身骨的作用。
3)增稠劑用於增加油墨和連結料的粘度,改善油墨的觸變性,防止顏料的沉積,並提高圖文光澤與網點再現性。
4)防蹭臟劑用於防止印品蹭臟,一般是將澱粉分散在調墨油中,再摻入油墨中。
㈥ 油墨的化學成分是什麼呢
油墨由顏料、連接料、填料、附加料等組成。
(1)顏料
顏料在油墨中起著顯色作用,它又對油墨的一些特性有直接的影響。
顏料是不溶於水和有機溶劑的彩色、黑色或白色的高分散度的粉末,根據其來源與化學組成,分為有機顏料和無機顏料兩大類。
①無機顏料是有色金屬的氧化物,或一些金屬不溶性的金屬鹽,無機顏料又分為天然無機顏料和人造無機顏料,天然無機顏料是礦物顏料。
②有機顏料是有色的有機化合物,也分為天然和合成的兩大類。現在常用的是合成有機顏料,有機顏料的品種多,色彩比較齊全,性能優於無機顏料。
染料是有機化合物,它可溶於水,有時也溶解於有機溶劑,從某種染料中能制備出不溶性彩色沉澱物,叫色淀顏料,供製造印刷油墨用。
對印刷油墨中使用的顏料要求頗高,特別是顏色、分散度、耐光牲、陪談氏透明度等,要求彩色顏料的色調接近光譜顏色,飽和度應盡可能大,三原色油墨所用的品紅、青、黃色顏料透明度一定要高,所有顏料不僅要耐水性,而且要迅速而均勻地和連接料結合,顏料的吸油能力不應太大,顏料最好具有耐鹼、耐酸、耐醇和耐勢等性能。
(2)連接料
連接料是油墨的主要組成成分,起著分散顏料,給予油墨以適當的粘住、流動性和轉印性能,以及印刷後通過成膜使顏料固著於印刷品表面的作用。連接料俗稱調墨油。
連接料可以由各種物質製成,如各種乾性植物油,大都可以用來製造油墨的連接料,蘆散礦物油也可製成連接料,溶劑和水,以及各種合成樹脂都可用於製成連接料。
油墨的流變性、粘度、中性、酸值、色澤、抗水性以及印刷性能等主要取決於連接料,同一種顏侍毀料,使用不同的連接料,可製成不同類型的油墨;而同一種連接料,使用不同的顏料。所製成的仍為同一類型的油墨,因它不能改變油墨的根本性能,所以油墨的質量好壞,除與顏料有關外,主要取決於連接料。
(3)填料
填料是白色、透明、半透明或不適明的粉狀物質。主要起充填作用,充填顏料部分,適當採用些填料,既可減少顏料用量,降低成本,又可調節油墨的性質,如稀稠、流動性等,也提高配方設計的靈活性。
(4)附加料
附加料是在油墨製造,以及在印刷使用中,為改善油墨本身的性能而附加的一些材料。按基本組成配製的油墨,在某些特性方面仍不能滿足要求,或者由於條件的變化,而不能滿足印刷使用上的要求時,必須加入少量輔助材料來解決。
附加料有許多,如:乾燥劑、防乾燥劑、沖淡劑、撤粘劑、增塑劑等等
㈦ uv油墨的成分是什麼
1、聚合性預聚物 聚合性預聚物是決定UV光油塗層性能的重要成分,是UV油墨中的最基本成分,是成膜物質,性能對固化過程和固化後墨膜的性質起著重要作用。一般根據骨架結構來分類。骨架結構影響塗層硬度、耐摩擦性、附著性、耐光性、耐化學品性和耐水性等。 預聚物從結構上看,齊聚物都為含有「C=C」不飽和雙鍵的低分子樹脂,如含有丙烯酸醯基、甲基丙稀醯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等。主要有環氧丙烯酸酯樹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樹脂、聚酯丙烯酸酯樹脂、聚醚丙烯酸樹脂、聚丙烯酸丙酯、不飽和聚酯樹脂等幾種樹脂類型。而在同樣的條件下,光固化速度丙烯醯基最快,故齊聚物大都為丙烯酸樹脂。 2、感光性單體(活性稀釋劑) UV油墨和UV光油在塗布時需要有適應塗布機的粘度,一般是通過添加20%~80%的單體來降低預聚物的粘度,同時單體自身發生聚合,成為固化膜的一部分。 活性稀釋劑也叫交聯單體,是一種功能性單體,其在油墨中的作用是調節油墨的粘度、固化速度和固化膜性能。活性稀釋劑結構上也含「C=C」不飽和雙鍵,可以是丙烯醯基、甲基丙稀醯基、乙烯基和烯丙基。鑒於丙烯醯基光固速度最快,因此目前使用的活性稀釋劑大多是丙烯酸酯類單體。由於含有丙烯醯基的數量不同,可分為單官能團、雙官能團三類,各類官能團活性稀釋劑的釋放效果和固化速度都不同。一般來說,官能度愈多,固化速度愈快,但稀釋效果愈差。 傳統的活性稀釋劑,如苯乙烯、第一代丙烯酸酯單體等,他們的毒性很強,有些丙烯酸酯類單體對皮膚有很強烈的刺激作用。為了減少活性稀釋劑對皮膚的刺激性,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採用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和已酯開環聚合增加單體分子量;二是改變單體酯基結構;還有一種就是改變以前使用醇酯化方法。在採用醇加成到丙烯醯基上,使多官能度單體皮膚刺激性大大降低,如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採用酯化合成時,PH值(皮膚刺激性指數)為4.96,而採用加成法合成時,PH值降為0.3。最近,開發出了一些性能很好的單體,如:烷氧基丙烯酸酯、碳酸單丙烯酸酯、咪唑基單丙烯酸酯、環碳酸酯單丙烯酸酯、環氧硅酮單體、硅酮類丙烯酸酯以及乙烯基醚類單體等。 選擇單體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a、粘度低,稀釋效果好; b、固化快; c、在材料上有良好的附著性; d、對皮膚刺激性小,毒性小; e、在塗層中不留氣味。 3、光引發劑 光引發劑是能吸收輻射能,經過化學變化產生具有引發劑聚合能力的活性中間體的物質,也是任何UV固化體系都需要的主要成分。光引發劑可分為奪氫型和裂解型;奪氫型是需要和一含活潑氫的化合物(一般稱助引發劑)相配合,通過奪氫反應,形成自由基,是雙分子光引發劑;裂解型是光引發劑受激光發後,分子內分解為自由基,是單分子光引發劑。 (1)奪氫型:以二甲苯酮(BP)為例,單獨使用二苯甲酮時,不能使烯類單體進行光聚合,要其成為光引發劑需求是不同的。其反應機理是不同的烷基和芳基,從醇和醚中提取氫原子時,氧氣很容易淬滅激發態的二苯甲酮。而從胺中提取氫原子時,由於酮形成激發態後馬上與胺形成激發態的絡合物,避免了向氧分子的能量轉移,所以胺體系不易為氧氣淬滅,與醇醚體系相比,也減少了向單體發生能量轉移的可能型。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採用胺體系。除二苯甲酮外,這類光引發劑還有蒽醌類合硫雜蒽酮類,如常用於UV油墨中的有2-異丙基硫雜蒽酮。 (2)裂解型:以安息香醚類為例,安息香醚曾是實際應用最廣的一種光引發劑,其特點是激發態克直接分解成兩會總自由基。生成的游離基都可以引發單體聚合。安息香醚的激發態壽命短,不易為氧氣淬滅,也不能為苯乙烯所淬滅,所以可用於苯乙烯的聚合。但安息香醚即使不見光也有不同程度的熱分解,貯存穩定性不好,一般要加穩定劑和阻聚劑,目前常用的是安息二甲香醚。 選擇光引發劑應遵循的原則: a、對UV范圍的光量吸收效率高; b、相對穩定性好; c、成本低。4、其他助劑 助劑主要是用來改善油墨的性能,UV油墨中常用的助劑有穩定劑、流平劑、消泡劑、分散劑、蠟等。 (1)穩定劑:穩定劑是用來減少存放時發生熱聚合,提高油墨儲存穩定性。常用對苯二酚、對甲氧基苯酚、對苯醌、2,6-二叔丁基甲苯酚等。 (2)流平劑:流平劑是用來改善油墨層的流平性,防止縮孔的產生,使墨膜表面平整,同時也增加了油墨印刷的光澤度。 (3)消泡劑:消泡劑是用來改善油墨層的流平性,防止縮孔的產生,使墨膜表面平整,同時也增加了油墨印刷的光澤度。 (4)分散劑:分散劑能使油墨中的顏料於連結料很好低潤濕,使顏料在油墨中有很好的分散性,縮短油墨製造時的研磨時間;降低顏料的吸油量,以製造高濃度的油墨;防止油墨中顏料顆粒的凝聚合沉澱。分散劑一般是表面活性劑。 (5)蠟:蠟主要作用是改變油墨的流變性、改善抗水性合印刷性能(如調節粘性),減少蹭臟、拉紙毛等弊病,並可在乾燥後的墨膜表面形成一光滑的蠟膜二提高印刷品的耐磨性等。在UV油墨中,蠟還起阻隔空氣,減少氧阻聚作用,有利於表面固化。但在油墨中加入過量的蠟和選錯蠟的品種,會降低油墨的光澤,破壞油墨轉移性能,延長乾燥時間。
㈧ 怎麼配油墨啊
配色原理 任何一個彩色均有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三個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過程中必須考慮上述三個因素。盡管理論上說黑色是光線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澤。油墨是:「顏料(色粉)與樹脂連接料淹沒而成的。」顏料的粒子周圍包裹著一層近乎透明的樹脂油,對光線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們能感覺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澤。顏料常占油墨成份的8%-3-5%,它的用量大小決定著油墨的濃度,對油墨影響作用很大。如:油墨的相對密度、透明度、耐熱性、耐光性和對化學葯品的耐抗性等。在油墨配色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印刷工藝、墨層厚度、印刷基材等條件決定所用油墨。在選擇油墨時,要考慮油墨本身光澤、色相、著色力、遮蓋力等。光澤——光澤既可以用儀器測量,亦可以憑肉兆顫眼判斷。通常在配色過程中,僅憑肉眼觀察。當然對於要求特殊的情況,就必須用儀器加以測量,有色譜儀等。光澤實際上是油墨印刷樣受光照射後,向同一個方向反射光線的能力大小程度。其直接影響印刷外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同時,在選擇油墨時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還是啞光型油墨,也應該考慮是否是用同種類型的油墨。如果印刷油墨為里印(氯化聚丙烯樹脂型)或表印(聚醯胺樹脂)油墨,必須為同一種油墨調配,避免混合錯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色相——顏色的基本特徵,由於質的區別,配色時,首先要考慮色相是否一致,其檢測方法通常是通過刮樣進行觀察比較。 觀察色相具體做法是: ①在乎整的玻璃看森坦色平台上,取標准樣與調色樣相距1—2em距離。 ②取刮樣紙平鋪玻璃看台,再取調色墨,用玻璃攆棒進行刮樣並對比得出結果。 調色樣結果對比設計到兩個重要因素: ①遮蓋力——油墨遮蓋其底色的程度,遮蓋力越好則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響著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響的程度。一般深色油墨遮蓋力較淺色的強。諸如藍色較淺黃的好,而油墨遮蓋力好壞,又與油墨本身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如粗細度因素,常況下白墨的遮蓋力好壞與鈦白粉顆粒粗細有關,顆粒粗遮蓋力不好,印刷易結塊;顆粒細,遮蓋力好,表面均勻,光滑細膩。白色油墨一般要求直徑不大於15p,m,其它顏色油墨則不可以超過12g,m。 ②著色力——表示油墨濃度高低的一種方法。其測定是以一定量的色油墨,再加入一定倍數量的標准白油墨,混合再與標准樣比較,著色力強弱反映該墨混合色程度。通過顏色鑒定(刮色紙刮色實驗)可以比較,油墨試樣與標准樣的光澤、色相、遮蓋力三方面的差異。具體方法如下:在固定紙左上角,放標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用刮刀在與刮色紙近乎垂直的角度,輕用力展平需要對比的標准和配色油墨,待油墨表面乾燥後,在一定光源下,判斷兩者之間光澤的差異,並觀察整個顏色外觀。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採用白色刮色紙,而白墨則採用黑刮色紙 觀察色樣時,最好在白天室內間接光源下進行比較族春敗,不官被陽光直射。晚上觀察時推薦使用:「色澤價熒光燈管和色溫度5000±200*K,也可使用自製混合光源。2支藍熒光燈管、3支6500K400W日光果所選用油墨濃度不夠高,無論怎樣拼配,也無法達到標准顏色濃度。 ④需要加入白黑墨時,應特別注意所加入的分量及稱量的准確性。在所有油墨中,白墨的遮蓋力特強。加入過多,不但會沖淡顏色,同時也會阻止底材反光程度。不過對於印刷凹凸不平基材如尼龍布、紙板,為了保證印品外觀,最好印刷一層作為底色的白色。由於黑墨的著色力特強,稍不慎加入過多就需要加入相當多其它色墨來調整顏色造成浪費,因此需特別注意。 ⑤製作淡色油墨時,應從墨膜透光程度判斷,其應加人多少白墨或者調油墨(沖淡濟)進行調色。絕對不允許把溶劑(稀釋濟)用於淡顏色。溶劑加入過多,不但會影響印刷性能,而且會破壞油墨結構,造成顏料與樹脂油分離。出現沉澱或者大大地降低油墨的光澤及亮度。深色與淺色尚油墨的調配油墨的調配可分為深色油墨及淺色油墨的調配。所謂深色油墨是指:僅用原色油墨進行調配而不加任何沖淡劑。調配時根據印刷所需耗的油墨量,並以色彩分析確定的主色墨和輔色墨一起調和均勻。深色油墨的調配分單色、間色、復色三種。單色指:由一種原色1由墨調配而成。間色指:由二種原色油墨調配而成。復色指:三種油墨相混合調配而成。凡是加入沖淡劑調配而成的油墨稱淺色油墨,調配時注意三點:①用白墨不用稀釋劑;②調色時以白墨為主,往白墨中加入少許色墨;③選色應准確。如何提高墨膜的光澤 ① 在顏色濃度允許范圍內加入適量調墨油。 ② 在印刷薄膜表面塗層罩光油或者調墨油。 ③ 增加油墨透明度,選用透明度高的油墨或者加入適量凋墨油,利用光滑、反光力強的基材印刷面的光滑程度。 ④防止基材表面吸附,合理改進基材印刷面的光滑程度。 ⑤注意印刷環境的溫度、濕度。在濕度高、溫度低的情況下進行塑料凹版印刷時,由於溶劑揮發速度快,吸收墨膜周圍熱量,而造成該處空氣中水蒸氣急劇冷凝,使印刷墨膜表面形成霧氣,致使墨層失去光澤。 在梅雨季節,要特別注意控制印刷環境的溫度與濕度,保證良好的印刷效果。通常室溫在21—23℃最好,濕度控制在40%為宜,這都有助於色彩的真實再現,特殊顏色的製作 ①金、銀墨製作:採用凋墨油加入適量金粉、銀粉攪拌均勻即可、,要注意選擇合適細度的金粉及銀粉,同時也要選擇合乎該印刷基材的調墨油。還要在印刷時才配製,以防止該墨因旋轉時間過長而出現沉澱及分層,金墨也可使用銀粉、透明黃色、凋墨油進行混合製作。筆者在配金墨時,採用金粉(青光):凋金油:透明黃等於1:3:2、單位效果不錯。如果要配製紅光色相時,只需將金粉改為紅光即可。在選擇上應根據客戶的要求確定。 ②珠光油墨:珠光顏料與合適比例的高透明性墨或調墨油混合均勻即成。油墨的遮蓋力強,可能會喪失應用的珠光效果,須注意、 ③夜光油墨:油墨具有吸收光能後,在一定時期再放光的效果,因而往往能在夜晚發光,故稱為夜光油墨或者磷光油墨,通常將夜光顏料分散在透明度高的調沫油中,攪拌均勻即可。以上各種油墨都不能研磨金墨、銀墨研磨會損壞研磨設備,珠光、夜光油墨研磨會破壞表面或晶體結構,喪失應有的色相效果等。塑料印刷的調色注意事項 (1印墨調色應盡可能採用,油墨廠生產的色相相同的定形油墨,定型油墨的色彩度,要比用兩個顏色的油墨調色的彩度高: ②若要用一兩種油墨配色,應盡量利用顏色接近的定型油墨為主進行調配 ③配色時,應盡量減少油墨的品種,因為配色的油墨品種越多,青色比例也越高,會降低墨色的明度和彩度,故能用兩個顏色凋配好就不用三個顏色調配。 ④塑料薄膜是非吸收性材料,不能用稀釋劑來沖淡色墨,應加入白墨來沖淡。 ⑤不同廠家,不同品種的油墨混用,這會影響白墨的光澤、純度和乾燥速度、油墨的不同類型混合將直接改變原有的樹脂色相改變,油墨變壞,所以清大家要多注意。 總結:凋配油墨顏色時,必須認真把握好每一關口,才能調配出好的色彩來,最終結果是符合客戶的要求,質量上要保證不同批次的墨色保持—致。
㈨ 發泡印花的發泡印花油墨配方及工藝
發泡油墨
這種發泡油墨是依靠發泡劑氣化達到發泡目的的。這種油墨是將發泡劑溶於液態聚氯乙烯樹脂中而製成。當油墨受熱時,發泡劑氣化,使油墨層形成無數微小的氣孔,圖文便發泡凸起。
發泡油墨配方:
(1)聚氯乙烯樹脂100kg
(2)碳酸鈣 45kg
(3)二甲酸二辛酯90kg
(4)鹽基亞磷酸鋁5kg
(5)偶氮二甲醯胺5kg
(6)顏料(著色) 適量
將以上原料充分研磨,配成糊狀的樹脂,並加入適量的溶劑稀釋。各種材料的分析如下:
(1)聚氯乙烯樹脂
聚氯乙烯樹脂是由氯乙烯經分子化合物,用乳液法聚合成糊狀樹脂,在發泡油墨中用作連結料。
(2)碳酸鈣
碳酸鈣是白色晶體或粉末。在發泡油墨中用作填充料。
(3)苯二甲酸二辛酯
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無色透明油狀液體。在發泡油墨中用作增塑劑,具有較好的耐寒性及較小的揮發性。這種增塑劑可增加聚氯乙烯樹脂加工成型時的可塑性和流動性。
(4)二鹽基亞磷酸鋁
二鹽基亞磷酸鋁為穩定劑,聚氯乙烯樹脂在長期高熱下會逐漸分解,逸出氯化氫氣體,又會使樹脂繼續分解。因此需要加入穩定劑,才能把氯化氫氣吸收,並阻止樹脂的分解。
(5)偶氮二甲醯胺
偶氮二甲醯胺是檸檬黃色的結晶體。在發泡油墨中用作發泡劑。其在空氣中的分解溫度為195~210℃,在塑料中的分解溫度為155~210℃,發氣量為190-220mL/g,分解時析出氮氣及固體殘渣乙二醯胺。這種發泡劑不溶於一般溶劑和增塑劑,但在高聚物中卻很容易分散。
(6)顏料
顏料主要作用是使發泡油墨著色,主要有鈦藍、鉻黃、碳黑、鈦白粉、洋紅、酞青藍等,可根據需要定量加入。顏料要經過研磨、攪拌、過濾再配入連結料中,要求越細越好。
發泡印花設備
發泡印花設備主要是網印設備和焙烘(壓燙機)設備。
(1)發泡印花可採用普通網印設備,還沒有專用的發泡印花機。
(2)發泡印花後,晾乾(或低溫烘乾)是十分重要的。小面積的織物可採用疊式多層晾架,大面積的可用繩索掛起自然晾乾。為確保網印效果,網印後的織物不宜受高溫焙烘,以低溫(不大於70℃)或常溫通風乾燥為好。採用設備乾燥基本不需加熱(冬天可適當加溫),只要常溫強制通風即可。
(3)發泡印花的關鍵工序是熱壓燙。熱壓燙機由電加熱平台和接觸平台兩部分組成,可以調節溫度和時間。其主要技術參數:控溫范圍50~300℃(手控),控時范圍0~60s(手控),壓燙面積26cm × 38cm,操作電壓100/110V,功率1kW。大面積的壓燙,可採用由准備檯面、加熱機、加壓氣缸、傳送帶、出料冷卻檯面、承受台、控制器等組成的半自動熱壓燙機來完成。簡單的發泡,可採用電吹風機來解決。
織物發泡印花工藝
(1)織物發泡印花工藝流程如下。
圖案設計、畫稿、制底版→塗感光膠→曬版→調墨→(織物染整處理、裁剪、其它印花)發泡網印→低溫乾燥→發泡(熱壓燙)→檢驗一縫紉→成品
(2)工藝條件
絲網目數:80~120目。
低溫乾燥溫度:發泡印花結束後,通常採用常溫通風(25℃),時間3~4h,以織物干透為好。如果進行焙烘,其溫度應低於70℃。
熱壓燙發泡溫度:115~125℃,可視發泡漿的組成和壓燙接觸面而適當改變。
熱壓燙發泡時間:根據不同織物、不同圖案、不同發泡要求來控制,時間在2~15s。
熱壓燙接觸面:加熱台板通常直接接觸織物的反面,這樣利於發泡發得松軟、發得高。
熱壓燙壓力近於常壓。
冷卻時間:發泡充分即可,不必考慮冷卻時間。
影響織物發泡印花質量的因素
織物發泡印花要達到既有很好的藝術欣賞效果,又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除了設計水平外,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操作經驗及技巧的因素,也有原材料品種及質量的因素。
㈩ 印刷油墨的分類與主要成分有哪些
一、印刷油墨的分類:
油墨的種類很多,物理性質各不相同,有的很稠,有的很粘,有的卻相當稀.它的成分可分為三大部分:其中液體成分稱為連接料;固體成分稱為色料(顏料或染料)以及各種助劑.不同的油墨其乾燥方式也不同:不同印刷過程所使用的油墨不同;不同的承印物使用的油墨也不同.
1、按不同的乾燥方式可分為:
1)氧化結膜乾燥型油墨、2)滲透乾燥型油墨、3)揮發乾燥型油墨、4)輻射乾燥型油墨、5)濕凝固乾燥型油墨、6)冷凝乾燥型油墨、7)沉澱乾燥型油墨、8)雙組分反應乾燥型油墨、9)膠化乾燥型油墨、10)過濾乾燥型油墨、11)多種方法結合的乾燥類型油墨.
2、按印刷過程進行分類:
1)、平版印刷油墨:平版印刷油墨(簡稱為平印油墨)是一種粘稠且具有一定粘性的油墨,大部分為氧化結膜乾燥油墨,其必須具有很好的抗水性.可分為單張紙油墨和捲筒紙油墨,前者大多為快乾型氧化結膜油墨,後者主要以滲透乾燥為主.
2)、凸版印刷油墨(簡稱凸印油墨):是種粘稠的油墨,它的粘性變化范圍很大,與印刷機的印刷速度有關.它的乾燥方式包括滲透乾燥、氧化結膜乾燥、揮發乾燥等幾種方式,或幾種乾燥方式的結合.凸印油墨有輪轉印刷墨、熱固油墨、新聞油墨等.
3)、柔性版印刷油墨:是一種很稀的油墨,從流變學觀點看,它是一種最接近牛頓流體的油墨.油墨的乾燥主要靠溶劑揮發來完成的,在紙張上的乾燥有一部分是由於油墨對紙張的滲透實現的.該油墨可分為醇型、混合型和水型三種.
4)、凹版印刷油墨(簡稱凹印油墨):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照相凹版油墨,另一類是雕刻凹版油墨.前者是一種很稀的流體,粘度很低,完全靠溶劑的揮發乾燥,是一種揮發乾燥油墨,可在非吸收性承印物上進行印刷;後者黏度較高,屈服值比較大,不帶油膩性,基本依靠氧化結膜乾燥.
5)、孔版印刷油墨:要求流動性好、黏度低、粘性低、通過網孔快、轉印到吸收性承印物表面後能迅速滲透乾燥、在非吸收性承印物表面應該有很好的附著力.其乾燥方式有以下幾種:揮發乾燥型、氧化聚合型、滲透乾燥型、雙組分反應型、紫外線乾燥型等.
3、不同印刷材料對油墨的要求:
1)新聞紙:用於新聞紙印刷的凸印油墨是很稀、黏度低、流動性很好的一種油墨,它的流動性取決於印機的速度.其乾燥完全為吸收滲透乾燥.如今新聞印刷已由凸版印刷為輪轉膠印所替代,柔版印刷也被用於新聞印刷中,在柔性版印刷中已經大量使用了水基型油墨.
2)、塗布紙和表面處理過的紙張:對凸印和單張紙膠印,在塗布紙上進行印刷的油墨厚度應該比非塗布紙厚、油墨黏度應該大一點、油墨的最後乾燥主要靠氧化結膜實現;輪轉機在塗布紙上進行印刷時,要求使用快乾型油墨,同時氧化結膜乾燥油墨也逐漸被熱固型油墨替代.
3)、非塗布紙:非塗布紙的質量各有不同,所用的油墨也必須適應各種紙張的要求.通常用粘稠的油墨印刷,但比塗布紙用的油墨稀一些,其乾燥方式是靠滲透吸收和氧化結膜實現的.
4)紙板:紙板通常用來做紙盒、紙箱、印刷品包裝、精裝書封面等.在印刷上,油墨要求流動性很好,粘性很小,能夠耐搬運過程中的碰撞、墨檫等機械力的作用.在紙板上印刷可以用所有的印刷方式:氧化結膜乾燥的凸印或膠印,滲透與揮發乾燥的凹版或柔性版印刷.
5)、其它一些紙張:
二、印刷油墨的主要成分:
印刷油墨是由色料、連接料、填料等材料均勻分散混合而成的漿狀膠體.色料賦予印品豐富多彩的色調;連接料作為色料的載體,也作為黏合劑使色料固著在承印物表面上;填料賦予油墨適當的性質,使得油墨滿足各種印刷過程的印刷適性.
油墨應該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並且滿足各種印刷過程所要求的性質,能夠在印品上迅速乾燥,乾燥後的墨膜應該具有相應的各種耐水、耐酸、耐鹼、耐光、耐擦、耐磨等耐抗性.
1、連接料連接料是一種膠粘狀的流體,它的作用首先是作為顏料的載體,將粉末狀的顏料等固體顆粒混合連接起來;其次作為一個黏合劑使顏料最終能夠固著在承印物表面上,以達到顯示文字、圖象、標記、裝飾等目的.連接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油墨的黏度、粘性、乾燥性及流動性.要想得到高品質的油墨,就必須採用高品質的連接料.連接料的主要成分是油(植物油、礦物油)、樹脂、溶劑和輔助材料組成.
2、助劑由於印刷條件的變化多端性,同時為了使印刷工作者能主動適應多變的印刷條件,使用好油墨,提高印刷質量,在油墨中添加幾種具有特定性能的油墨助劑是必然的.油墨助劑可以改善油墨的某些性能,如:增塑劑可以增加高分子物質的塑性,使墨膜具有較好的柔軟性;稀釋劑可以使油墨變稀,增加油墨的流動性,同時降低油墨的黏度;撤粘劑又稱減粘劑,它可以減小油墨的粘性,同時不影響油墨的身骨;催干劑(乾燥劑)可以加速油墨的乾燥速度;沖淡劑使用的目的是沖淡油墨的顏色,也叫撤淡劑;反膠化劑的目的是防止油墨的膠化、變稠和結塊;防干劑(抗氧化劑)可以延緩乾性油的氧化聚合過程;防臟劑(防蹭臟劑)可以防止印品上的油墨蹭臟到另一張印品背面;表面活性劑可以提高固體成分的分散性,防止其凝集和沉澱;防腐劑可以延長水基油墨的儲存時間;消泡劑可以消除油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氣泡;紫外線吸收劑可以提高印刷品的耐曬性能.
3、顏料和染料
印刷油墨中使用的有色材料通常都是顏料,也有用一些染料的.顏料和染料都是顆粒極細的有色物質.顏料一般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連接料,在溶液中大部分稱為懸浮狀態;染料一般在連接料中是可溶的.顏料必須有很高的著色力、遮蓋力、化學穩定性、耐光性等性能,同時在連接料中的分散能力也要高.印刷油墨中常用的為無機顏料、填充劑、有機染料和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