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聚丙烯的用途有哪些
聚丙烯的用途是食品包裝、家用物品。
我國主要將聚丙烯這種材料應用在食品包裝、家用物品、汽車、光纖等領域。我國使用聚丙烯最大的領域是編織袋、包裝袋、捆紮繩等產品,約占總消費的 30%。
隨著聚丙烯注塑產品和包裝膜的發展,聚丙烯用於織造產品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還是其聚丙烯消耗最多的區域。注塑產品是中國第二大聚丙烯消費領域,占總消費量的 26% 左右,它也是未來聚丙烯需求量最大的地區之一。
聚丙烯的發展史:
中國於1962年開始研究聚丙烯生產工藝。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聚丙烯在中國發展迅速。我國引進了一些先進的關於聚丙烯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先後建立了燕山、揚子、遼陽等一批大中型聚丙烯生產設施,各地也興建了大量小型散裝聚丙烯生產設施,並對緩解供需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生產規模的大幅度增加,促使我國聚丙烯樹脂生產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我國PP生產能力達到1296.7萬噸。[8]2015年,我國PP產能為2013萬噸/年。
B. PP(聚丙烯)材料
聚丙烯(PP)由丙烯單體聚合面成、以聚丙烯樹脂為基材的塑料稱為聚丙烯塑料。PP是聚丙烯樹脂的縮寫代號。目前,國內生產的聚丙烯樹脂品種比較多,生產批量比較大的有扁絲級聚丙烯、雙向拉伸聚丙烯專用樹脂(BOPP專用料)、注塑級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聚丙烯等。
一、聚丙烯的性能特徵
聚丙烯樹脂是通用塑料中密度最低的,為乳白色高結晶性聚合物,無毒、無味;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剛性、耐磨性好,硬度比較高;耐熱性較好,耐寒性差;不吸水,化學穩定性好,但不耐日光,熱穩定性差;易燃,燃燒時有石油味道散出;電絕緣性好,耐電壓;薄膜透明,對空氣和水蒸氣滲透差;用於成型薄膜、絲及其他製品較好,但染色、印刷、黏合性差。
二、聚丙烯塑料製品的成型方法
聚丙烯塑料製品可採用擠出機、注塑機、中空吹塑成型,熔接和加熱成型或發泡成型,也可採用機械加工方法成型,製品表面還可電鍍等。
三、聚丙烯塑料製品用途
①薄膜。主要用於各種食品、工業製品、生活日用品和電器元件的包裝。
②中空製品。用於做各種液體燃料、化工液體和日用化學品容器。
③注塑成型製品。用於生活日用品和各種機械零件。
④各種管材、板和片製品。主要用於電線、電纜護套和熱成型各種槽類等。
⑤扁帶和纖維。用於包裝捆紮物品和各種包裝用編織帶等。
C. 聚丙烯為什麼是合成樹脂中發展最快的品種
1954年義大利科學家納塔用齊格勒催化劑合成了聚丙烯(PP),1957年義大利蒙埃公司用其研究成果實現聚丙烯的工業化生產。
聚丙烯是合成樹脂中發展最快的品種,目前產量已超過聚氯乙烯,是僅次於聚乙烯的第二大合成樹脂。聚丙烯迅速發展的原因,首先是由於原料豐富,價格便宜,來自煉廠的副產或乙烯裝置的聯產品丙烯,只需精製即可作為聚丙烯的原料;其次是聚丙烯的綜合性能好,用途廣泛,與其他通用樹脂相比,其相對密度較小(0.90~0.91),機械性能優良,表面光澤好,耐熱性好,軟化點高於高密度聚乙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可在120℃高溫下使用,無毒、無味、耐水、耐大多數有機和無機化學物質等;再次是隨著聚丙烯生產技術,特別是催化劑的不斷改進,建設投資及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聚丙烯分子鏈的每一個鏈節上都有一個側甲基(-CH3),大分子的空間排列可有如下幾種方式:①各側鏈基全部位於主鏈的一側,稱為等規聚丙烯;②各側鏈基有規則地交替位於主鏈的兩側,稱為間規聚丙烯;③各側鏈基無序地分布在主鏈的兩側,稱為無規聚丙烯。在聚丙烯工業產品中以等規聚丙烯為主,但其中會含有少量的無規物和間規物。
聚丙烯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為了改善其性能,開發了聚丙烯改性方法。
(1)共聚:在聚合時加入乙烯、氯乙烯、丙烯酸等單體共同反應,以改善其耐寒性和成型流動性;或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進行接枝共聚,以改善其拉伸強度和沖擊強度。
(2)共混:與其他熱塑性樹脂或彈性體共混,以改善聚丙烯的低溫沖擊性。
(3)填充增強:添加填充材料、增強材料及固體潤滑劑等,以改善拉伸強度。
(4)加入添加劑:如添加抗氧劑提高聚丙烯的耐氣候性,添加阻燃劑降低易燃性,加成核劑以提高其透明性等。
通過上述各種方法可大大改善聚丙烯的某些性能,也擴大了聚丙烯的用途。
聚丙烯波紋管聚丙烯是一種熱塑性塑料,可採用注塑、擠出、吹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其製品廣泛應用於包裝、傢具、汽車、電子電器等各個方面。如在包裝方面做各種軟質、半硬質和硬質包裝材料,包括薄膜袋、編織袋、周轉箱、瓶、桶、盒、罐以及大型容器等;在傢具行業中大量用於注塑各類坐椅、酒櫃、碗櫃等;在汽車上主要用作取暖及通風系統零件,還可用於保險杠、方向盤等;在電子電器工業方面製造各種家電和電器設備的外殼以及洗衣機內筒等。此外,還可製成污水處理管、農用灌溉施肥管等各種用途的管材。
聚丙烯有一類薄膜叫做雙向拉伸薄膜,簡稱為BOPP。所謂雙向拉伸,即從擠出機出來的厚片,在縱拉機上作縱向拉伸,再在拉幅機內橫向拉伸,將膜拉到所需的厚度,同時,在拉幅機內進行熱穩定,使拉伸膜的結晶度增大並趨於穩定,以增加薄膜的強度。雙向拉伸薄膜強度高、硬度高、透明性好並有一定的阻隔性。採用雙向拉伸工藝,可以進一步降低纏繞一個貨物所用的薄膜數量。在聚丙烯薄膜中,目前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是食品和佐料包裝,它在代替玻璃紙方面及作為復合薄膜基材方面發展速度很快。
聚丙烯桶聚丙烯還可做纖維和無紡布,用於服裝、地毯、煙用絲束、土工布以及道路、橋梁、水庫等的鋪地基材。
D. 建築裝修材料中PP-R和PVC是指什麼
PP-R是PolyProperlene-Ramdom的縮寫,也就是無規共聚聚丙烯的意思,俗稱三型聚丙烯。因為使用無規共聚技術,使聚丙烯的強度,耐高溫性從而成為水管材料里的主力軍。它的優點有:1、衛生健康環保。聚丙烯是環保材料。 2、接頭用熱熔連接,成為一體,百分百無滲漏,其他材料用絲口連接,其防滲性較遜,也避免了膠水粘接的有毒性。 3、耐高溫,耐壓性能好,輸送阻力小。 4、價格便宜適中。 5、使用壽命長 PVC是Polyvinylchlorid的縮寫,中文叫聚氯乙烯,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色澤鮮艷、耐腐蝕、牢固耐用,由於在製造過程中增加了增塑劑、抗老化劑等一些有毒輔助材料來增強其耐熱性,韌性,延展性等,故其產品一般不存放食品和葯品。它是當今世界上深受喜愛、頗為流行並且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成材料
E. 聚丙烯樹脂干什麼用
聚丙烯應用廣泛,下游主要需求行業為編織製品、注塑製品、薄膜製品、纖維製品和管材等行業。其中編織製品(塑編袋、蓬布和繩索等)所消耗的PP樹脂在我國一直占很高的比例,超過40%。
是我國聚丙烯消費的最大市場,主要用於糧食、化肥及水泥等的包裝。注塑製品主要應用在小家電、日用品、玩具、洗衣機、汽車和周轉箱上,增長潛力較大。
薄膜製品主要包括BOPP、CPP、普通包裝薄膜和微孔膜等,BOPP具有質輕、機械強度高、無毒、透明、防潮等眾多優良特性,廣泛應用於包裝、電工、電子電器、膠帶、標簽膜、膠卷、復合等眾多領域,其中以包裝工業使用量最大。
聚丙烯纖維有著許多優良性能,因而在裝飾、產業、服裝三大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已成為合成纖維第二大品種。聚丙烯管材具有耐高溫、管道連接方便(熱熔接、電熔接、管件連接)、可回收使用等特點,主要應用於建築物給水系統、採暖系統、農田輸水系統、以及化工管道系統等。
(5)上半年聚丙烯樹脂產量稿件擴展閱讀
行業發展前景:
聚丙烯(PP)作為主要塑料之一,具有良好的電性有和高頻絕緣性不受濕度影響,但處於低溫時變脆,不耐磨、易老化,適合製作一般機械零件,耐腐蝕零件和絕緣零件。
聚丙烯是丙烯最重要的下游產品,世界丙烯的50%,我國丙烯的65%都被用來生產聚丙烯。我國聚丙烯下游消費主要是編織品、注塑品。
近年來,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聚烯烴生產和消費發展最快的國家。產能逐年遞增,近年來煤制烯烴的迅猛發展使我國低端產品產能增加迅速,但需求增長率遠小於產能增長率。
使目前我國低端產品幾乎處於供過於求的態勢,然在高附加值產品方面缺口依然依賴進品彌補,聚丙烯高附加值市場前景可期。
近年來全球聚丙烯市場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長,PP的新用途正在實現新的增長,尤其是在汽車領域,PP作為一種可以減少汽車重量和改善環保性能的熱塑性材料,汽車生廠商為了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在積極推進使用新材料。
目前,煤化工的崛起、外資進入、港台廠商的涉足和民企的加盟,打破了原來由中石油、中石化一統天下的格局,聚丙烯生產主體正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而研發高附加值的專用料才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企業的價值。
F. PE聚丙烯60是什麼意思
(一)聚乙烯
1.概述
聚乙烯是乙烯最重要的下游產品,聚乙烯(PE)佔世界聚烯烴消費量的70%,占總的熱塑性通用塑料消費量的44%,消費了世界乙烯產量的52%。聚乙烯基本分為三大類,即高壓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是其主要加工產品,其次是片材和塗層、瓶、罐、桶等中空容器及其它各種注塑和吹塑製品、管材和電線、電纜的絕緣和護套等。主要用於包裝、農業和交通等部門。與世界其它各國相比,我國用於農膜的LDPE和LLDPE量較多。我國是世界上農膜產量最大的國家,這是由我國農業大國的特點所決定。
2.生產能力和產量
到1998年底,我國已建成的聚乙烯裝置達26套,總能力達251萬噸。
3.生產方法簡述
HP-LDPE是用兩種高壓液相法工藝生產的,即釜式法和管式法。釜式法工藝生產的聚合物具有狹窄的分子量分布,有較多的支鏈;而管式法工藝的產品分子量分布較寬,支鏈較少。
除聚合反應器外釜式法和管式法的工藝步驟相似。管式法最大單線反應器能力為20萬噸/年(如Exxon在比利時的裝置和DSM公司在荷蘭的裝置),釜式法最大單線反應器能力為18萬噸/年(有可能達到20萬噸/年),是QGPC公司用Orchem(CdF)技術建在卡達的裝置。
釜式法工藝和管式法工藝各有千秋,一般說,大規模裝置傾向用管式法;生產專用牌號的裝置更傾向用釜式法。1998年11月投產的齊魯石化公司的LDPE裝置,採用荷蘭DSM公司的高壓管式法工藝,是我國目前同類裝置中產品牌號最多、單線生產能力最大的裝置。燕山石化公司還將建設一套20萬噸/年的LDPE裝置,採用Exxon公司技術,合同已簽訂。
線型聚乙烯(HDPE/LLDPE)是用低壓液相法和氣相法生產的。世界上目前兩種液相法,即漿液法和溶液法從總產量上看,仍占優勢。重要的溶液法工藝是加拿大DuPont(現為Novacor)的中壓法工藝、Dow的低壓冷卻法工藝和荷蘭礦業公司(DSM)工藝。這些裝置均可以交替生產HDPE和LLDPE(工業上稱之為可轉換型裝置,國內稱全密度聚乙烯)。兩種應用最廣泛的漿液法工藝是用輕稀釋劑的環管反應器工藝(Phillips 和 Solvay)及用重稀釋劑的攪拌槽式工藝(Hoechst、Nissan、三井)。漿液法工藝的主要產品是HDPE,但也可以生產一些MDPE作為次要產品。
UCC和BP是生產線型聚乙烯氣相工藝技術的主要持有者。氣相法裝置一般為可轉換型裝置,可以交替生產LLDPE和HDPE,但受到專利協議中的某些限制。被許可生產兩種產品的裝置通常也要在較長的時間內優先生產一種產品。即使是可轉換型裝置,在HDPE和LLDPE產品之間頻繁的互換也是不經濟的,實際上也並不這樣作。
1997年世界聚乙烯和平能力約為5070萬噸/年,北美和西歐的能力佔世界總能力的一半以上。亞洲國家(包括日本)約佔世界總能力的1/4。就工藝看,高壓聚乙烯約佔38%,管式法和釜式法幾乎各佔一半。漿液法工藝大約占匯流排型聚乙烯所擁有的62%份額的一半。我國1998年釜式法、管式法、漿液法、氣相法和溶液法佔聚乙烯生產總能力的比例分別為:9%、18%、26%、43%和3.2%。與世界各種工藝方法產能的平均比例(19%、19%、30%、24%和8)相比,氣相法高,管式法相近,其它方法均低。
近幾年我國聚乙烯工業在催化劑開發、工藝設備國產化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催化劑國產化有顯著進展30噸/年國產化HDPE催化劑生產裝置已在燕山石化公司建成,生產的催化劑已在大型工業化裝置中使用。目前國產催化劑在漿液法HDPE裝置上應用的復蓋率已超過80%。
我國茂金屬催化劑的研究取得了可喜進展,到1996年中為止,共開發出了五個模試或專利技術,已獲得了5個中國專利申請號,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及上海化工研究院已在氣相流化床模試裝置上製得具有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茂-LLDPE、石科院還合成了可以生產高密度、低密度、超低密度和長鏈支化聚乙烯樹脂的茂金屬催化劑,石科院開發的負載型橋聯茂鋯催化劑已進行了不同規模的中試驗證。該院開發的茂金屬催化劑APE-1S成功地在在遼化通過了中試試驗,並與美國Phillips公司合作完成了環管淤漿法連續反應器的中試評價試驗,試驗表明該催化劑有較高活性和較好的對1-己烯共聚的催化能力,聚合產品有較好的粒度分布和較高的堆密度。1999年3月該催化劑已通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組織的鑒定。
工藝開發取得豐碩成果,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揚子石化公司設計院和燕山石化公司等單位開發了漿液法高密度聚乙烯工藝。燕化公司14萬噸/年的高密度聚乙烯裝置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從1992年6月1日方案確定到1994年9月26日裝置建成投產, 僅用了27個月25天,比引進技術與設備建設節約外匯4743萬元。之後用該工藝又在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建設了7萬噸/年生產線。
揚子石化公司完成了在同類裝置中具有先進水平的「年產20萬噸淤漿法高密度低壓聚乙烯成套技術工藝包」,1997年已通過中國石化總公司鑒定。採用此項技術,能大幅度降低新建聚乙烯裝置的工程造價,又能有效地指導現有裝置的擴容改造。
上海醫葯工業設計院和燕山石化公司聯合開發了淤漿法和卧式氣相釜串聯的全密度聚乙烯生產新工藝,已申請中國專利,並准備在燕山的工業化裝置上實施。
新產品的開發取得一定成績。齊魯石化公司生產的高強度膜、管材和大中空容器已成為該公司的拳頭產品,HDPE包覆管專用料繼在國家重點工程陝-京天然氣集輸工程中獲得成功應用後,最近又在國際競標中擊敗了多個知名的國外大公司,實現向埃及管道防腐廠的出口,打破了歐美公司完全控制中東合成樹脂專用料的局面。燕山石化公司試生產了分子量較高,分子量分布寬、ESCR性能好的管材料6000M。北京化工研究院研製成功可用於汽車油箱的HDPE料,該院模擬兩釜串聯方法在2升聚合釜內進行乙烯兩釜聚合,制備出分子量雙峰分布的高分子量丁烯共聚型HDPE樹脂,性能指標與國外單層汽車油箱專用料的基礎樹脂性能相當。
4.需求量
1998年我國聚乙烯產量230萬噸, 其中HDPE 74.0萬噸,LDPE 59.10萬噸,LLDPE(包括在全密度聚乙烯裝置中生產的HDPE) 97.10萬噸。1998年我國凈進口聚乙烯242萬噸,表觀消費量為472萬噸。1998年我國聚乙烯生產能力約為世界生產能力(5523萬噸)的4.5%,表觀消費量為世界消費量(4370萬噸)的10.8%。因為我國進口的聚乙烯有相當一部分是來進料加工,但來進料加工的樹脂常常有一半留在了國內。計算需求量時,按進口樹脂的60%為來進料加工進口計算,而來進料加工聚乙烯中的一半又留在了國內,即按進口量中的70%是為了滿足國內需求計算。
5.增長率
1983-1998年我國聚乙烯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15.2%,為GDP增長率(10.3%)的1.5倍。1993年-1997年我國聚乙烯裝置的平均開工率為90.5%。
6.應用分配
LDPE用量最大的是薄膜和片材,其次是擠出塗層、注塑、電線和電纜。這四種應用總共佔LDPE應用的90%。
薄膜是LDPE的最大的市場,包裝和非包裝應用大體各佔50%。擠出塗層是世界LDPE的第二大市場,是LDPE增長速度快的應用領域,主要得利於包裝技術的發展和包裝式樣的不斷翻新。
薄膜和片材的應用佔世界LLDPE消費量的75%。注塑和電線電纜分別是LLDPE的第二和第三大應用領域,但僅佔LLDPE總用量的7%~15%。拉伸纏繞薄膜是世界上LLDPE在包裝領域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正在替代打包帶、瓦楞板、包裝紙和收縮包裝。
包裝佔HDPE樹脂用量的75%,建築佔10%~15%,而其餘的10%~15%用於其它各種消費品和工業用品。美國和西歐吹塑和注塑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約占總消費量的60%~50%,但在日本和亞洲其它國家,HDPE在這些部門的消費量卻只佔總消費量的1/3,按消費比例計算,亞洲國家的薄膜用量的比例是美國和西歐的2倍。
以美國市場為例,HDPE用量最大的部門是各類瓶、桶、罐和包裝袋,其次是片材、管材、包裝箱、托盤及電線、電纜等,但預計年增長率最高的應用是汽車燃油箱、桶和罐,其次是襯板、供水和灌溉水用管及土工薄膜。
薄膜幾乎占我國聚乙烯消費量的60%(見表),其中農膜佔20.4%。1998年我國消費於農膜的聚乙烯樹脂超過70萬噸。我國是世界農地膜產量最高的國家,這是由我國農業大國的特點決定的。聚乙烯的其它應用包括管材、板材、中空容器、單絲、編織製品、注塑件、電線電纜等。國內的管材消費以農用管為主,其次為飲水管和燃氣管;中空容器主要用於飲料、化妝品、食用油和葯品的包裝。1997年100升以上的容器用樹脂大約消費6萬噸;單絲和編織製品主要用於繩索、漁網絲和彩條布;電纜料主要用於絕緣料、交聯電纜料和護套料;注塑料主要用於生產周轉箱、塑料托盤、塑料瓶蓋等產品;其它包括聚乙烯塗層和氯化聚乙烯等。
7.發展前景
多年來我國聚乙烯的產量一直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進口量大約占表觀需求量的一半。1983-1997年我國聚乙烯的平均表觀需求滿足率為46%,平均滿足率為54%。如果2002年我國大中型乙烯均能完成改造,預計聚乙烯能力可達370萬噸,按開工率90%計,產量330萬噸。根據歷史上需求變化情況,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預測,預測2002年我國聚乙烯需求量為586萬噸(表觀需求700萬噸),2005年為790(950)萬噸,2010年為1220(1480)萬噸。推測2002年我國聚乙烯的滿足率和表觀滿足率分別為56%和47%。與1983-1997年的平均水平相當。聚乙烯在我國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是很有發展前景的石化產品。
(二)聚丙烯
1.概述
聚丙烯是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通用樹脂,是丙烯最重要的下游產品,世界丙烯的50%,我國丙烯的65%都是用來制聚丙烯。聚丙烯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通用熱塑性樹脂,總量僅僅次於聚乙烯和聚氯乙烯。1998年世界聚丙烯產能為2925萬噸,1997年世界聚丙烯的總產量約2390萬噸,產值約為210億美元。從1991年始世界產量增長約年均9%,在通用樹脂中增長速度僅次於LLDPE。
和其它通用樹脂一樣,亞洲金融危機對聚丙烯需求也有很大影響,即使在調低的預測水平下,與其它樹脂相比,聚丙烯仍保持較強勁的增長速度。新的預測表明,1997年到2002年世界聚丙烯需求年均增長率為7.1%,而同期聚乙烯為5.2%,PVC為5.0%,聚苯乙烯為4.1%。聚丙烯需求增長快的原因可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即便宜、輕、良好的加工性和用途廣,催化劑和新工藝的開發進一步促進了應用領域的擴大,如汽車和食品包裝等新用途的開發進一步促進了需求的增長,過去沒有這么多的聚丙烯用於汽車工業,過去聚丙烯也很少用於吹塑和熱成型加工。有人說:「只要有一種產品的材料被塑料替代,那麼這種產品就有使用聚丙烯的潛力」。
2.生產工藝簡述--氣相法和本體法工藝在逐漸替代漿液法工藝
根據反應介質和反應器構形,聚合工藝可大致分為三種基本類型:
(1)本體工藝,聚合在液體丙烯中進行。反應器可為液體釜式反應器,如Exxon、三井(現為宏偉聚合物公司)和住友的工藝;也可以是環管反應器,如Montell 、Hoechst(現在是Targor 的一部分)、Phillips和 Solvay 工藝。
(2)漿液法工藝,在該工藝中丙烯溶解在丁烷、戊烷、己烷、庚烷或壬烷等烴類稀釋劑中,反應器可以是連續攪拌槽式反應器,如Amoco、Montell、Hoechst(現是Tagor)、三井(現是宏偉聚合物);間歇攪拌槽反應器(如三井)、環管反應器(如Solvay)和在沸騰丁烷中的反應(該工藝被亨茨曼 在Woodbury使用,該裝置1987年前屬於殼牌公司)。
(3)氣相法工藝,在該工藝中丙烯直接聚合生成固體聚合物,所用反應器有:流化床(如UCC 和住友);卧式攪拌床(如 Amoco/智素)和立式攪拌床(如BASF,現在是Targor)。
從技術上看,本體聚合也是一種漿液聚合,但工業上對任何用丙烯作稀釋劑的工藝用「本體」這個術語,而將用非丙烯作稀釋劑的工藝稱之為漿液聚合。
目前世界約55%的裝置能力是本體法, 25%是氣相法,漿液法佔其餘的份額。從1990年起世界上漿液法生產裝置的數目就一直在下降,讓位於本體法和氣相法技術。這種情況在北美、西歐和日本尤為明顯。由於世界新增能力和擴建能力基本上使用氣相法和本體法,因而預計這種傾向仍會繼續。
根據CW 1998年11月聚丙烯專刊,各種聚丙烯技術的能力和在總能力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為:Montell 公司的Spherilene 1100萬噸(佔世界總能力的37%);UCC的SHAC工藝 500萬噸(17%);Targor Novolene 工藝380萬噸(13%);三井Hypol 200萬噸(7%);Amoco 200萬噸(7%);Shell 早期技術80萬噸(3%);El Paso 100萬噸(3%);住友 35萬噸(1%)。餘下的12%包括用我國技術建設的裝置。Borealis正在用其Borstar技術 新建20萬噸聚丙烯裝置。
到1998年底,我國連續法聚丙烯生產能力約180萬噸,其中本體法佔80%,氣相法佔11%,漿液法佔9%,此外還有總能力約70萬噸的間歇本體法裝置,裝置能力從2000噸到10000噸不等。
我國近兩年聚丙烯工藝技術有明顯進展,最主要的成績是開發了丙烯聚合的高效催化劑和聚丙烯的成套生產技術,此外新產品的開發也取得了顯著成績。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製成功的N型高效丙烯聚合催化劑目前已獲中、美、德、英、法、意、荷等國專利。該催化劑已實現了在大工業裝置上的長周期穩定運轉,生產出多種牌號的大噸位合格產品。使用國產催化劑與使用進口催化劑相比,一個7萬噸/年的裝置每年可節約資金近830萬元。與該院合作的美國菲利浦斯公司已在美國休斯頓建成60噸/年的N催化劑生產裝置,產品向世界各國出售。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製成功的DQ-1型球形高效催化劑已通過了中試,並在7萬噸/年的工業化裝置上進行了均聚、無規共聚和嵌段共聚三個階段的工業試驗,生產出7個牌號的批量合格產品,產量已超過1萬噸。該催化劑已通過石化集團公司組織的鑒定,生產裝置已建成投產。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製成功的CS-Ⅰ型催化劑和CS-2催化劑也已用於國內多套聚丙烯工業化裝置中,並已出口到國外。
目前我國聚丙烯催化劑的國產化覆蓋率已超過2/3。大連石化公司有機廠、燕化公司化工二廠、蘭州煉化總廠、前郭煉油廠採用國產化的釜式本體法技術各建設了一套4萬t/a聚丙烯裝置,均已順利投產。
我國開發了使用液相環管反應器的聚丙烯工藝,採用N型高效催化劑。長嶺、武漢、九江、福建、濟南、大連、荊門7萬噸/年聚丙烯裝置和大慶的1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均已順利投產,裝置性能指標均達到我國九十年代引進的同類裝置的水平。
用國內建設的聚丙烯環管反應裝置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0.4%,已引進的7萬噸/年的聚丙烯裝置總投資約9-10億元,而同等規模的國產化裝置的總投資在5億元以下。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燕山石化公司開發了聚丙烯洗衣機桶專用料已得到了國內多個洗衣機生產大廠的質量認可;上海石化開發了聚丙烯流延膜系列專用料、洗衣機專用料和可漆性汽車保險杠專用料;茂名石化公司生產的聚丙烯專用料替代進口產品,獲得了廣東美的集團家電有限公司的認可;在北京化工研究院的配合下,夏利汽車所用的塑料已大部分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的產品,目前正在繼續研究開發汽車專用料,爭取在其它車型上應用。
3.國內近年需求量和增長率
1998年我國聚丙烯產量207萬噸,凈進口152萬噸,表觀需求359萬噸。1998年進口樹脂中大約71%屬來、進料加工及保稅倉庫等非一般貿易進口,但從這種渠道進口的樹脂不一定能全部轉變為製品再出口,約有一半左右滯留國內。估計國內聚丙烯需求大約為300萬噸。1983年-1998年15年中產量、凈進口量、表觀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2.2%,、21.7%、22.2%和21.3%。1993年-1998年我國聚丙烯國內需求增長率大約是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10.3%)的2.1倍,超過了合成樹脂的平均增長率(16.7%和1.6倍)。
4.國內價格
2000年1月我國餘姚市場聚丙烯通用牌號(拉絲級)的價格約6100元/噸。歷史上聚丙烯的價格和其它通用樹脂的價格一樣,起伏很大。1995年受世界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聚丙烯供應緊張,價格上揚,人為的抄作加劇了這種形勢。1995年2季度和3季度通用牌號的價格上漲到1萬元/噸以上。1997年4季度後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價格急劇下降,1999年上半年這種下降的局勢仍未能扭轉,通用牌號價格下跌到4800元左右。此後雖有緩慢回升,但現在的價格水平最多相當於1997年4季度水平,遠未達到歷史上的高價位。 5.應用
聚丙烯的消費方式受各地區工業結構的影響,因地區而不同。一般說,注塑應用占工業化國家消費的主要份額,特別是在那些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農業國在工業化發展的早期階段,纖維用比重更大,主要用作編織袋、防水布等。在工業化國家,耐用消費品,如汽車、家電和地毯約占聚丙烯最終用途50%。這些市場的消費量受經濟發展周期性和消費水平的影響很大。取決於各種應用的具體要求,聚丙烯也在與其它熱塑性塑料競爭,這些塑料是:(1)在交通和家電等領域使用的ABS;(2)在交通、地毯面紗和無紡布中使用的尼龍;(3)在家用品、消費品、硬包裝、薄膜和電線電纜中使用的聚乙烯;(4)在硬包裝和家用電器中使用的聚苯乙烯;(5)在薄膜、硬包裝和地毯面紗中使用的PET;(6)在薄膜和醫療用品中使用的PVC。聚丙烯的應用范圍寬,領域多,幾乎沒有一種應用可以超過聚丙烯總市場份額的25%。
我國生產的聚丙烯中,用於編織袋的扁絲料約占我國聚丙烯產量的50%以上。從我國1997年各種聚丙烯製品的供需結構看,扁絲料基本滿足需求(國內產品滿足率87%),但薄膜料國內滿足率僅30%;注塑料國內滿足率不到10%。國內生產的注塑料大部分是均聚物(美國注塑料共聚物和均聚物的比例大致為2:1),只能用於日用品等對性能要求不高的產品。從表5列出的國產料和進口料的專用料比例看,進口料的專用料比例明顯高於國產料。從進口牌號的性能看,有相當數量的聚丙烯進口牌號是MI高的薄壁注塑牌號和纖維、無紡布牌號。
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應用情況相比,我國注塑(特別是汽車)和纖維(特別是無紡布)用聚丙烯還應有很大潛在的市場空間。
6.發展前景
根據我國聚丙烯需求增長的歷史規律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們預計今後聚丙烯需求增長速度仍會高於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預測2002年我國聚丙烯表觀需求量為525萬噸,2005年為730萬噸,2010年為1180萬噸(見表)。如果到2002年我國大型和中型乙烯均能改造完成,預測那時我國聚丙烯生產能力可達348萬噸,按開工率90%計,產量313萬噸,屆時表觀滿足率可達到60%,仍有40%的聚丙烯*進口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