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雞蛋殼半透明實驗
蛋清和蛋殼間有來層膜源,是半透膜。氯化鈉和硝酸銀都是溶液能透過半透膜,因此第一個實驗中可觀察到得現象是,硝酸銀溶液和雞蛋中都有白色沉澱生成,就是銀離子和氯離子反應。第二個實驗中,碘分子能透過半透膜,因此可以看到雞蛋中澱粉變藍。而澱粉是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結果就是碘水溶液沒明顯現象。
㈡ 半透膜的制備方法
1.在100mL燒杯中里加入10mL濃硝酸(14.1g/mL),配成混合溶液,冷卻到約20℃。把一小塊內脫脂棉浸入混合溶液中8~容10min取出後充分洗凈,涼干,得到纖維素硝酸酯。
2.在試劑瓶中取乙醚、乙醇各10mL,再加入1g上述乾燥的纖維素硝酸酯,不斷振盪,放置1~2天,就生成透明的膠棉液。
3.取3mL上述自製或市售5%的膠棉液,加入乾燥的150mL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橫斜不斷轉動使瓶的內壁和瓶口都均勻沾上膠棉液。倒出多餘的膠棉液,然後倒置約1min使乙醚、乙醇不斷蒸發,直到乾燥。逐步剝離瓶口的薄膜,沿瓶壁薄膜夾縫注入蒸餾水,使得薄膜逐步跟瓶壁分離,輕輕取出,浸入蒸餾水中備用。 把定量濾紙放入盛有2:1的水-硫酸的燒杯中,用玻棒輕輕撳壓,使它浸沒均勻(玻棒和濾紙都不能帶水)。浸泡60~90s後取出,立即用蒸餾水洗凈,再放入1:1一水合氨的水溶液(即氨水)中,中和殘留的酸,取出在空氣中晾乾。
[備注]
1.製作膠棉半透膜的錐形瓶一定要乾燥,否則難以成膜。
2.膠棉半透膜容易破裂,實驗前請保存在蒸餾水裡。
3.自製羊皮紙時,一定要控制硫酸的濃度和浸泡時間,還要注意在浸泡中濾紙不能重疊。
㈢ 在一個半透膜袋中裝入蔗糖溶液,將半透膜袋懸在空中溶液中的水會不會透過半透膜滲出來
直接把這個裝入蔗糖溶液的半透膜袋懸在空中,溶液中的水分當然要出來了,因為水分子是可以通過半透膜袋的,裡面的蔗糖不能通過。也就是對於水分子來說,這個半透膜袋相當於沒有一樣,水分子只遵從從水分子濃度相對高的一側到達另外一側,你說的這種情況,屬於根本沒有構成滲透裝置,由於重力作用,水分子要滲透出來。
㈣ 做半透膜滲透實驗時,滲透壓平衡時內外溶液濃度誰高
做半透膜實驗時,內外要形成濃度差。開始時,溶液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擴散的,所以當平衡時會形成液面差。此時兩邊濃度相等。
㈤ 關於半透膜滲透作用的實驗
你說的沒有錯,濃度相同就不會再降了
原文中沒有說降得比燒杯還低啊
㈥ 一個 高一 化學題 半透膜 膠體 溶液的困惑
澱粉是高分子,其溶液是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幫燒杯內液體遇碘水不會變藍,當然就不可能選C了。至於漏斗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漏斗內溶液濃度大,水分子有向漏斗內擴散的過程。
㈦ 半透膜(化學)
選D..半透膜的作用是使小分子物質KI透過,而澱粉不能..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破損的話,那麼水裡面只會有KI.有破損的話除了KI之外還會有澱粉
㈧ 怎麼驗證半透膜
簡說吧:半透膜包住碘水,繩系住紮口,伸入到盛有澱粉溶液的燒杯,浸入液面以下,一段時間後澱粉溶液變藍。證明碘分子可穿過半透膜。不好意思,手機只能輸63個字,所以分開說了。兩組驗證了該人工膜具有半透膜的兩個特性,實驗也就over了。*注意:實驗步驟的描述要簡,抓關鍵字,分條敘述
㈨ 證明澱粉未通過半透明膜的實驗
將澱粉溶液裝入半透膜袋中,放置在水中,一段時間後,向水中滴加碘溶液,沒有變藍,說明澱粉未能透過半透膜。
㈩ 化學透析實驗的實驗設計
透析是生物化學實驗室最簡便最常用的分離純化技術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備過程中,除鹽、除少量有機溶劑、除去生物小分子雜質和濃縮樣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術。 透析只需要使用專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將半透膜製成袋狀,將生物大分子樣品溶液置入袋內,將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緩沖液中,樣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內,而鹽和小分子物質不斷擴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內外兩邊的濃度達到平衡為止。保留在透析袋內未透析出的樣品溶液稱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稱為「滲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膜可用動物膜和玻璃紙等,但用的最多的還是用纖維素製成的透析膜, 商品透析袋製成管狀,其扁平寬度為23 mm~50 mm不等。為防乾裂,出廠時都用10%的甘油處理過,並含有極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屬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雜質,它們對蛋白質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質有害,用前必須除去。洗凈涼乾的透析袋彎折時易裂口,用時必須仔細檢查,不漏時方可重復使用。 超濾是介於微濾和納濾之間的一種膜過程,膜孔徑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間。超濾是一種能夠將溶液進行凈化、分離、濃縮的膜分離技術,超濾過程通常可以理解成與膜孔徑大小相關的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水流過膜表面時,只允許水及比膜孔徑小的小分子物質通過,達到溶液的凈化、分離、與濃縮的目的。 超濾膜一般分為板框式(板式)、中空纖維、管式、卷式等多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