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醋酸丁酯沸點
醋酸丁酯
中文別名:醋酸正丁酯;乙酸丁酯;乙酸正丁酯; 乙酸丁脂; 丁基醋酸鹽; N-醋酸苯酯; N-丁基醋酸; 醋 酸 丁 酯; 乙酸丁酯,醋酸丁酯; 醋酸丁酯 N-BUTYL ACETATE; 乙酸正丁酯, 99+%; 乙酸正丁酯, SEMICONDUCTOR GRADE, 99% MIN; 乙酸正丁酯, HPLC GRADE, 99.5+%
英文簡稱: s-BAC
主要性質:與醋酸正丁酯相似,無色液體、有水果香味,沸點112.3℃(101.3kPA)
相對密度0.872
(20℃/4℃)
閃點31.1℃
主要應用:漆用溶劑、稀釋劑,各種植物油與樹脂溶劑。還用於塑料和香料製造。
分子式(Formula):C6H12O2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16.16
CAS No.: 123-86-4
物化性質(Physical Properties)
1、比重:0.878-0.885;
2、含量:≥96%;
3、水份:≤0.4;
4、游離酸(以醋酸計):≤0.010%;
5、不揮發物:≤0.010
【應用】
本品為性能優良的有機溶劑,被廣泛地用於造漆工業,塗料工業,用來製造硝化纖維素及其衍生物清漆以及聚氨酯清漆,及醇酸樹酯清漆和多彩塗料,也用於樟腦,礦油,油酯及合成樹酯,天然及合成橡膠乙烯等,苯乙烯等,2一甲基丙烯酸等聚合物製品,同時還用於人造革及醫葯工業和電子工業,同時大量用來製造油漆工業,稀釋劑,也用於塑料工業,香料工業,以及作為萃取劑和脫水劑應用於各種領域,本品由於毒性很低,還用作酒類的調香劑,總之應用非常廣泛.
B. 三聚氰胺、甲苯、二甲苯、VOC、甲醛、重金屬、乙醚、脲醛樹脂、的化學式還有危害是什麼
三聚氰胺(氰胺,qíng àn)(英文:Melamine)(化學式:C3H6N6),俗稱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對身體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甲苯 無色澄清液體。有苯樣氣味。有強折光性。能與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極微溶於水。相對密度 0.866。凝固點-95℃。沸點110.6℃。折光率 1.4967。閃點(閉杯) 4.4℃。易燃。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 1.2%~7.0%(體積)。低毒,半數致死量(大鼠,經口)5000mg/kg。高濃度氣體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二甲苯 為無色透明液體;是苯環上兩個氫被甲基取代的產物,存在鄰、間、對三種異構體,在工業上,二甲苯即指上述異構體的混合物。二甲苯具特臭、易燃,與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沸點為137~140℃。二甲苯毒性中等,也有一定致癌性。二甲苯的污染主要來自於合成纖維、塑料、燃料、橡膠,各種塗料的添加劑以及各種膠粘劑、防水材料中,還可來自燃料和煙葉的燃燒氣
VOC 是有機揮發其他的總稱
甲醛 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型氣味的氣體。易溶於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溫下是氣態,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現。易溶於水和乙醇,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爾馬林。甲醛分子中有醛基生縮聚反應,得到酚醛樹脂(電木)。甲醛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原料,主要用於塑料工業(如制酚醛樹脂、脲醛塑料—電玉)、合成纖維(如合成維尼綸—聚乙烯醇縮甲醛)、皮革工業、醫葯、染料等
重金屬有很多種 結構式也有很多種
乙醚 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刺激氣味。帶甜味。極易揮發。其蒸汽重於空氣。在空氣的作用下能氧化成過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於光線下能促進其氧化。當乙醚中含有過氧化物時,在蒸發後所分離殘留的過氧化物加熱到100℃以上時能引起強烈爆炸; 這些過氧化物可加5%硫酸亞鐵水溶液振搖除去。與無水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物反應也會發生猛烈爆炸。溶於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類,微溶於水。相對密度0.7134。熔點-116.3℃。沸點 34.6℃。折光率1.35555。閃點(閉杯)-45℃。易燃、低毒。
脲醛樹脂:尿素與甲醛反應得到的聚合物。又稱脲甲醛樹脂。英文縮寫UF。加工成型時發生交聯,製品為不溶不熔的熱固性樹脂。固化後的脲醛樹脂顏色比酚醛樹脂淺,呈半透明狀,耐弱酸、弱鹼,絕緣性能好,耐磨性極佳,價格便宜,但遇強酸、強鹼易分解,耐候性較差。
C. 脲醛樹脂的配製方法
這是轉發別人的:
(2)
可室溫或加溫
100
℃以上很快固化
;
(3)
與
PF
相比
,
固化後膠層無顏色
,
不污染製品
;
(4)
膠接強度比動
,
植物膠高
;
(5)
毒性較小
,
但固化時會放出刺激性的甲醛
;
(6)
製造容易
,
價格便宜
;
(7)
耐光性好
,
較耐老化
;
(8)
工藝性好
,
使用方便
;
(9)
脆性大
,
固化過程易產生內應力引起龜裂
;
(10)
耐水性和膠接強度低於酚醛樹脂膠
.
脲醛樹脂膠粘劑的特性
3.1.2
合成脲醛樹脂的原料
尿素
:
分子式
:CO(NH2)2;
分子量
:60.06;
熔點
:135
℃
為無色針狀結晶或白色結晶
,
極易溶於水
,
水溶液呈弱鹼性
;
易吸濕結塊
.
在水
,
稀酸或稀鹼中不很穩定
.
甲醛
:
分子式
:CH2O
分子量
:30.03;
沸點
:-19.5
℃
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原料
,
為無色
,
強烈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有毒
.
易溶於水
,
工業用甲醛水溶液
(
福爾馬
林
)
為無色透明液體
,
混入鐵等物質為淡黃色
,
其甲醛含量一般為
36-37%.
此外
,
還有氫氧化鈉
,
甲酸
,
氯化銨
,
六次甲基四胺等
.
3.1.3
脲醛樹脂形成原理
(
一
)
加成反應
加成反應過程
:
尿素與甲醛水溶液在廣泛的酸性或鹼性條件反應的第一階段是加成反應
,
首先生成一羥
甲脲
.
一羥甲脲的生成
:
NH2CONH2 + CH2O NH2CONHCH2OH (3-1)
二羥甲脲的生成
:
NH2CONHCH2OH + CH2O HOCH2NHCONHCH2OH(3-2)
上述反應若尿素與甲醛為等摩爾比且在中性條件下進行
,
最終達到尿素
,
甲醛
,
一羥甲脲和二羥甲脲四
個組分的平衡
.
但若尿素與甲醛的摩爾比大於
1:1
時
,
上述平衡組成就會發生變化
,
尤其是摩爾比大於
1:2
時
,
二羥甲脲
進一步與甲醛加成生成三羥甲脲
:
HOCH2NHCONHCH2OH + CH2O
HOCH2NHCON(CH2OH)2 (3-3)
反應
(3-1)
和
(3-2)
可同時被酸
(H+)
和鹼
(OH-)
所催化
,
但鹼的催化效應較大
.
正反應和逆反應都能被催化
到大致相同的程度
,
所以
PH
值的變化
,
平衡常數改變不大
,
但在實際的脲醛樹脂的合成中
,
由於反應中間
都在酸性條件下進行的
,
羥甲脲參加縮聚反應或生成不溶於水的次甲脲沉澱
,
這樣平衡常常不能達到
.
加成反應機理
:
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
,
其加成反應可通過不同的反應機理進行
,
其反應歷程和產物也有
所不同
.
鹼性條件下
,
加成反應生成較為穩定的初期產物羥甲脲
.
NH2CONH2 + OH-
→NH2CONH
- + H2O
NH2CONH- + H2C+=O-
→NH2CONHCH2O
-
NH2CONHCH2O-
+ H2O→NH2CONHCH2OH + OH
-
從反應動力學的角度來看
,
生成一羥甲脲
,
二羥甲脲和三羥甲脲的速度比為
9:3:1,
即其反應能力隨引入
羥甲基而依次降低
.
因此
,
生成一羥甲脲和二羥甲脲是決定脲醛樹脂理化性能有意義的產物
.
酸性條件下
,
是甲醛受氫離子的作用
,
首先生成帶正電荷的次甲醇
:
_
CH2O + H2O HO
—
CH2
—
OH
HO
—
CH2
—
OH + H+ +CH2OH +H2O
帶正電荷的次甲醇與尿素反應
,
生成不穩定的羥甲脲
,
它進而縮聚脫水
,
生成次甲基鍵連接的低分子縮
聚物或次甲脲
:
NH2CONH2 + C+H2OH→NH2CON+H2CH2OH
NH2CON+H2CH2OH→NH2CONHCH2OH + H+→
NH2CONHC+H2 + H2O
NH2CONHC+H2 + NH2CONH2→NH2CONHCH2N+H2CONH2
→NH2CONHCH2NHC
ONH2 + H+
或者
NH2CONH2 + 2CH2O CH2NCONCH2 + 2H2O
PH1%
時就顯示出影響了
;
含量越高
,
樹脂在貯存期間的羥甲基含量下降越明顯
,
貯存穩定性越差
.
不應超
過
0.8%.
游離氨
:
能提高縮聚反應初期階段及補加尿素再縮聚階段的介質
PH
值
;
但當含量高於
0.015%
時
,
樹脂的
固化時間延長和貯存穩定性降低
.
不應超過
0.015%.
(
四
)
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
在反應體系中
,
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既有單獨作用又有聯合其它因素共同作用
.
反應溫度
:
對反應速度
,
游離甲醛含量膠樹脂貯存穩定性等的影響較為明顯
;
過高
(
酸性介質
),
出現凝膠
,
易形成次甲脲沉澱
;
過低
,
反應時間過長
,
樹脂聚合度低
,
粘度低等
.
應視各反應階段的具體條件而定
,
酸性
加成階段
,
應為
40-60
℃
,
鹼性加成階段
,
應為
80-95
℃適宜
.
反應時間
:
關繫到樹脂的聚合度
,
游離甲醛含量
,
粘度及樹脂的力學性能等
;
過短
,
反應不完全
,
固體含量低
,
粘度小
,
游離甲醛含量高
,
樹脂機械強度低
;
過長
,
聚合度過高
,
粘度過高
,
樹脂水混和性下降
,
貯存期短
.
應
考慮反應時間與其它條件的共同作用
.
3.1.5
脲醛樹脂的合成
(
一
)
原料計算
所需尿素量為已知
,
按下式計算其它原料量
:
式中
:
——
所計算的原料量
(Kg)
——
所計算原料的分子量
——
所計算原料的摩爾數
——
尿素純度
(%)
——
尿素量
(Kg)
——
所計算原料的濃度
(%)
60.06
——
尿素分子量
(
二
)
膠接用脲醛樹脂合成
合成實例
:
甲酸
:
水
1: 2
甲醛水溶液
1000
尿素
(1)
377.6
尿素
(2)
66.6
尿素
(3)
59.2
六次甲基四胺
3.9
聚乙烯醇
11
氫氧化鈉
適量
甲
酸
適量
(2)
合成工藝
甲醛水加入反應釜後加六次甲基四胺
.
用氫氧化鈉調
PH=7.8-8.2,
加熱升溫並加入尿素
(1)
和聚乙烯醇
(
提高
UF
的耐老化性能
,
增加初粘性
),
在
30-50min
內升到
88-92
℃
,
並保溫
30min.
用甲酸調
PH=5.2-5.4,
在溫度
88-92
℃下保溫
30min.
用甲酸調
PH=4.7-4.9,
反應
20min
後不斷測定粘度
,
當粘度達到
19-21s(
塗
-4
杯
,30
℃
).
加尿素
(2)
並用氫氧化鈉調
PH=4.9-5.1,
在溫度為
85-87
℃下反應到粘度為
25.5-28.5s.
用氫氧
化鈉調
PH=7.5-8.0,
並冷卻到溫度為
80
℃
,
加尿素
(3),
在
65
℃下保持
30min.
冷卻並調
PH=7.0-7.6,
在
35
℃
下放料
.
(3)
樹脂質量指標
包括外觀
,
密度
,
固體含量
,
粘度
,PH
值
,
游離甲醛
,
固化時間
,
粘度變化率
,
貯存期
,
水混合性等
.
這些指標的
測定按照標准
(GB/T 14074.1-93
——
14074.18-93)
進行測定
.
(4)
應用
:
膠合板生產等
.
(
三
)
浸漬用脲醛樹脂合成
合成實例
:
(1)
合成工藝
:
用氫氧化鈉調甲醛水溶液
(155
份
)PH
值為
8.5-9.0,
加尿素
(
占總尿素
100
份的
57.5%).
加熱
到
55-60
℃
,
停止加熱
,
反應液自升到
78-82
℃
,
在此溫度保持
10-15min.
用醋酸
(
醋酸
:
水
=1:1)
調
PH
值為
4.5-4.6,
在
90-95
℃保溫
20-30min.
用氫氧化鈉調
PH
值為
8.7-9.2,
同時降溫到
70-75
℃
,
加餘下的全部尿
素
.
在
60-65
℃下保溫
35-40min.
冷卻到
20-25
℃
,
樹脂液用
120-200
目
/cm2
篩網過濾
.
(2)
樹脂質量指標
:
固體含量
,
粘度
,
比重
,PH
值
,
游離甲醛
,
固化時間
,
滲透能力等
.
(3)
應用
:
該樹脂滲透能力強
,
用於浸漬紙
,
製造膠膜紙
;
也可作脲醛樹脂與聚酯樹脂的混合浸漬液的主要
成份
.
3.1.6
脲醛樹脂的調制
脲醛樹脂在加熱加壓條件下
,
雖然自身也能固化
,
但時間很長
,
固化後的產物
,
由於交聯度低
,
固化不完全
,
膠接質量差
.
因此
,
在實際使用時都要加入固化劑
(
亦稱促進劑
,
有時也有例外
,
如木材酸性較強時
,
可以不
加
)
使
UF
迅速固化
,
保證膠接質量
;
其次
,
為了改變
UF
的某些性能
(
如增加初粘性
,
提高耐水性及耐老化
性
,
降低游離醛等
),
還需加入某種助劑
.
以上過程稱為
UF
的調制
(
簡稱為調膠
).
一般來說
,UF
的調制需要
根據用途和需要進行
.
(
一
)
固化劑
UF
的固化劑有酸和酸性鹽兩類
.
酸類固化劑有草酸
,
磷酸
,
苯磺酸
,
酒石酸
,
檸檬酸
,
無水苯甲酸等
;
酸性鹽
類有氯化銨
,
氧化鋅
,
硫酸鐵胺
,
鹽酸苯胺等
.
不宜採用強酸固化劑
,
但強酸性鹽
(
尤其是強酸銨鹽
,
如氯化
銨
,
硫酸銨
)
可行
.
以上這些固化劑的性質不同
,
效果不一
,
使用時應根據
UF
的理化性能
,
氣溫條件及膠接
製品的要求等酌情應用
.
(1)
單組分固化劑
:
如氯化銨
,
硫酸銨
.
使用最廣的是氯化銨
,
其加入量一般為
UF
樹脂量
(
固體含量
)
的
0.2-2%.
我們常加入
1%
的氯化銨
(
固體計
),
且有時還要將氯化銨調成水溶液
(
如
20%).
(2)
多組分固化劑
:
如氯化銨與尿素
,
氯化銨與氨水
,
或氯化銨與六亞甲基四胺及尿素
3
組分混合物等
.
目
的有兩
:
一是為了延長樹脂的適用時間
,
特別是夏季
,
由於室溫較高
,
單獨使用氯化銨
(
或硫酸銨
)
時
,
樹脂
的適用期往往不能滿足要求
;
二是在冬季
,
採用常溫固化方式時
,
為加速樹脂固化
,
常使用氯化銨與濃鹽
酸合用
,
可使固化時間大大縮短
.
(3)
潛伏性固化劑
:
是指在常態下呈化學惰性
,
在某種特定溫度下起作用的固化劑
.
如酒石酸
,
草酸
,
有機酸
鹽等
,
但效果不太理想
,
國內目前正開始研究使用
.
(4)
微膠囊固化劑
:
就是在固化劑的表面有一層保護膜
——
膠囊
,
在低溫下由於表層膠囊的隔離
,
不起固
化作用
;
而在高溫或受壓下
,
表層膠囊被破壞
,
膠囊內的固化劑即與
UF
接觸
,
使之固化
.
目前國內還沒有
這種固化劑
.
注意
:
氯化銨對冷固化的
UF
來說
,
並不是很好的固化劑
.
這是因為銨鹽在
UF
中釋放酸速度與氣溫有關
.
且冬季施加氯化銨的量應比夏季多
.
還應注意的一點是
:
由於
UF
的固化過程中
,
主要變化有化學反應和水分和移動
,
此時還應考慮木材含水
率
,
固化劑的性質
,
氣溫高低
,
空氣濕度和風力大小等因素
.
固化劑的選擇原則
:
(1)
根據不同的用途要求和氣候條件進行適當的選擇
.
如膠合板用氯化銨固化劑
,
冬天一般加入量
0.4-0.8%,
春秋天加
0.3-0.5%,
夏天加
0.2-0.3%,
還要加一些延緩劑
(
如氨水
,
尿素等
),
因為溫度愈高
,
濕度愈
低
,
固化愈快
,
適用期愈短
.
(2)
選擇的固化劑
,
固化後的膠層
PH
值不宜過低或過高
,
一般膠層的
PH
值在
4-5
之間
,
其膠合性能最理
想
.PH
值過低
,
膠層易老化
,
過高會造成固化不完全
.
(3)
根據膠接製品的工藝要求選擇
.
如較厚的刨花板生產
,
要求表層刨花中的膠固化時間要長
,
中
(
芯
)
層刨
花中的膠固化時間要短
,
為了使表芯層膠液同時固化
,
就得在固化劑上做些文章
.
如表層刨花用膠的固
化劑由氯化銨
25
份
,
氨水
35
份和水
45
份組成
,
加入量為樹脂質量的
5-6%,
其固化時間為
110-130s;
芯層
刨花用膠的固化劑為
20%
的氯化銨溶液
,
加入量為
5-6%,
其固化時間為
35-45s,
這樣可使表芯層膠液達
到同時固化
.
(
二
)
助劑
UF
常用的助劑有填充劑
,
發泡劑
,
甲醛結合劑
,
防老化劑
,
耐水劑
,
增粘劑等
.
下面重點講講填充劑
.
(1)
填充劑
作用
:
降低成本
,
提高
UF
初粘性
,
減少
UF
滲透量
,
延長適用期
,
降低內應力
,
減少
UF
體積收縮率
,
提高耐老
化性
,
降低游離甲醛含量等
.
要求
:
化學性質上應是不活潑的中性或近於中性的物質
;
能與水充分混合
,
水分蒸發後能轉變為固體的
物質
;
能與樹脂混合
,
不產生分層沉澱
;
無副作用或副作用低
(
如保持膠的粘度
,
對固化時間
,
耐水性能
,
膠
接強度及耐久性影響應盡可能小
);
原料易得
,
價格低廉
,
易加工成粉末
(
細度要求在
100
目以上
).
種類
:
澱粉類
(
常用的有麵粉
,
澱粉
,
高梁粉
,
木薯粉等
);
蛋白質類
(
常用的有豆粉和血粉
);
纖維素類
(
常用的
有樹皮粉
,
花生殼粉
,
木粉
,
水解玉米芯粉等
);
礦石粉類
(
石英粉
,
白堊土粉
,
高嶺土粉等
)
用量
:
視
UF
的質量和人造板要求而定
,
一般來說
,
施加量在
5-20%
以內為宜
.
(2)
其它助劑
發泡劑
:
如血粉
,
拉開粉
(
烷基磺酸鈉
),
用量
0.5-1.0%(
質量
).
甲醛結合劑
:
如尿素
,
三聚氰胺
,
含單寧的樹皮粉
,
豆粉
,
麵粉
,
聚乙酸乙烯乳液等
,
用量
5-15%.
防老化劑
:
如
1-5%(
用量
)
的聚乙烯醇或
15-20%(
用量
)
的聚乙酸乙烯酯乳液
.
耐水劑
:
苯酚
,
間苯二酚
,
三聚氰胺
,
硫脲等
.
三聚氰胺生產防水
,
防潮
UF
膠
.
增粘劑
:
聚乙烯醇
,
麵粉
,
豆粉等
,
增加初粘性
.
(
三
)UF
的調膠工藝
主要根據人造板及木製品的工藝要求而定
.
如普通膠合板用膠調膠工藝
:
注
:
混合固化劑配方為
:
氯化銨
25,
尿素
30,
六亞甲基四胺
45,
水
50(
質量
)
3.1.7
脲醛樹脂的改性
(
一
)
降低膠接製品釋放的甲醛量
膠接製品所釋放的甲醛來源
:
(1)UF
樹脂中的游離甲醛
;
(2)
樹脂固化中分解的甲醛
;
(3)
木材等被膠接材料所釋放的甲醛
.
降低甲醛含量的途徑
:
(1)
從樹脂合成配方入手
:
採用低摩爾比
U/F;
加入能與尿素
,
甲醛共聚的苯酚或三聚氰胺
,
雙氰胺等
;
尿素
分次加入
;
改變反應
PH
值等反應條件
.
(2)
從調膠入手
:
加入甲醛結合劑
(
捕捉劑
),
如尿素
,
三聚氰胺
,
含單寧的樹皮粉
,
豆粉
,
麵粉
,
聚乙酸乙烯乳液
等
.
(3)
從製品後續處理入手
:
如封邊
,
貼面
;
氨氣處理等
.
(
二
)
改善脲醛樹脂的耐水性
在
UF
中加入三聚氰胺或間苯二酚
,
可提高其耐水性能
,
並在較小程度上提高耐沸水性能
;UF
與
PF
或三
聚氰胺樹脂或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等混合
,
也可改善其耐水性
.
(
三
)
改善脲醛樹脂的膠接強度和耐久性
從用
UF
膠合某些非木質材料如麥稈
,
棉稈
,
稻草等來說
,
有必要改善其膠接強度
,
可加入苯酚
,
間苯二酚
,
三聚氰胺等
,
可對
UF
起增強作用
.
對於改善
UF
的耐久性來說
,
可加入增塑劑
(
如橡膠乳
),
聚醋酸乙烯乳液
,
檸檬酸
,
填充劑等
D. 甲醛溶液沸點與甲醛濃度的關系是怎樣的
下午好,甲醛最常用的分析純是40%濃度,由於甲醛有活潑的醛基,它的沸點比水版低,甲醛水溶液隨著甲醛濃度權的增加,它的沸點呈線性降低。但在甲醛濃度超過95%時又會急劇上升,因為開始快速聚合生成絮凝狀的聚甲醛,使甲醛水溶液變成乳白色乳液——聚甲醛沸點可以達到270度,一般為了安全使用起見,我們只使用最高為40%標准質量分數的甲醛水溶液,也就是超高濃度的福爾馬林(低濃度醫學品為15-20%),並認定甲醛水溶液共沸點為標准純水的100度為上限(甲醛質量份數小於0.1%時),此時如下圖黏度為1cps。
E. 尿素雙沸點是什麼意思
尿素,又稱碳醯胺(carbamide),是一種白色晶體。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化學式:CO(NH2)2
補充:
相對分子質量60.06 ,CO(NH2)2無色或白色針狀或棒狀結晶體,工業或農業品為白色略帶微紅色固體顆粒,無臭無味。含氮量約為46.67%。密度1.335g/cm3。熔點132.7℃。溶於水、醇,難溶於乙醚、氯仿。呈弱鹼性。
英文別名:Carbamide; Urea solution; Urea, USP Grade Carbamide, USP Grade; Urea, MB Grade (1.12007); Urea (Medical); Urea-12C; 10-Hydroxy-2-trans-Decenoic Acid
CAS No.:57-13-6
EINECS號:200-315-5
沸點:196.6°Cat760mmHg
折射率:n20/D 1.40
閃點:72.7°C
Inchi:InChI=1/CH4N2O/c2-1(3)4/h(H4,2,3,4)
密度:1.335
水溶性:1080 g/L (20℃)
溶解性:溶於水、甲醇、乙醇,微溶於乙醚、氯仿、苯。
化學性質
可與酸作用生成鹽。有水解作用。在高溫下可進行縮合反應,生成縮二脲、縮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熱至
尿素分子模型
160℃分解,產生氨氣同時變為異氰酸。因為在人尿中含有這種物質,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體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尿素在酸、鹼、酶作用下(酸、鹼需加熱)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對熱不穩定,加熱至150~160℃將脫氨成縮二脲。若迅速加熱將脫氨而三聚成六元環化合物三聚氰酸。(機理:先脫氨生成異氰酸(HN=C=O),再三聚。)
與乙醯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醯脲與二乙醯脲。
在乙醇鈉作用下與丙二酸二乙酯反應生成丙二醯脲(又稱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鹼性催化劑作用下能與甲醛反應,縮聚成脲醛樹脂。
與水合肼作用生成氨基脲。
尿素易溶於水,在20℃時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應。尿素產品有兩種。結晶尿素呈白色針狀或稜柱狀晶形,吸濕性強。粒狀尿素為粒徑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觀光潔,吸濕性有明顯改善。20℃時臨界吸濕點為相對濕度80%,但30℃時,臨界吸濕點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濕氣候下敞開存放。在尿素生產中加入石蠟等疏水物質,其吸濕性大大下降。
資料來源:
F. 甲醛熔沸點是
熔點-92℃,沸點-21℃
G. 甲醛、氨、苯在多少濕度和溫度下釋放
氨和苯室溫下就會釋放,甲醛在100攝氏度以上。
1、甲醛:
較高的相對濕度可以促使甲醛從眾多的污染源中釋放出來。因為甲醛的聚合物在濕度大的環境中會逐步水解,水解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甲醛。
實驗證明,升高溫度至30℃以上時,會引起固化後的脲醛樹脂分解而釋放,並且隨處理溫度的上升,分解力度加劇,最理想的溫度是在20℃左右。
甲醛釋放原理:
甲醛的聚合物在濕度大的環境中會逐步水解,水解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甲醛。
高溫高濕條件下,木材半纖維素發生分解反應,釋放出甲醛,高的濕度也會促使己經固化的脈醛樹脂發生水解。
2、氨在室溫下就會釋放。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亞),或稱「氨氣」,氮和氫的化合物,分子式為NH₃,是一種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可溶解700倍體積氨,水溶液又稱氨水。降溫加壓可變成液體,液氨是一種製冷劑。氨也是製造硝酸、化肥、炸葯的重要原料。
3、苯在室溫下也會釋放。
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苯比水密度低,密度為0.88g/ml,但其分子質量比水重。
苯難溶於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但苯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分子和一些非極性的無機分子的能力很強。
除甘油,乙二醇等多元醇外能與大多數有機溶劑混溶。除碘和硫稍溶解外,大多數無機物在苯中不溶解。
(7)脲醛樹脂熔點沸點擴展閱讀
甲醛,化學式HCHO,式量30.03,又稱蟻醛。無色氣體,有特殊的刺激氣味,對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氣體相對密度1.067(空氣=1),液體密度0.815g/cm³(-20℃)。熔點-92℃,沸點-19.5℃。易溶於水和乙醇。
水溶液的濃度最高可達55%,通常是40%,稱做甲醛水,俗稱福爾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氣味的無色液體。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亞),或稱「氨氣」,氮和氫的化合物,分子式為NH₃,是一種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可溶解700倍體積氨,水溶液又稱氨水。降溫加壓可變成液體,液氨是一種製冷劑。氨也是製造硝酸、化肥、炸葯的重要原料。
苯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其密度小於水,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苯比水密度低,密度為0.88g/ml,但其分子質量比水重。
苯難溶於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但苯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分子和一些非極性的無機分子的能力很強,除甘油,乙二醇等多元醇外能與大多數有機溶劑混溶。除碘和硫稍溶解外,大多數無機物在苯中不溶解。
H. 脲醛樹脂性質
脲醛樹脂
ure-aformaldehyde resins
尿素與甲醛反應得到的聚合物。又稱脲甲醛樹脂。英文縮寫。加工成型時發生交聯,製品為不溶不熔的熱固性樹脂。固化後的脲醛樹脂顏色比酚醛樹脂淺,呈半透明狀,耐弱酸、弱鹼,絕緣性能好,耐磨性極佳,價格便宜,但遇強酸、強鹼易分解,耐候性較差。商品名Beetle。尿素與37%甲醛水溶液在酸或鹼的催化下可縮聚得到線性脲醛低聚物,工業上以鹼作催化劑,95℃左右反應,甲醛/尿素之摩爾比為1.5~2.0,以保證樹脂能固化。反應第一步生成一和二羥甲基脲,然後羥甲基與氨基進一步縮合,得到可溶性樹脂,如果用酸催化,易導致凝膠。產物需在中性條件下才能貯存。線性脲醛樹脂以氯化銨為固化劑時可在室溫固化。模塑粉則在130~160℃加熱固化,促進劑如硫酸鋅、磷酸三甲酯、草酸二乙酯等可加速固化過程。脲醛樹脂主要用於製造模壓塑料,製造日用生活品和電器零件,還可作板材粘合劑、紙和織物的漿料、貼面板、建築裝飾板等。由於其色淺和易於著色,製品往往色彩豐富瑰麗。
脲醛樹脂一般為水溶性樹脂,較易固化,固化後的樹脂無毒、無色、耐光性好,長期使用不變色,熱成型時也不變色,可加入各種著色劑以制備各種色澤鮮艷的製品。
脲醛樹脂堅硬,耐刮傷,耐弱酸弱鹼及油脂等介質,價格便宜,具有一定的韌性,但它易於吸水,因而耐水性和電性能較差,耐熱性也不高。
I. 甲醛到底溶不溶於水
甲醛溶於水是不假,但是甲醛溶於的水是有條件的,必須都是游離狀態才可以,意思是水要變成水分子、甲醛也是分子才可以!還有這種方式甲醛溶於水的速度比較慢。
向左轉|向右轉
(9)脲醛樹脂熔點沸點擴展閱讀:
甲醛,化學式HCHO或CH2O,分子量30.03,又稱蟻醛。無色,對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氣體相對密度1.067(空氣=1),液體密度0.815g/cm3(-20℃)。熔點-92℃,沸點-19.5℃。易溶於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濃度最高可達55%,通常是40%,稱做甲醛水,俗稱福爾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氣味的無色液體。
具有強還原性,尤其是在鹼性溶液中,還原能力更強。能燃燒,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7%-73%(體積)。燃點約300℃。
可由甲醇在銀、銅等金屬催化下脫氫或氧化製得,也可從烴類的氧化產物中分出。可作為酚醛樹脂、脲醛樹脂、維綸、烏洛托品、季戊四醇、染料、農葯和消毒劑等的原料。
工業甲醛溶液一般含37%甲醛和15%甲醇,作阻聚劑,沸點101℃。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將甲醛放在一類致癌物列表中。
J. 甲醛沸點19度還是-19
甲醛沸點-19.5℃。
甲醛,化學式HCHO或CH₂O,分子量.03,又稱蟻醛。無色,對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氣體相對密度1.067(空氣=1),液體密度0.815g/cm³(-20℃)。熔點-92℃,沸點-19.5℃。
具有強還原性,尤其是在鹼性溶液中,還原能力更強。能燃燒,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7%-73%(體積)。燃點約300℃。
可由甲醇在銀、銅等金屬催化下脫氫或氧化製得,也可從烴類的氧化產物中分出。可作為酚醛樹脂、脲醛樹脂、維綸、烏洛托品、季戊四醇、染料、農葯和消毒劑等的原料。
(10)脲醛樹脂熔點沸點擴展閱讀:
物理性質
碳原子以三個sp²雜化軌道形成三個σ鍵。其中一個是和氧形成一個σ鍵。這三個鍵在同一平面上。碳原子的一個p軌道和氧的一個p軌道彼此重疊起來形成一個π鍵,與三個σ鍵所成的平面垂直。鍵角∠HCH=111.5°,∠HCO=121.8°。鍵長:碳氫鍵:120.3pm、碳氧雙鍵:110pm。偶極矩7.56×10⁻³ºC·m。
為無色水溶液或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溶於水和乙醚,水溶液濃度最高可達55%,pH值:2.8~4.0.,能與水、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按任意比例混溶。液體在較冷時久貯易混濁,在低溫時則形成三聚甲醛沉澱。蒸發時有一部分甲醛逸出,但多數變成三聚甲醛。該品為強還原劑,在微量鹼性時還原性更強。在空氣中能緩慢氧化成甲酸。
蒸汽相對密度1.081-1.085 g/mL(空氣=1),相對密度0.82g/mL(水=1),折射率(nD₂₀)1.3755-1.3775,閃點56℃(氣體)、83℃(37%水溶液,閉杯),沸點-19.5℃(氣體)、98℃(37%水溶液),熔點-92℃,自燃溫度430℃,蒸汽壓13.33kPa(-57.3℃),爆炸極限空氣中7%-73%,V/V。
辛醇-水分配系數0.35,臨界溫度137.2~141.2℃,臨界壓力6.784~6.637MPa,黏度0.242mPa·s(-20℃)。
是強還原劑,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在一般商品中,都加入10%-12%的甲醇作為抑制劑,否則會發生聚合。
化學性質
純甲醛有強還原作用,特別是在鹼溶液中。甲醛自身能緩慢進行縮合反應,特別容易發生聚合反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