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反滲透膜元件
反滲透膜系統故障判斷和排除 反滲透膜系統主要存在兩大類故障:(1)系統初始運行(調試)時產水量和脫鹽率異常。(2)RO系統初始運行情況正常,經過一段時間後出現產水量和脫鹽率降低的情況。下面針對此兩大類故障進行討論。 反滲透膜系統初始運行(調試)的故障排除 反滲透膜系統初始調試時,可以把系統實際性能與VONTRON ROdesign系統輔助設計軟體計算結果(污堵系數=1)進行對比,判斷系統初始性能是否有異常。 產水量低,壓力高 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儀器儀表讀數誤差壓力表、流量計使用前沒有校正,讀數不準確。壓力表安裝位置離壓力容器兩端較遠,其讀數含有管路的壓力損失,但被作為進水壓力則導致進水壓力偏低,產水量偏低。 ⑵溫度進水溫度比初始設計時低,進水溫度每降低3℃產水量約降低10%。 ⑶進水電導(或TDS)進水電導(或TDS)比設計值高很多,對於NaCL溶液TDS每增加1000ppm則滲透壓增加約11.4psi(0.8bar),相同進水壓力下,產水量將降低。 ⑷產水側壓力相同進水壓力下,由於產水側設置憋壓或者產水管路偏小輸送點遠、高造成阻力較大,導致凈壓力減少,產水量降低。 ⑸壓差正常情況,對於6芯裝8040膜元件,兩段壓差約3~4bar。管路設計不合理導致壓力損失較大或者二段濃水排放閥不完全關閉,這些都將導致凈壓力減少,從而導致產水量降低。 ⑹膜元件通量衰減濕膜元件保存不到位或濕膜元件裝入系統後未採取保護措施,使膜元件變干,導致通量大幅衰減或無通量,從而導致系統產水量低。膜元件裝入系統前沒有確認進水是否達標,導致用含有陽離子、中性、兩性表面活性劑或含有其它與膜不兼容的化學品的進水浸泡沖洗膜元件,致使膜元件通量衰減,從而導致系統產水量低。 脫鹽率低,產水電導高 ⑴儀器儀表讀數誤差電導儀(或TDS儀)沒有進行校正,讀數誤差較大,導致計算出的脫鹽率低。 ⑵膜元件連接器或壓力容器端板連接適配器密封泄露安裝膜元件過程中,連接器上的『O』型圈扭傷或脫落,導致高含鹽水進入產水中。判斷:首先測出每支壓力容器的產水電導,若有某個壓力容器的產水電導偏高,再用『探針法』判斷露鹽點的具體位置,若露鹽點在連接器處則可以重新安裝膜元件予以糾正;若露鹽點在膜元件處,則須更換有問題的膜元件。 ⑶進水pH值反滲透膜比較理想的脫鹽率范圍為6~8,過低或過高的pH值對整個系統的脫鹽率都有影響。 ⑷進水為地下水,水中碳酸氫根(HCO3-)含量較高地下水鹼度較高,其HCO3-含量較高,由於HCO3-被脫除後,此平衡(CO2 + H2O à HCO3- + H+)將向右進行,導致系統產水pH變低,電導升高。 ⑸膜元件被氧化膜元件裝入系統之前沒有對預處理出水的達標情況進行檢查,致使余氯超標或含有其它氧化劑的進水進入膜系統,造成膜的氧化,使膜元件脫鹽率降低。另外陽離子、中性、兩性表面活性劑也會造成膜元件脫鹽率的降低。 反滲透膜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後出現的故障排除 此類故障通常至少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1.標准化後產水量下降,通常需要提高運行壓力來維持額定的產水量; 2.標准化後脫鹽率降低,在反滲透系統中表現為產水電導率升高; 3.壓降增加,在維持進水流量不變的情況下,進水與濃水間的壓差增大; 膜系統出現上述故障時,分析處理的步驟如下: ⑴根據故障的症狀、位置及日常運行的數據記錄初步判斷污染屬於哪一類型(污堵、結垢、微生物等);若無日常運行記錄,則需對原水及濃水進行水質分析及預處理出水控制指標進行檢測,幫助分析故障可能<
B. 反滲透膜的發展史
80年代發明的復合膜,由超薄反滲透膜、多孔支撐層、織物增強自疊加而成,透水量極大,除鹽率高達99%,是理想的反滲透膜。反滲透膜在分離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時也特別有效,因此對有機化工、釀造工業、三廢處理等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在21世紀以前,反滲透膜技術都是被國外所壟斷,而中國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開始掌握了反滲透膜的生產技術.這個歷史要追述到建國初期,當時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意識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將來在社會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員等首先在中國開展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國C.E.Reid建議美國內務部將反滲透研究列入國家計劃。
隨後1967年,國家科委組織全國海水淡化會戰,組織全國在水處理和分析化學、材料化學、流體力學等各個學科的精英會戰海水淡化。
1970年,會戰主力匯集中國浙江省的杭州市,組織了全國第一個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間,他們一直用電滲析技術進行海水淡化,研製成功海洋監測專用微孔濾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電滲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興島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為世界領軍人物。
1982年,中國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學會經中國科協學會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為經歷了十年浩劫,畢竟還是衰弱下去了,此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全芳香族聚醯胺復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經赫然問世。
1984年,國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為主體,組建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中國開始對膜技術重視了,但是,美國海水淡化用復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經大面積商業化了,投入到了國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國家為了追趕膜方面技術與世界的差距,,國家科委軍頂,以「中心」為依託,組建國家液體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開始悄悄研製國產反滲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實行集團化分體管理,所轄三個控股的中外合資公司,兩個中資公司和一個研發中心。同年,杭州北斗星膜製品有限公司正式公開問世,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反滲透膜產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由中國製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復合膜元件開始投放市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自主反滲透膜技術的國家。
C. 反滲透膜廠家有哪些
反滲透膜有哪些品牌?
國外:陶氏、科氏、東麗、海德能。
國內:天津膜天回。
反滲透膜哪家好答?
1.這里給大家推薦的是海德能的反滲透膜,因為海德能從進入反滲透水處理領域以來,一貫堅持追求先進的生產技術、最高的產品質量和完善的客戶服務。而且海德能生產的反滲透膜種類非常的多能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比如說有超低壓大通量的、低壓高脫鹽的、海水淡化專用的、低污染高脫鹽的等等。
2.加上海德能已在中國的北京、上海、濟南、廣州設有4個分公司(代表機構),可以最快的方式向中國客戶提供最完備的技術支持和產品服務,為用戶解決後顧之憂。
D. 特種反滲透膜應用哪些行業
特種膜一般是指耐高溫,耐高壓,耐酸鹼,耐有機溶液等,一般應用在化工醫葯,食品,化妝品,鍋爐補給水等行業。
E. 陶氏反滲透膜元件的系列不同,都是針對哪些情況的
陶氏反滲透抄膜系列,及型號對應襲表:
XLE——極低能耗(壓)反滲透元件,主要用於商用或大型市政水處理
LP——膠帶纏繞超低壓反滲透元件,為新一代高脫鹽率商用超低壓反滲透膜元件
BW30HR LE——新型玻璃鋼纏繞高脫鹽率低能耗苦鹹水反滲透元件
TW30——膠帶纏繞標准低壓反滲透膜元件,主要用於進水為自來水的高脫鹽率商用反滲透系統
BW30——玻璃鋼纏繞標准低壓苦鹹水反滲透膜元件,主要用於多支串聯高脫鹽率反滲透系統
BW30LE——標准低能耗苦鹹水反滲透元件
BW30FR——抗污染型苦鹹水淡化反滲透元件
LE——新型低能耗苦鹹水反滲透元件
RO ——衛生級反滲透元件
HSRO——熱消毒衛生級反滲透元件
SG30——超純水用半導體級反滲透元件
SG30LE——低能耗超純水用半導體級反滲透元
SW30——海水和高鹽度苦鹹水(亞海水)反滲透元件
SW30XLE——新型極低能耗海水或高鹽度苦鹹水(亞海水)反滲透元件
SW30HR——標准高脫鹽率(單級海水淡化)海水反滲透元件
SW30HR LE——新型高脫鹽率低能耗(單級海水淡化)海水反滲透元件
F. 國內反滲透膜生產廠家有哪些
國產生產膜片的基本上沒有,生產反滲透膜的有匯通,東麗,世韓,北京海德能,佳尼特,史密斯,沁森,海納,GE等等太多了,一下子數不清啊
G. 反滲透膜元件應用原理是什麼
反滲透膜是一種介質,它是靠壓力使溶液中的溶劑(一
般常指水)通過反滲內透膜(一種半容透膜)而分離出來與滲透
方向相反,可使用大於滲透壓的反滲透法進行分離、提純
和濃縮溶液。反滲透膜的主要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
圍。反滲透,英文為Reverse Osmosis,是花費數億美元經
過多年的精心研製而成的高科技水處理技術。這種薄膜分
離技術,是依靠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
行分離的程。
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
H. 反滲透膜8040多少錢一隻
膜YQS-8040是清除水中鹽份的鬥士。該系列是根據國內用戶特點和需求,針對中國市場專門開發的高性專價比反滲透膜元件屬。其具有穩定的脫鹽率和產水量、耐污染、易清洗的特點,保證系統長期穩定運行,降低用戶運行成本。
注意:每一支膜元件在出廠時均包含一個濃水密封圈、一個連接適配器以及相應的O型圈。全部膜元件均真空密封在聚乙烯塑料袋中並添加不大於1.0 %濃度的亞硫酸氫鈉作為保護液。真空保護的膜元件最終貯存於紙箱中。
I. 東麗反滲透膜元件有哪些特點
東麗膜元件具有低壓運行,產水量高和除鹽性能,同時又具有耐污染性強的特點回。其進水流道涵蓋答28mil、31mil、34mil,更寬的流道,最大限度降低污染,提高膜元件化學清洗效率;
獨特的端蓋排氣設計,更高的抗水力沖擊能力;更寬的耐pH(1-12)能力;在相同的水通量條件下,擁有同類產品最高的脫鹽率;
全自動生產線生產,100%出廠測試,保證膜元件性能一致性;膜片僅在日本生產,元件僅在日本和美國生產,完全的原裝進口。
有的東麗海水淡化反滲透膜,擁有長期保持穩定脫鹽性能的耐久性,及高效去除硼的特點,通過進一步改善硼的去除性能,能使膜處理後的硼濃度減少到原來的一半,更加提高了顧客對於水質的信賴性。
J. 反滲透膜的發展史
年代發明的復合膜,由超薄反滲透膜、多孔支撐層、織物增強自疊加而成,透水量極大,除鹽率高達99%,是理想的反滲透膜。反滲透膜在分離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時也特別有效,因此對有機化工、釀造工業、三廢處理等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在21世紀以前,反滲透膜技術都是被國外所壟斷,而中國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開始掌握了反滲透膜的生產技術.這個歷史要追述到建國初期,當時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意識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將來在社會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員等首先在中國開展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國C.E.Reid建議美國內務部將反滲透研究列入國家計劃。
隨後1967年,國家科委組織全國海水淡化會戰,組織全國在水處理和分析化學、材料化學、流體力學等各個學科的精英會戰海水淡化。
1970年,會戰主力匯集中國浙江省的杭州市,組織了全國第一個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間,他們一直用電滲析技術進行海水淡化,研製成功海洋監測專用微孔濾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電滲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興島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為世界領軍人物。
1982年,中國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學會經中國科協學會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為經歷了十年浩劫,畢竟還是衰弱下去了,此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全芳香族聚醯胺復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經赫然問世。
1984年,國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為主體,組建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中國開始對膜技術重視了,但是,美國海水淡化用復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經大面積商業化了,投入到了國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國家為了追趕膜方面技術與世界的差距,,國家科委軍頂,以「中心」為依託,組建國家液體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開始悄悄研製國產反滲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實行集團化分體管理,所轄三個控股的中外合資公司,兩個中資公司和一個研發中心。同年,杭州北斗星膜製品有限公司正式公開問世,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反滲透膜產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由中國製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復合膜元件開始投放市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自主反滲透膜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