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柑橘樹脂病的病症有哪些
流膠與干來枯:主幹和主幹分叉處自被害,引起皮層壞死,灰褐色,稍下陷,並滲出黃褐色黏液,有惡臭。在高溫乾燥情況下,樹膠幹了病部樹皮鬆裂,脫落,在皮層下產生大量的小黑點(分孢器),如橙類、蕉柑、溫州蜜柑等品種表現流膠現象。另一類是被害部位紅褐色,乾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但皮層不立即脫落,病、健部交界處有1條明顯隆起的界限。這兩種類型病部均可擴展至木質部,呈淺灰褐色,在病、健部交界處有1條黃褐色或黑褐色菌帶。在溫度不過高而濕度較大時,乾枯型可轉化為流膠型。
砂皮:果、枝、葉的幼嫩部位被害引起砂皮症狀,病部上生許多黃褐色或黑褐色硬質小疤點,散生或形成疤塊,疤點很粗硬,突起。果上的疤點邊緣多有裂縫,與健部分界明顯。
蒂腐:主要發生在成熟果實上,在貯運期危害最甚。病部多從蒂部開始出現水漬狀褐色斑,以後逐漸擴大,邊緣呈波狀,同時果內菌絲體很快沿中軸發展,當外部果皮1/3~2/3腐爛時,果心已全部腐爛。但腐爛果皮較堅韌,用手指輕壓不易破裂。這是與其他病原危害引起的腐爛的重要區別。
Ⅱ 柑橘樹脂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柑橘樹脂病的防抄治方法:①加強栽培襲管理。冬季防寒,增強樹勢,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低溫前培土、灌水、束草,做好防寒防凍工作。秋季及採收前後,及時施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早春結合修剪剪除病枝,集中燒毀。
②樹干刷白,防止日灼。塗白劑配方:生石灰5kg∶食鹽0.25kg∶水20~25kg。
③病枝刮治或塗葯。已發病樹,於春季徹底刮除病組織,後選用1%硫酸銅或1%抗菌劑401消毒後,以塗白劑刷白。或用刀縱割病部,深達木質部,縱割范圍應上下超出病組織1cm左右,割條間隔約0.5cm。塗葯時期在4~5月和8~9月,連續2~3次,每次間隔7天。葯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100倍液,或抗菌劑40150~100倍液。
④噴葯保護。結合防治柑橘瘡痂病,於春芽萌動前,噴射一次0.5∶1∶100波爾多液;花落2/3時,以及幼果期各噴葯一次。葯劑可選用0.3%石灰過量式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500~6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等。
Ⅲ 柑橘樹脂病的發病條件是怎樣的
柑橘樹脂病的發病條件:春、秋兩季適合本病的發生和流行。冬季柑橘遭受凍害後,是本病猖獗流行的主要原因。
Ⅳ 柑橘樹脂病的病原是什麼
柑橘樹脂病的病原為:有性階段稱柑橘間座殼,屬子囊菌亞門間座殼屬真菌。專無性階段稱柑屬橘擬莖點霉,屬半知菌亞門擬莖點霉屬真菌。
子囊殼球形,單生或群生,埋生於樹皮下黑色子座中,具長喙,偶有分枝,基部略粗,先端漸細,突出於子座外,呈毛發狀,肉眼可見。子囊無色,無柄,長棍棒狀。內含子囊孢子8個。
子囊孢子無色,雙胞,隔膜處縊縮,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內含油球4個。分生孢子器在表皮下形成,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具瘤狀孔口。
分生孢子有兩種類型:一為卵形,無色,單胞,內含1~4個油球,一般2個;另一種為絲狀或鉤狀,無色,單胞。前者易萌發,後者則否。
Ⅳ 柑橘樹脂病怎麼防治。
柑橘樹脂病又叫砂皮病、蒂腐病,是我國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國各橘區均有分布。本病原菌侵染枝幹所發生的病害叫樹脂病;侵染果實使其在儲藏時腐爛叫蒂腐病;侵染葉片、枝及幼果,使之發生黑斑,叫砂皮病。3種病均屬同一病原,可以互相感染。
柑橘樹脂病又可分為流膠型和乾枯型兩種。流膠型症狀在發病部位有褐色膠液流出,皮層呈褐色,組織松軟,病斑乾枯後下陷,死皮開裂脫落,露出木質部。多在甜橙類、溫州蜜柑和槾橘等品種上發生。乾枯型症狀與流膠型的不同之處,在病部乾枯下陷後,皮層開裂不嚴重,被害層保持較長時間不脫落,病斑四周有明顯的隆起疤痕。這種症狀多在本地早、早橘、朱紅、乳橘和南豐蜜橘等寬皮柑橘上發生。兩種類型症狀的病原菌,均能很深地侵入木質部,使木質部變為淺灰褐色,在病部與健部交界處,有1條很明顯的褐色帶痕;將患病木質部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可見到大量的褐色膠液和菌絲體,使植物輸導組織功能喪失,引起病株死亡。
由同一病原菌引起的柑橘砂皮病,主要為害新葉、嫩枝和未成熟的果實。在患病組織表面有許多散生或密集的紫褐色至黑褐色硬質膠點,略突起,如砂粒附著。病菌僅為害表皮及表皮下的5~6層細胞。因此,發病遲的對果樹影響不大,發病早的則使患病組織發育不良;有時在果皮表面還會出現龜紋狀或流淚狀症狀。另一種由同一病原菌引起的柑橘蒂腐病,本書在果實病害部分已經敘述。
Ⅵ 柑橘樹脂病怎麼治啊有什麼特效葯嗎
有啊。
1、噴霧:於春抄季萌芽期、花謝2/3及幼果期時,將《中葯殺菌劑--靚果安》按500-800倍液稀釋,進行全株(枝、葉及主幹)均勻噴霧,有效預防樹脂病、腳腐病、炭疽病、瘡痂病、潰瘍病等病害,同時增強植株免疫力,提高株體抗病能力。
2、塗抹: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用銳利刀刮除病部組織深劃至木質部,再用《潰腐靈》原液或者稀釋5倍塗抹病部,3天塗1次,連塗2次。
農業防治:
1、剪除病枝,收集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2、應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特別要注意防凍、旱澇、日灼,避免造成各種傷門,避免或減少病菌侵染。
Ⅶ 柑橘樹脂病的發病症狀有哪些
柑橘樹脂病又稱沙皮病,為害柑橘枝、干、葉和果實。枝幹受害,常發生於主幹分叉專處或主屬幹部。病部皮層組織松軟、壞死,呈灰褐色或紅褐色,滲出褐色的膠液,具惡臭。在高溫乾燥情況下,病部乾枯下陷,微有裂縫,皮層開裂剝落,木質部外露,四周隆起的疤痕,有的皮層不剝落,但病、健交界處,有明顯隆起的界線。病部生出許多小黑粒點。葉與未成熟果實受害,病部表面生有許多紫黑色膠質狀小粒點,略隆起,表面粗糙,狀若沙粒,故又稱沙皮病。貯運期間侵害果實,常自蒂部開始發病。病部初呈水漬狀,黃褐色,革質,並向臍部擴展,邊緣呈波紋狀,褐色。果心腐爛較果皮快,當果皮變色延及果面1/3~1/2時,果心已全部腐爛,故有「穿心爛」之稱。病果味酸苦,病菌可穿透種皮,種子變褐色。
Ⅷ 柑橘樹脂病的症狀有什麼特點
為害症狀
流膠型:甜橙、溫州蜜柑等品種枝幹被害,初期皮層組織松軟,有小的裂內紋,水漬容狀,並滲出褐色膠液,並有類似的酒糟味。高溫乾燥情況下,病部逐漸乾枯、下陷,皮層開裂剝落,木質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
乾枯型:在早橘、本地早、南豐密橘、朱紅等品種上,枝幹病部皮層紅褐色乾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不剝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明顯的隆起線,但在高濕和溫度適宜時也可轉為流膠型。病菌能透過皮層侵害木質部,被害處為淺灰褐色,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痕帶。
砂皮或黑點型:幼果、新梢和嫩葉被害,在病部表面產生無數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膠質小粒點,表面粗糙,略為隆起,很像黏附著許多細砂。
Ⅸ 柑橘樹脂病的危害症狀是什麼
此病是上海地區柑橘的最主要病害,能危害枝幹、葉片和果實。專因發生部位不同又被稱為流屬膠病、黑點病、砂皮病或褐色蒂腐病。發生在枝幹上時有流膠和乾枯的症狀,病斑呈褐色,常流出褐色有異味的膠質黏液,高溫乾燥的情況下,病部逐漸乾枯、下陷,皮層開裂剝落,疤痕四周隆起;發生在幼果、新梢和嫩葉上時表現出黑點或砂皮的症狀,在病部表面產生無數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膠質小粒點,表面粗糙,略為隆起,像黏附著許多細沙;發生在果實貯藏期間常自蒂部開始發病,初呈水漬狀、黃褐色的圓形病斑,後期病斑邊緣呈波紋狀,深褐色,最後全果穿心爛。
Ⅹ 柑橘樹脂病是什麼病,怎麼防治
柑橘樹脂病又叫流膠病,防止該病在早春前,鋸除枯死枝,集中燒毀回,減少桔園菌源。若枝幹答發病,則需將壞死腐爛組織清理一下,用刀片在枝幹上縱劃幾道,用流膠病特效素塗刷枝幹,以殺死木質部的殘余病菌,連續塗抹3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