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法琉璃
鑒賞琉璃的關鍵:1. 琉璃與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與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麼不同。
A、在史書上有明確的區分
金剛經上就有類似的記載。在中國所有的佛經中,佛家七寶的前五類是公認的,即金、銀、琉璃、硨磲*一種軟體動物*瑪瑙,後兩類有說是水晶的,有說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這說明琉璃是公認的佛家寶物;琉璃與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學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當代國家級的權威專著《中國古琉璃研究》記載:古埃及「費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國周朝時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僅僅是略大於90%(通透)。這9%的區別就是琉璃與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詳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種有色水晶材料,的主要成份應該以二氧化硅為主,琉璃母則是一種采自天然又經人工煉制後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的不同。
明代的葯玉應該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葯玉色彩少變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級實際上取決於琉璃母的原料與配製方法,這是自古以來的不傳之秘,正是因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國古法琉璃與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費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謂琉璃招財、保平安,與琉璃母有很大的關系;
2. 琉璃的種類:
A類:古法琉璃,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
B類:台灣琉璃,由西方玻璃藝術演化而來。工藝脫胎於[pate-de-verre],起源為古埃及「費昂斯」工藝。《中國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 「費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與中國周朝時的琉璃差異明顯。但由於二者形態近似,有人稱其為西洋琉璃;
C類:水琉璃,現今常見的仿製琉璃,以不飽和樹脂材料製成,其特點是重量輕,敲之沒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變、混濁,無收藏價值,不過價格奇低; 3.製作工藝: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 4. 琉璃為什麼沒有玻璃,水晶那麼透明?
由於琉璃特殊的工藝和復雜的製作過程,琉璃的光澤度是天生就沒有玻璃、水晶那麼明亮。不過,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點,註定了琉璃要承載厚重的文化,變成一種文化產品
5. 琉璃作品中有氣泡,是不是次品?
琉璃中的氣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燒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每個作品都有。在愛好琉璃的人眼裡,琉璃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且是有生命的,這些氣泡似乎正說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這些氣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現力,在燈光的照射下能發出炫目的光彩。
6. 如何鑒賞琉璃
A、 欣賞光影效果,
B、 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C、 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凈之美。
D、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E、 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作意念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F、 從工藝角度欣賞古法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徵。
G、 古法工藝決定了世間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琉璃,所謂「天工自成」說的就是琉璃產品的唯一性,仔細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動,會發現不同的意境。
7. 琉璃易碎嗎?
琉璃的硬度比較強,相當於軟玉的強度。但也比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8. 古法琉璃的養護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傷。
(2)保持常溫,實時溫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3)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於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4)宜用純凈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干凈,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5)避免與硫磺氣、氯氣等接觸
Ⅱ 有誰知道古法琉璃的燒制過程
古法琉璃的工藝是窯鑄製作的古老工藝,「火里來,水裡去」是對古法琉璃工藝最精闢的總結。
今天,製作一件普通的古法琉璃作品,依然要採用數十道純手工工藝。
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設計,將創作理念繪製成平面設計圖,然後以泥土或蠟等材質雕塑成立體原型。
接下來,是製作矽膠模,就是在原型的表面,一層一層地塗上矽膠,製成矽膠模,並以石膏固定外型。由於設計製造的精細,脫下矽膠模後,原型常已損壞。這時再以矽膠模灌注環氧樹脂,翻製成永久模型,進而再製作出矽膠陰模。然後調制蠟漿,在矽膠陰模內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從固定造型的矽膠石膏模內取出,並進行造型修整,由此,完成蠟模製作工序。
完成蠟模製作後,還需製作石膏陰模。調制正確比例的耐火石膏,在蠟模外灌注包埋,然後置於脫蠟機內以蒸汽加溫脫蠟即成。
經過了復雜的開模工藝後,琉璃即將進入她「火里來」的涅磐之旅。
根據作品的造型與設計,把琉璃原料精確放置於石膏模內,入爐燒結。
我們知道,和鈞瓷的燒制一樣,在烈焰中發生的一系列物理與化學變化,是琉璃奇幻效果的關鍵,而在溫度高達800—1400度的窯內,一切都是很難人工操控的。
所以,在進爐前,通過對原料的比例,塊粒的大小與分布,對材料熔化後可能的原漿走向以及對氣泡的走向控制,對不同色彩的相融排列控制以及包括決定透明度在內的各種效果等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預設十分關鍵,就連模具在窯內的位置,窯內的熱量分布,氣流格局等一切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因素全部要經過仔細的推演。
在燒結過程中,精確降溫,對於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使琉璃內外均勻降溫,避免應力釋放不平均導致龜裂,需設定降溫曲線,因作品的設計造型不同,少則三五天,多則幾十天的漫長等待才能夠出爐。
也許上蒼對藝術永遠都要給予最大的苛求。直到今天,即便在最優秀的製作者手中,一些稍有難度的古法琉璃的出窯成品率始終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而能夠滿足真正藝術眼光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更加殘酷的是,古法琉璃的模具完全是一次性的,即一個產品一套模,一旦出窯失敗就前功盡棄。而製作琉璃所使用的昂貴的水晶材料也是一次性的,無法重復燒制,從而造就了古法琉璃的獨一無二性。
出爐後,如果我們幸運地拿到了一件還算滿意的燒制半成品,就可以進入到「水裡去」的歷程了。
這一過程與許多珠寶的冷加工工藝極為相似,在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的粗胚後,還需要對其進行斷面切割,打磨,並針對作品細膩的部分進行細心的雕飾修整,使表面更均勻細致,然後還要進行研磨拋光,使作品的光澤和材料的質感呈現出來,這是才能說完成了一件作品。
也許古法琉璃的「水之旅」並不值得炫耀,只是過程相對繁瑣一些,精度高一些罷了。其實,就像人們簡單地認為「水」「火」不相容一樣,卻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古法琉璃「水火暨濟」的魅力與嚴格要求所在。
古法琉璃在「火」中要經過「析晶」與「解除應力」等一系列關口的考驗,出窯時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最後的勝利,有時哪怕在窯鑄過程中的一絲細微失誤,也會在接下來的加工過程中帶來報廢的後果。所以,除卻冷加工的數十道工序可能導致的報廢因素外,一個「火」中帶來的巨大風險自始至終地暗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Ⅲ 如何鑒別水琉璃與古法琉璃
琉璃屬於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價格低的「水琉璃」製品,事實上,這是一種「仿琉璃」製品,並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為商家的刻意所為與消費者的誤解,才會有「水琉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方言習慣中,「水貨」意為「造假」或「仿製」,故的真實含意是「假琉璃」。 水琉璃是以透明樹脂膠加顏料澆制而成的樹脂製品,其特點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易於批量生產,與琉璃的區別主要在: 1、樹脂折射率低而致產品的質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鉛水晶玻璃的晶瑩感。 2、重量區別,水琉璃的重量約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顏色不穩定。 從下面「水琉璃」與古法琉璃的對照圖片中,不難看出兩者顏色、質感及晶瑩感的差異: 「水琉璃」的識別特徵: 「水琉璃」的材質是樹脂、水晶膠等化工原料,類同於透明塑料,其特點是: A、色澤:明顯的化工色素,同塑料製品。 B、密度:等同於塑料,遠遠輕於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件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蒙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製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費者只需仔細辯別即可識破。 C、聲音:與塑料製品相同。 D、透明度:明顯渾濁,不通透 E、保存時間:一至兩年後即開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說:時間越長,就越象塑料。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Ⅳ 琉璃、水琉璃、樹脂、玉等等收藏品 它最基本的區別是什麼 這些哪些是玻璃 哪些是石頭
你好!琉璃、水琉璃、樹脂、玉等等收藏品最基本的區別是成分不同,但它們沒有一種是玻璃(除非假的即仿製的),但玉是石頭類的,其他除了樹脂有天然的之外都是人造的(樹脂也有人造的),下面是它們的詳細資料:
1.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煥;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這個過程需經過數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敗或瑕疵。
2.水琉璃是一種進口的新材料。現今常見的仿製琉璃,以不飽和樹脂材料製成,其特點是重量輕,敲之沒有琉璃的金石之音,用它做的工藝品外觀象琉璃,價格比琉璃低很多。
3.樹脂一般認為是植物組織的正常代謝產物或分泌物,常和揮發油並存於植物的分泌細胞,樹脂道或導管中,尤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心材部位的導管中。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通常為無定型固體,表面微有光澤,質硬而脆,少數為半固體。不溶於水,也不吸水膨脹,易溶於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數有機溶劑。加熱軟化,最後熔融,燃燒時有濃煙,並有特殊的香氣或臭氣。分為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兩大類。
4.玉是在世界(尤其是東亞)各地區受到廣泛歡迎的一個寶石的分類,在礦物學上玉分為硬玉(也稱翡翠,主要成分為 NaAlSi2O6)和軟玉(透閃石、陽起石一類,因化學成分的不同而呈現各種顏色,種類較多,但主要成份均為 Ca2(Mg, Fe)5Si8O22(OH)2)。
Ⅳ 什麼是古法琉璃
古法琉璃的工藝是窯鑄製作的古老工藝,「火里來,水裡去」是對古法琉璃工藝最精闢的總回結。也許古法琉答璃的「水之旅」並不值得炫耀,只是過程相對繁瑣一些,精度高一些罷了。其實,就像人們簡單地認為「水」「火」不相容一樣,卻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古法琉璃「水火暨濟」的魅力與嚴格要求所在。
古法琉璃在「火」中要經過「析晶」與「解除應力」等一系列關口的考驗,出窯時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最後的勝利,有時哪怕在窯鑄過程中的一絲細微失誤,也會在接下來的加工過程中帶來報廢的後果。所以,除卻冷加工的數十道工序可能導致的報廢因素外,一個「火」中帶來的巨大風險自始至終地暗藏在整個加工過程
Ⅵ 古建琉璃瓦和樹脂合成琉璃瓦之間的區別
中華5000年人們歷史的傳統藝術,那是當時全世界建築歷史上的很大的亮點,回其原材料採用陶瓷黏土答高溫燒制而成,其工藝是:原材料處理,加水燒制,成型,陰子,燒頭火,亮涼,上釉在經過1300攝開度以上高溫燒制而成。耐高溫,耐寒和腐蝕,保護好的歷史古霜和千年古剎可歷時千年而不變。
樹脂合成琉璃瓦:他是這近兩年的新型產品,其用主原材料是塑料,經過高溫液化,上等成型,流水線作業,一張一大片,其體薄,耐不住高溫,極寒和腐蝕。當然要比古建琉璃便宜。
Ⅶ 致匠工坊中有一期說的是古法琉璃,古法琉璃到底和普通的有什麼差別。
古法琉璃,琉璃的種類之一,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技術純手工加工製造,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製造流程的精修細磨,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琉璃是一種中國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歷史,自古以來一直是皇室專用,對使用者有極其嚴格的等級要求,所以民間很少見。
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所以世上沒有兩款一模一樣的琉璃。
Ⅷ 求問如何鑒別「水琉璃」與古法琉璃
中國琉璃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據考證,尤其關於「西施淚」的傳說,其起源約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踐三年),據中國通史,這個年代應該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
琉璃屬於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價格低的「水琉璃」製品,事實上,這是一種「仿琉璃」製品,並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為商家的刻意所為與消費者的誤解,才會有「水琉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方言習慣中,「水貨」意為「造假」或「仿製」,故的真實含意是「假琉璃」。水琉璃是以透明樹脂膠加顏料澆制而成的樹脂製品,其特點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易於批量生產,與琉璃的區別主要在: 1、樹脂折射率低而致產品的質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鉛水晶玻璃的晶瑩感。 2、重量區別,水琉璃的重量約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顏色不穩定。 「水琉璃」的識別特徵: 「水琉璃」的材質是樹脂、水晶膠等化工原料,類同於透明塑料,其特點是: A、色澤:明顯的化工色素,同塑料製品。 B、密度:等同於塑料,遠遠輕於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件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蒙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製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費者只需仔細辯別即可識破。 C、聲音:與塑料製品相同。 D、透明度:明顯渾濁,不通透 E、保存時間:一至兩年後即開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說:時間越長,就越象塑料。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Ⅸ 琉璃和樹脂怎麼區分
區分方法:
琉璃主要成分是SiO2,樹脂是高分子合成材料。
通過敲擊,琉璃易碎內,樹脂不易碎
相同厚度,琉璃更容重一些,樹脂更輕一些
樹脂通常是指受熱後有硬化或熔融范圍,軟化時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動傾向,常溫下是固態、半固態,有時也可以是液態的有機聚合物。廣義地講,可以作為塑料製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稱為樹脂的。
定義
相對分子量不確定但通常較高,常溫下呈固態、中固態、假固態,有時也可以是液態的有機物質。具有軟化或熔融溫度范圍,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動傾向,破裂時常呈貝殼狀。廣義上是指用作塑料基材的聚合物或預聚物。一般不溶於水,能溶於有機溶劑。按來源可分為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按其加工行為不同的特點又有熱塑性樹脂和熱固性樹脂之分。
Ⅹ 古法琉璃有什麼含義
古法琉璃:琉璃的種類之一,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制而成。
琉璃石:一種有色水晶材料,《天工開物、珠玉篇》: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隱現於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漸稀缺,尤為珍貴。
琉璃母:一種采自天然又經人工煉制後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改善。《錢圍山業談》載:奉宸庫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錢滓然,塊大小猶兒拳……又謂真廟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色,而不克自必也;
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
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所以世上沒有兩款一模一樣的琉璃。
一般來說,古法琉璃製作流程可分為下面幾個部分:
(一)造型設計
將設計創作理念繪成平面設計圖稿,再雕塑立體原型。為了有完美的比例與美感,每一筆一刀都必須極其精準細膩。
(二)制硅膠模
在原型的表面塗上硅膠並以石膏固定外型,再製成硅膠陰模。
( 三)灌制蠟模
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成型為陽模,其中鏤空與倒角的細節轉折處必須靠細心、耐心與雙手的巧勁小心拆取。
( 四)細修蠟模
將蠟陽模、毛邊、氣孔細心修補。
(五)制石膏模
將耐火石膏灌鑄在修飾後的蠟模外,製成含蠟石膏模,再以蒸汽加溫脫蠟,即成耐火石膏陰模。
(六)進爐燒制
將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到1000C左右,水晶玻璃軟化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七)拆石膏模
待其降溫冷卻後從爐內取出,小心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粗胚。
(八)研磨、拋光
將作品不斷重復地研磨、拋光,直至使琉璃的光澤透射出來,展現晶瑩的質感,
即可完成作品。
(九)簽名、包裝
確認琉璃作品完善後鐫刻簽名、包裝完成。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古法琉璃價格不是特別貴,那些100-200的是成本家的幾百倍。
古法琉璃的養護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動,以免出現表層劃傷。
(2)保持常溫,實時溫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對其進行加熱或冷卻。
(3)平面光滑處,不宜直接放置於桌面,最好要有墊片。
(4)宜用純凈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干凈,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5)避免與硫磺氣、氯氣等接觸
如何鑒別水琉璃與古法琉璃
「水琉璃」的識別特徵:
「水琉璃」的材質是樹脂、水晶膠等化工原料,類同於透明塑料,其特點是:
A、色澤:明顯的化工色素,同塑料製品。
B、密度:等同於塑料,遠遠輕於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件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蒙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製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費者只需仔細辯別即可識破。
C、聲音:與塑料製品相同。
D、透明度:明顯渾濁,不通透
E、保存時間:一至兩年後即開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說:時間越長,就越象塑料。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