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治理村鎮污水
隨著我國鄉鎮建設快速發展,鄉鎮污水處理問題尤為突出。鄉鎮污水設施建設不足,處理能力差,污水處理率僅達到5%。近些年,國家政策不斷完善,「十三五」部署整治任務,鄉鎮環境有所提升,但水污染形勢仍然嚴峻。
目前,我國將以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為原則,突出重點區域,選擇適宜模式,著力解決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等重點區域鄉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問題。預計2025年,我國大部分鄉鎮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建設,污水收集處理率不低於80%,再生利用率達到50%以上,實施分散收集、集中處理模式,確保實現鄉鎮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數據來源北極星網)
以鄉鎮地區目前現狀來看,鄉鎮生活污水濃度較低,水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但不代表,今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所排除的部分污水不會有。另外,鄉鎮污水含有氮、磷,波動性大,可生化性強,有機物和營養物質含量偏高,以及鄉鎮人口分布不均等等原因,造成想要綜合處理污水非常困難。
由於鄉鎮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且污水量較小,不採取有效措施很難治理,萊特萊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便於鄉鎮整體規劃布局,集成化程度高,易於鄉鎮人們操控,整體投資成本低且處理效果好,改變以往對污水處理設備的認知,實現鄉鎮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保護鄉鎮環境,提升生態效益。
與此同時,在整個治理過程中,確保沒有新的污染物出現,實現高效率回收再利用。同時,從收集、凈化、存儲、回用四個環節中處理方式要做到「防治結合」。
現如今,我國鄉鎮環境綜合整治已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鄉鎮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提前部署、提早謀劃治理鄉鎮生活污水,並結合「十三五」期間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經驗,將全面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因地制宜選擇相應技術為支撐,結合實際情況解決鄉鎮污水治理問題,改善鄉鎮環境質量,優化人居環境,提升人們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手段。
㈡ 農村生活污水怎麼處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回了很大提高。由答於農村供水事業不斷發展,沖廁、淋浴、洗衣機等衛生設施的普及,導致農村生活污水越來越多,污水排放量巨大。根據調查顯示,96%的村沒有排水溝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未經過處理就沿道路邊溝或路面排放到臨近的水體,這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因此,急需採取措施對我國農村污水進行有效治理。
採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可以緩解市政管道的建設壓力。另外,對於分流制排水系統,經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就近排入水體,既不污染環境,也不增加污水管道的壓力。而且,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具有投資低、能耗少、處理效率高、佔地面積小、管理方便等一系列優勢,在這樣的形勢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更應該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得到推廣。
㈢ 跪求農村鄉鎮企業污染的治理對策
目前,鄉鎮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的兩種辦法,有助於同時消除這兩種障礙。
第一種方法被普遍應用於浙江的鄉鎮企業環境管理和環境污染治理,以進園集中並輔以專業化污染治理為特色。
浙江是一個市場經濟意識在全國領先的省份,各具特色、專業分工的小企業、大集群的特色工業園區,為中小企業污染的集中治理創造了重要的基礎條件。在解決中小企業污染治理面對的這些問題上,創造了許多好的做法。這些做法的基礎是變「誰污染誰治理」為「誰治理誰收費」,在污染企業集中到特色工業園區後,由具有環保設施運營資質的專業公司負責集中治理,從而解決了中小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技術落後、「不經濟」的難題,監管也變得容易。我們將在中小企業密集的專業工業園區,通過扶持專業污染治理公司進行污染集中治理並採用「誰治理誰收費」的方式稱為「進園集中模式」。但應該看到,進園集中模式的適用范圍是有限的,有以下四個前提條件:一是中小企業足夠的發達程度。集中治理的前提是一定區域內能夠集中足夠數量的相近行業的中小企業,浙江專業化生產特色明顯的塊狀經濟是其能夠實現集中治理的經濟前提。二是環境監管的支持。盡管通過集中治污,違法排污的責任主體已轉移到專業治污公司,但公司本身與生產企業之間只是經濟合作關系,生產企業仍有不按合同范圍的水量水質排污的可能,這種情況下只有環保執法部門的積極參與才能保證經濟合同能夠得到正常履行。三是建立有效的融資和產權交易體系是集中治理的經濟管理前提。浙江歷史上一向有民間集資的傳統和較規范的運作模式。由於集資等形式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回收期較長,而中小企業在此段時間內的經營狀況、方向乃至生存都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在餘杭環科污水處理廠和嘉興洪合污水處理廠已經試行了排污權交易制度,即企業的排污權可買賣和繼承,以保證集資企業的權益,降低風險。考慮到這種污水處理廠大多建在工業園區內,「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廠」,只要排污權可以有價轉移,動態來看園區的污染治理就有保障。四是環保產業的支持。浙江省的環保產業產值位居全國前三位,已初步形成了從設計、施工到承包運行完整的環境產業鏈,包括浙江省環境科學院、杭州市商業銀行這樣的科研和金融機構也全方位介入了環保產業市場,使環保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強有力的技術和資金支持。這是浙江模式能夠實現的技術經濟前提。而且,目前看來,浙江模式仍然存在以下局限:一是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和規定壓縮了治污企業的利潤空間,限制了這種模式的應用范圍。例如考慮到專業污染治理公司進行的污染治理行為客觀上具有公益性,因此專業治污公司應當享受政府給予的適當的土地、電價等方面的優惠,但這種政策在很多地方都未跟上;二是高污染行業採用末端治理的效果常常仍然不能滿足環境需要,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導向的資源綜合利用是更好的出路。
第二種方法就是循環經濟導向的環境管理和環境污染治理,已經在貴州一些資源型產業得到應用,以廢棄物綜合利用中心企業與周邊污染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為特色。
貴州的某些行業、某些地區,可以用循環經濟的理念進行中小企業的污染治理。可能實現的途徑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是達到一定規模的中型企業自成體系進行資源綜合利用。如果一個中型企業的「三廢」排放量可以滿足經濟規模的綜合利用設施的原料需要,可以在這個企業內部實現循環利用,從而既取得經濟效益又解決企業污染;二是在自然條件分布集中的資源產業的小企業中心區,可以建設一個資源綜合利用的專業企業用市場化的方式將小企業的「三廢」集中起來進行綜合利用,解決因企業規模過小導致綜合利用「投不起」的難題。這相當於是積聚度較高的小企業群「組合」成了一個資源綜合利用的中型企業,由於資源綜合利用的經濟效益,這種方式可以容忍較高的小企業「三廢」集中成本,不要求這一區域內小企業達到工業園區的密集程度;三可以用以大帶小的方式解決第二種方式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資金投入和擔保的困難。即在企業集中區通過貸款扶持較大的企業進行「三廢」綜合利用設施的建設,再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吸納周邊小企業的「三廢」,從而達到一定區域內污染集中治理的目的(循環經濟模式)。在西部地區管理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考慮資金的安全性和運作的規范性,以大帶小是更為現實的途徑。這種情況下,由於污染物本身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收集污染物並運送到下游綜合利用企業成為一件有利可圖的因而在市場條件下能夠自發的事,對污染企業的環境監管就失去了必要性,污染治理障礙也不復存在。不過,「循環經濟模式」也有以下適用條件:一是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存在可以利用的上下游產業,上游產業的污染物可以成為下游產業的原料;二是上下游產業的企業有一定集中度。盡管不要求這樣的企業在空間分布上達到工業園區的密集程度,但必須保證物流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這樣才可以確保綜合利用能在市場條件下實現。三是外來資金支持是重要前提。
3環境管理體制角度改善鄉鎮企業污染治理的對策
鄉鎮企業絕大多數屬於中小企業,在國家對中小企業的若干經濟扶持措施已經出台的情況下,對應於內因和外因,環境管理制度應做出調整,使鄉鎮企業一方面在污染治理扶持和環境監管兩方面都能比照大企業,一方面形成鄉鎮企業「進園」集中發展和循環經濟治污機制。為解決推廣這兩種模式存在的問題,可有以下對策:
3.1比照大中型企業加強環境監管,促進鄉鎮企業集中到工業園區由專業公司集中治理
隨著工業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全國將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滿足「進園集中」模式的四個適用條件。如果有強力的政策推動,使重污染行業的鄉鎮企業集中於工業園區的趨勢更快,「進園集中」模式的政策條件和資金條件就更容易達到。而抓好了這部分企業,也就抓住了中小企業污染治理的大頭。所以,需要調整相關環境管理制度,加強基層環境管理力量,在環境影響評價前置、「三同時」制度執行以及排污費返還集中使用等方面都比照大中型企業對鄉鎮企業進行管理,盡可能減小鄉鎮企業的環境管理障礙。
3.2對污染治理企業和鄉鎮企業都參照大中型企業予以政策扶持
「進園集中」模式推廣受限的一個關鍵點是不同所有制的污染治理企業享受的政策優惠存在差距。如果對所有污染治理企業制定統一政策,享受同等土地使用權、稅收減免以及排污收費等方面的優惠,不僅會使現有治污企業更快發展壯大,而且在政策環境清晰後,會吸引更多的民間資金、外資等進入這一行業。
而循環經濟模式推廣的關鍵點在於從什麼角度來看待推進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產業。只有認識到這一行業的公益性,才可能在土地使用、稅收減免等方面擴大貴州模式的適用空間。中國目前只是在少數行業例如粉煤灰綜合利用等制定了稅收優惠政策,鑒於綜合利用相對於末端治理的優勢,應該擴大優惠的行業范圍和優惠的力度。
通過這些手段,盡可能減小鄉鎮企業的污染治理障礙。
3.3將中小企業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相結合,搭建全國性的中小企業污染治理融資平台
即便像浙江這樣的發達地區,專業污染治理公司的發展也急需資金扶持,對於貴州這樣的地區,資金則是最高的門檻。要大規模地推動中小企業污染治理,必須搭建全國性的中小企業污染治理融資平台,這樣,既便於安排政策性融資,也便於銜接國際援助。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政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由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組成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也在構建之中。但是目前的中小企業政策的目標比較單一,僅僅關注如何扶持中小企業的創業和發展,缺少與環境保護政策的相互配合。因此建議政府的經濟發展部門與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強溝通和合作,努力實現中小企業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的有機結合,使主要屬於中小企業的鄉鎮企業受益。如對於中小企業的各項扶持政策中,將與污染治理、清潔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節能等有關的項目明確列為重點扶持對象,從融資擔保、技術咨詢、信息提供等角度給予支持。(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不容易回答,以上信息是網上查找的資料,希望有用)
㈣ 一般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1、活性污泥技術
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並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4)鄉鎮村及新區污水治理應用案例擴展閱讀:
農村污水處理方法的選擇應該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僅要衡量效果呈現度和技術層面的成熟與否,當地的特點、財政能力等也是考慮因素。結合農村污水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政策、方針,實現統籌規劃管理。
可借鑒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模式實施建設和運營,最終滿足標准化、精細化、專業化的要求,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與國民經濟和民生有關的長期工作進行,從而徹底改變「臟、亂、差」和污水亂排狀況,為農村水源和糧食安全提供保障,為村民創建一個清潔、干凈、方便的生活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使其成為環境優美、健康宜居的家園。
㈤ 環境污染治理案例
•平湖市部署「六大工程」力促環保模範城市創建
•為進一步推進省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工作,切實改善環境面貌,平湖市重點部署實施「六大工程」。
•一是重點行業整治提升工程。有序推進電鍍、化工、印染、造紙、製革等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結合《2012年「兩退兩進」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關停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利用效率,促進經濟轉型提升;開展重點污染企業環保管理人員及環境污染治理設施操作人員崗位培訓,提升污染企業環境管理水平。
•二是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工程。推進污水管網建設,2012年,新建管網不少於30公里,新增生活污水入網量98萬噸以上,市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7%以上;建成污泥處置中心,解決東片污水處理廠污泥規范化處置問題;建成機動車尾氣檢測站,開展黃標車區域限行。
•三是環保機構能力建設工程。進一步延伸環保機構,加強環境監察、監測、信息監控、機動車污染防治等隊伍建設;完成市區空氣環境自動監測站擴建PM2.5、臭氧等新增監測指標設施建設和獨山港鎮大氣污染特殊因子自動監測站建設;完善環保信息化監控設施和使用,開展「數字環保」建設。
•四是重點污染減排工程。重點推進熱電企業脫硫脫硝;實施東片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尾水回用工程;實施紙業中水回用,能源鍋爐脫硫脫硝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減排。
•五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雙控」;加強鎮街道畜糞收集處置中心運行管理;提升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標准化,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
•六是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完善「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垃圾集中收集處置機制;開展燃煤鍋爐整治,完成「三區」范圍內燃煤鍋爐拆除和「四路」兩側燃煤鍋爐達標治理;完成太浦河飲水工程,改善飲用水源水質,完成廣陳水廠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工程;
㈥ 水藝環保裝備企業有哪些治理污水的成功案例呢
水藝成功案例有很多啊,比如福建莆田市秀嶼區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寧波慈溪市白沙街道河道綜合治理項目、 慶元縣污水綜合治理項目、浙江杭州市餘杭 區污水處理廠應急擴容項目等等。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求給大大的贊。
㈦ 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有哪些目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如何
濕地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把污水投放到長有沼澤植物的地方,通過植物根部和微生物對污水裡面的元素加以吸收。土壤凈化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把污水傳輸到地下近五十米的土壤中,污水開始慢慢擴散,土壤表面存在很多的微生物,污水中的污染物會被根部吸收降解。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分為起步階段(2005- 2008年)、 發展階段(2008 -2015年) 和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以後)。 從2008年以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逐年增加。2014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3%,2016年村鎮污水處理率達到22%,但仍遠低於城 鎮90%以上的污水處理率。2016年 我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制鎮比例佔28%,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比例佔20%。
㈧ 急急急!!! 國內外水污染治理成功的例子!!
(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橫貫英國的泰晤士河是英國的母親河。19世紀之前,泰晤士河還是河水清澈,但工業革命的興起及兩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變得污濁不堪,水質嚴重惡化。1878年,「愛麗絲公子」號遊船不幸沉沒,造成640人死亡。事後調查發現,大多數遇難者並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嚴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紀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進一步惡化,水中的含氧量幾乎等於零,1849年到1954年,濱河地區約2.5萬人死於霍亂。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政府下決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過立法,對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作了嚴格的規定。有關當局還重建和延長了倫敦下水道,建設了450多座污水處理廠。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處理費用計入居民的自來水費中。經過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種魚和350種無脊椎動物重新回歸。
(四)秦淮河重現碧波
曾經在城市行進中不堪重負30多年的秦淮河,經過3年治理,其12.5公里長的主城段奇跡般重現碧水清波。為何秦淮河能夠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資金從哪裡來?南京政府獨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項目法人制。秦淮河綜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環保、安居、景觀、路網5大項目,必須有高度統一的規劃和指揮。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權成立集投融資、建設、管理和經營為一體的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社會公益性工程實施項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條塊壁壘,5大項目統籌推進。隨後,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開了市場化融資大門:沿河200米范圍內開發3000畝土地融資;自來水費中城市污水處理費每度上漲0.15元,每年7500萬,20年用於秦淮河治理。盡管3000畝土地還在土地儲備中心排隊,污水處理費也在等待調價指標,但是政府作出這些政策決定的會議紀要卻已成了融資「敲門磚」,公司憑此得到了銀行貸款22個億。與此同時,南京市賦予公司兩個特許經營權,一個是旅遊特許經營權,另一個是廣告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權的項目所得用來彌補秦淮河建設的資金缺口。
(五)多瑙河活力再現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為大量的工業與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經是一條國際性的黑河、臭河,既沒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為一條景觀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國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了發展多瑙河水利和保護水質的國際會議,協調行動,通過共同聲明,沿岸各國加強合作,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資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來自歐共體各國、一些國際銀行和環境機構的專家們組成「多瑙河特別工作組」,開展保護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國組成國際委員會,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簽署了一項保護多瑙河水的協議。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開沿河各國環境部長會議,通過了一項整治多瑙河的計劃。要求各國減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質(包括污染嚴重的黑海),實施沿岸地區的區域合作,建立污染監測系統;對沿岸9個國家的170多家污廢水處理廠進行調查,對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資金進行改造。
如今的多瑙河是清澈的江水,大量水鳥在河中嬉水,還依稀可見到河底中的水草與卵石,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範,其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㈨ 怎麼處理農村污水
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將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和污染環境成份清除、降解做無害處理。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要著重考慮選用成熟可靠,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污水處理適用技術。農村污水處理,可根據實際情況將水質進行中和農用產品,從而達到回用及環保降解排放。
概念
目前國內外應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處理技術比較多,名稱也多種多樣,但從工藝原理上通常可歸為兩類:第一類是自然處理系統。利用土壤過濾、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稱為生態處理系統。第二類是生物處理系統,又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
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
分散的幾戶或十幾戶人家適合採用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是一種基於自然生態原理,予以工程化、實用化而創造出的一種新型小規模污水凈化工藝技術,是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經一定構造、距地面約50 cm深和具有良好擴散性能的土層中。投配污水緩慢通過布水管周圍的碎石和砂層,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層中擴散。表層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區處於好氧狀態,污水中的污染物質被過濾、吸附、降解。
好氧生物處理系統
地表水污染顯而易見,地下水的污染卻是觸目驚心。中國13億人口中,有70%飲用地下水,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但是據介紹,全國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厭氧生物處理系統
厭氧生物法目前技術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生物處理效率較低,尤其表現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
實踐證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問題,但在運用中要考慮到建設與運行成本等費用,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