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工濕地水處理技術原理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內人工濕地填料上種植容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植物的作用。
谷騰環保網上有很多關於人工濕地用於污水處理中的工程案例經驗,可以參考下~
❷ 一個日處理10噸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裡面是怎麼設置布水和集水的
進出水系統的布置:濕地床的進水系統應保證配水的均勻性,一般採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裝置。進水管應比濕地床高出0.5m。濕地的出水系統一般根據對床中水位調節的要求,出水區的末端的礫石填料層的底部設置穿孔集水管,並設置旋轉彎頭和控制閥門以調節床內的水位。
填料的使用:濕地床由三層組成表層土層、中層礫石、下層小豆石。表層土鈣含量在2~2.5kg/100kg為好;礫石層粒徑在5~50mm,鋪設厚度0.4~0.7m。
潛流式濕地床的水位控制:當接納最大設計流量時,進水端不能出現雍水現象;當接納最小流量時,出水端不能出現填料床面的淹沒現象;有利於植物生長,床中水面浸沒植物根系的深度應盡可能均勻。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
1、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
1.1上流式污泥床(USB)
上
流式污泥床(USB)是20世紀70年代末由荷蘭Lettinga開發的又一項新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主要用於厭氧生物處理系統中,即UASB。它主要
由配水系統、污泥床、三相分離器等組成。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將污泥和污水進行充分混合,三相分離器將顆粒污泥、氣體和污水進行分離,污泥保留在反應器
中,氣體和處理後的出水排出反應器,其結構示意見圖1。
4.2無泡曝氣的特點:
與常規曝氣相比,採用中空纖維膜進行無泡曝氣具有如下優點:
①由於曝氣不產生氣泡,氧直接以分子狀態擴散進入生物膜,幾乎百分之百地被吸收,傳質效率可高達100%,因此溶解氧不再是限制微生物生長的決定因素。
②由於生物膜生長在中空纖維膜的外表面,所以在供氧過程中,生物膜不會受到氣體摩擦,不易脫落。
❸ 什麼是人工濕地
濕地是由復水、永久性或制間歇性處於水飽和狀態下的基質及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所組成的、具有較高生產力和較大活性、處於水陸交界的復雜的生態系統。而人工濕地是為處理污水而人為設計建造的工程化的濕地系統。這種濕地系統是在一定長、寬比及地面坡度的窪地中,由於土壤和基質填料(如礫石等)混合組成填料床,污水在床體的填料縫隙或床的表面流動,並在床的表面種植具有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成長周期長、美觀及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蘆葦等)。
❹ 人工濕地如何有效發揮濕地的凈化作用
濕地在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凈化污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地方都開展了人工濕地建設工程。
但是,目前人工濕地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人工濕地受環境條件特別是區域地理和氣候條件限制。比如在黃河以北建設的濕地,冬季難以發揮凈化作用,夏季暴雨雨水對濕地造成致命破壞。二是濕地凈化效果受進水水質及水量變化影響。三是非專業濕地管理人員的技術及素質直接影響濕地管理,間接影響濕地凈化水質效果。四是濕地長期運行,積累的懸浮固體增多,影響水質凈化效果。如何更有效地發揮濕地的凈化作用?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積極探索,引進技術。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污染物排放標准逐步加嚴,濕地是污水處理系統不可缺少的處理單元,要積極引進創新型技術,因地制宜地管理濕地。
統籌考慮,預先調節。濕地處理工程在污水處理系統中既是龐大、復雜的工程,又是穩定、慢節奏的工程,進入濕地處理的污水量可小不可大,不能超過設計流量。濕地處理污水需要時間,必須按照設計停留時間進行規范操作,不可污水快進快出或慢進快出。
培養人才,加強管理。濕地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環保、水利、林業等行業,要求管理者知識面廣。要引進知識型人才,經營好濕地工程。
收割植物,清理雜物。濕地的凈化處理功能是利用水生植物對污水中懸浮物及營養元素進行吸附、截留沉降,通過水體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對有機質進行消化分解,再由植物體吸收凈化,最終去除污染物。需要專人負責對水生植物果實、枯枝進行收割、清運,配備水上交通工具及打撈設備。
制定製度,注意防火。在秋冬季節,地表種植的濕生植物地表以上部分將枯死,而北方秋冬季節降水較少,要制定嚴格的防火制度。作者單位:山東省茌平縣環保局
❺ 濕地水質凈化技術有哪些
天然濕地是處於水陸交接相的復雜生態系統,而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則是處理污水而人為設計建造的,工程化的濕地系統,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其去除污染物的范圍較為廣泛,包括有機物、氮(N)、磷(P)、懸浮物(SS)、微量元素、病原體等,其凈化機理十分復雜,綜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種作用,供給濕地床除污需要的氧氣;同時由於發達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長的生物膜的凈化作用、填料床體的截留及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作用,而實現對水體的凈化。
人工濕地對有機物的去除:
人工濕地對有機物有較強的處理能力。不容性有機物通過濕地的沉澱、過濾可以很快從廢水中截流下來,被微生物加以利用;可溶性有機物則可通過微生物的吸附及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被去除。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的最終歸宿是被異養微生物轉化為微生物細胞及CO2和H2O。
人工濕地對氮的去除:
廢水中氮主要通過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被去除,其中植物吸收只去除了污水中小部分的氮,而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是通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來完成的。人工濕地比傳統活性污泥處理系統(一般無法完成反硝化作用)具有更強的氮的處理能力,比A/A/O系統則節省許多基建和運行費用。
人工濕地對磷的去除:
人工濕地對磷的去除是植物吸收、微生物去除及物理化學作用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廢水中無機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變成植物的ATP,DNA及RNA等有機成分,通過植物的收割而去除。物理化學作用包括填料對磷的吸附及填料與磷酸根離子的化學反應。微生物對磷的去除包括它們對磷的正常同化(將磷納入其分子組成)和對磷的過量積累。其中,填料的物理化學作用對於磷的去除貢獻最大。
人工濕地主要優點:
投資省、能耗低、維護簡便
人工濕地不採用大量人工構築物和機電設備,無需曝氣、投加葯劑和迴流污泥,也沒有剩餘污泥產生,因而可大大節省投資和運行費用。至於維護技術,人工濕地基本上不需要機電設備,故維護上只是清理渠道及管理作物,一般人員完全可以承擔,只需個別專業人員定期檢查。
脫氮除磷效果好、病源微生物去除率高
人工濕地是低投入、高效率的脫氮除磷工藝,無需專門消毒便可對病源微生物大副去除,處理後的水可直接排入湖泊、水庫或河流中,亦可用作沖廁、洗車、灌溉、綠化及工業回用等。
可與水景觀建設有機結合
人工濕地可作為濱水景觀的一部分,沿著河流和湖泊的堤岸建設,可大可小,就地利用,部分濕生植物(如美人蕉、鳶尾等)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❻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用什麼方法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回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答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
❼ 氧化塘和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有何異同
氧化塘: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其凈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回自凈過程過程相似答。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並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穩定塘污水處理系統具有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低、維護和維修簡單、便於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無需污泥處理等優點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
四川永沁環境
❽ 人工濕地和污水處理 告訴你兩者結合會有什麼化學反應
人工濕地作為一種低投資、低能耗、低處理成本和具有較好氮磷去除功能的廢水生態處理技術已逐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濕地中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一系列物理的、化學的以及生物的途徑凈化污水.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人工濕地在污水處理方面的工程應用和凈化機理等作了大量的研究; 在濕地系統的構造、配水及組合類型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索.由於其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廣泛的適用性,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研究者的重視.
微生物作為人工濕地除污的主體和核心,在物質的礦化、硝化、反硝化等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低溫微生物是極端微生物之一,它們有著獨特的生理功能適應環境,所以研究這類微生物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還在實際推廣應用中產生了日益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關於低溫菌,目前國內科學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低溫菌的分離、篩選和鑒定,對其在水處理方面的應用也局限於實驗室溫控條件下對模擬廢水的處理研究,針對低溫微生物在人工濕地中的污水處理方面研究極少.本實驗研究了低溫菌Pseudomonas flava WD-3在不同接種量和水力停留時間時對冬季人工濕地的污水凈化效果,並採用Monod 模型對處理效果進行模擬,對擴展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以及強化處理低溫廢水提供新的方法.
❾ 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為什麼要設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能夠充分發揮其對於氮、磷等富營養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逐步緩解並改善城內市生態環境,如能配合容雨水收集系統和城市中水、污水處理系統和有針對性的植物配置,能夠達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並對城市輕度污染的水體進行凈化,降低城市污水處理費用,產生綠色經濟效應,在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可以有效去除水質中少量的氮、磷等污染物。作用就是進一步處理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