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高溫模擬蒸餾相關論文

高溫模擬蒸餾相關論文

發布時間:2023-04-25 00:33:55

1. 反應蒸餾技術及反應蒸餾技術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

E1, E2, E3, E4—換熱器F1, F2, F3—閃蒸罐EX1—膨脹裝置T1—精餾塔R1—反應罐FEED1—初始混合氣體
FEED2—苯PRODUCT1—主要產品甲烷PRODUCT2—主要產品枯烯BOTTOMS—尾氣
罐中出來的上部氣體S10中主要為甲烷、乙烷
和未反應完全的丙烯, 進一步冷凝後作兩相分
離, 氣體尾氣BOTTOMS 中主要為乙烷和丙
烷, 液體S12中含有丙烯迴流進入反應罐。
2熱力學方法的選擇
在化工流程模擬軟體PRO / II中, 需要通
過不多的已知物性數據對物系的熱力學性質和
傳遞性質進行估算, 估算的准確與否將直接影
響模擬結果的准確性。選擇適當的物性方法經
常是決定模擬結果的精確度的關鍵步驟, 選用
不恰當的物性方法將得到錯誤的計算結果。對
於絕大多數煉油和石化裝置, 所處理的物系均
為烴類系統和石油餾分, 其中可能含有一些非
烴氣體, 如氫氣、空氣、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硫化氫等。這些都可以認為是非極性物
質。對於非極性物質, 可以選用狀態方程來計
算熱力學性質。迄今為止, 文獻上發表的狀態
方程已上百個, 但是經常使用的方程只有十來
個, 而最重要、最符合本模型的僅僅2~3個。
現選用不同的熱力學方法進行估算。
211Soave - Redliofi - Kwong狀態方程( SRK
方程)
該方程是Georgi Soave在1972年發表的,
其計算公式如下:
P =
RT
V - b
-
a ( T)
V (V + b)
式中b = Σi
xi bi
bi = 0108664RTci /Pci
Tci、Pci ———成分i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

a ( T) = Σi
Σj
XiXj ( ai aj ) 1 /2 (1 - Kij )
ai = aciαi
aci = 0142747 (RTci ) 2 /Pci
αi
015 = 1 +mi (1 - Tci
015 )
mi = 01480 + 11574ωi - 01176ωi
2
ωi ———成分i的離心因子
Kij ———成分i和j的二元交互作用參數
希臘字母α的導入是為了改善純組分蒸
汽壓力的預測, 而聯合公式通過Kij的導入來
計算a ( T)是為了改善混合物的壓力預測。使
28 化工流程模擬在蒸餾與反應流程中的應用
用Soave公式預測混合物包括兩個步驟: 第
一, 這個組分的偏心因子ωi 對每個組分都是
已調諧的, 這樣組分的蒸汽壓力可以精確預
測; 第二, 字母Kij是組分i和j的二元交互系
統的實驗數據所確定的, 以便相平衡能夠匹
配。輸入各單元參數和原工藝條件後運算結果
見表1。
表1 選用SRK方程模擬運算後結果
流體名稱FEED1 FEED2 PRODUCT1 PRODUCT2 BOTTOMS
流量
kmol·h - 1 1300197 350 759104 403132 172147
成分
甲烷01576 01000 01986 01000 01005
乙烷01077 01000 01011 01026 01535
丙烷01057 01000 01000 01057 01293
丁烷01009 01000 01000 01015 01030
丙烯01281 01000 01003 01034 01136
枯烯01000 01000 01000 01784 8107 ×10 - 6
苯01000 11000 01000 01840 01001
212Peng - Robinson狀態方程( PR方程)
該方程於1976 年由Peng和Robinson 提
出, 這是另一個立方型狀態方程:
P =
RT
V - b
-
a ( T)
V (V + b)
式中b = Σi
xi bi
bi = 0107780RTci /Pci
Tci、Pci ———成分i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

a ( T) = Σi
Σj
XiXj ( ai aj ) 1 /2 (1 - Kij )
ai = ac iαi
aci = 0145724 (RTci ) 2 /Pci
αi
015 = 1 + ni (1 - Tci
015 )
ni = 01480 + 11574ωi - 01176ωi
2
ωi ———成分i的離心因子
Kij ———成分i和j的二元交互作用參數
代入與SRK方程相同的數據運算模型, 結果
見表2。
表2 選用PR方程模擬運算後結果
流體名稱FEED1 FEED2 PRODUCT1 PRODUCT2 BOTTOMS
流量
kmol·h - 1 1300197 350 749125 405101 170155
成分
甲烷01576 01000 01982 01000 01005
乙烷01077 01000 01013 01028 01478
丙烷01057 01000 01000 01059 01292
丁烷01009 01000 01000 01015 01029
丙烯01281 01000 01005 01035 01195
枯烯01000 01000 01000 01780 915 ×10 - 6
苯01000 11000 01000 01830 01001
213Benedict - Webb - Rubin - Starling狀態方
程(BWRS方程)
該方程於1973年由Starling提出, 計算公
式為:
P =ρRT + (B0 RT -
A0 C0
T2 -
E0
T4 )ρ2
+ ( bRT - a -
d
T
)ρ3 +α( a +
d
T
)ρ6
+
cρ3
T2 (1 + rρ2 ) exp ( - rρ2 )
對此方程進行運算, 所得結果為模型運行錯
誤。
根據兩種方法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的比
較, SRK熱力學方法比PR熱力學方法在本模
型中更接近實際, 故優先選用。
3工藝優化
運用化工流程模擬軟體可以很方便地修改
工藝參數, 從而得出更好的工藝。
311改變S4的進料位置
S4為初始混合流體冷凝閃蒸後的液態混
合物, 改變其進入蒸餾塔塔板的位置, 綜合比
較各產品和剩餘氣體的流量、濃度, 從而得到
最佳進料點。模擬運算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 根據產品甲烷的濃度和
尾氣枯烯的含量對比, 物料S4的最佳進料位
置為蒸餾塔塔板的第4層。
312改變蒸氨後換熱器E3、E4的換熱溫度
換熱器E3、E4的換熱溫度改變後, 產品
《化工裝備技術》第28卷第4期2007年29
表3 選用PR方程模擬運算後結果
進料塔
板位置
甲烷流量
kmol·h - 1
甲烷
濃度
%
枯烯流量
kmol·h - 1
枯烯
濃度
%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第1層74813022 98153 31519965 77178 810865
第2層74813057 98155 31611300 78138 810683
第3層74813071 98157 31611293 78138 810557
第4層74813073 98157 31611291 78138 810547
第5層74813075 98156 31611290 78137 810551
第6層74813074 98156 31611289 78137 810556
第7層74813072 98155 31611287 78137 810552
和尾氣中枯烯的流量和濃度及迴流進入反應罐
的迴流流量也相應改變, 運算後結果見表4、
表5, 綜合比較可得最佳溫度控制點。
表4 換熱器E3換熱溫度的改變
溫度

產品枯烯
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S12迴流
流量
kmol·h - 1
35 31611291 78138 17212960 810547 714290
40 31614791 79147 17710329 810236 1014540
45 31618976 80147 18019907 810753 1413566
50 31714018 81139 18413300 811881 1913543
55 31719984 82104 18710697 813625 2516565
60 31813206 82155 18912116 816035 3814790
從表4可以看出, 隨著換熱器E3換熱溫
度的升高, 產品枯烯的產量和濃度增加, 尾氣
中枯烯的濃度也升高, 但變化不是很大, 只是
迴流流量增加較快, 選擇換熱溫度為50℃。
表5 換熱器E4換熱溫度的改變
溫度

產品枯烯
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S12迴流
流量
kmol·h - 1
- 25 31714018 81139 18413300 811881 1913543
- 28 31716092 81119 18218178 410633 3415521
- 29 31717248 81108 18119248 310836 4416888
- 30 31718947 80194 18017796 212878 6011557
- 31 31811412 80177 17911549 116735 8319138
- 32 31815234 80158 17619915 112163 12117759
分析表5的數據可以得到, 溫度越高, 雖
然產品中枯烯的濃度越高, 但尾氣中枯烯的含
量也越高, 當溫度過低時, 在產品濃度降低的
同時, 迴流量也加大了, 迴流管線的負荷也就
較大。所以綜合考慮, 選擇換熱器E4的冷卻
出口溫度為- 30℃。
313調節苯的加入量
根據蒸餾後塔底流體的丙烯含量, 再考慮
迴流流體中的丙烯及苯的含量, 調節苯的加入
量。
從表6可以看出, 隨著原料苯的增多, 產
品丙烯的產量有所提高, 其濃度變化不大, 尾
氣中丙烯的含量也增加了。根據表6數據, 苯
的加入量控制在365kmol/h左右為最好。
表6 調節苯的加入量
苯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流量
kmol·h - 1
產品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枯烯
含量
×10 - 6
S6迴流
流量
kmol·h - 1
350 31718947 80194 18017796 212878 6011557
360 32616796 81109 17119535 215423 4910288
365 33110751 81117 16715021 216837 4411746
370 33514825 81125 16311646 218253 3919938
380 34413002 81143 15414345 311396 3216252
390 35311362 81161 14518579 314811 2616930
314優化前後數據對比
比較優化前後產品的流量和濃度, 以及尾
氣中有毒氣體枯烯的含量, 從表7 中可以看
出, 優化後產品中枯烯的濃度得到提高, 尾氣
中枯烯的含量也降低到規定的標准之下。
表7 優化前後數據比較
甲烷流量
kmol·h - 1
甲烷
濃度
%
枯烯流量
kmol·h - 1
枯烯
濃度
%
尾氣流量
kmol·h - 1
尾氣中
枯烯含量
×10 - 6
優化

74813057 98155 31611300 78138 17214739 810683
優化

74813073 98157 33110751 81117 16715021 216837
4結束語
(1 ) 選擇了最符合本模型的熱力學方
法, 對工藝流程進行了優化。
(2) 提高了產品的濃度和流量, 尾氣中
枯烯的含量也控制在規定范圍以內。
(3) 為工藝控制提供理論依據, 實際生
產中還可以通過調節換熱器(E3、E4)的換熱溫

2. 淺談常減壓蒸餾裝置的減壓拔出現狀和改進措施論文

淺談常減壓蒸餾裝置的減壓拔出現狀和改進措施論文

論文摘要: 著重介紹了中國石化系統內蒸餾裝置減壓系統的拔出現狀和提高拔出率的措施,指出在加工原油重質化的趨勢下,提高常減壓蒸餾裝置減壓系統的拔出水平可發揮原油重質化的效益。

論文關鍵詞: 常減壓蒸餾裝 置減壓系統 拔出

隨著原油供需矛盾趨緊和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中國石化煉油企業原油采購日益重質化,造成部分常減壓蒸餾裝置的減壓系統超負荷,蠟渣油分割不清,蠟油餾分流失到渣油當中,渣油量的增大又造成煉油廠重油裝置能力吃緊和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部分企業還不得以出售渣油,削弱了加工重質原油的應有效益。為了緩解加工原油變重對二次加工裝置的影響,提高重油加工裝置的營運水平,充分發揮原油采購重質化的效益,提高蒸餾裝置減壓系統的拔出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1國內蒸餾裝置減壓系統的拔出現狀

目前,國內還未真正掌握減壓深拔成套技術,少數幾套裝置雖然從國外SHELL和KBC公司引進了減壓深拔工藝包,但對該項技術的吸收掌握還需要一段時間。通常來講,國外的減壓深拔技術是指減壓爐分支溫度達到420oC以上,原油的實沸點切割點達到565~620℃。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幾年新引進的減壓深拔技術是按原油的實沸點切割點達到565℃設計,也即是國外減壓深拔技術的起點,其餘減壓裝置未實現深度拔出的主要原因是裝置建成時問較早,當時多按原油實沸點切割點為520~540℃設計,無法實現減壓深拔。

2影響減壓系統拔出率的因素

減壓塔汽化段的壓力和溫度是影響減壓拔出深度的兩個關鍵因素。爐管注汽量、塔底吹汽量、進料量、洗滌段的效果等對總拔出率也有影響。

汽化段壓力由汽化段到塔頂總壓降和塔頂抽真空系統操作決定,汽化段真空度越高,油品汽化越容易,減壓拔出深度越高(國外的先進設計,汽化段殘壓可以達到1.33~2.00kPa)。汽化段溫度的提高受限於爐管的結焦和高溫進料的過熱裂化傾向,在汽化段壓力不變的情況下,以不形成結焦和過熱裂化為前提,應盡量提高汽化段溫度。汽化段溫度升高,油品汽化程度也會增加,減壓拔出深度提高。

3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分析系統內有必要實施減壓深拔操作的20餘套減壓裝置的函調數據,未達到深度拔出的裝置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3.1常壓系統拔出率不足造成減壓系統超負荷

多數裝置的常壓渣油350oC餾出為5%以上,最高達到15%。常壓渣油中的柴油組分過多會增加減壓爐的負荷,增大減壓塔的汽相負荷,並加大減壓塔填料層(或塔盤)的壓降,直接影響到減壓塔汽化段的真空度。

3.2減壓爐出口溫度較低造成油品汽化率較低

多數減壓裝置為了減少爐管結焦的風險,減少渣油發生熱裂化反應,減壓爐分支溫度多在400℃以下,減壓塔汽化段溫度多在385℃以下,常壓渣油在此溫度下的汽化程度不足。提高減壓爐出口的溫度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制約。

(1)爐管的材質。多數裝置的減壓爐輻射管採用Cr5Mo,已經不能適應提溫後的爐管熱強度,也不能抵抗高溫下的環烷酸腐蝕,應進行材質升級,尤其是擴徑後的幾根爐管。

(2)爐管吊架材質。通常,設計時減壓爐的爐管吊架材質選擇一般比爐管材質要低,需要升級以適應提高爐溫後的爐膛輻射溫度。

(3)注汽流程。多數裝置都有注汽流程,但部分裝置在日常操作中沒有投用,注汽操作在日常生產中僅作為低煉量或事故狀態下防止爐管結焦的手段,而不是為了防止大煉量高爐溫下的油品結焦。此外,部分爐管注汽點設在減壓爐的進料線上,蒸汽在爐管內的氣化加大了油品的`總壓降,進而影響到減壓汽化段的真空度。合理的注汽位置應設在對流轉輻射的爐管內,此點注汽能很好的起到降低爐管內的油膜溫度和縮短油品停留時間的作用,降低油品在爐管內的結焦風險。

(4)減壓爐負荷。部分老裝置的減壓爐爐管表面熱強度已超過設計值,無法進一步提溫深拔,若要大幅提高減壓爐出口溫度,需對減壓爐進行擴能改造。

3.3汽化段的真空度較低造成油品汽化率不足

部分裝置減壓進料段的真空度較低,直接影響了常壓渣油的汽化率和減壓系統的拔出深度。汽化段的真空度主要受以下兩方面的限制。

(1)塔頂真空度。塔頂真空度越高,在一定的填料(或塔盤)壓降下,進料段真空度越高。

(2)塔內件壓降。提高進料段真空度的關鍵是減少塔頂至進料段之間的壓降。塔內件壓降大的原因主要為塔板與填料混用、填料段數多、填料高度大及減壓塔塔徑小、汽相負荷大等。

3.4無急冷油流程而無法控制提溫後塔底的結焦風險

老裝置由於設計時未考慮減壓深拔操作,一般沒有顧及提高進料段溫度後會造成塔底溫度升高,易造成管線、換熱器、控制閥、塔底結焦、減壓塔塔底泵抽空等影響,很多減壓裝置未設置急冷油流程,無法控制提溫後塔底的結焦風險和塔底裂解氣的產生,對裝置的長周期運行和塔頂真空度的控制有著不利影響;部分裝置雖沒有設置專門的急冷油流程,但設有經過一次換熱後的減壓渣油作為燃料油再返回減壓塔底的流程,同樣可以起到降低塔底溫度的作用。

3.5機泵封油的性質和流量對減壓渣油5oo℃餾出有影響

通常,減壓塔塔底泵採用減壓側線油作為封油,但仍有部分裝置使用直餾柴油作封油。直餾柴油或封油(蠟油)量較大會提高減壓渣油中500℃餾出量,還可能造成減壓塔塔底泵抽空。

3.6減壓塔底汽提蒸汽過小或未投影響了塔底的提餾效果

部分裝置減壓塔的負荷已經較大,為避免降低塔頂真空度而未投減壓塔底吹汽或吹汽量較小。另外,少量裝置本來按濕式操作設計,在生產中為了降低裝置能耗而停止吹汽。

4提高減壓系統拔出率的措施

提高常減壓蒸餾裝置減壓系統的拔出深度是一項綜合工程,首先要從完善減壓塔的設計及塔內件的選擇人手,其次要根據原油性質變化及時調整操作參數,在確保安全和不影響裝置運行周期的情況下,提高減壓系統的操作苛刻度。

4.1提高蒸餾裝置減壓系統的設計水平

(1)減壓爐和轉油線的設計對汽化段的壓力有較大影響。採用爐管擴徑,注汽等可提高汽化段溫度,提高爐出口汽化率;轉油線溫降小可有效降低爐溫,從而較少裂解和保證高拔出率所需溫度。

(2)採用低壓降、高分餾效率、大通量的塔盤和填料,不但可以提高餾分油的收率和切割精度,還可以大幅提高分餾塔的處理能力。採用填料的減壓塔一般全塔壓降小於20rnrnHg,而板式減壓塔壓降明顯大,是填料塔的一倍以上。

(3)改進抽真空系統的設備水平,提高塔頂真空度。目前蒸汽+機械抽真空和液力抽真空的應用效果都較好。

(4)改進減壓進料分布器的結構,適當增加進料口上方的自由空間高度,可減少霧沫夾帶量。

(5)為避免減壓塔底結焦和減少裂解氣體生成,減壓塔底部應設置急冷油流程,控制塔底溫度不超過370℃。

(6)常壓塔的設計要著力考慮降低塔底重油中350℃以前餾分的含量,防止過量的應在常壓塔拔出的柴油組分進入減壓塔,致使減壓塔頂部負荷偏大,頂溫高,真空度低,影響總拔出率。

4.2提高常壓系統的拔出率

常壓系統的拔出率對減壓深拔的影響很大,應根據加工原油性質的變化盡可能地提高常壓塔的拔出率,降低常壓渣油中350oC含量到4%以下。主要措施有控制合理的過汽化率,提高常壓爐出口溫度、降低常壓塔頂壓力、調整常壓塔底吹汽量和側線汽提蒸汽量、提高常壓側線的拔出量(尤其是常壓最下側線)。

4.3提高減壓爐出口溫度和減壓塔進料溫度

在擁有相關工具軟體的情況下,應根據加熱爐的設計參數和進料性質進行模擬計算,繪制加熱爐的結焦曲線,以模擬結果為指導逐步提高爐溫;即使沒有爐管結焦曲線的模擬軟體,也可小幅提高爐溫並增大爐管注汽,觀察減壓塔操作工況確定合適的爐溫並維持操作,首先要達到設計溫度,在此基礎上再增加爐管注汽,繼續提溫。

4.4提高減壓塔頂真空度

優化減壓塔頂抽空器和抽空冷卻器的運行,減少抽空系統泄露,保證塔頂真空度。

4.5合理分配爐管注汽和塔底吹汽

合理分配爐管注汽和塔底吹汽的流量,控制減壓系統總注汽量,減少對真空度的影響。

4.6優化洗滌段的操作

要確保洗滌段底部填料保持潤濕,即合理的噴淋密度能夠保證總拔出率和減壓餾分油的質量,洗滌段操作效果好,可以降低過汽化率,在同樣的烴分壓和蠟油質量的前提條件下可以提高拔出率。

4.7優化減壓塔取熱分配

為提高裝置總拔出率,減壓塔的取熱可作適當調整,降低減壓塔下部中段迴流取熱量,以增加減壓塔上部氣相負荷。

4.8控制合理的減壓塔底溫度

投用減壓塔底急冷油流程,控制塔底溫度不超過370oC即可,過多的急冷油量會影響塔底的換熱效率。

5提高減壓系統拔出率應注意的事項

(1)應根據減壓渣油的加工流向確定是否適合深拔操作,減壓渣油作延遲焦化原料和減壓渣油雖作催化裂化原料,但由於催化消化不完還有減壓渣油作燃料油或外售的蒸餾裝置。

(2)原油實沸點切割達到565oC時,減壓塔最下側線的干點必然在580oC以上,若有攜帶現象還將導致蠟油中的瀝青質和重金屬含量上升,可能會給加氫裂化裝置帶來操作問題,建議實施深拔後重新考慮重蠟油的流程走向,由現在的進加氫裂化改進蠟油加氫處理或催化裂化裝置等。

(3)減壓拔出深度的提高需要高的爐出口溫度、高的進料段真空度,還需要增加註汽量和增設急冷油流程等,蒸餾裝置的能耗相應會有所上升,但從全煉廠角度,減壓深拔操作能實現節能和增效的雙重收益。

;

3. 石油實沸點蒸餾、減壓蒸餾、模擬蒸餾與恩氏蒸餾的意思及區別

實沸點蒸餾------在大氣壓下,自然蒸餾

減壓蒸餾------在低壓環境下蒸餾

模擬蒸餾------一種軟專件分析方法

恩氏蒸餾------Engler distillation
一種常屬用的測定石油產品餾分組成的經驗性標准方法。是一種簡單蒸餾,分餾程度很低,只能用於石油油品餾程的相對比較或油品中輕重餾分相對含量作大致判斷。但在煉油工業中常用作油品質量的重要指標。

4. 化學綜述性論文

綠色化學是20世紀末崛起的一門新興學科,相對於傳統化學,它是未來化學化工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化學綜述性論文,供大家參考。

化學綜述性論文範文一: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1改革措施

1.1加強課前預習

隨著中國高校培養水平的逐步提高,目前在對學生的培養中設置了大量的實驗課,每周學生都要進行兩到三次的實驗課學習,學生對實驗課已經不存在太多的新鮮感,再加上不同的實驗課基本採取的都是同一模式的教學方法,從而導致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實驗應付差事。以往在做實驗之前,通常是由教師組織安排,介紹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儀器設備;對易出現的問題提出注意事項,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提出理論解釋,學生按教師的講解按部就班的重復實驗,獲取數據,驗證規律。使用實驗規定的儀器設備,按照規定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然後按規定的格式完成實驗報告;這樣可以培養嚴謹、認真、規范的學習態度,有利於學生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的操作要領。但也往往會使學生由於缺少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而挫傷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完全把他們放在了被動接受的位置上,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性,缺少創新思想,缺少學習興趣,導致記憶不牢,認識不深,做實驗則只為拿學分,走形式,實驗操作過而忘,更不會掌握扎實的基礎。學生不經過預習,同樣可以根據老師的講解了解實驗內容,能夠按老師的講解完成實驗,但這樣學生對預習報告就會流於形式,照抄教材,敷衍了事,對實驗內容了解不深,從而不能真正掌握實驗的知識要點[3]。為改變此現狀,採用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的措施。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先交預習報告,否則不能進行實驗。實驗預習的具體內容要求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了解反應機理、熟悉各種化學試劑的物理常寬耐數、畫好裝置圖、列出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為了杜絕學生應付差事,只是將教材一字不落的抄襲下來的現象,要求預習報告中的實驗步驟部分必須細化成一個個步驟,每個步驟必須有簡明扼要的標題,標題下寫明該步驟的具體內容。預習報告最後要求學生根據教材的注釋和網上查找的資料寫出注意事項。在對實驗講解時,設置若干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檢驗預習效果,同時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通過這些措施,使得學生不得不認真預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1.2培養過硬的基本操作能力

有機化學實驗包括許多的基本操作,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有機化學實驗就是由若干個基本操作構成的一個復雜的操作體系。若要使實驗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具備過硬的基本操作技能[4]。有機化學實驗課一般設置了基本操作實驗(如熔點的測定、蒸餾和沸點的測定、分餾、減壓蒸餾、水蒸氣蒸餾、萃取、重結晶、色譜等)和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實驗(如乙醯乙酸乙酯的制備、肉桂酸的制備、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備、1-溴丁烷的制備、乙醚的制備、苯乙酮的制備、己二酸的制備、苯甲酸乙酯的制備等)。基本操作粗消實驗是後續合成實驗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生從事工作和科研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課程已經進行了大半部分,而學生的基本操作過程依然錯誤百出的現象。如在做蒸餾時,不知道溫度計水銀球的正確位置、冷凝管如何選用等種種實驗細節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客觀上是基礎實驗操作要注意的細節很多,主觀上是學生學習態度不夠認真造成的。為使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在基本操作實驗的教學中應該注意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中劃出實驗裝置圖,在畫圖的過程中,學生會注意儀器意見的連接關系,儀器的選用、溫度計的位置等各種細節,從而使實驗裝置深深的引入腦海。學生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存在的問題。

1.3提高平時成績權重

為督促學生平時認真實驗,應提高平時成績的權重。將平時成績的比重設置為60%,考試成績佔40%。這樣如果學生平時不認真做實驗,綜合成績不可能理想。將平時成績細化為預習報告成績、實驗操作成績、實驗報告成績和考勤。其中實驗操作成績為主要考察內容,所佔比重最大。學生每次的預習報告,實驗報告都給與相應的量化成績,督促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報告,慎凳春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對於學生在操作工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指正的同時,要及時給與扣分的處罰,鞭策學生去認真改正錯誤。這樣在學期末評定學生平時成績的時候有據可依,成績更加公正:而在以往的評定中,因為沒有詳細的評分細則和平時量化分數,教師只能根據主觀判斷給出一個籠統的分數,成績評定往往不夠理性。而期末考試不但要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如:裝置搭建順序、儀器選用、裝置拆卸、儀器保養、實驗操作、熟練程度等);還應設置相應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主要是有機化學實驗的重要知識,包括實驗室規則及安全常識,化學儀器的使用和養護方法,基礎操作的原理及適用范圍等。

1.4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

二十一世紀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確定了化學實驗教學的目標和基本要求,要求我們建立起從接受型到培養綜合型的教學體系。過去,驗證性實驗占的比例過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很少,甚至沒有。學生做實驗幾乎成了“照方抓葯”,實驗所需的儀器、試劑均已由實驗員准備好,並擺在試架上,加什麼試劑,先後順序,甚至加幾滴都照書本步驟學生毫無主動性可言,只是機械地操作,定時觀察預計現象,記錄實驗數據,不能動手配製試劑,不能獨立動手安裝儀器,離開書本實驗步驟,就無法下手[5]。因此,有機化學實驗有必要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使之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為了拓寬基礎實驗的內容,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在實驗教學改革中注重加強綜合實驗。取消一些單獨的驗證性實驗,增加了綜合性實驗,開設了一些設計性實驗。採用綜合設計實驗的方式,使學生成為實驗方案的制定者和實驗的完成者,使其成為絕對的主角。具體做法是,教師負責擬定多個實驗題目,並分配給每個實驗小組,要求各小組到資料庫查找文獻資料,自行擬定實驗方案並完成實驗。採用這種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查閱文獻與參考書的能力、綜合分析資料設計實驗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素養。

2結語

通過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綜合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普遍認為通過綜合設計性實驗學到了很多知識,包括資料的獲取、實驗方案的擬定、數據的處理等。由於設計性實驗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做驗證實驗,學生表現出了較高的興趣。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使得學生注重實驗課程的每一個環節,其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化學綜述性論文範文二:化學工程專業高等分離工程課程建設

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人才的發展,人才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要素。《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國人才的總體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培養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完善、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全面確立國家人才競爭優勢,實現加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目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並且強調高技能人才要佔技能勞動者比例的28%。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其培養目標是為現代社會輸送高科技人才、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和研究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在加強全日制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同時,針對在職人員開展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使培養目標呈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形成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提高創新型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比重,加大培養各個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的力度。我國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始於1991年,主要培養對象為相關專業的在職人員,採用“進校不離崗”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影響學生平時的正常工作。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自於生產第一線,一般畢業3年以上,長期的工作實踐,積攢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對他們賦予了較高的期望值,但他們由於畢業時間較長,基礎知識的陳舊率和遺忘率較高,專業理論並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企業的發展。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快速發展決定了現代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是高層次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本領域所覆蓋范圍內的工業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工程設計和研究院所等有關單位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且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對在職工程碩士進行工程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目的就在於使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能夠勝任企業要求,促進企業發展,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所以各個高校一方面要強化他們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另一方面要培養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發現、分析、處理企業現實問題的目的。因此,對於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根據企業實際生產需求來設置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手段、途徑,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工業生產實例進行高等分離工程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引進綠色化學和綠色分離工程的概念

綠色化學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是一門從源頭上消除污染的化學,即利用高選擇性的化學反應,提高反應原子的利用率,達到100%選擇性,實現零排放。綠色分離工程指的是分離過程綠色化,主要包括兩種途徑進行實現:第一,優化傳統分離過程,降低甚至消除分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第二,開發和使用新的技術,例如,膜分離技術。分離技術貫穿於整個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分離過程綠色化對於未來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具有重大意義,是社會現代化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分離技術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對於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經濟發展在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同時,又不能威脅子孫後代的未來。根據現有發展基礎、條件,在不損害地球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有限的資源並產生足夠的財富,以滿足社會合理的經濟需求。綠色分離工程等新型分離技術在高等分離工程課程中的引入,必將引領學科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

二、改進教學方法

與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在職研究生來自於化工企業,一般為單位的技術骨幹或相關崗位的管理者,有些甚至已經是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和項目負責人等,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的學習目的很明確,致力於知識轉化,用專業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對於在職工程碩士來說,他們既要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更要培養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習的核心就是提高知識的有用性和實效性。因此,教學內容不能過於理論化,如果課程內容理論性過強,將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學一定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教師通過工程中的實際案例解釋相關的原理或者理論,側重理論與應用的結合。教師還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課程結構要緊湊,做到重點突出、難點明確、層層遞進、詳細透徹,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課堂上使用啟發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詮釋;綜合運用多媒體、網路平台及模擬模擬系統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最終實現該課程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的根本性提高,使其達到培養專業型人才的綜合要求,建成學而有用、學而會用的核心課程。針對該課程的特點,結合高等分離工程課程教學的特性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

1.優化教學方案、完善多媒體課件。教師要根據目前國內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發展,在現有課程體系基礎上,適當加入新的教學內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多媒體課件是目前高校授課的必備工具,目前該課程主要採用理論教學方法,沒有系統的模擬模擬系統和實踐設施,因此為提高授課效果,應對該多媒體課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加入基本原理的動畫和實際生產的視頻,以保證該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採用研討式的教學方式。由學生提出本單位現場分離設備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各自的實際生產過程中進行驗證。

3.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理解和掌握課程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採用AspenPlus、Pro/II等化工流程模擬軟體,對化工分離過程進行設計和模擬,建立典型案例庫,模擬化工分離的過程、分離過程中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分離工藝中相關設備的直觀演示,開發相關的計算軟體以解決分離工程中大量計算的問題。

4.讓學生提出工廠實際中分離設備存在的問題,並收集現場數據,進而設計程序,得出計算結果,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質。

5.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技術人員需要廣泛了解科技發展動態,了解學科的前沿性技術並掌握其發展趨勢。在職研究生平時在單位工作,只有節假日才能到學校上課,因此建立師生互助平台和網路信息庫勢在必行,不僅能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還能加強學生與學生的聯系。教師在學校將專業的最新信息錄入信息庫內,為研究生開辟獲取信息的渠道,學生將遇到的技術困難提交到平台,教師與同學一起通過討論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再用於實際生產進行驗證。

三、注重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是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高雙林等對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可控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主要包括學科建設、教學環節和管理體系三大部分,其權重系數分別為0.33、0.53、0.14,說明教學環節是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在職研究生雖然參加工作一段時間,社會經驗和工程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回到學校後,往往會存在些許的陌生和拘謹,尤其是在教室內安靜的聽老師講課,往往很難。因此,對於這些學生的授課方式,要以互動交流為主,鼓勵學生提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例如石油化工過程中針對硫含量過高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工作去查閱文獻,以化學法和物理吸附法為基礎,設計出脫硫的方案,大家以基本理論為依據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並到相關的企業進行驗證。

四、優化教師隊伍

5. 幫我找篇論文

關於我國歷史時期的水產加工與保鮮這一領域,以往學者涉及相對較少,除漁業通史著作中的相關篇節有所論及外[1],專題論述者多涉及冰鮮鰣貢等,專文論及明清時期水產加工與保鮮者較為少見。事實上,由於明清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各河湖水域漁業生產的興盛,而魚鮮之類極易腐敗變質,故水產品的加工業頗為發達,加工方式多種多樣,加工數量巨大。本文即擬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古代貯冰技術雖應用很早,但在漁業生產上很難得到普及。入秋魚類肥美、正當捕撈旺季之時,漁獲數量甚巨,未進入貿易市場、沒有被及時消費的鮮魚如不經加工處理極易腐壞。我國人民很早就把握了簡單的魚類加工技術,如將魚用鹽腌制、或將鮮魚曬製成干魚貯藏,「鮑魚之肆」即為咸魚加工工場。發展至明代,由於官方對漁業的重視,漁業生產大為發展,水產加工產品的數量也大大增加、質量越來越好,水產加工工藝趨於多樣化、精緻化,飲饌加工工藝更為豐富多彩,這從官府徵收的魚課名目中可見一斑,除魚課鈔銀之徵外,還有干魚、魚油、魚腺膠、各色魚鮓、魚鮓椒料和香料等本色之徵。時至清代後期,漁獲物的冷藏保鮮漸行,尤其是冰廠漸多以後,原多隻用於進貢皇家的冷藏法逐漸推廣。清代末期,又從海外引進水產品裝罐加工技術。另外,人們對非食用類的副產品也予以加工利用,做到物盡其用。一傳統加工1.腌制、糟制腌糟魚主要有魚鮓,魚鮓製作的歷史十分悠久。製作魚鮓及魚醬等法早見於《齊民要術》,至宋代技藝益高。據載有玉版鮓(即鰉魚鮓)、鱘魚鮓、荷包鮓、銀魚鮓、蟹鮓等十餘種。南人以魚為鮓技藝極高,有「經十年而不壞者」。魚鮓封藏時間越長,質量愈佳而愈為人珍愛。不同的加工方法製品不同,如飯鮓、裹鮓、荷葉鮓等。據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六記載,上乘鮓品,選用何種原料,都有講究,封藏方法和現在腌制鹹菜極為相似。明清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均盛行魚鮓製作,如湖廣一帶、安徽安慶地區及太湖流域均有生產。據史料記載,明代湖廣一帶還有專門從事魚鮓加工的專業匠戶——鮓戶。湖廣每年要向朝廷進貢各種魚類加工特產如鱘魚鮓、鰉魚鮓、鯉魚鮓、醬子鮓幾小桶,估價銀多少,加上桶櫃物件、箍桶水竹、委官盤纏、鮓戶盤纏銀等共331兩,遞年詳委首領官一員於先一年四月以里如法造辦,侯次年帶領「鮓戶二名」進京朝貢[2]。可見湖廣水鄉此種鮓戶不在少數,隨同進京當差獻技者當乃其中手藝最為嫻熟之人。湖廣地區自成化年間始進貢魚鮓,其後鮓貢之徵終明一代未稍寬,漁民負擔愈來愈沉重,此在第二章及第八章均有述及,後者尤有詳述,此不贅言。明清時期,魚鮓製作工藝較前更趨精緻。如太湖地區荷包鮓的製作,據民國《吳縣志》卷51《物產二》轉錄《蔡寬夫時話》雲:「吳中作鮓,多就溪池中蓮葉包為之,後數日取食,比瓶中者氣味特妙」。前志又載,「鄉間取大魚切作片,用米屑、荷葉三數重包之,謂之荷包」。但此法並不是直接在荷塘邊製作。偶然也有用精肉作鮓者,直接在荷塘邊用池中荷葉包裹,「數刻可供饈」;但因「荷葉性惡膩,多作能害荷」。史料記載中多見以紅麴之類製作魚鮓者多,如武昌地區之魚鮓,其製法「以魚為之,或拌以蘿葡、或拌以紅麴」[3]。又如安慶地區之魚鮓「以紅曲釀之,可生食」[4]。長江中下游地區製作魚鮓,所用原料多採用鱘鰉魚。這主要是因為鱘鰉魚之骨鬆脆、肉質細嫩,最適於制鮓,故多被選用。清康熙吳縣人沈朝初有《憶江南》一詞雲:「蘇州好,密蠟拖油鱘骨鮓。」又如康熙十四年《安慶府志》卷5《物產》記載,「鱣魚似龍,長丈余,大者千餘斤。江東呼為鰉魚,亦曰王魚……可為鮓,骨鬆脆,皮亦肥美」;該地區之「貨類」即出產之商品類中就有魚鮓,「懷寧用鱘鰉、桐城用青魚」。腌糟制魚除上述製作工藝較復雜的魚鮓外,還有較簡單的直接用鹽藏法防腐之腌魚。鹽藏法又可分為二種,一種為鹽水漬法,即將魚類浸漬於食鹽水中,藉以防腐;另一種為鹽漬法,即用食鹽遍擦於魚體,然後重重積疊於木桶等裝盛器具中,盛器底面也撒布食鹽。後一種方法保存時間較為長久。應用這二種方法所貯藏之魚,魚體中保持著相當之鹹味。可以說,以鹽藏法保存魚貨為應用最為普遍的方法之一,因其製作簡單,使用方便。惟其保存時間不如魚鮓長久,但魚鮓保存必須密封,否則易變味。2.干制將魚製作成魚干以長期收藏是一種十分常見、應用普遍的傳統加工方法,其製作歷史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時代即有這種魚類加工方法,干制之魚稱鱐,或稱臘魚、魚臘。長江中下游地區各鄉村至今仍多採用這種加工方法。干製法按乾燥熱源可分為晾制和薰制二種,「干製法者,或用日曬或用火焙,務使魚體中之水分完全蒸散」;按是否先用鹽漬又可分為素乾和鹽干二種,「其用淡水洗凈後而乾燥者曰素干品,魚體用水煮熟,然後乾燥者曰煮干品,經鹽水一度之侵漬,再用淡水洗凈而乾燥者曰鹽干品」[5]。將魚體抹鹽及乾燥其所含之水分都是防止細菌的侵入而使魚體腐敗難食。晾製法:一般來說,在氣溫較高、陽光充足的夏秋季節多採用晾製法製作干魚。因此,捕撈盛期在夏秋季節的各種魚類也就多採用此法加工。晾制魚干法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均多用之,如湖廣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等地都有魚干製作,只是規模大小不同、產量多少不一而已。明代湖廣常德府「多干魚。鹽魚日干,貨於四方,頗以為珍。各縣俱出,而沅江尤多」[6],由此可知,其加工工藝乃先用鹽塗抹,然後在太陽下曝曬至干。又如明代岳州府華容縣加工干魚,「商人烘曝,貿易遍江淮間」[7],可見加工工藝既用煙熏,又用日曬。由此二例可知湖廣岳州、常德二府幹魚加工產品數量之多。不單此二府,湖廣其它府州肯定同樣如此,如在湖北有大量中小型淺水湖,魚利豐富的府州,其干魚製作規模當較湖南嶽州、常德等府州更甚。如武昌縣「有白魚,即陽鱎,肉白可為餅」[8],即剔除魚刺以後壓制晾乾成魚餅者。在安慶宿松地區,「銀魚一種為吾邑特產,捕取後向日光曬晾乾潔,用布袋裝置。……此外若蝦米一種亦所出甚多,蝦米者取鮮蝦蒸煮旋即曬干去甲存肉即謂之蝦米」,其地製作銀魚干及蝦米都是利用日光晾曬;「販干魚之商人先將鮮魚收買」,然後「以鹽水腌透,就日光曬干」[9],營干魚販運之商人亦採用晾製法製作魚干販賣。太湖流域亦用日光晾曬銀魚干、鱭魚干、螳螂子等。同治《蘇州府志》卷20《物產》記載:「鮆魚,出太湖,一名刀魚,俗呼為刀鱭,又名湖鱭,別於江產也,出常熟海道者尤大,四五月取其子曝干名螳螂子;小者曰黃尾鮆,鱐之可致遠;銀魚,出太湖,色白,無鱗,鱐之可致遠」。所謂「鱐之」,即壓制曬干。魚卵又稱魚子,所謂螳螂子即取鱭魚之子曬成干。又如《太湖備考》卷6《物產》記載:「鮆魚,一名刀魚,俗呼為刀鱭,又名湖鱭,別於江產也;一種小者名梅鱭,漁人鱐之以鬻」;「銀魚,鱐之可以致遠」。兩種所記大體類似,也就是說整個太湖流域基本上都是這種情形。日本人山本田芳1885年撰寫的《清國水產辨鮮》中記載:「鱭魚在江蘇長江年產五百萬斤,干鱭魚年產約十五萬斤運銷各地」。沿海的川沙地區「製造魚干,亦第用鹽曬」,「堪供食品之需」[10]。晾制干魚除上述先用食鹽塗抹,然後利用日光曬乾的鹽干品外,也有不用鹽抹而直接曬干者。據張耒《明道雜志》記載,早在宋時期,在漢陽武昌一帶即有一種「淡魚」,其法將數累千百之魚剖開,不加鹽,暴曬江岸之上,干後以物壓作鱐載往江西出售。饒州、廣信等地「尤重之」,「雖臭腐可惡而更以為佳」,「若飲食祭享,無淡魚則非盛禮」。一船「淡魚,其值數百千」。此雖為宋時情形,估計明清時期這種產品仍得流傳。又如在安慶的宿松地區,「若鱭魚、靠魚亦系晾乾販賣,但無須用鹽腌浸;鱭魚、靠魚之出以夏月為多,故朝出水而夕即晾乾,每年販運外出者亦稱大宗」[11]。其製作鱭魚干、靠魚干即充分利用夏日的強烈日光照射而迅速蒸干魚體水分,省卻先用鹽腌浸的一道工序,也使魚干製品的品種更為豐富多樣。薰製法:在氣溫較低的冬季和多雨水、空氣濕潤的春季,所捕捉的魚類已無條件採用晾製法。在此情形下,人們便採用薰製法加工魚干,即利用煙薰或火焙的方法將魚體所含水分蒸干。如前述明代岳州府華容縣加工干魚,「商人烘曝」,其加工工藝便既用煙熏,又用日曬。薰製品與晾製品之風味完全不同,各地的薰製品又各有地方特色。不過,相比較而言,由於受條件的限制,利用人工煙薰或火焙的薰製法之規模要遠遠小於利用隨處可采、隨時都有的天然日光晾曬的晾製法,前者之產量也就遠低於後者。然而,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惟其產量較少,則更見其珍貴。3.副產品加工與利用除水產品食用加工外,人們也進行一些副產品的加工和利用,如提煉魚油,加工鰾膠,用介殼類水產之甲殼肥田等。提煉魚油以為燃燈之用古以有之,如前引明人之詩雲,「八尺長竿一具罾,前船相喚後船應。得魚換米兼沽酒,更取魚油作夜燈」[12]。又如「黃鯝魚及鰺魚腸腹多脂,並可取腸以熬油為燃燈之用,稱為魚油」[13]。此即為漁民充分利用漁獲物,就地取材加工副產品以供日用之需之例。人們在歷史時期也很早利用魚鰾加工鰾膠或魚線膠。加工鰾膠之例如:魚腹中鰾「可作膠,謂之大膠。唐張彥遠雲吳中鰾膠采章之用,蓋古畫家取此」[14]。可見,至遲在唐代,人們已知將魚鰾加工成鰾膠製作「采章」,即類似現代的印章,畫家即有用這種鰾膠采章者。前文涉及漁業經濟各章中曾論及各地區徵收魚課中大都有魚線膠之徵,可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魚鰾加工成魚線膠極為普遍,政府將其定為一種額征課稅,且大多徵收本色。萬曆《大明會典》中明確記載官方徵收魚線膠乃為造船之用,即做為一種粘合劑。前文述及蝦米之製作乃將生蝦蒸煮曬干後去甲而成,對其所剝下之蝦甲,人們也予以回收利用,「凡干蝦所去之甲並可買作糞田之用,蝦甲亦名蝦糠」[15]。蝦蟹等水產之殼甲中富含磷元素,因此,可將其甲殼碾碎後用於田地中施肥,是一種很好的磷肥。即使是腌魚後所剩之鹽水,人們也能做到廢物利用,如「腌魚之水謂之滴鹵,可助烹調,並可以供製豆貨食品之用」[16]。更何況在明清二代,食鹽均極為珍貴,官方對食鹽征稅極重,人們就更捨不得輕易丟棄尚可進一步利用的滴鹵之水了。[1]叢子明、李挺主編《中國漁業史》,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出版。[2]萬曆《湖廣總志》卷21《貢賦志一》。[3]光緒《武昌縣志》卷3《物產》。[4]康熙十四年《安慶府志》卷5《物產》。[5]民國《寶山縣再續志》卷6《實業志·漁業》。[6]嘉靖《常德府志》卷8《食貨志·物產》。[7]隆慶《岳州府志》卷11《食貨考》。[8]光緒《武昌縣志》卷3《物產》。[9]民國《宿松縣志》卷18《實業志·漁業》。[10]民國《川沙縣志》卷5《實業志·漁業及林業》。[11]民國《宿松縣志》卷18《實業志·漁業》。[12](明)唐之淳《唐愚士集》卷1《淮上漁者》。四庫1236-528(前為冊序,後為頁序,下同。)[13]民國《宿松縣志》卷18《實業志·漁業》。[14]同治《蘇州府志》卷20《物產》。[15]民國《宿松縣志》卷18《實業志·漁業》。[16]民國《宿松縣志》卷18《實業志·漁業》。二冷藏與裝罐1.冷藏冷藏即冰藏,冰藏法最為簡單,即將鮮魚埋藏於天然冰或人造冰中,用以保存魚類短時間之鮮度。用冰藏法使魚類保鮮的技術應用很早,但由於貯冰技術較復雜,在較長時期內其規模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冰鮮魚大都限於奴隸主、貴族享用,或為進貢皇家的貢品,而較少應用於大規模的漁業生產。明清時期已出現較大規模的專業冰廠。明王鏊所修《正德姑蘇志》中有「三伏市上賣涼冰」之語,可見蘇州在明朝已有專業冰廠。清沈德潛所修《元和縣志》記載:「冰窨在葑門外,設窨二十四座……每遇嚴寒,戽水蓄於盪田。冰既堅,貯之於窨,盛夏需以護魚鮮,並以滌暑」。尤悼所作《冰窨歌》雲,「葑溪門外二十四,年年特為海鮮置」,其詩進一步說明該專業冰廠主要是為海洋漁業保鮮興辦的。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記載:松江府「每夏初,賈人駕巨舟,群百呼噪網取」黃魚,都是「先於蘇州冰廠市冰以待」。清時,沿海一帶食用冰鮮黃魚已成一種習尚和愛好。清康熙吳縣人沈朝初《憶江南》一詞中就描寫了食冰鮮的盛況:「蘇州好,夏日食冰鮮,石首帶黃荷葉裹,鰣魚似雪柳條穿,到處接鮮船。」小船插上三角形紅旗,鳴鑼集市,曰販冰鮮,吳俗最尚此魚,每嘗新時,不惜重價,故有典帳買黃魚的諺語。同治《蘇州府志》卷20《物產》記載,吳地有諺雲「楝子花開石首來,笥中被絮舞三台」,言典賣冬具以買魚也。[1]明清規模巨大的鰣貢,也是用冰長途護運的。為此,在南京燕子磯建有皇家專備冰窖和魚廠。陸路運輸,按15公里一站,由3000餘匹驛騎接力飛奔傳遞,自長江邊至北京1250餘公里,限22個(44小時)時辰送達。保鮮的辦法是逐尾用鉛匣盛裝,中間填以冰,潑上濃油密封,再以箬葉遮護。水路,則由快船日夜兼程沿運河北上,船上載冰護航,沿途並設有冰庫,源源不斷補充冰塊,保證貢品到達京城還很新鮮。明清時期雖已出現較大規模的專業冰廠,但在清代後期以前,其在漁業生產上的應用仍不普遍。專業冰廠仍未大規模普遍興建,冰鮮魚因成本較高、數量少而價格昂貴,上述吳地典賣冬具以買黃魚即為一證。又如同治《蘇州府志》卷20《物產》記載:「石首魚,俗名大黃魚。今惟出海中,味絕珍,夏初則至,吳人以楝花時為候。此時已漸熱,魚多肉敗氣臭,吳人既習慣視之,故有忍臭啖石首之譏。二十年來沿海人家始藏冰,悉收冰養魚遂不敗」。可見,在清道光以前,沿海藏冰養魚者尚少;至咸豐、同治年間,漁獲物冰藏保鮮法始漸盛。自此之後,冰廠之設漸多,地域亦逐漸推廣普及。民國《川沙縣志》卷5《實業志·漁業及林業》的一段記載清楚地反映了這一變化過程,該志雲:「所獲海鮮,近年均用冰制,以便運往遠埠……。冰廠,夏獲魚鮮,須用冰制。向因購自上海,殊形不便。自清宣統元年,周蘭村等集股,在八團北一甲白龍港南,租地建造冰廠一座。年來銷路日廣,在橫沙各漁船,多向購用,獲利頗豐。民國四年,復有人集資設廠,以謀擴張營業。十一年九月,邑人家曾等,又在八團南三甲海灘,股設冰廠,呈准縣知事嚴森出示保護。」從這一段史料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其一,清代後期,沿海地區夏季的海洋漁業生產之漁獲物已大都採用冰鎮保鮮;其二,在清宣統元年以前,沿海的川沙及其它地區用冰以藏魚大都尚須向滬鎮上海采購;其三,自清宣統元年以後,沿海各地陸續集資建造冰廠,無須再購自上海,且其營業規模呈擴大趨勢,冰廠之治理亦日益嚴密。以上即為水產品冰鎮保鮮的大致發展過程,總之,時至清代後期,冰藏保鮮才在漁業生產上得到大規模應用。2.裝罐水產品罐裝加工法之應用較以上各種加工方式都要晚,可以說是一種「泊來品」,即為海外引進之加工工藝。晚至清代後期,水產品之裝罐加工仍尚少,如沿海的川沙地區「製造魚干,亦第用鹽曬,並無裝罐,堪供食品之需」[2]。但其究竟隨著國門之開而逐漸走進國人的生活,據民國《寶山縣再續志》卷6《實業志·漁業》記載,「罐詰貯藏之法甚多,適用於國人嗜好之魚類罐詰約有三種」;其一為水漬制,即將生魚處理適當後裝入罐中,注入清水密封、加熱而制;其二為調味制,其法將漁獲物加以醬油、白糖、香料等,先行煮熟後裝罐,加熱殺菌而成;其三為薰炙制,其法將魚類先行適當之調理,再經油炙及薰煙工作,然後封罐製成。用第一種方法製作的魚罐頭可用作庖廚中烹調的原料,用後面兩種方法製成的成品可供家庭行旅隨時取食,毋須再行調味。[1]參考叢子明、李挺主編《中國漁業史》,第67頁。[2]民國《川沙縣志》卷5《實業志·漁業及林業》。三飲饌加工水產品的飲饌加工歷史幾乎同人類史一樣悠久,從有漁獵生產以來,其飲食即包括水產品飲饌加工。水產品飲饌加工的一般方法,早已為人們普遍把握。如蘇軾《物類相感志》記載,薄荷去魚腥,煮魚羹臨熟入川椒多能去魚腥,用枳實或鳳仙花子煮魚則骨軟等。又如河豚味極美,但有劇毒,宋代時吳人已把握了一整套河豚的加工方法,對其何部分及何時所捕最毒了如指掌。孔平仲《續世說》、張耒《明道雜志》、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等書對此多有記載,如吃河豚的當天不能進服湯葯,因河豚與中葯烏頭、附子相忌。如已中毒,解毒之法有催吐和葯解。催吐系「亟飲穢物」,葯解以龍腦水或至寶丹或橄欖,亦可炒槐花與干燕支(胭脂)等搗成粉末,用水調灌。飲饌加工可分風味魚品和名特優產品。相對而言,太湖地區的水產飲饌加工工藝較其它地區更為精緻,「吳地產魚,吳人善治食品,其來久矣」[1]。民國《吳縣志》卷51《物產二》轉引(隋)《大業雜記》雲,吳人作鱸魚干鱠法,「五六月海中取此魚,縷切曬干,盛以瓷瓶,密封泥。欲食開取,以新布裹大盆盛井底,浸久出布,灑卻水,則敷然散著盤上」;又有以鯉魚為原料所作者,其法亦「出太湖,純以鯉醙為之;一瓶用魚四五百頭,味過鱘鰉」。又如作水晶鱠之法,「以赤尾鯉凈洗去涎,用新水慢火熬濃,去鱗滓,待冷即縷切之,沃以五辛」[2]。可見,各種魚鱠的製作從原料的挑選、火候的把握到佐料的調放都有一系列較復雜的加工工序。飲饌加工在都市中尤為講究,如北宋汴京(即今開封)有因「南人不服北食」而開的南食店。一部分「南人」通曉南饌製作,如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記載,梅聖俞家中的老婢能製作以鯽魚為主要原料的南饌生魚片便是一例。又據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六、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五等書記載,當時的名特優產品有用活鱘魚唇割下製作的「魚魂」;以河豚腹內腴白製作的「西施乳」;以及錢塘門外宋五嫂以菰為羹、以鯉鯽為鱠的「金羹玉鱠」等。以上所述均為明清以前即有的飲饌加工方法,毫無疑問,其加工工藝必代經流傳並更趨精緻。上引民國時期太湖地區的方誌對其飲饌加工方式仍有具體記載即為明證。明人文集中亦有魚類飲饌加工的具體記載,「吳人制鱸魚鮓、鰿子臘,風味甚美,所稱金虀玉鱠也。鱸魚肉甚白,雜以香葇花葉,紫綠相間,以回回豆子、一息泥、香杏膩坌之,實珍品也。鰿子魚臘亦然。回回豆子細如榛子肉,味甚美。一息泥如地椒,回回香料也。香杏膩一名八丹杏仁,元人《飲膳正要》多用此料。鰿子魚今京師名鮆鰶魚」[3]。可見其時鰿子臘這一名饌已從太湖地區傳至京師,且另有別名。詩文歌賦中更多有提及者,如其一雲:「日高湖冰解作塊,水落舊痕出洲背。漁翁招搖沉網罟,上客游觀緩裘帶。躍青跳白舉數尾,魴鯉不言羊豕膾。取物還存愛物仁,半釋況乃兼細碎。玉花行看登翠盤,素鬐早已揚清瀨」;其二雲:「平湖如席洲若塊,漁子擊水驚魚背。一網數鱗如拾芥,駢頭貫□相縈帶。饔人揮刀飛雪花,座客停餐談玉膾」[4]。清代的專門書籍如《隨園食單》中記載了江浙一帶烹調加工的菜餚,其中有石發、醬石花、石花糕、魚翅、刀魚、鰣魚等多種水產珍品。除上述各種名特優產品外,亦有魚雜之類風味產品,「凡腌干魚者必先將鮮魚剖開,去其腹內之腸肚各件謂之魚雜,濱湖產魚之地多取魚雜調煮佐膳,稱美味焉」[5]。明清時期,蝦蟹等類水產的食用加工種類也甚多。蟹類有醬蟹、糟蟹、醉蟹等,加工的秘訣有所謂「雌不犯雄,雄不犯雌」、「酒不犯醬,醬不犯酒」、「蟹必全活,螯足無傷」等。蝦類加工有醉蝦、蝦松、蝦米粉等。綜上所述,由於明代官方對漁業的重視,漁業生產大為發展。明清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產加工業頗為發達,水產加工工藝趨於多樣化、精緻化。水產加工方式多種多樣,加工數量巨大,加工質量優良,飲饌加工工藝更是豐富多彩、精湛多樣。這從官府徵收的魚課名目中可見一斑,除魚課鈔銀之徵外,還有干魚、魚油、魚腺膠、各色魚鮓、魚鮓椒料和香料等本色之徵。傳統加工方法有腌制、糟制魚鮓,曝曬、晾制、薰制魚乾等。時至清代後期,漁獲物的冷藏保鮮漸行,尤其是冰廠漸多以後,以前難以普及,多用於皇家進貢等的冷藏保鮮技術逐漸推廣,清代後期尤為突出。清代末期,又從海外引進水產品裝罐加工技術,罐裝加工數量也迅速上升。此外,人們對各類副產品也予以加工利用,做到物盡其用,如提煉魚油,加工鰾膠,用介殼類水產之甲殼肥田等。[1]民國《吳縣志》卷51《物產二》。[2]乾隆《長洲縣志》卷17《物產》。[3](明)楊慎《升庵集》卷69《金虀玉膾》。四庫1270-682。[4](明)孫承恩《文簡集》卷21《臘月同霍渭厓諸公烏龍潭觀打魚用坡翁韻二首》。四庫1271-264。[5]民國《宿松縣志》卷18《實業志·漁業》。第二節水產商貿關於中國歷史時期的水產商貿這一領域,以往學者涉及相對較少,除漁業通史著作中的相關篇節有所論及外[1],專文論述者就筆者管見所及有張劍光先生的《唐代漁業生產的發展及其商品化問題》[2]、日本中村治兵衛先生的《唐朝的漁業政策和魚類的流通》[3],專文論及明清時期水產貿易者則少見。事實上,明清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各河湖水域的水產貿易較為興盛,無論是鮮魚貿易還是加工產品的運銷都頗為發達。本節擬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一鮮魚商貿明清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各河湖水域產魚地的鮮魚貨貿頗為發達,在明代前期漁業極為興盛時期尤為如此。從其銷售形式及交易規模來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鮮魚貿易可以分為零星售賣與商人轉販兩種不同類型,以下分類敘述。1.零星交易在春夏非集中捕撈時期,均為各漁戶單獨生產所得,漁獲產量不大,漁獲物較少。因此,零星售賣是該時期鮮魚貨貿的較主要形式,由商人轉販者少。秋冬集中生產時期,除商人批量轉販外,零星交易的形式也仍然存在。從貿易額來看,零星交易額遠低於商人大宗轉販的批量經營。但零星的鮮魚貿易幾乎全年都有,江濱水滸交通便利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魚市、水市。專以打魚為生的漁民大多一年四季,不論早晚朝夕都在進行生產。漁民四時放舟於五湖風浪之中,以船為家、以水為田,有詩為證:「大兒已長當門戶,小兒十歲能搖櫓。婦人終日坐篷窗,補卻魚網縫衣裳。衣食寧論厚與薄,人生無如生處樂」[4]。相關詩文可謂不勝枚舉。從地域而言,明清時期的鮮魚商貿以湖廣地區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湖區及太湖流域最為繁盛。李東陽《懷麓堂集》卷3《捕魚圖歌》詩雲:「江花夾岸江水深,此時尺魚如寸金。……家家賣魚向江浦,大船小船不知數」。出身長沙的李東陽對故鄉楚地的漁業生產自是十分熟悉的,其所描述的江浦魚市盛況當為寫實之言。又有何景明《大復集》卷11《津市打魚歌》詩雲:「大船峨峨系江岸,鯰魴鱍鱍收百萬。小船取速不取多,往來拋網如擲梭。野人無船住水滸,織竹為梁數如罟。夜來水長沒沙背,津市家家有魚賣。」其所反映的亦是漁業生產和銷售之盛況。其它地區的鮮魚貿易規模也頗為可觀,如太湖流域的大型六桅罛船在「船尾系三板小船,入市鬻魚乘以往返」[5]。漁民是零星貿易的直接參預者――賣主,或者隨捕隨賣,或者早晚趁市出售。

閱讀全文

與高溫模擬蒸餾相關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州市污水管網 瀏覽:376
藍瑟空調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666
什麼時候用凈化器 瀏覽:622
飲水機桶裡面怎麼清洗 瀏覽:868
框架結構伸縮縫防水處理 瀏覽:259
博越中央空氣凈化器濾芯怎麼換 瀏覽:170
達芬奇顏色回批用什麼格式 瀏覽:742
最好的水處理方法 瀏覽:288
離子交換法什麼意思 瀏覽:968
清洗柴油濾芯怎麼換 瀏覽:220
電熱水器加入除垢劑 瀏覽:864
儲水式電熱水器免拆水垢工具除垢劑 瀏覽:164
凈水器加盟商哪個好 瀏覽:896
雙氧水加鹼除垢功效會嬌弱嗎 瀏覽:957
飲水機膽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592
沈陽什麼地方賣污水泵 瀏覽:898
怎麼在家裡提取蒸餾水 瀏覽:901
處理鹼性廢水加入什麼 瀏覽:809
大隻屈臣氏蒸餾水 瀏覽:18
市場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