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暖氣房如何防止古琴乾燥
古琴,在現代樂器當中已然是很常見的樂器之一了,由於它是屬於木製樂器,所以很自然的涉及到保養、日常攜帶有保護等方面的問題,那麼古琴應該如何養護?
古琴屬於半封閉漆器,從古琴底板的龍池、鳳沼往裡看,腹槽共鳴腔內部沒有上漆,直接能看到木頭的天然紋理。古琴內部不上漆主要是為了使音色更通透,但也因此古琴的木胎有近一半是直接接觸空氣,而木細胞的特性是濕脹干縮,既具有很強的吸濕能力又容易因乾燥而失水開裂,受環境干濕度影響很大。這也是古琴開裂以及變形(「拱背」或「塌腰」)的主因。「拱背」會使面板距離琴弦過近,導致打板與煞音;而「塌腰」會導致抗指。
古琴從外在形制上來講,古琴的岳山與承露本身就是兩塊木頭,兩者之間本來就有接縫,冬天的時候只是在暖氣房裡會變得明顯,但一般不會影響音色,室內加濕後可防止裂縫擴大。
古琴的關鍵部分處理
稍微了解過古琴的人都知道,在製作古琴過程中,有經驗的斫琴師會預先對琴材進行自然乾燥、浸泡、熏蒸、氧化、高溫、碳化等等處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琴材的抗吸濕、抗乾燥能力、耐腐及結構和聲學穩定性,包括在傳統工序中的給木胎上漆胎過程中的裹布防裂工序。但是這些工序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古琴因受環境溫度、濕度等變化的影響。綜合我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北方冬天的供暖季,即使是北方本地製作的傳統工藝名牌古琴,保養不當依世帶彎舊有可能出現乾裂、變形。尤其是在古琴結構不同木質的拼接處、膠合處,如「岳山」、「承露」、「冠角」、「護軫」周邊等,本身就不是一整塊木頭,按工藝應該存在拼接的接縫,這並非質量問題。但在過度乾燥時,這些原本不明顯的縫會擴大,變得明顯,這是前期琴材處理所不能顧全的地方。而且,這種情況在古代傳世名琴中也較為常見。筆者也有見普通廠家音色較差的便宜普及琴,使用幾年都沒有出現明顯裂縫的;因此,不應以古琴某些部位是否出現開縫,來判斷古琴製作工藝是否傳統及質量問題。
現在通過大量的觀察古代琴傳世實物,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古代琴的漆面、岳山搜悶龍齦、琴軫、護軫、雁足等,都會有很多修補痕跡,還有的傳世古琴經過數次修補,所以在琴界有老話講「十琴九修」。除這些老琴外,新制古琴的使用情況,古琴的磨損、不同配件結合處接縫增大也很常見。除了因經常彈奏(如左手將弦按於面板上左右滑動)產生的正常磨損,還有相當一部分古琴上出現的問題是由於保養不當所致。因此,為更好的保護愛琴,減少修補次數,養成良好的養護習慣非常必要。
古琴的日常擺放,一般來講,都是彈奏時琴頭朝右平放於桌面,琴軫出桌面右端三指到五指左右的距離即可,這樣方便隨時調弦,並且要記得在琴與桌面的接觸處墊上防滑墊,以防止古琴打滑,琴凳高度以彈琴人從手扶琴面小臂保持水平時最為合適。古琴存放的環境要防止陽光直曬、落灰和不要放在太靠近散熱器的地方,古琴存放的環境要盡量避免濕度和溫度的驟變。長期不彈時古琴用專用的掛鉤鉤在鳳沼孔內,琴尾向上懸掛於牆上,注意掛鉤外端到牆面的距離一般在3-5cm左右,這樣可以保證琴的自然下垂。
古琴的日常保養與冬季保養注意事項
古琴琴面的日常保養,古琴琴面需保持清潔,一般保養可用擰乾的柔軟的無紡布行局、眼鏡布等輕輕擦拭琴面,尤其要記得是弦路下的琴面,嚴禁使用含有溶劑的去污產品來清潔古琴,還要防止硬物刮蹭。彈奏前要將手洗擦乾凈,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臟或生銹而縮短使用期。彈奏後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後懸掛於牆壁之上。琴弦的清潔可用葯棉蘸少量的酒精,輕輕擦拭琴弦。要防止銳器刮傷琴弦,不要讓小孩用力拉扯琴弦,防止拉斷琴弦和使琴掉落摔傷。如長期不彈琴時,琴弦應適當放鬆。以防止琴弦過度的緊綳感。
古琴放置的環境應避免過分乾燥和過分潮濕,不要放置在太陽直射的地方和暖氣附近,以防止古琴琴體的開裂和變形。南方雨季產生地面凝結水的返潮現象時,應將琴放置在相對乾燥的朝陽房間里或使用空調、除濕器等除濕,以防琴面塌腰。北方冬季供暖期,琴處於非自然環境中,當溫度在20以下時,濕度應保持35%以上,當溫度在24左右時,濕度應保持50%以上,溫度在28左右時,濕度應保持在60%以上。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應採取特別措施。因古琴的內腔較大,並且木料裸露,特別是面板料松軟,非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在陰雨天或黃霉季節不彈時,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後影響發音。
在冬季要記得彈完古琴後,盡量不要將古琴長期裸置在空氣中,盡量彈畢放入琴囊或琴盒之中。在冬季室內濕度爆表,自己又無任何有效的解決辦法,應盡快的將古琴放回到琴囊和琴盒之內,同時用濕紙巾稍微擰干塞在鳳沼處,並用毛巾將琴盒內擦濕,這樣能使古琴的濕度處在一個較為均衡的狀態下,並且房間盡量不要通風換氣,盡量避免陽光射入室內。屋內最好有加濕器,保證一定的濕度來減緩或避免琴體的小問題的出現。
Ⅱ 古琴護弦膏是什麼材料
新琴一般標配鋼弦,鋼弦的護首虛拿弦膏是主要成分為凡士林的東西。
可以用干紙巾或布擦掉。
護弦膏抹多了會造成音色暗啞,薄薄抹一層,起到潤滑效果即可。
另有絲弦專用的,養弦膠,這是一種含蛋白質的有機物。用多了只能默默等它干後再使用(弦膠還有點粘手)。另外絲弦養弦膠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否則容易變質。
PS:還有一種純尼龍弦(龍人冰弦)養護方法和譽源鋼者搭弦一樣,薄薄一層不打手即可。
Ⅲ 求教古琴更換琴弦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作者:蘇琬宜
鏈接:http://zhuanlan.hu.com/p/237764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我習慣了絲弦,由於絲弦的不穩定性,需要經常重新上弦,又因為六七弦經常斷,這樣下來也算是輕車熟路了。其實跟彈琴一樣就是多練,基本現在重新上完整副弦不會超過15分鍾。我介紹一下絲弦的上弦方法,鋼弦和尼龍弦由於沒那麼嬌氣,可以不用抓絲弦的細節。
首先拿到一副新弦,需要打蠅頭,有些新買的弦已經打好了蠅頭,但是蠅頭可能打的不是合適位置,或你覺得不好看,可以拆掉重新打,也算是練習,蠅頭結扣方式請參照琴書、教材等比如《琴學備要》上的圖示(之後會補充圖片),通常因為鋼弦的韌性比較大,可能容易彈開,絲弦不會有這個問題,打好蠅頭一手拿蠅頭一手拉弦,系緊。七根弦都打好之後,各自放好備用。
首先從五弦開始上起,按照五六七的順序將三根小弦纏繞在靠近身體一側的雁足上;然後按照一二三四的順序將四根大弦纏繞在院里身體一側的雁足上。
現在開始上弦。准備一個小毛巾,把琴囊鋪在地上(或者我通常會直接在瑜伽墊上上弦)防止琴頭與地面磕碰並增大摩擦和穩定性。將琴弦穿過絨扣,注意絨扣的分股,不要有漏掉的絲線。把琴弦沒有系蠅頭的一端繞在小毛巾上。(徒手上弦會比較疼,小毛巾方便抓握)。
把琴頭向下立在地上虧和(瑜伽墊上),左手扶琴尾,右手執小毛巾,將弦向上拉高拉緊,然後跨過琴尾的合適位置,向下拉緊。注意!此時需要感受琴弦的張力與手上力氣的大小,不要拉太用力以免直接拉斷琴弦,也不要松勁。雖然說鋼弦力強,但鋼弦也不是沒有拉斷的可能,反而絲弦的大弦不會容易拉斷。鋼弦因為芯是細鋼絲,拉斷脫落出來很鋒利,我曾經上鋼弦的時候被鋼弦芯插穿過手指上皮。要格外小心。
當感受到弦的緩緊程度合適是,左手撥弦試音,此時右手不要松勁,保持持續穩定的力量。可以打開調音器對照調音,或者用琴簫筒音做參照。通過左手上下移動琴弦在琴面的一友乎側,做松緊微調,調整弦為合適音高。注意!如果此時弦太松,不要直接讓弦跨在龍齦上調整,可能會因為力氣太大把弦直接拉斷在龍齦處,弦就廢了,也可能會把龍齦勒出一道弦槽……正確的做法是,重新將弦向上拉高拉緊,再折向底面一側。
調音完成後,右手貼銷告盯緊雁足內的琴面開始繞弦,繞弦方向為五六七弦順時針,一二三四逆時針。繞弦緊貼上一圈逐漸遠離琴面,到雁足一半時,開始逐漸折回靠近琴面,直到最後一圈,將弦尾穿過緊貼琴面的琴弦,拉緊固定。(tip.我會用棉線在雁足上做一圈纏繞打底增加摩擦,然後用棉線在弦上再繞幾圈,起到固定作用。)
這樣依次上好各弦。絲弦琴保持調好弦的狀態,豎直懸掛一晚,如果是新弦,第二天會發現全部鬆掉了,第二天在重新調緊,若已經鬆弛到無法調緊的狀態,就重新上弦。基本上絲弦新弦需要在第一次上弦的一個月內,重上3-5次可以基本穩定。絲弦每次彈完後,請將所有弦都調松,尤其是六七弦,不要存有僥幸心理,覺得放一晚上應該沒什麼問題,有很大的可能第二天睡醒了一看,六七弦已經斷了,晃晃悠悠在那吊著……絲弦受溫度變化而形變很大,冬天夏天不要放在空調附近,不要放在窗口、潮濕處、特別乾燥處等。絲弦彈久了會起毛毛,可以用絲弦膠(通常是中葯熬制的)或者生雞蛋清擦拭琴弦,待晾乾後會光潔如新。
開練!
Ⅳ 怎樣清潔古琴
一、古琴喜涼不喜熱,不要將古姿腔琴放在曬到太陽或是有其他熱源的地方,同時要避免吹穿堂風,古琴遇熱或是溫濕度變化過大易開裂或變形,一旦出現「拱背」、「塌腰」現象,古琴就不能正常使用了;二、古琴喜潔不喜污,古琴最怕油煙,被油煙污染了琴弦,音色就會改變。也要防止灰塵積存,時時擦拭,保持琴身和態冊汪琴弦潔凈;三、古琴喜立不喜卧,帆仔在不彈的時候,古琴最好不要平放,應將它掛在牆上或立在不礙行動的牆角,當然還可以將琴裝入琴包立著放進衣櫃里。彈奏前要將手擦乾凈,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臟或生銹而縮短使用期。彈奏後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後懸掛於牆壁之上。由於各地方氣候的差異,琴到了異地,通常都會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這個過程中琴的保養不當,常易造成琴產生問題,影響正常使用,返修比較耗時,所以防患於未染才是關鍵.琴從潮濕處到了乾燥的地方,就要人為增加存琴處的空氣濕度盡可能接近原地濕度,然後緩和地逐次降低濕度,讓琴慢慢適應新居住地的環境.反之則要在琴盒中放置適量的乾燥劑保持相對乾燥度,利於琴到了新環境有一個緩沖期,避免產生問題.
Ⅳ 古琴冬季該如何保養
概括了以下幾點,希望對你有用:
1、關於溫度,冬季切記遠離暖氣。
暖氣在北方很常見作為政府福利民生工程,暖氣在人鎮豎們心中就像水電一樣是人們生活的必須保障。一般有暖氣的屋子室內的水分會被暖氣蒸發。古琴很怕暖氣,這和生漆的特性有關。生漆喜歡又濕又熱的環境,濕度不夠古琴就會出現裂紋。所以盡可能不要讓古琴靠暖氣太近,室內通風時,可將古琴裝入琴指螞囊,不宜長期暴露在通風處。因為冬季的風比較乾燥,會增加古琴開裂的可能。
2、關於唯旅埋濕度,冬季可購買加濕器或灑水。
古琴對室內的濕度要求甚高。冬季濕度驟降,保養不當的話古琴就會變形或者開裂。實在避免不了暖氣怎麼辦?那就只有買加濕器,保證室內的水分。環境濕度應盡量保持在35%以上,最好維持在40%,不要超過50%。北方地區室內最好有濕度計和加濕器。如果加濕器也沒有的琴友那麼一個很土的方法就是定時在琴房地上和琴周圍撒點水。然後在暖氣前面放幾盆水。
3、保證琴面整潔。
應經常清潔琴面,落灰不但會加劇磨損面漆,還會影響音色。所以請用專門的擦琴布輕擦琴面有灰的地方,抹些古琴專用的養護膏潤滑琴弦,然後再使用大漆養護油擦拭古琴面板。
Ⅵ 古琴如何保養
第一, 琴弦的保養 古琴弦主要分為尼龍包金屬弦和絲弦兩種,古琴的尼龍包金屬弦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老一輩琴家吳景略先生與相關人士研製成功,已廣泛使用於今天古琴的習彈演奏,其特點是余韻長、音色干凈、價格便宜、易於保養、結實耐用、壽命長、不易磨手,是初學者的首選。還有一種是傳統的絲弦,蠶絲所制,優點是音色古樸、靜美,缺點是價格昂貴、不易維護、易斷弦、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損傷手指與指甲。絲弦更適合於有一定水平之後、能自如控制指法力度的琴友。這里主要說一下尼龍包金屬弦的保養,這種弦內部是金屬、外皮纏繞包裹尼龍,可以承受指甲的摩擦,質量較好的尼龍金屬弦手感潤滑。注意不要讓硬物、尖銳的、粗糙的物體刮到琴弦,尼龍皮一旦刮破就可能脫絲,整根弦很可能就廢了。家裡有孩子、寵物的,要特別注意不要讓他(它)們碰到琴弦。孩子喜歡把琴當玩具、用手提著琴弦往上拽,這樣很可能用力過大將弦拽斷。寵物的爪子、牙齒很尖,很可能刮到弦。 初學者在未學習到正確指法前,如果想自己試彈,要注意琴弦的振動方向,最佳方向是使琴弦向前斜下45度或後斜下45度振動,不要使琴弦上下振動,那樣會使琴弦直接拍到琴面產生雜音,也會使琴弦變松音高弄亂。 有些品牌的尼龍金屬弦,比如質量上乘、相對較貴的「上音」琴弦,較粗的一弦、二弦,因其內部有銅合金,顏色很快會變為一種微紅色,開始可能是間雜、慢慢就整根發紅,而較細的弦則不發紅,這屬正常現象。 初學者如果不小心弄斷了琴弦,一定要首先咨詢老師,告知具體情況,不要自行處理。最好的尼龍包金屬弦,目前正品市場價一套也不超過200,單根是三十元左右。而換弦看似容易,沒有經驗折騰一天都弄不好,可請老師幫忙。如正確使用、保養得當,最細的弦可使用二年以上,粗的弦很可能十年不斷。 第二,漆面的保養 傳統工藝制琴採用的多是用大漆鹿角霜按比例混合做灰胎,灰胎分層乾燥打磨,然後整體還要經過數月至一年達到一定程度乾燥,最外面再做面漆,古稱「擦光法」,以達到一種溫潤的光澤效果(不同於化學漆的賊亮)。常說大漆鹿角漆胎堅硬如水泥,指甲都磕不動,沒錯,但我們常見水泥所制的牆體、構件表面時間不長也會有風化、磨損,所以不要盲目的認為傳統工藝古琴表面就很結實不用保養。通過了解歷代古琴傳世實物可知,古琴的面漆尤其是弦路底下的部分,由於經常來回按音或掉落磕碰,磨損是很常見的,所以很多古代琴的面漆都有修補痕跡,更有的琴經歷代修補到如今琴的整體顏色都改變了。 所以對於古琴漆面的保養也要重視,要防止灰塵、曝曬、吹風、水淋、驟冷驟熱、硬物刮蹭,不要靠暖氣太近。小灰粒無孔不入,有些看不見的灰粒會藏在琴弦底部,按弦彈琴時它們就會夾在弦與面板之間產生摩擦從而對面漆造成磨損,所以在彈琴前,要用軟布,或用超市裡賣的盒裝無妨布材料的濕紙巾,稍涼幹些,帶些濕度擦拭琴面,尤其是琴弦底部。 練琴比較多時,琴面弦路下的面漆在按弦走音較多的地方可能產生漆面磨損,露出底下的灰胎,也屬正常現象,不影響彈奏的情況下不必管它,等以後磨損的地方多一些、常彈的部位底下都有了,已影響美觀,這時可聯系斫琴師拿到制琴坊一並修復,重做一遍面漆即可,有信譽的制琴坊會給予保修。 另外初學者練琴時手指上可能纏膠布,膠布的布面較粗,為減少指甲、膠布對琴面的磨損,應採用醫用「白凡帶行悔士林」(葯店有),對琴面、琴弦進行適當潤滑。 第三,古琴的室內擺放 製作合格的新制古琴,它的拱形結構和強度完全可以長期承受琴弦拉力,不松弦的情況下平放幾十年也不會出現塌腰變形現象,平時放於琴桌上即可。主要是要防止落灰、防止直曬陽光、不要放在太靠近散熱器的地方,要避免濕度和溫度的驟變。冬季應將琴放在相對濕度在40-55%之間的室內,室內必須有加濕器,或將琴貼近於水盆之上,至少在龍池和鳳沼下方各有一大點的蠢正水盆,要貼近一些,琴不碰到水面即可。夏季自然空氣濕度就夠了。 如果有條件,在牆上固定有軟包或木質包裹的釘子,算好距離,掛琴於牆上,則古琴的受力會更加合理。如長期不彈琴弦應適當放鬆。新購古琴有一個穩定期,最好不要松弦,請老師將琴弦調到標准音高,以觀察琴體變化,一般在北方古琴在正常琴弦拉力下過冬後,請老師看看沒問題的,就算渡過穩定期了。 第四,清潔不要使用含有溶劑的去污、增光產品來清潔古琴,比如"碧麗珠",雖一時光亮但長期使用會有帶此化學成份滲入漆胎。最好用柔軟干凈的無妨布或眼鏡布沾點純凈水每天將琴面上的手汗印與細小的灰塵擦拭乾凈。切忌用粗糙的布使勁擦,那樣極易將琴面漆磨損,也會使琴弦脫絲。 第五,古琴的攜帶 古琴一般都配有琴囊,有的琴還配有硬質琴盒,短途攜帶裝入琴囊即可,抱琴時應大頭朝上,琴尾朝下,注意保護琴軫、琴弦不要受到磕碰。長途旅行應將琴先裝入軟質琴囊,再裝入硬質有緩沖層的專用琴盒。如果坐飛機,有的航班允許直接放在座位上的行李架,有的航班則要求走飛機底倉托運,托運的琴應將弦適當放鬆,配套琴盒琴是正好卡在盒內的,非配套琴盒要將空隙全部用軟布塞緊。古琴不要放在受日曬的汽車內,秋冬季節更不能放在汽車里過夜。 古琴最忌在秋冬乾燥季節,坐飛機直接從濕潤的南方帶到北方,如不得已,則要請教老師,可以採用特殊防護措施,防止琴體因突然乾燥而變形開裂。而北方琴帶到南方,一般沒什麼問題,我國南方地區很多古琴愛好者經常從北方知名斫琴師處訂琴,未見明顯的氣候影響。而南方製作的琴到北方,很容易出現變形開裂等問題。琴材的特性是怕干,空氣濕潤則更適宜樂器保養。
Ⅶ 平時保養古琴時,通體和弦上摸護手霜之後擦亮可以嗎
不要在弦上和琴面塗油性物體,判正桐你會後悔的,用半乾的棉布擦清世掉浮塵就好了。尤其是絲弦,別塗亂七八糟的,絲弦起毛了用雞蛋清蘸在指甲上塗一下弦掘坦就好了。
Ⅷ 古琴的保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保養古琴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一般來講,古琴儲放最重要的是不必時冷時熱,忽冷忽熱古琴易裂開。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必須留意的事宜,下面就一起來瞧瞧吧!
(5)古琴漆面的維護保養和維護
人寬虛們針對古琴漆的維護保養也需要十分重視,既要保證防污、防暴曬、防吹風機、防潮淋、防止古琴在季節變換的情況下出門帶上的急冷驟熱、堅硬物體刮蹭,冬天在北方地區不必靠暖氣片太近。小灰粒防不勝防,有一些看不到的灰粒會藏在吉他琴弦底端,按弦彈鋼琴時他們就會夾在弦與面版中間造成磨擦進而正對面漆導致損壞,因此在彈鋼琴前,要用軟抹布,或用商場里賣的罐裝可以布原材料的濕巾紙,稍晾曬些,帶些環境濕度擦洗琴面,尤其是吉他琴弦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