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肥皂水與白糖的反應
①肥皂水顯鹼性,pH>7;②食鹽水、④白糖水、⑤蒸餾水手圓均顯中性,pH均等於7;③楊梅汁顯酸性,pH<7.
從微觀示意圖中可以看出,鹽酸在水溶液中解離成氫離子和氯離子;氫氧化鈉在水溶液中解離成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氯化鈉在水溶液中解離成鈉離子和氯離子;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還可寫出二者燃薯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 2 O;
故答案為:③;①;②④⑤;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皮碼反應生成水.
② 在化學中,怎樣來分別食鹽和白糖! 怎樣來分別石灰水和食鹽水
分別食鹽和白糖: 1:溶解到蒸餾水中,無色透明的是食鹽,否則是白糖;解釋:白糖是混合物,而食鹽雖未含有氯化鉀,氯化鈉,念禪及其它氯化物,但是他們都是化合物,均可溶於水.2:將兩個溶解掉,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食鹽,否則是白糖。解釋:戚高並因為生成的氯化銀是白色沉澱不可容於水。3:向兩者中加入濃硫酸,發黑的是白糖,否則是鹽。解釋;濃硫酸具有脫水性,白糖是有機混合物,脫水後會被碳化而變黑
分別石灰水和食鹽水:高跡對著溶液吹氣.有沉澱為石灰水.沒有則是食鹽水
③ 做糖藝的糖怎麼熬制
熬糖漿的方法步驟:
(1)油漿:將炸油的主料倒入漏勺,原鍋用油沖一下,去掉鍋內的雜質,加入適量的底油,放白糖旺火熬制,見糖漿泛出細密的氣泡,手勺攪動流暢無阻礙感覺,倒入主料翻勺出菜。油漿適於做肉、蛋類菜。
(2)油底熬漿:油底熬漿屬於油漿的一種,將白糖放入炸制主料的油鍋里,邊炸邊熬糖漿,故稱油底漿。這是一種新熬漿法(即運用糖和油不同密度,糖在油底下熬制),只要掌握好火候和漏舉跡主料的炸制時間,就可以掛好漿。
(3)油和漿:炒鍋燒熱加底油放白糖,點少許水,使白糖迅速溶化,同時用手勺不斷地攪動。當糖漿呈現細密的氣泡時,攪動流暢無阻,糖漿發出清脆聲,倒入炸好的主料翻勺掛勻即成。油水用途極廣,任何甜菜均可以用此法。
(4)水漿:炒鍋燒熱加水放白糖熬制,水和糖的比例,多用1:2投料法,即50克水加100克糖,邊加熱邊攪動,當糖漿呈現均勻的細泡,用手勺盛起再往勺內倒,發出清脆聲音,說明糖漿已好。
④ 蒸餾水和蔗糖固體混合屬於什麼變化
是物理變化。
因為蒸餾水和蔗糖固體混合,只是一個簡單的混合過程,變成蔗糖水溶液,並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⑤ 請問民間糖畫的熬糖方法
配方: 1500克白砂糖
750克蒸餾水 300克葡萄糖糖稀(DE值42~44%)
步驟一:
在復合平底鍋中加入白砂糖,熬糖量是器皿總容量的1/2,如果太少,糖液的溫度會迅速升高,糖液溫度的變化不容易控制,溫度計在糖液中受熱的深度不夠,測量的結果不會准確,如果太多,沸騰時有溢出的可能,重要的是,當糖稀變濃以後,底部和表面的溫度存在差異,熱量傳導受到限制,溫度計測量的結果會有較大偏差。
步驟二:
加入750克蒸餾水。使用蒸餾水的原因是:不同區域的水質有很大差別。水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一貫使用蒸餾水,也就是同一標準的用水,在熬糖時就能發現糖與糖之間的微小區別,就會在熬糖時科學地總結經驗、不斷地提高技藝
步驟三:
加入蒸餾水以後要攪拌均勻,使砂糖充分溶解,即便是很乾松的砂糖倒入鍋中也不會自動化開,攪拌可以達到防止糊底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加入蒸餾水的溫度大概是22℃,這時水對糖的溶解度為206度,750克水能溶解1545克砂糖,所以要經過攪拌砂糖才能盡快溶化,不能為了加快熬糖的進度將蒸餾水的量減少。開始加熱時要使用中火。另外的方法是:先將蒸餾水煮沸,然後加入砂糖快速攪拌,砂糖在高水溫條件下溶解度提高,能夠使糖液在短時間內沸騰,縮短了熬糖時間,減緩或減少了糖液的進一步分解和轉化,糖體會更加清澈透明。
步驟四:
當糖液沸騰後,會有浮現氣泡臟沫,說明砂糖較臟,要抓住時機用湯勺清理。清理完畢後加入300克葡萄糖稀。此時糖液的濃度已經升高,再次沸騰時會再次出現白色氣泡,要進一步進行清理。對葡萄糖稀的選擇應該慎重,最好選用轉化的葡萄糖漿,DE值相對較低,耐高溫效果好。水解葡萄糖漿DE值太高,還原能力強,糖體成型後發烊和翻砂較快。
步驟五:
鍋壁上往往沾有少量砂糖顆粒,糖液沸騰前後表面也會有很多白色浮沫,要快速用潔凈的刷子沿鍋壁刷出,刷浮沫時要准備一盆清水,將遲巧刷子洗理干凈。這一工作最忌諱隨便使用廚房的其它刷子,因為有些刷子看似潔凈,當遇到高溫時就會有不潔凈的顏色析出,這是因為刷子的構造造成的,應該使用專用的刷子,或用棉布條清洗。
步驟六: 當清理完較多的浮沫以後,還會有少量的氣泡讓襲,這時使用小勺繼續清理,同時減少刷洗鍋壁的次數,尤其是當糖稀的溫度超過138℃時以後,應該停止清理鍋壁。
步驟七: 當溫度在138℃時如果需要加入色素,是最好的時機,滴入幾滴色素以後不需要攪拌,色素會自然散開。糖稀超過140℃時升坦旦兄溫加快,糖稀變濃、
氣泡變小,上下之間的熱交換能力降低,所以要根據情況調整電磁爐的加熱檔位,減緩加熱進度。 步驟八:
當溫度接近150℃時氣泡變小而且細密,這時用溫度計攪拌幾下查看溫度,因為糖稀的內側和外側的溫度有很大差異,攪拌之後觀察溫度比較准確。 步驟九:
當溫度到達150℃時,立即停止加熱,將糖鍋轉移到涼水盆里蘸30秒鍾,目的是迅速切斷熱源,確保溫度准確,冷卻時不要將鍋底吃水太深,集中在最底部即可。 步驟十:
將糖鍋移動到干凈的毛巾上靜置3-5分鍾,等待糖稀變濃。在倒出之前將復合平底鍋再次回到電磁爐或電爐上加熱幾秒鍾,待到有氣泡產生後緩慢倒出,原因是盡可能多的將糖稀倒出減少浪費。
步驟十一: 選用不沾墊或在大理石案台上刷一層油,將糖稀慢慢出。刷油是比較老式的方法,在現代糖藝操作中此方法應該摒棄,油脂對糖體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步驟十二:
當糖稀脫離不沾墊時,戴上橡膠手套從周圍向中央捲起,並且不斷翻動、使糖體降溫。在這一操作中必須戴好潔凈的橡膠手套,一是干凈衛生,二是不容易燙傷,三是手部的汗水含有鹽和水分,容易引起化學反應,造成成品的發烊和返砂。
步驟十三:
糖塊的溫度均勻降低後用剪刀裁開,整理形狀,冷卻後用真空包裝機抽真空密封。要選用高質量復合包裝袋,存放在保鮮櫃中或陰涼乾燥處,砂糖糖體的保質期較短,約60天;使用特殊糖源製作的糖體,例如: DE值較低的高質量糖醇,顏色更加純凈,保質期超過八個月以上,但是熬糖的溫度和操作溫度與砂糖有明顯的區別。只有掌握了熬制砂糖的基本原理,才能夠自如地運用其它糖源。
糖液產生沸騰,糖液內大量的水分以水蒸氣的狀態脫離糖液,糖液的濃度得以提高。不同濃度的糖液其沸點也不同,
液濃度越高,相應的沸點溫度越高。在糖液熬煮到規定濃度的整個過程中,要維持糖液始終始於沸騰狀態,從而保證水分不斷從糖液中脫除。這樣就必須不斷給糖液加溫。在實際操作中,糖液由不同糖類的混合液組成,其沸騰溫度由於糖液的相對分子質量的不同而有變化。其變化規律為。在相同濃度下,糖液內所含糖類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其沸點則相對低;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沸點相對高。操作時可根據這一特點作必要的調整。
⑥ 關於還原糖問題,求助化學大神
首先蔗糖要水解成葡萄糖局碧和果糖
有羥基,有羧基,我覺得會酯化
再加入鹼性的溶液,又會水解,並且生成羧酸鹽
純悉枝手打,望採納,不懂請桐陸舉追問
⑦ 蒸餾水中加入糖或味精和生么都不加的蒸餾水加熱直到水蒸發後有什麼現象
當然是只留下固體了,如果溫度再高點,固體也會慢慢升華
⑧ 蒸餾水在零度以下遇葡萄糖會怎樣
晚上好,不怎樣。蒸餾水在零度以下和葡萄糖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它們也不會發生物理反應,兩種結晶混合弊坦在一起各是各的,請酌情參考升卜蔽。日常生活中葡萄糖也吵州不和絕大多數的食品在低溫下反應。
⑨ 檢驗蒸餾水和蔗糖溶液的方法
如果抄可以嘗的話~~別吧舌頭爛掉。。
首先分別取樣液於試管,向試管中滴入濃硫酸加熱(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再滴入NaOH溶液中和並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發生反應,出現磚紅色沉澱的那支試管里頭裝的就是蔗糖溶液。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更好的辦法也請告訴我!別忘記採納哦!
⑩ 為什麼在碘反應實驗中蒸餾水與糖原的實驗現象不同
這是化學反應,蒸餾水至少溶液沒有反應物質。而糖原被發生了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