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告訴我釀酒用的蒸餾甑的結構原理
在甑蓋的出「汽」口及冷卻部分,要比過汽筒部位要低,以防止「逆流」現象。在結構上,甑桶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即「塔層厚度」,一般醅層厚度在0.8-1米左右。如果甑桶過低,則醅層也低,酒的度數亦低,過高則出甑會困難。從這種意義上,白酒甑桶實際上是一個填充式蒸餾塔。甑桶的操作是間歇性的。
即含有60%的水分以及酒精和數量眾多的微量香味成分的固態發酵酒醅,通過人工裝甑逐漸形成甑內的填料層,在蒸汽不斷加熱下,使甑桶內醅料溫度不斷升高,下層醅料的可揮發性成分濃度逐層不斷變小,上層醅料的可揮發性成分濃度逐層變濃,使酒及香味成分經過汽化、冷凝、汽化,而達到多組分濃縮,提取的目的。
甑桶的作用
1、發酵酒醅分離濃縮成含酒精的高度酒,在老五甑混燒工藝中,還擔負新投糧食的澱粉糊化作用。
2、將發酵醅中存在的生物代謝副產物,即數量眾多的微量香氣成分,有效地濃縮提取到成品酒中。
3、在於發酵醅中的某些微生物代謝產物,在蒸餾過程中進一步起化學反應,產生新物質,即通常的蒸餾熱變。
4、對醅料進行殺菌、消毒,便於下排入窖配料。
(1)兩噸的白酒蒸餾設備是什麼形狀擴展閱讀
蒸餾酒的製作原理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因為酒精的汽化點是78.3℃,達到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以獲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
但是在加熱過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質也會摻雜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質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數的名酒都採取多次蒸餾法等工藝來獲取純度高、雜質含量少的酒液。
蒸餾酒由含酒精的液體里蒸餾出來的,與原來的液體中酒精含量多少無關,由蒸餾可得到酒精,其原理很簡單。因為酒精變成氣體比水變成氣體所需的溫度要低。
B. 釀酒設備有哪些分類
1、發酵罐:對於大型酒廠一般會製作發酵池,以作糧食發酵之用,小酒廠可回以選擇發酵缸等發答酵容器。
2、粉碎機:出了大米以外,其它糧食在發酵之前需要粉碎,糧食粉碎後會與酒麴充分接觸,以便糧食發酵均勻、發酵徹底。建議廣大朋友粉碎機在當地農資市場購買,以減少運費等不必要開支。也可找他人代為粉碎。
3、釀酒設備:其實就是白酒蒸餾設備,將發酵好的酒醅倒入其中,然後外源加熱,由於各種物質的不同,使得酒醅中的乙醇、水以及各種有機物蒸餾分離。購買釀酒設備,建議到直接到正規廠家購買,不贊成買那些二道販子的雜貨商的設備,因為他們從別處批發或貼牌,本身對釀酒設備技術一無所知,所以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很難有保證。
4、過濾設備:酒釀出後必須經過過濾才可以出售,散酒一般選擇催陳過濾機即可,瓶裝酒要選擇催陳過濾設備、硅藻土過濾機及精密過濾設備即可。
5、儲酒罐:白酒釀制完畢之後需要儲酒罐儲藏。一般選擇不銹鋼儲酒罐或陶瓷缸。
C. 白酒能不能用柱式蒸餾器蒸餾
可以的。
柱式蒸餾器(Column Stills)是很高的垂直結構柱形容器。所有的柱式蒸餾版器的內部均分為幾層,權每一層被稱為「盤子」。這些盤子上有許多孔眼,酒液和蒸汽都可以在蒸餾器內上下自由流動,酒液被加熱後變成蒸汽進入蒸餾器。
蒸餾器一啟動,酒精蒸汽便會順著蒸餾器往上流動。蒸汽在每一層被液化,在每個盤子里形成液體層。上升的蒸汽被迫穿過這層液體時產生沸騰,繼而又迫使蒸汽穿過上一層盤子再往上流動。每一層都在進行這種迷你型的蒸餾,再一層層的往上連續蒸餾。隨著每一層的蒸餾,酒精濃度在不斷增加。因此,倘若有足夠多的層數,柱式蒸餾器便可蒸餾出近乎純凈的乙醇。柱式蒸餾器可連續操作,效率非常高,這意味著能夠連續不斷地生產出新酒液。
D. 釀酒初學者應如何選擇糧食釀酒設備
首先來說設備的構造
1.設備的組成是鍋爐蒸汽機、蒸鍋、二次錐形鍋蓋、導氣管、冷卻器
2.鍋爐:燒煤燒柴鍋爐蒸汽、燃氣鍋爐蒸汽、電鍋爐蒸汽。
3.蒸鍋:雙層鍋底、單層平底鍋底、單層錐形鍋底(便於酒糟流出)。
A.內進氣加熱,杜絕糊鍋現象,確保白酒口感
B.循環生產、兩次加熱達到了節能的效果
C.串蒸器:固液結合,串蒸工藝,提升白酒口感、產量
(4)二次錐形鍋蓋:調高酒度,提升利潤空間。
(5)導氣管:恆壓式導氣、夾層循環冷卻、雙層不漏酒,確保白酒的產量
(6)冷卻器:雙層多管式冷卻,水是下進上出,確保白酒口感
(7)九享酒械的釀酒設備的兩大優勢為密封性和冷卻性高,確保白酒的產量
再來說說設備的材質
材質採用304食品級不銹鋼,為什麼要用304不銹鋼呢,首先,木質:密封性、冷卻性不好,影響白酒的產量;鐵質:容易生銹,影響白酒的口感;鋁合金:含鉛元素,不能使用,其次也影響白酒的口感;陶瓷:易碎且不易搬移,加熱過慢;銅制:最好的額蒸酒材質但是造價過高,而九享酒械採用304食品級不銹鋼,耐酸耐鹼,不易磨損,導熱快。
所以說採用304食品級不銹鋼是最為合適的,既不會造價成本過高,也能保證酒的一個產量和口感。
E. 白酒釀造蒸餾器設備製作圖紙
蒸餾器器分為2個部分,一個是蒸餾鍋,一個是冷凝器。蒸餾鍋的作用是內將原酒加熱變成蒸汽容,冷凝器的作用是將蒸汽冷凝變成液態的酒。蒸餾的原理是:酒精的沸點比水低,酒水混合物中,酒精含量越高,其沸點越低,因此在加熱的過程中,酒精首先蒸發由密封的管道進入冷凝器,蒸汽遇冷凝集而成酒,達到分離和濃縮酒精的作用。整個鍋體由銅製成的,銅制目的有多個:其一是銅具有很好的導熱性,其二銅是某些酯化反應催化劑,其三是銅對原料酒的酸度具良好的抗性,其四是銅可以使丁酸、已酸、癸酸、月桂酸等形成不溶性銅鹽而析出,使這些不良氣味的酸被去除。銅板應是質地很純的電解銅,銅板應進行過刨平,使金屬內的孔密實化,使鍋體表面更光滑而利於清洗。鍋體為圓壺式,鍋底應向內凸起以便利於排空,由於直接火加熱,因而鍋底應有一定的厚度。發酵酒第一次蒸餾可以得到45-55度左右的酒,第二次蒸餾可以得到70-80度的酒,第三次蒸餾可以得到90度以上的酒。
F. 蒸餾酒 用的蒸餾器 一般叫什麼
蒸餾酒用的蒸餾器一般叫蒸餾設備。原理如下圖:
蒸餾酒是回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答各種酒精飲料。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國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大多是度數較高的烈性酒。製作過程為先經過釀造,後進行蒸餾後冷卻,最終得到高度數的酒精溶液飲品。
用特製的蒸餾器將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熱,由於它們所含的各種物質的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後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並經過冷卻,得到的酒液雖然無色,氣味卻辛辣濃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於20%。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我國的蒸餾酒主要是用穀物原料釀造後經蒸餾得到的。
G. 白酒固態釀造方法
純糧固態白酒的定義:以高粱等糧食為糖質原料,加入以小麥等原料發酵成的糖化發酵劑,經潤糧、蒸糧、發酵、蒸餾、貯存、勾調而成的蒸餾酒。其釀造過程一般主要有以下特點:
1.採用間隙式、開放式生產,並能用多菌種混合發酵。 固態法白酒除蒸煮、蒸餾之外,其餘環節均屬於開放式釀造,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微生物通過空氣、原料、產地、工具、水等渠道進入酒醅,以促成和保證酒的風味和出酒率的提高。
2.低溫蒸煮、低溫糖化發酵。 固態法釀酒蒸煮溫度較低,避免了高溫、高壓。為促成酒醅在較低的溫度下糖化和發酵,以保證酒的風味和出酒率的提高。
3.採用配醅來條件澱粉濃度、酸度。 在酒醅中加入已蒸餾過或未蒸餾的酒醅,俗稱配糟。配糟的用量一般為原料的3~5倍,它可調節酒醅的澱粉濃度、酸度,以利蒸煮、糖化和發酵,同時配糟中的殘余澱粉得到再次利用。
4.甑桶蒸餾 固態法白酒蒸餾都採用傳統的甑桶設備,是中國人民的一大創造,這不僅是濃縮與分離酒精的設備,同時也是白酒的增香和體香設備。
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採用的是完全傳統的釀酒工藝,以糧食為原料,經粉碎後加入曲葯自然發酵一定時間,經高溫蒸餾後得到的白酒。而新工藝白酒是以甘蔗和甜菜渣、木薯、番薯、馬鈴薯、玉米等製造出酒精,然後將酒精和酒糟混蒸,模擬傳統糧食白酒的口感勾兌成白酒。工藝白酒占據70%的市場份額,成本僅為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1/3。
1.周期長:純糧釀造白酒肯定要是古法釀造,純天然發酵,不適用任何的現代工藝加速發酵過程,一般周期在47天左右,是新工藝的7倍。
2.產量低:古法釀造工藝,3噸糧食才能出產一噸白酒,是新工藝的十分之一。
3.全程監控:國家酒檢中心監控酒廠生產的全過程,只要出現違規就立即取消資格。
4.無任何添加劑:從生產到出廠,整個過程中不添加任何人工酒精和香精,真正做到純天然,白酒的香味完全靠工藝和釀酒師。
純糧釀造標志的白酒成本比較高,而且不添加香精,白酒的香味肯定不會有添加香精的那麼明顯。喝酒出現的頭暈,惡心,口乾等症狀其實都是食用酒精引起的,純糧白酒基本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H.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有哪些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
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四大部分:釜體部分,用於加熱,產生蒸汽;甑體部份,用於酒醅的裝載。在早期的蒸餾器中,可能釜體和甑體是連在一起的,這較適合於液態蒸餾。冷凝部分,在古代稱為天鍋,用來盛冷水,酒汽則盛水鍋的另一側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於天鍋的底部,根據天鍋的形狀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鍋是凹形,則酒液匯集器在天鍋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鍋是凸形(穹狀頂),則酒液匯集器在甑體的環形邊緣的內側。
東漢的蒸餾器:該蒸餾器為青銅所制,通高53.9 cm,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室和凝露室,還有一導流管。從器形結構來看,應屬於蒸餾器,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用該蒸餾器還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酒。
我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導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
《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葯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朱"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制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 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
I. 右圖是酒場蒸餾白酒用的集酒器,外形呈圓柱形,底部是一個向內凹進的圓錐,高度是圓柱的2分之1,
用圓柱的面積減去圓錐的面積。
底圓面積是S=3.14*(1/2)^2=3.14/4=0.785
圓柱體積V=SH=0.785*0.6=0.471
圓錐體積v=1/3Sh=1/3*0.785*0.6/2=0.0785
那麼集酒器的容積是V-v=0.471-0.0785=0.3925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