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夢見掃塵除垢

夢見掃塵除垢

發布時間:2022-10-14 21:21:48

『壹』 夢到自己在娘家掃地掃到很多泥土

凶吉指數(76)

夢見掃地 夢見掃地,代表最近壓力很大。夢見掃地掃的很乾凈,壓力將會消除... 夢見掃地掃出好多黃土 夢見掃地掃出好多黃土——預示著你近期的財運不錯,要發財,名聲鵲起,是吉兆。男人夢見掃地掃出好多黃土——預示著你最近在事業上會取得不錯的成就,是事業上升的好預兆。 夢見自己用拖把掃地 夢見自己用拖把掃地——預示著你近期的運勢很好,財運也不錯,是吉兆。 女人夢見自己用拖把掃地——預示著你近期會有外出旅行的機會,途中會找到談的來的夥伴,旅途也會很愉快,是吉兆。 夢見用大拖把掃地 夢見用大拖把掃地——預示著近期你的壓力比較大,得不到緩解,讓你情緒很低落,最好找個辦法發泄出去。 女人夢見用大拖把掃地——預示著近期你的感情會錯綜復雜,如果不能妥善的處理好這些關系,會帶來不可預.不知道對你是否有幫助。

『貳』 掃塵除垢,告別貪念,作文九百字

兩件看似毫無瓜葛的事,在今天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前些日子一起學習的同學,帶來了一瓶面膜,叫排毒滋養面膜。她說她用完一次,覺得自己的臉怎麼能這么臟啊!我心存疑惑的想,有這么誇張嗎?轉天,她把這面膜帶來給我用,先敷上20分鍾,然後慢慢用手指在臉上打圈的揉。不一會兒,毛孔里的臟東西和黑頭還有臉上的死皮紛紛顯現和脫落,我驚嘆,我從小到大,沒洗過臉吧?!鑒於這面膜的神奇效果,趕緊上網買了兩盒。北京的沙塵大,我便隔三差五的清理清理皮膚。心中很是歡喜。
放下這件事,再說說掃塵除垢的故事。這是一個佛典故事,很有意思。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有一位世人看來資質極其愚鈍的人,叫周利盤特。成為佛陀的弟子很多年,連戒律都不能背下來,更不要說修行參悟了。僧團大眾認為他這樣的弟子簡直玷污了佛陀的美名,便想將他逐出僧團。果然,在考試中,他意料之中的沒有通過。知道自己要被轟走了,他很傷心,跑到樹林里大哭大喊:難道我真的是個傻瓜嗎?
誰知佛陀出現在他的身後,問:你認為你是個傻瓜嗎?能認為自己是傻瓜的人,就不是傻瓜。佛陀留下了周利盤特,把他帶到自己的房間里,依據周利盤特的根性,教給他一把掃帚和一句話:掃塵除垢。讓他每天念著這四個字,打掃精舍的衛生。
周利盤特很認真,每天都念著這四個字認真打掃。很快,掃帚的毛也短了,掃帚也很臟,他自己也滿是灰塵。他看看掃帚,想:每天都打掃,還是這么臟,我也這么臟……突然,他明白了佛陀的深意,我們的身體和周遭的環境,大家還能想起來去打掃,而我們的心卻從來沒有人去打掃過。世尊讓我掃的是心裡的塵和垢啊。
昨天我看了這段故事,心裡很感慨,佛陀度化眾生,是那麼善巧,四個字一把掃帚,也能點透真理。這,促成了我今天的感悟。
按照習慣,今天我又把排毒面膜拿了出來,敷上,等待,揉出污物……猛然間,我想,我不就像是周利盤特嗎?我每天洗臉,卻不知道臉竟然如此的臟。污垢是皮膚滋養的障礙,去除污垢,對皮膚的保養自然事半功倍。而知道了臉上充滿污物之後,我按照方法清理獲得利益。這張臉我還能知道清理,可長久以來,從來沒有清掃過心靈上的塵與垢啊。如果你也相信輪回,那麼想想看,在生生世世中,我們的這顆心上落滿塵垢,還怎麼能見到光明呢?透過這些塵與垢的縫隙,或者在他們的顏色下,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又怎麼能是事實真相呢?這不就相當於帶上有色眼鏡看事物或者坐井觀天嗎?真的是可笑、可嘆、可憐啊……
現實生活里,我們中的更多的人自視比周利盤特聰明,比別人都聰明,不相信身體、環境中的污濁,也更不相信心靈上充滿堆積的塵與垢。這才是比清掃不凈更為可怕的事情。周利盤特說,掃不幹凈也要掃。他是對的,心靈上的塵垢,不去掃的話,我們永遠也不明白,永遠也看不到事實真相,永遠痛苦地輪轉於六道,生死離別愛恨情仇,不能解脫。

『叄』 內心世界小和尚掃地是什麼意思

掃塵除垢。
想到舍已為人,把別人都清掃干凈了,自己卻在無言中消失。
掃地掃地掃心地。掃地在佛教里更代表的是讓一顆心更干凈,更清凈,更平和安靜。心靜下來,智慧才能升起。
剛來那會,小和尚掃地,身在掃地,心一會一個念頭,飛到了紅塵中。10年後,小和尚變成了老和尚,依然在掃地,但是他的狀態是,掃地歸掃地,認認真真把門前的這塊地掃好。這太重要了,觀自在本人啊。

『肆』 夢見自己給玉菩薩身上去灰塵

掃塵除垢,寓意掃除心中的塵垢煩惱。

『伍』 佛陀是如何讓他最笨的弟子開悟的

反復的只念一句「掃塵除垢」,持之以恆,最終開悟了。這是真實的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位弟子名叫盤特尊者,帶著他的弟弟投入佛陀座下,在僧團中修行。盤特尊者很有智慧、很聰明,但是他的弟弟周利盤特卻是反應遲鈍,總是心不在焉而無法集中精神,所以盤特尊者對弟弟感到很無奈,也教得很灰心。
有一天,尊者就對弟弟說:"周利盤特,你這么不專心、不用心,還是回去吧!"但是周利盤特很喜歡在僧團修行,一聽到哥哥要他離開僧團,他著急得哭了。
佛陀見狀,很慈悲地問傷心的周利盤特:"你為什麼哭得這么傷心?"周利盤特稟告佛陀:"哥哥說我很難教,要我離開僧團。"
佛陀就問他:"那麼你的想法呢?要留下來,還是回去?"周利盤特說:"我很想跟隨佛陀修行。"
佛陀就說:"只要你有決心,就能夠留下來。來!你就在我的身邊先做些打掃工作。"周利盤特很感恩佛陀慈悲收留,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地修學。
佛陀就拿了一支掃帚,說:"這是掃帚,你把這個名稱背起來,每天掃地就先背這個名稱。"周利盤特很用心地背,但總是記得前一個字,忘記下一個字;記得下一個字,反而忘了前一個字。
佛陀還是很慈悲、很有耐心地對他說:"沒關系,你再用心花時間,專心記這兩個字。"幾天之後,他背起來了,覺得很歡喜,佛陀就說:"你再背「掃塵除垢」。"他又開始背了。
又花了好幾天,已經將"掃塵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說:"掃塵除垢,你知道意思嗎?"他搖搖頭,佛陀就說:"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掃塵除垢」是什麼意思?要好好地想。"
周利盤特整天都在想:"掃塵除垢"到底是什麼意思?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日,他忽然開通了:"掃"是要清凈,"垢"就是污穢,周圍的環境一有污穢,就需要用掃帚掃干凈。

『陸』 釋迦牟尼有一位弟子掃塵除垢語文作文 題目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佛陀在世時,有一個跟隨佛陀出家的徒弟,他的名字就是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天性愚笨,對佛陀的講經說法,始終不能領悟其意趣。佛陀知道他不能以解門而入道,於是傳授他一套咒語,讓他時時刻刻誦咒不輟,從此行門下手最終也能趨向菩提大道。
無奈,此周利槃陀伽確實愚笨無比,不僅大段的咒語念誦不下來,即便最短的三兩言的咒語,也無法成誦。
周利槃陀伽在佛陀僧團中被安排作清潔工作,每天手持掃帚,清掃地面,可以說是掃帚不離手。
慈悲而又具有無窮智慧的佛陀,觀察周利槃陀伽的根機後,於是傳授給他一套特別的法門,告訴她只要依此法門,一門深入、常時熏修,定得佛果。
這個法門就是念誦「掃帚」,因為掃帚是周利槃陀伽日不離手的工具,而看著這個工具念著這個工具,不會使心念游移。可是,開始周利槃陀伽還是無法順利的念誦「掃帚」,他念了「掃」,就忘了下面的「帚」;念了「帚」,就忘了下面的「掃」。
但是,周利槃陀伽對佛陀有著絕對的、無可動搖的信心,他堅信佛陀為他指示的這個法門,是自己得以解脫的最妙法門,也是他自己最後的機會。自己的愚笨來源於過去生過去世的罪業,自己只有以精進努力的修行,來洗刷罪業,才不會辜負佛陀的恩德。
周利槃陀伽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的念著:掃……帚、掃……帚、掃……帚,……
就這樣日復一日,「掃帚」的聲音已經綿綿密密地不斷迴旋在周利槃陀伽的四周,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情景,他也已經不再去想、甚至可能已經完全忘記了為什麼要念這個「掃帚」,這已經成為他完整生命的一個不可以缺失的部分了。
在念誦「掃帚」的第二十七天,這是一個事前沒有任何預兆的早晨,伴著天上逐漸稀疏的星辰,周利槃陀伽照例用手中的「掃帚」掃去地面的落葉和其他浮塵,口中無聲的念誦著「掃帚」,這個聲音輕柔的從口中飄出,緲緲的鑽入耳際,輕盈地落在周利槃陀伽的心上,然後再次輕柔的從口中飄出……。
太陽不知不覺從地面躍出,將她溫暖和煦的陽光灑向大地,一抹陽光鑽過濃密的樹叢和枝葉,落到了周利槃陀伽的身上,同時強烈的光線一下子刺射了周利槃陀伽的瞳仁,他像被光線灼傷了一樣抖動了一下身體,突然他一下子領悟了所有存在的意義,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了秘密,他洞悉了隱藏在所有存在現象之中的本原。
一個愚笨的周利槃陀伽,一個謹遵佛陀教導的周利槃陀伽,已經超越了凡俗生存的狀態,而成為了一個偉大的聖哲。從此恭列於佛陀的諸多大弟子之中,圓瑛法師在《彌陀要解講義》中這樣介紹周利槃陀伽:「於三七日,將一把無相掃帚,把心地見思煩惱,掃得乾乾凈凈,得阿羅漢果,具足辯才,義持第一。可見修行,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發心。若肯發心,下愚可得上智,但誦掃帚,亦能證果。如若念佛,豈不成佛,此其證也。」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應當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吧!

『柒』 經典佛語的語錄

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六凡,一心現四聖。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推薦的佛語的語錄90條,歡迎閱讀。

1、良師益友,可以滋養你的人生,溫暖你的旅程。朋友不在多寡,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2、生活沒有十全十美,簡單就好;有一種心境,雖經歷人間冷暖,依舊溫潤;有一種微笑,雖經歷風霜雪雨,依然燦爛;有一種生活,雖忙忙碌碌,依然快樂;有一種歲月,雖冷暖交加,依然靜好;有一種人生,雖經歷千回百轉,依然生動。

3、無常是隨時隨地都在的,就像我們正在喝茶的這一刻,有人正在熱戀,有人剛剛失戀;也就在這一刻,有人正在歡欣大笑,也有人正在悲哀哭泣。如果我們仔細聆聽,會同時聽到嬰兒的生的啼哭與老人死的悲嘆,因為生命無常,所以每一泡茶都要專心地泡;由於人生短暫,每一個此刻都要用心地生活。

4、佛曾經毫不含糊地宣稱識蘊是依色、受、想、行四蘊而生起,不能離此四蘊而獨存。

5、只有勇者才能在這個聯盟里生存下去。

6、競爭蘊藏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前後之分、上下之別、得失之念、取捨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

7、心中有愛,也要"行"中有愛。

8、是知直了此心,無行不足,以一心具足萬行,無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三十

9、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超越是非、善惡、有無、好壞、枯榮等等相對的世界,不以生命的有限看待世界的無限。

10、害人之心不可有,幫人之心不可無。

11、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一《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12、世間的生態平衡,是以生命共融為前提的。如果我們不能自覺維護生命的共融,以掠奪的方式來開發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帶來種種意想不到的災難。

13、菩薩見外道及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梵網經》卷下

14、佛經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15、如護自身命,護戒亦如是。《大日經》卷二,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

16、一切佛經及闡揚佛法諸書,皆令人趨吉避凶、改過遷善,明三世之因果,知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極樂之蓮邦。讀者須生感恩心,作難遭想,潔手凈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若肆無忌憚,任意褻讀,及固執管見,妄生毀謗,則罪過彌天,苦報無盡矣。

17、不耗費資源,不毀壞環境,只願拯救地球。過度的貪婪與無限的慾望,是毀滅地球與導致自然災害的惡因。

18、生命就是呼吸,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後,無論如何嘗試,你都無法逃避 人生,只要你活著,不管是在城市或在山林,你都必須面對它。

19、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托生之處,切須在意。——《達摩大師血脈論》

20、人性的善惡,是沒有定性的,只是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才導致了人性的無常。

21、"人生世間,禍福吉凶,相為倚伏。

22、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來的壓力。

23、帶著微笑的面孔最美,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愛的表現。最漂亮、最有氣質的衣服是——柔和忍辱衣。

24、設病比丘無弟子者,當於眾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離此已,更不見所施之處,福勝視病人者。其瞻病者,瞻我無異。設有供養我,及過去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無異。《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九眾生居品佛言

25、不論球場內還是球場外,既要有一腳破門的精彩,也要有—無所獲的承擔。

26、金地藏是我的鄰居,與他為鄰我發現好處多多。最大的好處 大概有三:一是認識了平等,王子和平民身份不是絕對不可互換;二是 懂得了慈悲,眾生渡盡,方正菩提;三是理解了無私,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27、是清凈的、真誠的、是無限量的,當我們時常面對內心,反觀內省,掃塵除垢,我們會發現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無塵無垢的小孩,它單純、透明、澄清,它不喜歡鉤心斗角,它討厭追名逐利。

28、絢爛之後才有平淡,幸福其實往往比我們所想像的要簡單很多,問題在於如果我們不把所有復雜的不幸都給探索經歷一遍,不把所有該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爬一遍,我們就沒法相信,其實山腳下的那塊巴掌大的樹蔭下就有幸福。

29、一對戀人或夫妻相處久了,感情神經總會一點一點麻木。很多人誤以為這是愛情消失了,其實不是。愛情不會消失,愛情只會沉底。當愛沉底了,你要懂得晃一晃。愛是需要用心經營的,既然是經營就會有形式和點綴,一如心臟的外面還有一層胞衣。

30、身體沒有食物,可存活幾十天;沒有水,可以存活幾天;沒有空氣,只能活幾分鍾。越看似空洞無物的,對我們的生命越是重要。心靈沒有佛號,一分一秒也沒法活。路不平。不是路不平,是你選擇了上山。

31、惡念人皆有之,大善者也有小惡。關鍵在於,惡念一旦產生,我們是順應還是抵抗。

32、佛見眾生煩惱患,心苦如母念病子。《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獅子吼菩薩品

33、心若有禪,處處皆禪,心若有佛,時時見佛。禪由心生,佛在心中。參禪,是人生清明的一開始;信佛,是生命由小愛到大愛的升華。禪機源於萬象之中,要用心去領悟;佛性寓於萬物當中,要用心去參透。坐亦禪,行亦禪,禪意人生,般若自在。

34、在佛的眼中,世間的一切事、物、人都在不斷變幻,沒有一刻停留。萬物有生有滅,沒有瞬間停留,這也正是佛教中所說的"無常"。

35、得失一向是第次交錯的纏繞著,人間世事終難兩全。收獲的喜悅如清風歡樂的拂過心海,一時間盪起歡喜的漣漪,如春花綻放在眉宇間,卻短暫的只一個轉身的光陰,就已是落花成泥。紛繁中雲水禪心消繁成簡,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多彩的人生,亦是水墨簡約的韻致。

36、人類社會的`任何組織,小至家庭,大至社會、國家,要和諧共存,都 離不開"包容"的意識。人們的性格不同,對事物的見解也是完全不同 的。如果缺少包容的意識,人人各執己見,見面只有爭吵,那永遠也不會 有美好和諧的一天。

37、生活即修禪。定力不堅,心隨神移的人,被花紅柳綠、光怪陸離的塵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為米飯,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夾生飯。而只有那些超凡之人,立定心意,心無旁騖,物我兩忘,才能將自己釀成一瓶芳香的美酒。禪,定也。靜心修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容淡定才是生活的本真。

38、詩韻銘錄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一種情調。在沉沉浮浮中,選擇了清淡與超然,一種簡單而優雅的生活態度。擎一盞清茶,任幽香沖去浮塵,沉澱了思緒、心情,悠靜才可長遠。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茶以清心,茶以雅志,茶以助禪。

39、順應習氣,承受命運的人一輩子只能庸庸碌碌,成為凡夫俗子。而改變習氣,勇敢正視自己的缺點,並努力克服它的人,最後往往都能成為人中龍鳳。當我們了解這其中的因緣之後,我們就會明白所謂前生今世,並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聯系的,而命運的吉凶和未來的禍福,也可以從我們自身找到答案。

40、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過聞、思、修和戒、定、慧的實踐,讓自己的身、口、意與諸佛的身、口、意逐漸相融合,最終達到自己和諸佛全然地合二為一,乃至超越一體和異體等二元對立的境界,並任運圓滿弘揚佛法和普度眾生的偉大事業。

41、自身擁有寶,何須向外尋 悟求真理的路途,千峰迴轉,萬山阻礙,難免會有見歧路而茫然的感 覺。此時要緊的是,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42、自力修行,欲斷煩惱,如揚湯止沸,動靜很大,沸泡也確一時消減,然釜底貪嗔之火不熄,全不濟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釜底抽薪,不知不覺,無聲無息,自然鍋冷水涼。

43、一艘沒有目標的船無論何處吹來的風對它都是逆風,無論怎樣行駛都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如果連自己的長處都不了解和認識,就不能樹立正確的目標,何談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呢?

44、心無雜念'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要擁有一顆平常心需要修行,需要磨煉。一旦我們擁有了平常心,就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展現出完美的自己。

45、明浮躁源,戒浮躁心,無論外界怎樣,我們都應該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有絲毫的浮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才是處世之道。

46、人生本如夢,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一切皆是無常,繁華過盡是虛無。如果人們能體會到事過無痕的境界,就不會滋生這樣那樣的煩惱,也就不會陷入越執著越得不到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47、學者雖然知識淵博,別人的微小長處也要汲取,能長期堅持這種精神,很快就會成為"一切智"。

48、法入心,才"有法度",自度再度人。

49、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和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50、如何以培養美德接濟無德之人?對無德之人,要求他們改進,沒有什麼效用。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德,不知道有德的好處,所以無德。你不如培養自己的美德,做個樣子給別人看,那些無德之人一看你這個樣子很好,沒准由欣賞而羨慕,由羨慕而模仿,也就從無德變成有德了。

51、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像那個年輕人一樣,遇到一點有困難的事情,就 開始灰心喪氣,迷茫失望.懷疑自己。其實,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中,你只 有自立自強,遇到困難不失望,不一味地依賴別人,才能贏得尊嚴和 成功。

52、在做人態度方面,有四種"惡知識":"一者內有怨心,外強為知識;二者於人前好言語,背後說言惡;三者有急時,於人前愁苦,背後歡喜;四者外如親厚,內與怨謀。"

53、自己不愛的事情,絕不要強加於人;試想自己受害時,那會是什麼感情!(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54、就像煮一鍋肉,肉爛到看不見了,它還在鍋里嘛!它只是煮爛了而已,它並沒有消失;我們的生與死也是如此。

55、途有掃地僧,殿供佛光影。問故何去來,卻答不知情。此中有禪意,修行可千年。芸芸乃眾生,踽踽自獨行。

56、簡單,可以凈化人生;復雜,會醜化人生。

57、佛陀、正法與僧寶,此三外之歸依境….上師、本尊與空行,此三內之歸依境….氣、脈、明點三精要,此三歸依密境也……顯現、空寂與無別,此三了義歸依境….若欲脫離無邊苦,應以身心作歸依,全體交付三寶尊!《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58、如來依世俗諦為眾生說,若有眾生於此言教起於執著,如是等類,不應依趣。《大寶積經》卷五十二,菩薩藏會

59、十年塵夢,雲飛濤走。也曾也曾古道揚塵,長亭折柳;也曾江湖泛舟,山河踏遍;也曾檐下聽雨,紅袖添香。而今只想拾取萍蹤,拋散浮名。在某個綠苔生長的地方,用我闌珊心事,教清風識字,與光陰說禪。

60、生活的煩惱和壓力,是生活的必然產物,學會在生活當中解脫,而不是在生活當中尷尬,當面對煩惱的時候,不妨學會自嘲,總之找到戰勝煩惱的方法,用內心的力量,去和周圍的世界適應、影響,從而改變。

61、包容與寬恕,是我們最無力的兩根軟肋。你能包容多少,顯示的是一種胸襟與氣度,容人者,人共容之。你寬恕誰,你就能贏得誰,我們不必拘泥於一時之得失,一事之輸贏,一人之去留,能納百川,方能成海;不拒細流,浪可濤天。外表的強悍只是一縷金衣,內心的強大才能真正地讓你屹立不倒!

62、人為什麼要有見識、格局、視野?這個話很對~"乞丐不一定會妒忌百萬富翁,但可能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沒有更高的視野,你會糾結於現在的圈子;有了更高的視野,你會把身邊的人與事看淡。"

63、如果愛你是正確的話,我不想對;如果對是沒有你的話,我寧願一輩子錯。

64、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人生無常,人心善變,何必為那些是非恩怨糾結?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那麼回事了!

65、窮人:有錢就是幸福。富人:有閑就是幸福。農民:豐收就是幸福。殘者:能走路就是幸福。盲人:能看見就是幸福。工人:不下崗就是幸福。醫生:治好病就是幸福。乞丐:有飯吃就幸福。學生:考上大學就是幸福。母親:找到孩子就是幸福。病人:能夠活著就是幸福。每個人幸福定義不一樣,珍惜眼前吧!

66、人生不要過於追求浮躁的虛渺,不現實的東西往往都像一縷雲煙轉瞬即散。生活不要染入太多的戲曲性,我們既沒有隨時更換的輕粉桃裝,也不一定能唱好曼裊的拖腔。生活需要一份面對面的真,一份腳踏實地的純。給自己一份舒暢的心情,給他人一抹陽光的笑意,也是給予生命的尊重。

67、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狀態,各有各的心路歷程,也各有各的價值觀念,這都是不能強求的。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如果一個人注意調適自我,對物慾的追求少一點,對精神的追求多一點,多一份閑雲野鶴的生活,少一點塵俗世事的拖累,那麼就可以很從容地欣賞沿途的景色。

68、快樂是需要自己去培植的,需要用心去體會的。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瀠瀠細雨會給我們欣喜,習習涼風會給我們愜意,萬里晴空會給我們舒暢,一句簡單而朴實的問候傳遞的是友好,一個無言而堅定的眼神傳遞的是鼓勵,一次有力而溫暖的握手傳遞的是支持,哪怕遞給我們的只是一杯白開水,這裡面也蘊涵了濃濃的關愛。生活其實是一直被幸福包圍著,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快樂便時常和我們相伴。

69、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

70、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

71、學習戒定慧,先從身口制止不如法的行為、不好的語言,再入到微細的心上的功夫。轉變身口不好的行為、不好的語言,實際也是在間接地訓練我們這顆心。

72、碰到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心向內來用功,告訴自己用平靜的心態接納它。同時,還要對外在事物的無常變化有正確的認識。

73、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非怎樣不可的事情,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誰都不算過分,世界上最差的東西,給誰都別覺得委屈。

74、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

75、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萬事都能了。

76、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77、今日之痛,源於昨日的放縱;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

78、比丘熹斗諍,共相罵詈,彼此諍言,口如刀劍,互求長短,是為疾滅正法。——《薩婆多毗尼婆沙》

79、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80、凡是一切適悅人心的感受都稱為樂受,一切使人心不適悅的感受都稱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體:心理所引起,發生在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處的感受。

81、悵秋風,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遲暮。

82、培養應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歡歡喜喜,理解一切境界。不要動輒求卜問卦,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做主。

83、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84、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85、如果我們喜歡,我們也可以閱讀少許的文字,講少許的教義,但要根據正確的道理來行為。真理不是用來誦唱詠吟的,而是用來實踐的。

86、問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師曰:"還可趣向否?"南泉曰:"擬向即乖。"

87、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以皆大歡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貪、嗔、痴,以布施治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88、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內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就已具足安詳之道。安詳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內心就一定要有智慧。

89、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90、樹干粗時,不怕沒果實。

『捌』 小年有什麼傳統風俗

小年有什麼傳統風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關於小年這個節日的相關知識,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年有什麼傳統風俗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年有什麼傳統風俗1

小年的傳統風俗

1、祭灶神:小年的時候就是祭拜灶王節的節日,灶王節是廚房之神,所以小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在灶王像前擺放一些瓜果貢品,祭拜灶王爺,圖個大吉大利的好寓意。

2、除塵:小年這天各地還有除塵的習俗,就是家家戶戶進行大掃除,將家裡家外進行徹底清潔干凈,有著除舊迎新的好寓意。

小年的傳統美食

1、北方人在小年的時候會吃餃子,因為北方人一般在重大傳統節日的時候都吃餃子,不僅好吃,也有很好的寓意,小年吃餃子是給灶王爺送行。

2、山東人在過小年的時候還會吃粘糕,粘糕有著「年年高」的吉祥寓意,並且小年吃粘糕還有要粘住灶王爺的嘴的意思。

小年有什麼禁忌

1、在湖北地區,小年的時候不能宰殺。

2、在河南等地區,過小年的時候是不能搗蒜的,古時候的人認為搗蒜會將福氣搗跑。

3、還有一些地區的人們忌諱在小年這天借東西,認為有非常不好的寓意。

小年有什麼傳統風俗2

小年,源起於古代中國民間祭灶的風俗習慣。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為使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人們以糖為祭品好讓灶王「嘴甜」,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的風俗介紹

1、祭灶神

灶神也叫灶王爺,神像常貼於灶台旁,小年這一天需要更換神像,供奉灶神,敬糖上香,祈求平安。

2、掃塵除灰

掃塵就是打掃衛生,清掃庭院,清除灰塵,掃地擦窗,把家裡到處都清掃一下,角角落落打掃干凈,除去過去一年的灰塵和不順,乾乾凈凈迎接新年。

3、購年貨

小年一過,意味著離大年除夕就不遠了,可以開始准備年貨了,這時候集市上已經有濃濃的年味了,到處喜氣洋洋的。春聯,福字,各種年貨都可以著手准備了。

4、吃灶糖

俗話說「二十三,灶糖粘」,這一天小孩可以吃灶糖,大人用灶糖敬奉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以保來年平安和順。

5、吃餃子

二十三,小團圓。既然是團圓,很多地方也有小年吃餃子的習俗,意味著團團圓圓。

6、剃頭沐浴

小年剃頭沐浴主要是潔身去除自身的灰塵,意思是去除舊年的不如意,用全新的自己迎接新的一年,保證來年的好運。

可以知道,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

小年有什麼傳統風俗3

小年祭灶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里,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小年吃餃子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小年剪窗花

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綉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於四進土,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的說法,體現了民間對戲劇故事的偏愛。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

小年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小年寫春聯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小年理發

臘月二十三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小年在佛教中的意義

佛家認為,從佛法的角度來講,小年的意義是護法安僧、清凈內心、贊嘆他人。

護法安僧

小年的`時候,民間都要祭灶,灶王在佛教里,指的是監齋菩薩緊那羅王。緊那羅王是「天龍八部之一」,據《河南府志》上說,元代末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頭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燒火棍,在廚房做雜務,盡職盡責,十分勤勞。由於地位不高,寺中無人知其姓名和法號。

後來,劉福通帶領紅巾軍突然圍攻少林寺,危急關頭,這位行者沖出山門,身體忽然長高數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緊那羅王也」。紅巾軍驚恐萬狀,到處逃邃,少林寺免遭大劫,但這位行者也隨後圓寂。從此監齋使者受到供奉,並建立了緊那羅殿。

監齋菩薩一般供奉在「大寮」,又稱「香積廚」,辦造飲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維摩詰經·香積佛品》里提到,香積佛國的香氣為十方三界第一,他們會用香飯供養諸佛菩薩,因此佛門的大寮又被稱為「香積寮」。

如今佛弟子紀念監齋菩薩,就是要學習他老人家不畏一切困難,護持寺院,護持常住,當寺院有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使災難化解。護持三寶,是第一個佛弟子的責任。監齋使者,火部威神,調和百味薦唯馨;災耗永無侵。護法安僧,清眾永蒙恩。

掃塵凈心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而在佛教中,掃塵的意義在於,掃除自己內心的塵垢,「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試拭,未使惹塵埃」。佛世時的聖弟子周利槃陀伽尊者,就是以持誦「掃塵除垢」四字,而成大阿羅漢的。

周利盤陀伽稟賦甚鈍,記憶奇差,也欲出家。兄長摩賀盤陀伽尊者教他念四句偈。周利盤陀伽學了三個月之久也未能學會。兄欲用呵斥的方法教導,故責令他回家,但他涕泣不願走。佛陀得知後,教其掃塵除垢,替精舍做清潔工作,周利盤陀伽非常努力地去作清潔灑掃工作,由於他依教奉行勤奮清潔灑掃,其業障由此得以清凈消除。

此後,周利盤陀伽努力靜慮思維修習這些偈頌文義,最終證得阿羅漢果。所以佛法中的掃塵的意義,即是要掃除自己內心貪塵痴慢疑等塵土,從而內心清凈,努力修行,而證道果。

愛語利生

過小年的時候,民間要吃甜食,叫灶糖,以灶糖奉行給灶王,是希望他到天上去多給天帝講好話,以便降福人間。看似迷信,但換一種角度來理解,在佛教中,就對應著教人說柔和語贊嘆別人,不要說粗惡語傷害別人。

所以佛弟子不要忘記,在小年吃灶糖的同時,不是希望灶王替人講好話,而是人在生活中要時時贊嘆別人,說「愛語」稱揚別人,如是,人際關系自然通達,隨之而來的,也就是福報了。福不是上天賜的,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閱讀全文

與夢見掃塵除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廢棄物無污水處理的情況說明 瀏覽:408
05老寶來汽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213
水垢是晶體 瀏覽:917
遼陽自來水廠生產廢水如何處理 瀏覽:963
洗碗廠污水設備多少錢 瀏覽:832
濾芯器什麼牌子好 瀏覽:392
電流互感器如何提升精度 瀏覽:701
自己清洗ro膜 瀏覽:565
一體式凈水器濾芯有什麼區別 瀏覽:3
大話西遊2男鬼用什麼武器回血最好 瀏覽:312
如何選擇飲水器濾芯的規格 瀏覽:875
水龍頭凈水器出水少怎麼辦 瀏覽:965
義騎v8摩托車機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423
瑞士原廠空氣濾芯多少錢一個 瀏覽:146
進口純凈水機哪個品牌好 瀏覽:100
硫酸亞鐵處理污水方法 瀏覽:716
一套污水排水系統大概多少錢 瀏覽:921
污水處理廠一個月有多少污泥 瀏覽:180
前洲污水處理廠廠長 瀏覽:180
我的世界神秘高效要素蒸餾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