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酒釀造蒸餾器設備製作圖紙
蒸餾器器分為2個部分,一個是蒸餾鍋,一個是冷凝器。蒸餾鍋的作用是內將原酒加熱變成蒸汽容,冷凝器的作用是將蒸汽冷凝變成液態的酒。蒸餾的原理是:酒精的沸點比水低,酒水混合物中,酒精含量越高,其沸點越低,因此在加熱的過程中,酒精首先蒸發由密封的管道進入冷凝器,蒸汽遇冷凝集而成酒,達到分離和濃縮酒精的作用。整個鍋體由銅製成的,銅制目的有多個:其一是銅具有很好的導熱性,其二銅是某些酯化反應催化劑,其三是銅對原料酒的酸度具良好的抗性,其四是銅可以使丁酸、已酸、癸酸、月桂酸等形成不溶性銅鹽而析出,使這些不良氣味的酸被去除。銅板應是質地很純的電解銅,銅板應進行過刨平,使金屬內的孔密實化,使鍋體表面更光滑而利於清洗。鍋體為圓壺式,鍋底應向內凸起以便利於排空,由於直接火加熱,因而鍋底應有一定的厚度。發酵酒第一次蒸餾可以得到45-55度左右的酒,第二次蒸餾可以得到70-80度的酒,第三次蒸餾可以得到90度以上的酒。
Ⅱ 白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國是世界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釀酒歷史十分悠久。那麼,我國的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人們從古到今愛飲酒,關於酒也就有著種種傳說。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關於酒的起源,古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儀狄釀酒
《戰國策》、《世本》等書均記載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傳較廣,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事物紀原》則有「杜康造酒」之說;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但杜康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連古人都難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也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許杜康是一位釀酒的大師,也許他是用高梁釀酒的創始人。杜康釀酒的遺址也很多:伊川、汝陽及白水縣,且至今都在生產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三.穀物釀酒
我們現在所說的酒,一般都是指穀物釀酒。
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穀物逐漸多起來,但由於當時的保管方法所限,穀物難免發芽生霉,這時只要水分適當,就有可能進行發酵。經不斷的模仿和摸索,穀物釀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即穀物釀酒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這一發現表明:我國的釀酒業起碼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
四.酒麴
最初的穀物釀酒是用發芽生霉的穀物作曲。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到了農耕時代的中晚期,人們不斷試制,終於制出了人工曲,曲櫱分家。
「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致失傳,則並櫱法亦亡」(中國的「啤酒」從此未能發展下來)
用曲釀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曲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發酵技術的最大發明;並給現代工業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了曲,才由櫱糖化(乙醇很低)發展到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復式發酵)直到今天的釀酒工業。
據說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從我國酒麴中分離出糖代力強並能起酒代作用的黴菌用於酒精生產,才突破了西方釀酒糖化劑非用麥芽不可的狀況。另外,穀物制曲還是一種用固態培養物保存微生物的好辦法。有人認為,酒麴應與四大發明一起作為五大發明。
五.蒸餾酒的起源
我國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餾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現在看來,都應屬黃酒之列,白酒,必須闖過蒸這一關。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宋代已有蒸餾酒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
充分的證據證明宋代已有類似今天的蒸餾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時代的銅制燒酒鍋,其構造、原理與我國傳統的蒸餾器很相象(據考證,鑄造年代不遲於1161年)。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3.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4.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出土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將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Ⅲ 自製白酒的釀造方法
家中輕松自製白酒的流程
1、選材准備。釀酒採用的糧食包括大米、玉米、小麥、高粱、稻穀、蕎麥、紅薯、木薯、馬鈴薯等等。這次我們所用的是大米 10斤。
2、大米浸泡。先將大米進行浸泡,直到用手指捏斷,看到裡面沒有白芯即可。
3、入鍋蒸熟飯。入鍋蒸飯,當大氣開始冒起的時候,要開蓋淋灑80度左右的開水一次,由於在上面的米飯比較干,若沒有外加的水補充很難蒸熟。
Ⅳ 下圖是白酒的釀造過程圖解分析並回答下列問題;制曲→糖化→發酵→蒸餾(1)釀酒的基本原理是:
1、制曲:制曲過程是用小麥培養黴菌、酵母菌等,通過溫度、水分控制達到培養方版向的目的權。
2、白酒發酵是雙邊發酵,即邊糖化邊發酵同時進行,這個進行過程是黴菌、細菌等把澱粉轉化成糖,酵母菌把糖轉化成酒精。同時還產生復雜的有機酸,有機酸與酒精發生復雜的化學變化產生酯類。
3、蒸餾,白酒蒸餾在甑鍋裡面進行,甑鍋底部用水蒸汽做動力,酒精沸點78度,酒精蒸餾過程中白發酵產生的酸類、酯類、醇類、酮類等等帶出,然後通過冷凝器冷卻下來,這便是白酒(原漿)。
Ⅳ 不怎麼喝紅酒,但想知道這是什麼酒
圖片可以發一下嗎?
酒的種類,按其性質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即發酵酒,蒸餾酒與配製飲料酒(簡稱配製酒):
(1)發酵酒是指用穀物、果汁等為原料,經發酵而得的低度酒,包括葡萄酒、啤酒、米酒和果酒等。
(2)蒸餾酒是指把上述發酵原酒或發酵醪以及酒醅等通過蒸餾而得的高度蒸餾酒液,包括中國的白酒、法國的白蘭地、威士忌、荷蘭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特其拉酒等。
(3)配製飲料酒主要是以發酵原酒或蒸餾酒為酒基,配以一定的物料呈色,香、味,經過規定的工藝過程調配而成。包括雞尾酒、利口酒、葯酒等。
按照製造工藝,目前的酒大都可納入這三類:釀造酒,蒸餾酒和配置酒。
1、 釀造酒
釀造酒是制酒原料經發酵後,並在一定容器內經過一定時間的窖藏而產生的含酒精飲品。這類酒品的酒精含量一般都不高,一般不超過百分之十幾。這類酒主要包括啤酒、葡萄酒和米酒。
啤酒是用麥芽、啤酒花、水和酵母發酵而產生的含酒精的飲品的總稱。啤酒按發酵工藝分為底部發酵啤酒和頂部發酵啤酒。底部發酵啤酒包括黑啤酒、干啤酒、淡啤酒、窖啤酒和慕尼黑啤酒等十幾種,頂部發酵啤酒包括淡色啤酒、苦啤酒、黑麥啤酒、蘇格蘭淡啤酒等十幾類。
葡萄酒主要以新鮮的葡萄為原料所釀制而成的。依據製造過程的不同,可分成一般葡萄酒、氣泡葡萄酒、酒精強化葡萄酒和混合葡萄酒等四種。一般葡萄酒就是我們平常飲用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氣泡葡萄酒以香檳酒最為著名,而且只有法國香檳地區所生產的氣泡葡萄酒才可以稱為香檳酒,而世界上其他地區生產的就只能叫氣泡葡萄酒。酒精強化葡萄酒的代表是雪利酒和波特酒。混合葡萄酒如味美思等。
米酒主要以大米、糯米為原料,與酒麴混合發酵而製成的。其代表為我國的黃酒和日本的清酒。
2、 蒸餾酒
蒸餾酒的製造過程一般包括原材料的粉碎、發酵、蒸餾及陳釀四個過程,這類酒因經過蒸餾提純,故酒精含量較高。按制酒原材料的不同,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
(1)中國白酒。一般以小麥、高梁、玉米等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製成。中國白酒品種繁多,有多種分類方法。
(2)白蘭地酒。是以水果為原材料製成的蒸餾酒。白蘭地特指以葡萄為原材料製成的蒸餾酒。其他白蘭地酒還有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等。
(3)威士忌酒。是用預處理過的穀物製造的蒸餾酒。這些穀物以大麥、玉米、黑麥、小麥為主,或加以其他穀物。發酵和陳釀過程的特殊工藝早就了威士忌酒的獨特風味。威士忌酒的陳釀過程通常是在經烤焦過的橡木桶中完成的。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生產工藝,威士忌酒以蘇格蘭、愛爾蘭、加拿大和美國等四個地區的產品最據知名度。
(4)伏特加。伏特加可以用任何可發酵的原料是釀造,如馬鈴薯、大麥、黑麥、小麥、玉米、甜菜、葡萄甚至甘蔗。其最大的特點是不具有明顯的特性、香氣和味道。
(5)龍舌蘭酒。龍舌蘭酒以植物龍舌蘭為原料釀制的蒸餾酒。
(6)朗姆酒。朗姆酒是主要以甘蔗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的。一般分為淡色朗姆酒、深色朗姆酒和芳香型朗姆酒。
(7)度松子酒。人們通常按其英文發音叫做金酒,也有叫琴酒、錦酒的,是一種加入香料的蒸餾酒。也有人用混合法制早,因而也有人把它列入配製酒。
3、 配製酒
配製酒是以釀造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各種天然或人造的原料,經特定的工藝處理後形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型的調配酒。
中國有許多著名的配製酒,如虎骨酒、參茸酒、竹葉青等。
外國配製酒種類繁多,有開胃酒、利口酒等。
白蘭地——BRANDY 凡是用葡萄以及各種水果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等過程釀造而成的酒,都統稱為白蘭地。它的製法就是把上述過程產生的材料放入木桶中,長年貯藏使它成熟。 所以白蘭地的前身其實就是白葡萄酒。而白葡萄酒以法國產的最好,自然法國的白蘭地也是最初的。 據說在十六世紀或許更早的時候,當白蘭地交易剛剛開始時,用於香水生產的蒸餾技術還沒有利用到葡萄酒上。那時在法國CHARENTE河的碼頭LA ROCHELLE與荷蘭在酒的交易方面很旺盛。這種生意都是由此海運實現的。但是因為戰爭,危險性很大,損失當然是常有的事。 整箱的葡萄酒占據船艙的空間很大。因此某個聰明的荷蘭商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那就是把葡萄酒的水分去掉而濃縮成為酒精。這樣運往荷蘭時,既不佔空間,遇到戰爭時損失也不會太大。到達目的地後兌上水即成為原酒。 但是當這位於商人到達荷蘭後,他的朋友們嘗試了這種濃縮葡萄酒,覺得味道甘美,兌水以後反而味道不好。所以商人覺定就這樣當酒來賣。荷蘭人稱這種酒為「BRANDE WINE」,意思是可以燃燒的酒。BRANDY也是由原荷蘭字簡化而來。 白蘭地中所謂干邑(COGNAC)白蘭地,它和一般白蘭地有什麼不同呢? 干邑其實是法國西南CHARENTE河邊一個古老的小鎮,也是最著名的葡萄產區。它得天獨厚,無論氣候、土壤都適合葡萄的種植。因此該地區葡萄釀造的美酒白蘭地,都統稱為干邑,以顯示其珍貴。 法國政府為了保證白蘭地的酒質,對於干邑的名稱訂立了極嚴的規定: 只有用干邑區所產的葡萄並且在該區內釀造的白蘭地才可以冠以干邑的美名。 干邑區共分六個種植區,所產酒的品質亦各有高低。
按順序排列為:
1·大香檳區——GRANDE CHAMPAGNE
2·小香檳區——PETITE CHAMPAGNE
3·邊緣區——BORDERIES
4·植林區——FINE BOIS
5·優等植林區——BONS BOIS
6·一般植林區——BOIS ORDINAIRES 干邑的品質所以超過其它的白蘭地,也因為該地區數百年傳統的特殊的蒸餾技巧。
蒸餾器包括一個大鍋,上面是一個凸形的鍋蓋,以收集酒精蒸汽,鍋蓋頂有一根管子連接著酒水收集器。燃料用煤或木柴。所有的設備均依古法用純銅製成。 另一種法國古老的白蘭地,雅文邑(ARMAGNAC),五百年來都是在加斯肯尼(GASCONY)進行蒸餾。雅文邑白蘭地在橡木桶中貯藏的時間通常不少於三年。 白蘭地需要放在橡木桶中增陳方能令酒質更加香醇。在這個過程中,橡木的質地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木材的選擇和酒桶的製造也就非常講究。 最好的白蘭地都是由不同的酒齡及來源的許多白蘭地摻雜配製而成。其中的種類和比例都是釀酒師所秘而不傳的。 干邑的瓶頸部分都印有星印,從1星到5星分別表示貯藏的年代;除此之外,又用省略的字母表示品質,如:
E/EXCELLENT 優良
F/FINE 好
V/VERY 很好
O/OLD 古老
E/EXTRA 特別
P/PALE 淡色
S/SUPERIOR 上好 其中,V.O指甚古,一般貯藏3—6年;
V.S.O貯藏7—10年;
X.O貯藏15年;
X 貯藏40年以上;
S.F指上好純良。
不過,因為各個公司的標准不同,所以也不必太相信它。 干邑白蘭地可以用來製作雞尾酒及其它飲品。無論與何種酒混合配製,干邑始終不失其獨特風味。
在解釋白蘭地的級別之前,先看看白蘭地被放入橡木桶內增陳的過程。增陳是讓白蘭地在橡木桶內釀藏一段時期,使酒味更香更醇。這在前一節里曾有詳細介紹。當白蘭地在橡木桶內釀藏時,或許,白蘭地需要調換一個舊酒桶釀藏;又或許,需要將白蘭地轉移到一個新酒桶內;也許,該白蘭地需要繼續在第一個酒桶內蘊藏;算算這些,在增陳期的若干年中時會進行,這全憑釀酒師的經驗而定。他在作出那些決定之前,全靠品賞桶里的白蘭地,按照需要進行。還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白,事實上,最好的白蘭地是由不同酒齡的許多種白蘭地勾兌而成的。是否勾兌或如何勾兌,這固然是各個行家的秘密,絕不外傳。然而這些秘密實際上完全是以往的經驗,並沒有一個公式或配方可以照搬。釀酒師的技術由幾百年前一代代地傳到現在,亦沒有任何書本可以查找,全依賴個人的感覺與經驗。因此,我們說,干邑白蘭地的釀制不是技術加工工程,而是藝術加工的過程。
關於白蘭地的品級,有些書本上有誤傳的內容。事實上,法國政府對白蘭地,特別是干邑白蘭地的品級有嚴格的規定:三星,在桶內的釀藏期必須超過兩年半;VSOP,蘊藏期至少四年半以上;NAPOLEON,蘊藏期至少六年半以上。
法國政府只是定了以上三個級別,其餘的干邑白蘭地,如XO,EXTRA……均是釀藏期更長,法國政府並無嚴格規定,由各酒商自行決定。並不存在什麼一星,二星級V級,VS級。
2、按酒的香型分
這種方法按酒的主體香氣成分的特徵分類,在國家級評酒中,往往按這種方法對酒進行歸類。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醬香型白酒,以茅台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麴多為超高溫酒麴。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麴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採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採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稱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採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採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徵,這些酒的釀造工藝採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採用串香法。
Ⅵ 中國最早的高粱酒是什麼酒
景芝白乾是中華酒史上最早的高粱大麴酒,1915年代表中國白酒入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該酒酒香幽雅,豐滿醇厚,純凈回甜,以獨特的芝麻香風味佼佼於中國白酒之林,是城鄉大眾公認的大眾品牌。並無其他說法!!
人們從古到今愛飲酒,關於酒也就有著種種傳說。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關於酒的起源,古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儀狄釀酒
《戰國策》、《世本》等書均記載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傳較廣,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事物紀原》則有「杜康造酒」之說;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但杜康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連古人都難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也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許杜康是一位釀酒的大師,也許他是用高梁釀酒的創始人。杜康釀酒的遺址也很多:伊川、汝陽及白水縣,且至今都在生產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三.穀物釀酒
我們現在所說的酒,一般都是指穀物釀酒。
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穀物逐漸多起來,但由於當時的保管方法所限,穀物難免發芽生霉,這時只要水分適當,就有可能進行發酵。經不斷的模仿和摸索,穀物釀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即穀物釀酒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這一發現表明:我國的釀酒業起碼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
四.酒麴
最初的穀物釀酒是用發芽生霉的穀物作曲。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到了農耕時代的中晚期,人們不斷試制,終於制出了人工曲,曲櫱分家。
「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致失傳,則並櫱法亦亡」(中國的「啤酒」從此未能發展下來)
用曲釀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曲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發酵技術的最大發明;並給現代工業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了曲,才由櫱糖化(乙醇很低)發展到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復式發酵)直到今天的釀酒工業。
據說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從我國酒麴中分離出糖代力強並能起酒代作用的黴菌用於酒精生產,才突破了西方釀酒糖化劑非用麥芽不可的狀況。另外,穀物制曲還是一種用固態培養物保存微生物的好辦法。有人認為,酒麴應與四大發明一起作為五大發明。
五.蒸餾酒的起源
我國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餾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現在看來,都應屬黃酒之列,白酒,必須闖過蒸這一關。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宋代已有蒸餾酒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
充分的證據證明宋代已有類似今天的蒸餾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時代的銅制燒酒鍋,其構造、原理與我國傳統的蒸餾器很相象(據考證,鑄造年代不遲於1161年)。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3.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4.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出土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將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Ⅶ 誰有白酒釀造蒸餾器解剖原理圖發上來
白酒釀造蒸餾器,是一口蒸鍋,一個冷卻器,一個酒梁,鍋是不銹鋼製作的,底部錐形接蒸汽管,冷卻器一個進水管,一個接酒管。網路有圖片可查看。
Ⅷ 性價比高的醬香型白酒是哪個
性價比高的醬香型白酒推薦家大業大酒,窖藏20茅台鎮醬香型白酒。該酒歷經20年窖藏,凝聚歲月精華,酒線粘稠,窖香、花香、水果香、曲香等千香共聚,口感綿柔醇厚,空杯留香。
家大業大酒品牌劍指商務主流醬酒品類的誠意之作,雖然是家大業大酒產品矩陣中的「入門款」,其品質卻也足以媲美不少醬酒品牌的「旗艦款」水準:無色透明,醬香濃郁香細膩,入口綿柔甘冽,落口爽凈,余香和回味悠長,整體表現十分易飲,可以完美適配商務宴請、親朋聚會、佳節團圓等多種場合。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酒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家大業大酒。喝前不刺鼻,入口不辣喉,咽下不燒心,飲完不上頭。在保證了醬酒本身風味復雜度、濃郁度的前提下,新柔型醬酒家大業大酒給品鑒者帶來的,是從頭到尾都非常舒適的柔順感。此次研發的完成,也標志著酒廠產品品質從此升級,成功邁入貴州茅台鎮高端醬酒的陣營。
Ⅸ 中秋賞月之夜,古人都在喝什麼酒
老祖宗傳下來的習慣:過年吃餃子,中秋吃月餅。還有就是——喝酒。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這首著名的《水調歌頭》就是蘇軾在中秋佳節通宵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時寫下的。那麼,那時的人們都喝什麼酒呢?
一、春秋開始,喝黃酒
黃酒,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與中秋一樣,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到了魏晉南北朝,飲酒之風興起,黃酒還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所以,那時候古人過節,肯定離不開黃酒。況且中秋時節,天氣已經轉涼,還是吃蟹的季節。這時候喝上一壺暖暖的黃酒,豈不快哉!
二、元代開始,喝白酒
據說,白酒真正登上歷史舞台,已經是元代的事了。在元代的《飲膳正要》等文獻中,都有不少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而在此之前,許多「燒酒」或「蒸酒」其實不過指的是加熱過的黃酒。
最開始的白酒,就是在黃酒的基礎上加一道蒸餾的工序。到了明代,從《本草綱目》的記載來看,那時的白酒與近代的白酒釀造工藝已經有了諸多共同之處了。隨後,白酒更是逐步取代了黃酒,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酒類。
三、唐朝開始,喝桂花酒
桂花酒是選用秋季盛開的金桂為原料,配以優質米酒陳釀而成.具有色澤金黃、芬芳馥郁、甜酸適口的特點。歷史上,桂花酒在唐朝十分流行,那時的桂花酒是實實在在用桂花釀的酒,因此香氣異常濃烈,當時的文人雅士酷愛桂花酒。到了清朝,桂花酒已經成為宮廷御酒,被當做京城傳統節日令酒。
如果說,黃酒和白酒是百搭款,什麼節日都少不了它們。那麼,桂花酒就是專供中秋喝的酒了。它與中秋,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Ⅹ 中夜清風山水靜,秋星更盼歸雲定。月華流注萬家歡,圓魄成全千古夢。是何意
中夜清風山水靜,秋星更盼歸雲定。月華流注萬家歡,圓魄成全千古夢。是何意:
夜半時,清風、高山以及流水都安靜了,秋天夜空中的星星更在盼望著流雲的歸來。月亮的光華灑向千家萬戶,那一輪圓月成全著千古以來的相思團聚夢。
中秋月圓,藏頭詩 就是中秋佳節一人在外盼望著回家跟家人團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