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刺槐怎麼傳播花粉
刺槐花開到很晚,因為它招不來蜜蜂和蝴蝶為它傳粉,它只能依靠風,以幫助更好地傳播花粉。花的採摘樹在枝條梢頭,像戴了巨大的花冠,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的備份外風傳播花粉的時代。
Ⅱ 刺槐如何種植,什麼時候種植好
刺槐的種植技術
生長習性
刺槐喜光。喜溫 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刺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最喜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對土
壤酸鹼度不敏感。在底土過於粘重堅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長不良。雖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乾旱季節往往枯梢。不耐水濕。怕風。生長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樹種。根淺
,樹冠濃密。結實早,產量豐富。材積生長旺期在15~20年以後,在較好的立地條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最好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種前先經熱水浸種。以春
播為主,但春季特別乾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種。造林方法因地而異:在冬、春季多風,比較乾燥寒冷地區可在秋季或早春採用截干造林;在氣候比較溫暖濕潤而風少的地方可帶干造林,以春季造林為好。
刺槐的主要害蟲有:白蟻、葉蟬、天牛、蚧、小皺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種子小蜂等。
分布
原產北美的樹種,公元1601年就引入歐洲,公元1877年後引入中國,因其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易、用途廣而受到歡迎。在國內已遍及華北、西北、東北南部的廣大地區。在北緯23°~46°、東經
124°~86°的27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栽培,而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垂直分布最高可達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護林、薪炭林、礦柱林樹種應用。刺槐原產地是在兩個完全不相連
接的地域分布,形態變異豐富,它的觀賞價值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立地條件差,環境污染重的地區綠化,這是不可缺少的園林綠化樹種。
種植
具有一定的抗旱能 力(如在石質山地,抗旱性超過臭椿,在沙荒地區超過加楊),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乾旱季節,往往枯梢,甚至大量死亡。不耐水濕,土壤水分過多時常發生爛根和紫紋羽病,以致整株死
亡。怕風,栽植在風口處的林木生長緩慢,干形彎曲,容易發生風折、風倒、傾斜或偏冠。生長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闊葉樹種之一。樹冠濃密。主根不發達,一般在距地表30~50厘米處發出數根粗壯
側根,根深可達1.4米,也有達6~8米的。水平根系分布較淺,多集中於表土層5~50厘米內,放射狀伸展,交織成網狀。結實早且產量豐富。3~6年生幼樹即可開花結實,每隔1~2年種子豐收一次,15~
40年生時,大量結實,40年後逐漸衰退。刺槐栽植後第2~6年是樹高旺盛生長高峰,每年高生長量可達1.0~2.5米,約持續3~4年。直徑的旺盛生長期出現在5~10年間,每年平均生長0.9~2.7厘米,較好
立地條件下的旺盛生長期持續時間長。材積生長的旺盛期在15~20年以後,在較好的立地條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
在底土過於粘重堅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長不良。雖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乾旱季節往往枯梢。不耐水濕。怕風。生長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樹種。根淺,樹冠濃密。結
實早,產量豐富。材積生長旺期在15~20年以後,在較好的立地條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最好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種前先經熱水浸種。以春播為主,但春季
特別乾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種。造林方法因地而異:在冬、春季多風,比較乾燥寒冷地區可在秋季或早春採用截干造林;在氣候比較溫暖濕潤而風少的地方可帶干造林,以春季造林為好。
Ⅲ 刺槐有哪些變種品種
刺槐其變種有:無刺槐:樹高3~10m,樹冠帯狀。枝上無刺,整齊美觀。在青島用作庭蔭樹和行道樹。用扦插進行繁殖。冠狀無刺槐:又名傘槐。灌木狀小喬木,
樹冠卵圓形,如傘。分枝細密,無刺。不開花或很少開花,幾無果實。多用插條和嫁接進行繁殖。可作行道樹。粉花刺槐:灌木。枝和花梗均有紅色刺毛。莢果有紅色腺狀毛。嫁接繁殖可形成小喬木。
Ⅳ 如圖,這兩瓶那個洋槐蜜質量好,是純的
右邊那個是結晶未完全的,左邊那個是沒結晶的。個說不好哪個是真的,要靠品償才行。。。
Ⅳ 刺槐有哪些特徵
(black locust)
學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葉似槐樹,枝條上有托葉刺,故名刺槐。蝶形花科,刺槐屬(該屬約20種,原產北美洲溫帶及亞熱帶,現世界各地都有引種。中國引入3種)。
形態和用途
落葉喬木,樹高25米,胸徑達1.1米。樹皮深縱裂至淺裂。小枝光滑,褐色。無頂芽,柄下芽。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9,長1.5~4.5厘米,兩面平滑無毛,對生或近對生,全緣,有小托葉;在總葉柄基部常有大小、軟硬不相等的2托葉刺。總狀花序白色,有香氣,腋生,花序軸細而下垂。莢果扁平,帶狀長橢圓形,長4~10(20)厘米,沿腹縫線有窄翅。種子扁腎形,褐綠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淡色的斑紋。4~5月開花,莢果7~9月成熟。在中國有兩個栽培變型:①無刺槐〔R.pseudoacacia L.f.inermis(Mirb.)Rehd.〕:樹冠開闊,掃帚形,整齊美觀。枝條硬挺,無刺。②球冠無刺槐〔R.pseudoacacia L.f.umbraculifera(DC.)Rehd.〕:分枝細密,樹冠能自成卵圓形,耐修剪。枝條無刺,或刺很小、很軟。不開花或極少開花,幾無果實。
材質堅重,順紋抗壓強度和抗沖擊強度均很高。耐腐,耐水濕,刨面有光澤,花紋美觀,為樁木、坑木、枕木、農具、車輛、工具把柄、運動器材、地板及海帶養殖等優良用材。枝椏、木材、樹根易燃,火力旺,為上等薪炭材。葉子含多種營養成分,為優良的飼料和肥料。刺槐花是優良蜜源,且含芳香油。樹皮纖維強韌,有光澤,易漂白和染色,供造紙編織、制繩用。刺槐保持水土能力很強,還能改良土壤,增加團粒結構和有機質。
(李建文 許慕農)
地理分布和生物學特性
刺槐原產美國東部的阿伯拉契亞山脈和奧薩克山脈(Appalachian and Ozank Mts.)。在清光緒三至四年(1877~1878),中國駐日使館副使張斯桂寄樹苗給左宗棠栽植於南京。20世紀初,從歐洲(德國)大量引種,在山東青島和膠濟路兩側的丘陵、河灘造林。以後逐步擴展到華東、華北、西北及遼東半島等地。刺槐在中國栽植的北界大致在遼寧的鐵嶺、沈陽,河北的承德、張家口,寧夏的銀川一線;西北至新疆的石河子、奎城、伊寧、阿克蘇、葉城、和田;西達青海的西寧;西南至四川雅安、雲南昆明;南到廣東、廣西;東至遼寧丹東、山東煙台、江蘇省北部沿海及台灣省。即北緯23°~46°、東經81°~124°的廣大區域內都有栽植。在長江以南,多為零星栽植。在北緯32°~37°(沿海可到40°)、東經108°~124°之間的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和黃土高原背風溝谷、土石山坡中下部,及山溝、細沙地、輕鹽鹼地、河流兩岸的河漫灘、濱海沙灘和堤壩都是刺槐最適生的地區。栽植區的海拔高度最高極限:甘肅臨洮縣2100米,山西中南部1400米,陝西延安1600米,河北張家口1000米,山東1000米,安徽、江蘇500~700米以下。
刺槐是暖溫帶樹種,適生於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14℃的氣候,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氣溫6~9℃,絕對最低氣溫-24~-26℃,河灘、背風溝谷里的刺槐林也能正常生長,但在干瘠的山坡、梁峁等地,樹形低矮,樹干彎曲、多杈。在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年平均氣溫6℃以下,絕對最低氣溫超過-26℃的地方,不能長成大樹,地上分年年凍死,年年萌條,呈灌木狀。栽植在風口的刺槐,生長緩慢,且易發生風折、風倒、傾斜或偏冠。刺槐根系發達,吸收面廣,有較強的耐旱力。刺槐對水分很敏感,在黃海、渤海的濱海細沙地,黃河、淮河、海河流域的河漫灘、溝谷、渠路邊、堤壩等地表現出速生的特性。干形通直圓滿,一般8~12年即可長成小徑材,15~20年長成中徑材。但不耐澇,死水瀦積1~2天即被澇死,地下水位不足1.0米的地方,爛根率高達45~70%,枯梢嚴重。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土、壤土、粘土,甚至多年礦渣堆和頁岩風化的石礫上都能生長,但是在干瘠的中沙地和結構不良的粘土地上生長緩慢,樹形低矮。在酸性土、鈣質土壤及含鹽量0.3%以下的鹽鹼土都可以正常生長,在疏鬆、濕潤、肥沃的細沙地及壤土地上生長最快。根有根瘤,可把空氣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刺槐喜光性強,不耐庇蔭。樹高速生期大多數出現於2~6年間,少數在6~10年間,最大連年生長量1.5~2.0米。直徑生長的速生期在3~15年,最大連年生長量1.0~3.0厘米。材積速生期出現在12~30年間,最大連年生長量0.00173~0.05093立方米。
(許慕農)
育種
刺槐育種的主要目標是速生和改良干形。刺槐在其原產地及歐洲各國不是主要造林樹種,育種工作較少,但各國林學家早已注意了刺槐種內變異的存在。有記載的優良類型有:①塔形刺槐:側枝直立,樹冠呈尖塔形;②桅桿刺槐:生長快,主幹通直,結種少;③觀賞刺槐。此外,匈牙利選出產蜜多和開花晚的優良類型。中國的刺槐育種自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主要是選擇育種。良好的表現型有「箭桿刺槐」(主幹高大通直)、「石林」等優良無性系,單株材積超過對照30%,已大面積推廣。
(龐金瑄)
造林技術
①采種:要在15~20年以上的健壯樹上采種。莢果赤褐色,果皮乾枯狀即可採集。由於豆莢螟、種子小蜂及種子麥蛾的為害,要提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種。莢果採集後,攤在地上日曬,碾壓脫粒或脫粒機脫粒,除去果皮、秕粒及雜物,取得純凈種子,裝入袋內干藏。莢果出種率10~20%。種子千粒重21.8克。②育苗:選擇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鹽鹼地要選用含鹽量在0.2%以下,地下水位1.0米以上的地方育苗。不可用蔬菜地作苗圃。結合整地用硫酸亞鐵粉進行土壤消毒。刺槐種皮厚而堅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種子,必須採用多次熱水浸種。先把90~100℃的開水倒入缸中,然後倒入種子,邊倒邊攪動,一直到水不燙手為止,浸泡一晝夜,用黃泥漿水把吸水膨脹的種子漂出來,剩下來未吸水的硬粒用上法繼續浸種,最後剩下的硬粒種子放在細眼鐵篩內,再把鐵篩放入熱水鍋中約10秒鍾,迅速搖動鐵篩,使種子受熱均勻。提起鐵篩把種子倒入涼水中,浸泡一晝夜,絕大多數種子均可吸水膨脹。將吸水膨脹的種子混沙,放在背風向陽的沙坑中或草袋內、缸內(蓋草簾)催芽,每天噴水和攪動1、2次,1/3的種子裂嘴時即可取出播種。春播約在清明前後,春旱嚴重的地方改在雨季播種,鹽鹼地在雨季後期(8月中下旬)播種。寬幅條播(溝寬10厘米,溝深2~3厘米),每公頃用種量37.5~60公斤。也可以起苗後培養根櫱苗及袋接繁殖優良類型。出苗後注意中耕除草,除治種蠅、金龜子、大象?、立枯病、炭疽病。對側枝旺盛的苗木,夏季摘心或打掉部分葉子,以促進苗木根系發育。及時間苗,一般苗木每公頃留12~15萬株,「四旁」植樹大苗每公頃留3~6萬株。③造林:平原地多採用穴狀或帶狀整地,深度0.6~1.0米;山地用窄幅梯田、水平階、水平溝、魚鱗坑和穴狀整地,深度0.4~0.6米;鹽鹼地則修築台田、條田和開溝築壟等整地方法(見造林地整地)。帶干栽植大多在「驚蟄」到「清明」芽苞剛裂開露綠時,苗木越是高大,造林時間越應晚些。截干栽植留干高度1~3厘米,在秋冬季或早春,干不能露出地面,埋土高出根頸2~3厘米,不可太深。栽植後要澆水,否則要將土壤踩實或砸實。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公頃栽植3300~4950株,中等立地條件的用材林每公頃栽植2490~3300株,立地條件好,集約經營的速生豐產林1665~1995株。刺槐頂芽萌發力弱,每年由側芽抽出壯條代替頂梢,因此稀植的刺槐枝杈多,干形不通直圓滿。幼林保持較大的郁閉度(0.7左右),可培育出優良干形。刺槐是優良的伴生樹種,可與多種楊樹、旱柳、泡桐、白榆、苦楝、麻櫟、臭椿、油松、側柏及紫穗槐等混交。除了在平原地與歐美楊單行混交外,與其他樹種均作帶狀(4~6行)或塊狀混交,如刺槐抑制其他樹種生長,亦可提早採伐或平茬成灌木狀,以庇護地面。④撫育管理:造林後要及時中耕、除草、修枝、疏伐和防治病蟲害。修枝可在秋、冬、早春或麥收前(5月)進行。刺槐林開始疏伐的時間大約在造林後4~6年。在同齡純林中採用下層疏伐方法(見疏伐),在平原地株行距整齊的林分,多採用機械疏伐方法(見疏伐),在異齡萌櫱林及異齡混交林中,採用上層疏伐法或綜合疏伐法(見疏伐)。生產小徑材的林分主伐齡可定在10~15年,中徑材的林分主伐齡可定在20~30年。速生豐產林可定在10~15年主伐。主伐後可進行萌櫱更新,雨季前把根株挖出來,促使根櫱多萌發,苗木生長旺盛。採伐的第二年早春定株,每公頃保留2490~3300株。
主要病蟲害有豆莢螟、刺槐種子小蜂、種子麥蛾、八小皺蝽、大象?、刺槐蚜、刺槐尺蛾、刺槐谷蛾、竄皮蟲、紫紋羽病、刺槐爛皮病等。
(許慕農)
刺槐尺蛾
(李寬勝)
學名:Napocheima robiniae Chu。鱗翅目,尺蛾科。雄蛾體棕褐色,長14~17毫米,翅展33~42毫米;觸角雙櫛狀,軸灰白色,櫛棕色,長約為觸角的1/3;胸、腹部深棕色,具長毛;前翅棕黃色,外線與內線間色更深,形成一彎曲的中帶,前寬後窄,外線外緣間有灰黃線,中室上有一小黑點;後翅灰黃色,中室上有一黑點,點外有兩條灰黑橫線。雌蛾棕褐色,體長13~19毫米,翅退化。(見圖)分布中國陝西。為害刺槐、香椿、臭椿、黃櫨、漆樹、杜仲、銀杏、苦楝、皂莢、白蠟樹、核桃、棗、蘋果等。一年1代,以蛹在土繭內越夏過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蛹開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羽化盛期,4月下旬羽化結束。3月上旬始見卵,產卵期與成蟲發生期基本一致。4月初卵開始孵化,中旬進入盛期,下旬孵化結束。5月中旬幼蟲開始老熟,下樹入土作繭,經30~50天的前蛹期,於7月下旬全部化蛹越夏過冬。成蟲耐寒性強,地表解凍便羽化出土,傍晚到22時外出活動。雄蛾有趨光性。雌蛾羽化後沿樹干爬至樹梢,與雄蛾交配產卵。卵排列成行,堆產於1年生枝梢的陰面。卵期一般10~12天。每雌產卵平均462粒,最多920粒。雌蛾壽命4~5天,雄蛾3~4天。幼蟲共6齡。1~3齡幼蟲食量較小,抗葯力弱;4齡起食量猛增,抗葯力增強,初孵幼蟲有吐絲下垂,隨風擴散的習性。防治方法:設燈誘殺雄蛾;雌蛾臨羽化前,在樹干基部綁塑料薄膜,阻隔雌蛾上樹產卵,並將阻隔帶下面的卵塊於孵化前處理;保護和利用天敵;1~3齡幼蟲期,噴白僵菌等菌劑、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施放煙霧劑。
刺槐尺蛾成蟲
Ⅵ 刺槐有哪些變種類型
刺槐變種、類型有:無刺槐:樹冠開擴,樹形掃帚狀,枝條硬挺而無托葉刺。球槐(傘槐、球冠無刺槐):樹冠呈球狀至卵圓形,分枝細密,近於無刺或刺極小而軟。小喬木。不開花或開花極少。粉花刺槐:花略暈粉色。其他:我國在山東省用於綠化的有:細皮刺槐、疣皮刺槐以及箭桿刺槐等。1997年我國從韓國引進多倍體刺槐五個無性系:寬葉飼料型、寬葉飼料矮化無刺型、生柱型、速生板材型和速生無刺型。1999年又從匈牙利引進8個優良刺槐無性系,包括速生用材和蜜源兩個類型,它們均具有速生、葉大、條粗、枝密的特點。
Ⅶ 刺槐花最好怎麼吃
蒸槐花又叫槐花麥飯,是槐花最常見的吃法,我也是參考著網上的食譜來的。槐花洗凈,控掉水分,加上適量白麵粉和玉米粉,比例為一半一半,讓槐花均勻的沾上兩種粉末,放進乾燥的屜布里用大火蒸上15分鍾即可。
在調味方面,一般情況下需要用蔥姜蒜、醬油、香醋、雞精、胡椒等調制蘸料,不過我省掉了這步,直接在入鍋之前向槐花里撒了鹽、雞精和胡椒並拌勻,然後再上鍋蒸,所以蒸出來的槐花已經有了味道。
做好的蒸槐花很清香美味,屬於小清新的菜餚。不過母親的建議是玉米粉比例應該再小一點,也就是說玉米粉的比例應該低於50%,否則會顯得比較干;另外,還是建議不要在槐花里放調料,因為容易拌不均勻,製作蘸料會比較好一些。
洗凈的花苞被用來烙了槐花餅。先將槐花和蛋液、鹽、五香粉、雞精、新鮮花椒芽等混合均勻,靜置一下午,再和入適量麵粉,就可以烙餅了。
Ⅷ 如何通過生理指標對蜜源植物開花泌蜜進行測報
所謂生理指標測定就是從蜜源植物生理學的角度,以蜜源植物休眠期枝條為材料,通過蒽酮比色法、凱氏定氮法等測定蜜源植物休眠期可溶性糖、澱粉、總糖、蛋白質、C/N等生理指標,並結合來年蜜源植物花期測定的花蜜含糖量,分析休眠期該植物的營養生理指標與來年開花花蜜含糖量間的關系,同時,結合氣候條件預測來年該蜜源植物的開花泌蜜情況。下面,僅以對刺槐生理指標的測定為例,說明該方法的主要內容。
(1)實驗材料。分別在北京香山蜜蜂研究所附近,河北省農科院試驗站附近及大連市勞動公園附近選取樹齡、長勢、生境條件基本一致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各5棵,分別在樹上以阿拉伯數字1~5標記。在1994年、1995年及1996年12月底分別對處於休眠期的上述3個點的標記刺槐取樣。採集的枝條分別編號裝袋,置於60~75℃烘箱中烘乾,恆重待測。由於受篇幅限制,在此僅以北京地區測得數據為例。
(2)實驗方法
刺槐休眠期生理指標測定:將烘乾後的枝條研磨至碎,35目過篩,棄去粗渣,篩後的粉末為下述實驗之材料。
刺槐枝條內糖與澱粉含量的測定用蒽酮比色法。
實驗步驟:
①取磨碎的刺槐枝條粉末100毫克於10毫升的離心管中,加入10毫升80%乙醇,攪拌均勻後置於80~85℃水浴中保溫30分鍾,冷卻後離心,將上清液倒入小燒杯中,重復一次,保留殘渣。
②將上述提取液置於85℃水浴中使絕大部分酒精蒸發至2~3毫升,用蒸餾水定容至50毫升,然後測定提取液中的糖。
③將上述磨碎組織的殘渣於80℃的烘箱中烘乾,烘乾的殘渣轉至試管中,加入2毫升蒸餾水,置沸水中加熱15分鍾,不時加以攪拌,冷卻後,加2毫升9.2摩爾/升過氯酸,不斷攪拌,持續10分鍾,然後加蒸餾水至約10毫升,進行離心。
④傾出上層液於小燒杯中,加2毫升4.6摩爾/升過氯酸於殘渣中,攪拌10分鍾,加蒸餾水至10毫升,離心,傾出上層液於小燒杯中,定容至50毫升,分析提取液中的澱粉。
⑤配製1×10-6、100×10-6、200×10-6、400×10-6、600×10-6葡萄糖梯度標准液各10毫升,待用。
⑥分別取1、4的待測液1毫升於試管中,加入0.4%蒽酮硫酸試劑6毫升,攪勻,約5分鍾在波長650納米處用721分光光度計測定光密度。
按同樣方法測定梯度標准液的光密度,並繪制標准曲線。
根據待測液的消光在標准曲線上分別查出其相應的濃度C(×10-6),按下式計算出刺槐枝條中糖與澱粉的含量。
糖(或澱粉)含量(%)={C×500/1000000}×100%
每個樣本重復測定一次。
刺槐枝條中蛋白質的測定——微量凱氏(Micro-Kieldahl)定氮法。
樣品中蛋白質含量(克%)=[(A-B)×0.0100×14×6.25/C×1000]×100式中,A為滴定樣品用去的鹽酸平均毫升數;B為滴定空白用去的鹽酸平均毫升數;C為稱量樣品的克數;0.0100為鹽酸的摩爾濃度,14為氮的原子量;6.25為系數。
准確稱取0.100克刺槐枝條粉末,加入約4毫升的濃硫酸和約400毫克硫酸銅、硫酸鉀混合物,在紅外消化爐中消化約1小時,消化物轉入凱氏定氮儀中加15毫升40%NaOH蒸餾5分鍾,以硼酸吸收放出的氨,再用標准鹽酸滴定。
上述實驗以蒸餾水為對照,整個操作重復一次。
刺槐花期花蜜含糖量的測定:北京地區刺槐花期一般為5月上旬至5月中旬,約一個多星期。我們分別於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刺槐花期,在測定花蜜含糖量的前一天,用紗網將要測的花朵罩住,以防止花蜜被蜜蜂採集。每日從上午7時開始,每隔2小時測量一次樣本樹的花蜜,直至下午5時結束。每棵樹每次分別測定30朵花,用定量濾紙吸取花蜜。測完的濾紙分別放入已編好號的試管中待測。測量工作從開花有蜜時起,直至花瓣由白轉黃,無蜜或幾乎無蜜時為止。
實驗方法:將已編好號的含有花蜜的試管,加入少許蒸餾水,分10次將花蜜洗出,定容於50毫升的容量瓶中,稀釋10倍後待測。
用蒽酮比色測定花蜜中的含糖量。為了便於計算,在下列表中已將30朵花的花蜜含糖量換算成100朵花的花蜜含糖量。
(3)實驗結果
①北京刺槐休眠期各營養指標分析結果見表3、表4。
Ⅸ 刺槐豆膠的功能和使用
刺槐豆膠的功能:刺槐豆膠在食品工業中主要作增稠劑、乳化劑和穩定劑,常與瓊脂、丹麥瓊脂、卡拉膠及黃原膠等親水膠體有良好的凝膠協同效應,可使復合後的用量水平很低並改善凝膠組織結構。
使用方法:
1、刺槐豆膠與卡拉膠復配可形成彈性果凍。
2、刺槐豆膠海藻膠與氯化鉀復配廣泛用作寵物罐頭中的復合膠凝劑。
3、刺槐豆膠用於乳酪生產可加快乳酪的絮凝作用,增加產量並增進塗布效果。
4、刺槐豆膠用於膨化食品,在擠壓加工時賦予潤滑作用,並且能增加產量和延長貨架時間。
(9)蒸餾水刺槐粉擴展閱讀
來源
刺槐豆膠也稱為角豆膠,因為最初它是從角豆樹種子的胚乳中分離和精製得到的。角豆樹是一種常年生常青樹,萌芽後10~15年可長成l0m高的大樹,並結出大量褐色果實成為角豆莢。
鐮刀型的角豆莢10~20cm長,2~4cm寬,含有10~15顆橢圓形的種子和果核。在地中海地區,從古代開始,人們就一直將角豆用作一種食品添加劑,主要出產於西班牙、義大利、塞普勒斯和其它一些地中海國家。
刺槐豆膠為白色至黃色粉末、顆粒或扁平狀片,無臭無味,在冷水中能分散,部分溶解,形成溶膠,80℃完全溶解。
pH值為5.4~7.0,添加少量的硼酸鈉則轉變成凝膠。pH值在3.5~9.0范圍內,黏度幾乎不受pH值的影響。pH值小於3.5或是大於9.0,黏度降低。